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4-对二甲氨基酚(4-DMAP)对常氧和缺氧犬外周血高铁血红蛋白(MHb)、PQ间期(PQd)和QRS间期(QRSd)等参数的作用差别。方法四川杂种家犬12只,随机分为常氧组、缺氧低、中、高剂量组,每组3只。常氧组吸入空气,缺氧组吸入81.8%:18.2%氮-氧混合气体,1 h后为动物肌肉注射4-DMAP,常氧组注射剂量为3.25 mg/kg,缺氧低、中、高剂量组注射剂量分别为1.95、3.25、5.00 mg/kg,取静脉血测定MHb含量,记录Ⅱ导联心电图,测量PQd、QRSd。结果注射等剂量4-对二甲氨基酚(3.25 mg/kg)后,缺氧组血液MHb含量明显高于常氧组(P〈0.05),且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注射3.25 mg/kg的4-对二甲氨基酚后,动物PQd缩短,QRSd延长,缺氧状态时更为明显。结论缺氧可加强4-对二甲氨基酚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能力及其对心脏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缺氧复合氰化钠(NaCN)中毒的干预效果。方法实验分两部分,NaCN毒性测定采用小鼠为实验对象,自制小型缺氧箱,用N2/O2混合气体置换法制备缺氧模型。在常氧环境和缺氧环境下分别给予腹腔注射0、6.0、7.5、9.0、10.5、12.0mg/kg剂量的NaCN,维生素C干预组在注射NaCN后立刻注射维生素C300mg/kg,观察24h并记录动物死亡数。心脏功能检测以犬为对象,动物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和左心室导管插管术,缺氧组经气管插管吸入N2/O2混合气体。经皮下注射给药NaCN3mg/kg,维生素C干预组同时给予维生素C300mg/kg,记录心电PPd、QRSd及左心室压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在6.0-12.0mg/kg剂量范围内,NaCN中毒小鼠的死亡率随着给药剂量增大而增加,缺氧环境比常氧环境下的死亡率高。经维生素C干预,常氧环境和缺氧环境下NaCN中毒的死亡率均有所下降。3.0mg/kgNaCN腹腔注射后,常氧和缺氧犬心电PPd和QRSd时限均显著缩短,左心室压力明显下降。NaCN中毒后立刻注射维生素C,可有效缓解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维生素C对缺氧复合NaCN中毒的毒性及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自身对照法研究复氧对缺氧狗心脏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四川杂种家犬6只,以戊巴比妥钠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左心室插管术和右侧股动脉插管术。采用自身对照法,先使动物经气管插管吸入常氧空气,继之吸入缺氧气体,最后重新吸入常氧空气。于缺氧前60 min、缺氧前30 min、缺氧前10 min、缺氧10 min、缺氧30 min、缺氧60 min、复氧10 min、复氧30 min和复氧60 min记录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股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吸入缺氧气体后动物心率逐渐加快,LVSP先增加后下降,股动脉血PaO2明显下降,而PaCO2明显升高。复氧后上述指标逐渐恢复。结论吸入缺氧性混合气体可以导致狗心脏功能的明显改变,复氧能有效改善缺氧引起的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温暴露复合氰化钠中毒对家兔肝肾功能的影响及4-二甲氨基吡啶(4-DMAP)的解毒效果。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为6组,20℃组、2℃组、-20℃组、2℃氰中毒组、-20℃氰中毒组、2℃氰中毒治疗组,每组5只。动物经腹腔注射麻醉后行左侧颈总动脉插管术,按分组分别置于20℃室温、2℃和-20℃实验冰柜中。中毒组于置冰柜后60 min时腹腔注射氰化钠2.0 mg/kg;治疗组于置冰柜后60 min时腹腔注射氰化钠2.0 mg/kg,同时肌肉注射4-DMAP 3.2 mg/kg。各组在置于实验温度后0、30、60、90、120 min时间点经颈动脉插管采血并分离血浆,采用生化方法测定肝功能指标,包括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L-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以及肾功能指标尿素(BU)、肌酐(CREA)、尿酸(UA)的含量。结果低温暴露和低温复合氰中毒时,血清AST、ALT、BU、CREA、UA含量均有明显升高,复合损伤时升高尤为明显,且致伤时间越长,变化越显著。给予4-DMAP干预后,AST、ALT、BU、CREA的含量较未干预组有所下降。结论低温暴露和氰化钠中毒对兔肝肾功能的影响有联合效应,4-DMAP能部分改善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氰中毒和低温暴露对家兔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5只家兔随机分为5组,20℃组、2℃组、-20℃组、2℃氰中毒组、-20℃氰中毒组,每组5只。动物经腹腔注射麻醉后行左侧颈总动脉插管术,按分组分别置于20℃室温、2℃和-20℃冰柜中。中毒组于置冰柜60min后腹腔注射NaCN2.0mg/kg。各组在置于实验温度后0、30、60、90、120min时间点经动脉插管采血并分离血浆,测定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的含量。结果低温暴露组动物AST、CK、CK-MB、LDH和α-HBDH的含量均呈升高趋势,低温复合氰中毒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实验初期(P〈0.05),也明显高于同时相室温组(P〈0.05)。结论急性低温暴露将导致家兔心肌酶含量显著升高,氰化钠中毒可增强这种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低压缺氧复合氰化钠(NaCN)中毒对大鼠呼吸频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数和总蛋白(TP)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常压常氧和低压缺氧2组。常压常氧组动物于重庆地区常规实验室内进行实验。将低压缺氧组动物置低压舱61 kPa环境放置72 h后开始实验。以3.6 mg/kg氰化钠皮下注射染毒,用RM6240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呼吸频率。制备BALF,测定BALF中细胞数,Lowery法测TP含量。结果低压缺氧致动物呼吸频率加快,但无统计学意义。BALF中细胞数和TP含量显著升高。低压缺氧动物NaCN中毒后呼吸频率及BALF中细胞数和TP含量进一步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压缺氧加重NaCN中毒对大鼠呼吸系统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和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6年12月99例首次确诊为MS患者作为MS组,选择同期10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AST、ALT水平,同时将MS组患者的扩展残疾状况评分(EDSS)及头颅磁共振结果(MRI)病灶活动性纳入统计,比较两组血清AST、ALT水平,分析AST、ALT水平与疾病活动性以及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MS组患者血清ALT水平高于正常组[(28.55±2.68)U/L vs (19.86±1.6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患者AST/ALT水平较正常组降低[(1.06±0.09)vs (1.37±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男性患者血清ALT水平高于对照组男性,男性及女性患者的AST/ALT值均低于对照组的男性和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患者男性血清ALT水平高于女性患者,AST/ALT低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ALT、AST水平和EDSS评分及MRI病灶活动性之间有相关性。结论 MS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高于正常人群,其可能是MS患者血脑屏障破坏的一个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护肝合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50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护肝合剂,对照组15例用甘草酸二胺氯化钠溶液、门冬氨酸鸟氨酸、灯盏花素等进行一般治疗。分离培养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加入植物血凝素(PHA),培养48h后,1500r/min离心10min,收集上清液-20℃保存,统一检测IFN-y,IL-10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CD8^+CD28^+T细胞亚群。