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空心螺钉不同角度固定对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影响,确定空心螺钉的最佳固定方式。方法 采用CT图像重建包含胫骨、腓骨、距骨以及相应软骨和韧带的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在验证其有效性基础上建立1/2后踝骨折模型,分析空心螺钉不同固定方式对后踝骨折固定模型的生物力学影响。结果 与螺钉0°、5°、10°、20°固定相比,螺钉15°固定时模型位移最小。螺钉15°固定时,螺钉应力比螺钉5°、10°、20°固定模型小,比螺钉0°固定模型大。但螺钉0°固定时,踝关节接触应力峰值比正常踝关节接触应力峰值大得多,易造成创伤性骨关节炎。结论 空心螺钉治疗累及关节面不超过1/2的后踝骨折安全有效;螺钉以不同角度固定时,模型的位移和应力不同。螺钉固定角度为15°时生物力学稳定性最好,可用于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0年4月~2004年4月对128例经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GardenⅠ型骨折17例,Ⅱ型86例,Ⅲ型25例.损伤至手术时间1~2W,手术时间平均60min,均未出现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或内固定物断裂现象,无死亡发生.均得到随访,时间16~48个月,平均30月.所有病例骨折愈合良好,5例(5/128,3.9%)术后股骨颈短缩移位,6例(6/128,4.6%)出现不同程度的股骨头坏死.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5.4分.结论 微创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方法简便、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GardenⅡ、Ⅲ型老年性股骨颈新鲜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指骨近关节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有限切开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指骨短斜形螺旋或斜形近关节骨折17例。结果:术后随访6—16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10周,骨折愈合良好,无骨髓炎、关节僵硬、骨折再移位、内固定松动、骨折延迟愈合及伤口感染发生。按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12例,良5例,优良率100%。结论:指骨短斜形螺旋或斜形近关节骨折采用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是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空心钉内固定,对股骨颈骨折愈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骨折愈合23例,不愈合2例,股骨头坏死1例。骨折愈合时间6~12月,平均7.5月。结论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操作容易、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骨骨折1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治疗DenisⅠ、Ⅱ型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09年5月15例骶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29.5岁。其中DenisⅠ型9例,DenisⅡ型6例。11例予以闭合复位,4例予以切开复位;均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所有操作均在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进行,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术后定期随访,参照李明等改良的骨盆创伤治疗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5例患者随访10~24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影像学评价:优12例,良3例;临床评价:优13例,良2例。结论空心螺钉治疗Ⅰ、Ⅱ型骶骨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后踝骨折很少单独发生,常伴有内、外踝骨折,骨折块较大的多需要手术治疗。由于后踝位置深入,显露及固定存在一定的困难。我院从2007年10月至2010年2月共手术治疗后踝骨折患者6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空心螺钉治疗腕部舟状骨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30例腕部舟状骨骨折患者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固定,治疗组采用空心螺钉固定.结果 治疗组15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15例,有效率为73.3%.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肘关节功能受限和肘关节受限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心螺钉治疗腕部舟状骨骨折疗效好,安全性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在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总结65例采用闭合整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手术方法.结果 6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愈合59例,骨折愈合率为90.76%;骨折不愈合6例,不愈合率为9.24%.结论 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股骨颈骨折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闭合AO空心螺钉固定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Jones骨折15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9月采用闭合AO空心螺钉治疗Jones骨折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获得3~8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3.5个月,功能恢复良好,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达86.7%。结论闭合AO空心螺钉固定治疗Jones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对软组织破坏少,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等优点,是治疗Jones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四肢关节内骨折95例,行骨折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果本组骨折全部一期愈合。随访时间2~14个月,除1例胫骨髁间突骨折行后路切口脂肪液化外,其余患者恢复良好。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结论可吸收螺钉具有自身优势,治疗关节内骨折效果确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关节内骨折内固定的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背景: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与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是近年来较流行的修复骶骨骨折的微创方法,但因缺少相关循证医学支持,临床上对于选择何种术式存在分歧。 目的:对比经皮骶髂螺钉与经皮重建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修复TileC型骶骨骨折的效果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单侧TileC型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37例行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X射线暴露次数、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并依据Matta标准和Majeed标准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6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组在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组,但手术风险更大,对技术要求更高,适合有经验的治疗小组应用;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在临床疗效方面虽不如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但在手术时间、X射线暴露次数方面更优,且操作相对简单,便于基层医院推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2.
