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stentshunt,TIPSS)治疗门静脉高压已得到广泛开展,有效率达96%以上。股动脉是该介入手术的主要途径,术后传统多采用手工压迫以及沙袋压迫法止血,但因不能根据足背动脉调整压力大小,且绷带包扎后加压沙袋不宜固定、稳定性差,长时间卧床给患者带来腰背酸痛、排便困难等不适。  相似文献   

2.
脂多糖诱导山羊肝脏TNF-α分泌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研究肝脏在实验性内毒素血症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17只雄性去势山羊,外科手术方法装置颈静脉插管、肝静脉插管和门静脉插管。手术4 d后,分3个组进行实验:组①经门静脉灌注20 EU/kg体重的LPS;组②经颈静脉灌注20 EU/kg体重的LPS;组③经颈静脉灌注1 500 EU/kg体重的LPS。灌注前和灌注8 h内定时采集颈静脉、肝静脉和门静脉血样,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样中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在组①肝静脉和门静脉血TNF-α水平于5 h上升到峰值,颈静脉动血则基本无变化。在组②颈静脉、肝静脉血于1 h和3 h上升达到峰值,而门静脉血TNF-α水平则在0-8 h期间持续上升。在组③肝静脉、门静脉和颈静脉血中TNF-α在1h同步迅速达到峰值。结论:肝脏在内毒素血症时TNF-α的分泌依脂多糖进入的途径和剂量而有不同的分泌特点。  相似文献   

3.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亦町诱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继发感染等,最终造成病人死亡。介入治疗主要有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或支架植入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TIPS)、脐血干细胞肝内移植术、和部分脾脏栓塞术。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我们对38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急诊行介入治疗,成功救治33例,术后未再出现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肝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可分为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型血管瘤和血管内皮细胞瘤。文献报道海绵状血管瘤常见,毛细血管瘤和血管内皮细胞瘤少见。肝较小血管瘤无不适症状,不需治疗,位置较特殊或较大的血管瘤需要治疗。因为位于肝前壁表面容易受压破裂,位于肝门处较大时容易压迫血管和胆管。较大血管瘤容易引起右上腹部不适。传统治疗肝血管瘤的方法是手术切除,超声介入疗法可以和外科手术得到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评估北京市解放军总医院经颈静脉途经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50例,其中49例为肝炎后肝硬化,1例为门静脉海绵窦样变,45例有反复呕血及黑便史,5例无上消化道出血史,均有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6.
肝动脉解剖变异在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十分迅速,已渗透到了临床的各个学科。肝脏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所以肝脏的介入诊疗就成了临床介入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做好肝脏的介入诊疗工作,必须熟悉肝动脉的解剖。特别是了解肝动脉的解剖变异,对日常介入诊疗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蒋忠仆毛冬让  王启光 《医学信息》2007,20(4):316-317,F0003
目的探寻肝癌介入序贯治疗过程中肝动脉保护的方法。方法采用保护性介入操作方法和细胞保护性药物预防性应用等措施,对38例经确诊为肝癌的患者行介入治疗。通过术毕即刻造影及再治疗时造影复查,了解肝动脉血管的通畅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肝固有动脉及其2~3级分级以上血管出现痉挛、狭窄、闭塞等并发症发生,保持了肝动脉通畅。结论采用保护性介入操作方法和细胞保护性药物预防性应用等措施可有效预防肝动脉血管的痉挛、狭窄和闭塞,保障介入序贯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肝癌介入序贯治疗过程中肝动脉保护方法.方法 采用保护性介入操作方法和细胞保护性药物预防性应用等措施,对52例经确诊为肝癌的患者行介入治疗.通过术毕即刻造影及再治疗时造影复查,了解肝动脉血管的通畅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肝固有动脉及其2~3级分级以上血管出现痉挛、狭窄、闭塞等并发症发生.保持了肝动脉通畅.结论 采用保护性介入操作方法和细胞保护性药物预防性应用等措施可有效预防肝动脉血管的痉挛、狭窄和闭塞.保障介入序贯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和肿瘤致死病因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我国是肝癌高发区,发病人数占全球的半数以上[1]。由于肝癌侵袭性强,具有早期侵犯门静脉和肝静脉分支等特性,易发生肝内转移,疾病进展迅速,预后极差[2]。近年来,随着手术、微创介入、放疗等局部治疗和化疗、免疫、靶向等系统治疗方式不断完善,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0.
陈莉  王关芬  汪霞 《医学信息》2009,22(12):2894-2895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治疗以手术切除的效果最佳,但肝癌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难以手术切除 [1].随着介入放射学治疗的不断发展,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E)能有效杀灭大量癌细胞,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生命,成为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the Liver,CHL)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统计结果表明该病罹患率达7.3%[1]。自Frerichs[2]1961年首次报道CHL以来,有关CHL的文献日渐增多,尤其影像诊断技术的提高及其广泛应用,使得CHL的诊断敏感度逐步提高。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有关颈静脉孔区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一直是耳鼻咽喉颅底外科和神经外科领域中研究的热点问题。颈静脉孔区位于侧颅底的血管神经区,因其位置深在、结构重要且解剖关系复杂,手术切除位于此区的肿瘤常常十分困难,因而是颅底外科学者面临的难题之一。颈静脉球体瘤是发生在这一区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国外相关文献报道了多种手术入路切除此区域的病变[1],并应用相关手术入路进行了此区域的解剖学研究旧[2]。Rhoton在手术径路解剖学,Fish、Yasargil、Schramm、Sekhar、Samii和AI—Mefty等在手术技术和肿瘤的分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探索,带动了学科的发展。本文就颈静脉球体瘤的手术应用解剖与临床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乙状窦、颈静脉球及面神经位置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乙状窦、颈静脉球及面神经位置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 2 2侧正常成人头颈标本进行显微解剖 ,建立乙状窦、颈静脉球及面神经乳突段位置的三维空间参照系 ,测量相关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乳突板障型和气化型标本的乙状窦 外耳门距离均大于硬化型。乙状窦 外耳门距离与颈静脉球高度、鼓索起点高度负相关 ,与面神经 乙状窦距离正相关 ;棘孔 颈静脉球距离与颈静脉球顶 内耳门水平距离正相关 ;颈静脉球顶 外半规管垂直距离与颈静脉球顶 内耳门水平距离之间负相关 ,与面神经 颈静脉球距离正相关 ,而颈静脉球顶 内耳门水平距离与面神经 颈静脉球距离负相关。结论 :乙状窦前移则颈静脉球偏高 ,鼓索起点位置亦偏高 ;颈静脉球前移则伴随着内移 ;颈静脉球顶高则颈静脉球外移 ,并接近面神经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介入导管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射到病变部位,同时注入明胶海绵栓塞病变部位周围血管,从而在局部起到杀死癌细胞作用,是治疗无外科手术指征的肝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一般认为其对正常肝组织损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肝脏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 30~ 50岁 ,女性多见。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而对一些巨大的肝血管瘤外科手术非常困难 ;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 ,血管内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栓塞剂国内应用较多 ,不同的栓塞剂对术后反应不一。我院自 1 997年 1 0月~ 2 0 0 0年 1月 ,对 1 5例病人采用平阳霉素 磺化油进行栓塞治疗得取了理想的治疗效果。1 材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全组病例 1 5例。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2 7~ 56岁 ,平均 37岁。主要临床症状有 :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腹部包块等。肿瘤位于肝右叶 9例…  相似文献   