结果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黄疸指数(TBIL)复常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P〈0.01)。治疗组治疗后IFN-y显著升高(P〈0.05),IL-10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升高不显著(P〉0.05)。CD8^+CD28^+T细胞亚群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护肝合剂能够改善肝功能,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抗心肌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否与抑制线粒体渗透转换孔的开放有关。 方法: 采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和复氧120 min复制局部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各项心室力学指标。 结果: 与单纯缺氧/复氧组相比,1×104 U/L TNFα预处理明显降低心脏缺氧/复氧后的梗死面积和复氧期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促进左室发展压、左室做功和左室舒张末压力的恢复。线粒体渗透转换孔开放剂atractyloside和钙激活钾通道阻断剂paxilline减弱了TNFα的作用。 结论: TNFα诱导的抗心肌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线粒体渗透转换孔的开放及促进钙激活钾通道的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G0~3)、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比值变化,探讨AST/ALT比值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健康对照组、慢性肝炎患者(G0~3)及肝硬化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并计算其比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肝炎患者(G0~3)AST/AL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患者(G0~3)各期AST/AL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而递增,各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与Child-Pugh积分呈正相关(r=0.656,P〈0.01)。与慢性肝炎患者(G0~3)比较,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肝硬化存活患者比较,肝硬化死亡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较,肝硬化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T/ALT比值可以作为了解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一个较易观测的指标,对治疗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在缺氧时对心肌血流量的调节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平原组和急性缺氧组,用99mTc标记蟾蜍红细胞测定心肌血流量,用Gess法和放免法分别测量血浆和心肌NO2-、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含量,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量一氧化氮氧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结果急性缺氧导致左右心室心肌血流量、血浆和心肌血NO2-、ET-1含量、NOS活性明显增高(P〈0.05),左右心室心肌血管阻力和心肌ET-1/NO2-比值明显下降(P〈0.05),血球压积(Hct)及心室重量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缺氧时,左右心室心肌血流量增加,ET-1/NO参与了急性缺氧时心肌血流量的调节,以NO的扩血管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重要脏器功能的作用并观察其对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按常规抗休克、创面处理和营养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抗休克、创面处理和营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测定两组血标本ALT、AST、CK、BUN、Cr、IL-8及TNF-α浓度。结果患者入院即刻查血ALT、AST、CK、BUN、Cr、IL-8及TNF-α浓度均明显增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第3天、第7天实验组血ALT、AST、CK、BUN、Cr、IL-8及TNF-α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减轻由细胞炎性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有效保护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各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酒精诱导大鼠脂肪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变化。方法以56%酒精灌胃,造成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取血清测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取肝组织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NF-α、IL-6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毛发光泽差,食欲差,大便溏泻,体重增长缓慢(P〈0.01),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脂肪变性,血清中ALT、AST活性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肝组织中TNF-α、IL-6蛋白阳性产物呈棕褐色细颗粒状。结论肝细胞中TNF-α、IL-6水平的升高可能是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与常规方法治疗热射病(H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22例H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常规治疗过程中是否联合CBP治疗,分为CBP治疗组(n=14)和常规治疗组(n=8),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下降时间及入院时和出院前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及病死率等.结果 CBP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体温下降时间分别为(11.92±7.44)h和(30.50±11.70)h,CBP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Scr、BUN、ALT、AST、C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出院前CBP治疗组患者Scr、BUN、ALT、AST、CK的下降值较大(均P<0.05).CBP治疗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14.3%(2/14)比62.5%(5/8),P<0.05].结论 CBP治疗HS较常规治疗具有显著优势,是早期治疗HS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安络化纤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安络化纤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B组单独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均为半年。观察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血清HA、LN、PCIII、IV—C水平和肝功能指标(TBIL、AIJT、AST、ALB)及HBV—DNA定量。结果A、B两组血清HA、LN、PCIII、IV—C、TBIL、ALT、AST均随治疗时间逐渐降低,除PCIII外(P〉0.05),其余三项指标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但A组改善较B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V—DNA定量方面,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良好的抗纤维化效果,并能改善生化指标,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