文题释义:分段渐变螺距中空埋头加压螺钉:是一种改进的中空螺钉,在全程渐变螺距的基础上设计2处螺纹间歇点,目的在于置钉时释放扭力的累积,避免扭力过强导致骨折块的旋转错位。Herscovici分型:2007年,美国学者Herscovici等在JBJS(Br)提出一种专门针对内踝骨折的分型:A:内踝尖端撕脱骨折,大多累及前丘及三角韧带浅层,而深层更偏后部;B:骨折线位于关节面水平与内踝尖端之间;C:骨折线与关节面在同一水平;D:骨折线垂直或斜向内上,多见于旋后内收型损伤,较为少见,存在纵向不稳。B,C型一般用中空拉力螺钉固定,D型需用中和钢板固定。背景:分段渐变螺距中空埋头加压螺钉是一种经过改进的中空螺钉,治疗内踝骨折时与传统的普通空心半螺纹加压螺钉相比,临床资料较为缺乏。 目的:比较分段渐变螺距中空埋头加压螺钉和普通空心半螺纹加压螺钉修复内踝骨折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于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间收治的内踝骨折患者100例,其中渐变螺距螺钉组50例采用分段渐变螺距中空埋头加压螺钉行骨折内固定,普通空心螺钉组50例采用普通空心半螺纹加压螺钉行骨折内固定,于术后观察各组踝关节影像学评估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及AOFAS评分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在术后6周-18个月的随访周期内,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AOFAS评分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并发症分析:渐变螺距螺钉组术后7个月延迟愈合1例,术后12个月内固定断裂1例;普通空心螺钉组术后2 d伤口感染1例,术后3个月静脉血栓1例,术后6,9个月延迟愈合2例,术后1 d复查发现加压过度1例,术后5个月内置物激惹1例,两组间在并发症发生例数上无显著差异(P > 0.05),但渐变螺距螺钉组并发症发生例数相对较少;③结果证实,在内踝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分段渐变螺距中空埋头加压螺钉和普通空心半螺纹加压螺钉治疗的临床效果相当,但分段渐变螺距中空埋头加压螺钉可适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ORCID: 0000-0001-7525-1718(郑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文题释义:经皮螺钉固定: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微创技术,主要是在透视成像的辅助下闭合复位骨折端,并使用合适直径的螺钉将骨折端固定。相较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耻骨支骨折:是骨盆前环骨折的一种,随着生物力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骨盆前环稳定的重要性。早期固定耻骨支骨折有利于骨盆环的稳定,同时减缓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背景:耻骨支骨折是骨盆前环损伤的常见的损伤类型,固定耻骨支骨折能够降低骨盆后环固定系统的应力水平,减少耻骨联合的分离,有利于骨盆环的稳定。经皮螺钉固定与传统切开钢板固定均可用于固定耻骨支骨折,但目前文献中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哪种方法更具优势。 目的:比较经皮螺钉固定与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耻骨支骨折的疗效。 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符合标准的拟行手术固定的耻骨支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2组,经皮螺钉固定组33例,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组32例。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者例数、性别、年龄、骨折分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术后输血例数、切口长度、术后至出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患者术后Matta复位评分、手术前后目测类比评分以及随访时Majeed评分。 结果与结论:①2组各有30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经皮螺钉固定组随访8-59个月,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组随访8-57个月;②经皮螺钉固定组手术切口更小,切口感染率低,出血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 < 0.05);③2组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 < 0.05),其中术后3 d时经皮螺钉固定组的目测类比评分较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组更低(P < 0.05),术后6个月时2组目测类比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虽然经皮螺钉固定组Matta评分影像学复位的优良率低于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组,但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术后6个月时2组Majee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⑥说明经皮螺钉固定能取得与传统钢板固定一样良好的疗效,且相对于传统钢板固定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ORCID: 0000-0002-5888-3665(李家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半骨盆标本30个,采用截面法将一斯氏针由髋臼后柱最小截面的圆心打入,该斯氏针在髂翼内侧穿出点(即拉力螺钉的人钉点)为P。测量其在髋臼后柱骨皮质内的长度。作一参考线AB,其中A为骶髂关节最前缘,B为髂前下棘的基底,并经过P点作AB的垂线PC。将髂前上下棘间切迹命名为D点,作直线PD,并测量其距离。斯氏针与PD的夹角为α,斯氏钊与髂翼内侧的夹角为β。结果:PC为AB的中垂线,P点距AB的距离PC为(6.1±1.9)mm,PD平行于AB,PD距离为(2.5±2.6)mm,斯氏针与PD或AB的夹角仅为89.5°±3.2°,斯氏针与髂翼内侧的夹角β为24.1°±1.7°,髋臼后柱骨皮质内斯氏针长度(即拉力螺钉的长度)为(131.2±8.9)mm。最小截面位于髋臼切迹上方15.0mm处,位于髋臼中部,该截面平均直径(即拉力螺钉最大直径)为(12.8±2.1)mm。结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ALCP)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PFNA和ALCP治疗的26例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PFNA组14例,ALCP组12例。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髋膝关节功能等进行比较。结果与ALCP组相比,PFNA组在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失血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均获1年以上随访,平均25个月。2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内固定断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肢体严重旋转与短缩畸形等并发症。