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采用人工肝血浆吸附术对患有重症肝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的具体护理措施和相应体会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63例患有重症肝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采用人工肝血浆吸附术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对该类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后,所有患者的治疗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均在预计的时间内结束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对接受人工肝血浆吸附术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使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胆红素吸附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肝功能衰竭(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5例甲亢合并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及血糖等测定.结果 经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后高胆红素血症得到明显缓解,总胆红素(TBil)平均下降161.62 μmol/L,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5例患者4例存活,转入外院内分泌科续治疗甲亢,1例死于肝衰竭.结论 对甲亢合并肝衰竭患者应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术在重症肝炎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重症肝炎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使用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术患者及仅内科保守治疗的3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同样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统计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第2、4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总胆固醇(TC)、凝血酶原活动度(PT%)等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精神、食欲、乏力、腹胀等一般情况变化,统计两组患者的最终疗效。结果治疗组无论在症状、肝功能好转还是康复时间方面较对照组都有明显的优势,在第2、4周ALT、AST、TBIL都有明显下降(P〈0.05、P〈0.05、P〈0.01),CHE、PT%、TC明显升高(P〈0.01、P〈0.01、P〈0.05),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能明显改善重症肝炎患者症状及肝功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余耘 《安徽医药》2014,18(4):784-785
目的 探讨接受人工肝治疗的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41例重型肝炎及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在内科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或血液吸附术,分析人工肝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护理难点.结果 护理上着重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血管通路、导管等关键方面护理.结论 良好的护理对保证人工肝顺利完成,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观察相关并发症的护理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本院感染内科住院的100例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的基本资料,10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如降酶、退黄、护肝等),进一步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动态改变及自觉症状(比如纳差、恶心、腹痛等)的改变状况,并进一步归纳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后相关的并发症,探讨并发症出现的因素和相关护理防治方法.结果 大部分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之后,纳差、恶心、腹痛等不适明显减轻,生命体征较前明显改善;人工肝治疗后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凝血功能明显增高,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关并发症的出现率分别是:对血浆的过敏11例(占11%)、血压降低5例(占5%)、插管处出血2例(占2%).结论 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大大提高了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成功救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规范、系统地防治护理措施是提升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成功率的关键,对并发症早期、准确的识别是确保治疗过程安全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6.
孙芳 《海峡药学》2011,23(4):139-140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特来统血浆置换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康效果.方法 8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观察人工肝治疗前后患者、凝血指标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惰花.结果 人工肝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都明显改善,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白蛋白、凝血指标升高.死亡率降低.结论 人工肝是治疗径性重型肝炎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从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我院接收的重症肝炎患者挑选100例,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人工肝血浆置换技术。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总体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 <0.05)。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过的患者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及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凝血酶原活动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咏梅 《淮海医药》2011,29(3):264-265
目的 观察人工肝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临床护理对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96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应用血浆置换或/和血浆灌流吸附共进行100次治疗,观察患者在血浆置换或/和血浆灌流吸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清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变化和不良反应及术后生存率.在治疗期间,进行耐心细致的护理,对患者生命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0例重症肝炎患者实施血浆置换疗法,比较治疗前后的肝功能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浆置换治疗并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能显著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0.
罗月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508-2509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根据病情在常规治疗用药的基础上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治疗前、中、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通过对人工肝血浆置换的重型肝炎患者实行护理干预能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人工肝治疗顺利进行,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赵静  徐玉良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35-2637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与护理.方法:选择重型肝炎82例,观察组42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用人工肝血浆置换,对照组为同期4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内科综合治疗,观察血浆置换对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乏力减轻,消化道症状得到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主要实验室指标,对重型肝炎有肯定和可靠的辅助支持与治疗作用.同时,良好的护理能减少不良反应,保证人工肝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将78例重症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全部患者均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根据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曾军红  陆慧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664-2665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作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方法治疗重症肝炎也是目前较为成熟的肝脏替代方法.是在完全密闭的体外循环过程中,通过特别的纤维膜分子筛和吸附材料制作的血浆分离器将人体内的毒素或疾病代谢产物的血浆分离出来弃掉,补充正常的血浆.现将我科2006年11月~2008年3月对53例次重型肝炎患者行人工肝-单重血浆置换术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科2003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176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结果: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在内科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重症肝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病情早期进行效果更好。严密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对于减轻病人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应用北京伟力新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WLXGX-888血液净化人工肝支持系统。采用血浆置换方法。对36例重型肝炎进行92次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指标等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住院天数,并与内科综合治疗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人工肝治疗后多数患者临床症状都明显改善,表现为精神好转,乏力、腹胀及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白蛋白、凝血指标升高,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显著。血浆置换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内科综合治疗组。结论应用综合内科治疗联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各种类型的重症型肝炎,与传统的保肝治疗相比,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凝血功能障碍和肝功能指标,明显提高了救治的有效率,降低了死亡率,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6.