16.
急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自发性破裂出血是肝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出血和肿瘤双重因素影响致使临床处理较为困难.以往多行急诊肝切除治疗,但存在着较高的病死率.本文对16例肝癌破裂出血病人采用急诊介入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骨性颈静脉孔区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骨性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为临床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显微镜下观察20例成人颅骨标本颈静脉孔的位置、组成、形态,并测量其大小及与周围骨性结构的距离.结果: 颈静脉孔是由枕骨和颞骨岩部合围的一个骨性管道,85%的外口、75%的内口右侧大于左侧;颈静脉孔内有颞突、枕突、锥形窝、颈静脉窝等结构;内口的前方与岩下窦沟相连,后接乙状窦沟,内口的上方有内耳门和前庭小管外口;颈静脉孔的外侧有茎乳孔和茎突,茎乳孔外接鼓乳裂,后方有枕骨颈突.结论: 多数颈静脉孔右侧大于左侧,乙状窦沟前移以右侧多见;鼓乳裂可以定位茎乳孔及颈静脉孔外侧壁;枕骨颈突是确定颈静脉孔后壁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uberculosis药物性肝痛(drug induced hepatotoxicity,DIH)以抗结核药诱导的肝毒性(anti-tuberculosis drugs induced hepatotoxicity,ATDH)较常见,其对人体影响最大,是导致结核病人停止化学治疗最常见的原因之一.ATDH的发病机制尚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切除颈静脉球部位病变的手术入路,为手术提供解剖学标志及依据.方法11具(22侧)成人头颅标本,其中10具(2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湿标本,1具(2侧)新鲜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经乳突联合枕骨髁外侧人路颈静脉球的手术,观察手术入路中主要结构及颈静脉球部位的暴露情况.结果颈静脉球顶到后半规管之间的距离(4.78±3.46)mm;面神经垂直段到颈内动脉膝部的距离(13.46±3.66)mm;面神经管垂直段中点到乙状窦前壁距离为(6.30±2.75)mm.应用该入路暴露颈静脉球部位,可以显示颈静脉球内侧壁的后组脑神经与血管.半规管、颈静脉球、面神经管、乙状窦,枕骨颈静脉突及寰椎横突是该手术入路中的主要标志.结论经乳突联合枕骨髁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球部位病变,能够提供良好的视野,利于保留面神经功能及后组脑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的形态位置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取成人颅骨标本63例(126侧),观察颈静脉孔的形态,对颈静脉孔内外口的口径大小和毗邻关系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 颈静脉孔副孔的出现率高,左侧占23.81%,右侧占34.92%,颈静脉孔内外口间差异显著(P<0.05);毗邻关系左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颈静脉孔区及其毗邻结构关系较为复杂,在临床诊疗中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