2组各部位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完全愈合后,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和膝关节Evanic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与ALCP均为固定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良好内固定物,但PFNA在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前3D打印设计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6月仪征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10例中,术前3D打印设计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48例(3D打印组),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为19~68(42.5±5.7)岁,左侧17例、右侧31例;AO/OTA分型A型11例、B型19例、C型18例;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技术62例(ORIF组),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21~72(44.7±7.5)岁,左侧25例、右侧37例,AO/OTA分型A型16例、B型22例、C型24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中X线曝光次数、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0~18.0(13.6±2.5)个月。3D打印组和ORIF组患者的切口长度(胫骨累计切口长度)分别为(7.57±1.63)和(12.7±2.73)cm、出血量分别为(45.7±10.5)和(120.3±17.9)mL、住院时间分别为(10.3±3.17)和(13.9±3.43)d、X线曝光次数分别为(3.07±2.13)和(1.46±1.85)次、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2±2.65)和(5.9±2.32)个月,3D打印组较ORIF组有明显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D打印组和ORIF组踝关节Johner-Wruhs功能评分分别是优27例、良17例、可4例和优25例、良24例、可11例、差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55, 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48)和4.8%(3/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2, P>0.05)。结论 术前3D打印设计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可术前进行充分评估,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等微创特点,又能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踝关节功能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逆行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半骨盆标本30个,采用截面法将一斯氏针由髋臼后柱最小截面的轴心经坐骨结节打出,该斯氏针在坐骨结节处的穿出点(即为逆行后柱拉力螺钉的入钉点)为P。对P点进行解剖学测量。并测量髋臼后柱骨皮质内斯氏钉的长度。结果:髋臼后柱最小截面位于髋臼切迹上方15.0mm处,位于髋臼中部,该截面平均直径(即逆行拉力螺钉最大直径)为(12.8±2.1)mm。髋臼后柱骨皮质内斯氏针长度(即逆行拉力螺钉的长度)为(131.2±8.9)mm。进钉点P位于坐骨结节中部(即坐骨结节最隆起处)坐骨结节纵嵴与坐骨结节内侧缘连线的中点处。P距坐骨结节内侧缘(6.7±0.8)mm。结论:髋臼后柱逆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武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33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43 ~ 62岁[(56.3±1.1)岁]。骨折按Judet-Letournel分型:前柱骨折11例,后柱骨折7例,横行骨折7例,“T”形骨折6例,前柱加后半横形骨折2例。按AO分型:62-A3 11例,62-A2 7例,62-B1 7例,62-B2 6例,62-B3 2例。均采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采用Matta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功能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 ~ 12个月[(9.3±1.7)个月]。手术时间1.3 ~ 2.2 h [(1.7±0.3)h];术中失血量70 ~ 190 mL[(152.3±25.2)mL];住院时间7 ~ 12 d [(9.7±1.2)d];骨折愈合时间14 ~ 18周[(15.4±1.1)周]。所有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所有患者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脂肪栓塞、螺钉穿入髋关节、内固定失效骨折再移位、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按Matta复位标准:骨折解剖复位27例,满意复位6例。Harris功能评分优24例,良7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达93.9%。结论 机器人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置钉准确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9.
文题释义: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是以X射线片上胫骨平台骨折的型态为依据的,共分为如下6型:Ⅰ型,外侧平台劈裂骨折,无关节面塌陷;Ⅱ型,外侧平台的劈裂塌陷骨折,也是外翻应力合并轴向负荷所致;Ⅲ型,单纯的外侧平台塌陷;Ⅳ型,内侧平台骨折,呈劈裂性或劈裂塌陷性;Ⅴ型,双髁骨折,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塌陷及移位;Ⅵ型,双髁骨折合并干骺端骨折,常见于高能量损伤或高处坠落。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该技术于1997年被提出,特点是避免直接暴露骨折端、维持适当稳定的固定、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区及其周围血供,其一般需要利用肌腱等软组织进行骨折的间接复位。由于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已逐渐被广泛使用。背景:有研究利用长骨撑开器辅助治疗不稳定型胫骨平台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其使用长骨撑开器的安全性不高,易造成软组织损伤。目的:对比改良膝关节撑开器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收治的7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男48例,女23例,试验组34例接受改良膝关节撑开器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7例接受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膝关节HSS评分。试验获得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试验组术后出现关节僵硬1例与创伤性关节炎1例,对照组术后出现感染1例、关节僵硬5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与内固定松动1例,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 < 0.05);③71例患者获得10-14个月随访,试验组术后1个月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末次随访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结果表明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改良膝关节撑开器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ORCID: 0000-0002-7709-5648(吴财)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