牟阿美  王瑞兰  黄宁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0):1556-1556
胆红素吸附是吸附疗法中的一种血液净化方式,它利用抗原一抗体的生物化学反应原理.将抗原—抗体固定在特定的载体上制成吸附柱,当血浆流经吸附柱时,血浆中的抗原或抗体可被吸附柱吸附、清除。现报道1例我院应用胆红素吸附技术治疗重症肝炎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7.
何丽  陈金荣 《安徽医药》2018,22(10):2058-2061
目的 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并提出其护理措施。 方法DP-MAS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者60例,其中肝衰竭38例、药物性肝炎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2例、急性戊肝3例、中毒2例。分析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的类型、比例,提出护理措施。 结果 治疗过程中管路压力异常增高19例(31.67%,19/60);过敏9例(15.00%,9/60);血压下降5例(8.33%,5/60);穿刺部位血肿及出血2例(3.33%,2/60);其余25例(41.67%,25/60)无不良事件。 结论 对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DP-MAS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是可以预防及处理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各种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17例患者进行了322例次血浆置换(PE)、243例次血液滤过(HF)、10例次白蛋白吸附转运治疗,伴肾功能衰竭者,加做血液透析(HD)。对症状缓解、肝功能等生化指标、血气分析各种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了血浆置换量、血浆置换次数、治疗早晚及联合治疗等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血浆置换可使患者生化指标改善,血浆置换量3000mL/L为宜,根据不同情况确定治疗频度,HF在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方面优于PE,白蛋白吸附对胆红素下降有较明显作用。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注意影响疗效的因素,可取得更佳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刘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4):544-544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桨置换)在慢性重症肝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170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治疗后检测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水平,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总胆红素平均降低44.9%,谷丙转氨酶平均降低26.3%,凝血酶原活动度平均上升40.8%,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人工肝技术是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指血液净化和血液吸附技术,溶解在血液中的炎性物质和毒素被吸附到具有丰富表面积的固态物质上,从而将血液中的炎性物质和毒素清除。人工肝技术是通过血液排毒换血的方式把患者含有毒素的血浆换成健康的血浆,每次约换掉全身50%左右的血浆。人工肝是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有效手段,它是利用血液净化技术对重症肝病患者的血浆进行交换或处理,清除体内毒素、胆红素等有害物质,并通过输入新鲜冷冻血浆各种凝血因子,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凝血机制。血浆分离器分离出来的血浆再通过膜孔更小的血浆分离器将分子量大的蛋白除去,留下分子量小的蛋白,加上血浆等补充液输回体内,能暂时替代肝脏的代谢、解毒和合成功能。为严重肝病患者提供体外功能支持,助患者度过危险期。根据病情选用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浆吸附等方法单用或联用。伴有肝性脑病时选用血浆置换加血浆灌流;伴有肾功能衰竭时,选用血浆置换加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伴有高胆红素血症时,选用血浆特异性胆红素吸附;伴有水电解质紊乱时,选用血浆置换加血液滤过或血液透析;1~2次/周,血浆置换3000~5000 ml/次。治疗前据病情常规用地塞米松、肝素。治疗中进行心电监护、严密生命体征监测,跨膜压和动静脉压监测。人工肝的护理是整个人工肝质量中最重要的部分,做好人工肝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才能使人工肝治疗得以顺利进行,使患者获得成功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