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理性海水在鼻腔围手术期鼻腔冲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该病在临床上已逐渐普及,其优越性明显.鼻腔冲洗可减轻术后并发症,是鼻腔手术前后的重要护理操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改良Denker术式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术中保留鼻泪管和下鼻甲,进入上颌窦的方法。方法 35例住院手术患者,男21例,女14例,年龄39~76岁,平均45岁。术前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在下鼻甲前梨状孔缘弧形切开,暴露梨状孔缘,凿除下鼻道相对应的梨状孔缘,咬骨钳咬除部分下鼻道和犬齿窝骨壁,鼻内镜直视下完成窦内病灶清除,如病变范围较大可扩大骨窗解剖鼻泪管,鼻泪管受累则切除之,同期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术终完成下鼻道开窗。结果 35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肿瘤Krouse分期Ⅱ级14例,Ⅲ级20例,Ⅳ级1例。术中见肿瘤起源于鼻腔外侧壁或上颌窦,上颌窦各壁均可受累,前、内壁明显。术后随访12~67个月,平均22个月,术腔上皮化,下鼻甲形态良好。1例术后6个月下鼻道开窗口局部复发,清理后再无复发。2例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术后无溢泪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改良Denker术式梨状孔缘切口进入上颌窦,最大限度地保留鼻腔及泪道的功能,为彻底切除鼻腔及上颌窦病灶提供新的微创入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型脑膜脑膨出的诊断和鼻内镜微创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4例表现为鼻腔和鼻咽部肿块患者。例1.女性,11个月,患儿出生后反复右鼻流水样分泌物,经常高烧,且持续时间长,CT检查见右侧筛顶部有颅骨缺损,脑膜突入鼻腔。例2,男性,5岁,行CT及MRI检查,发现鼻腔有新生物,诊断为“鼻腔脑膜脑膨出”。例3,男性,49d,出生后发现患儿右鼻塞,鼻窦CT检查右侧筛顶部有颅骨缺损,诊断为“右鼻腔脑膜脑膨出(鼻内型)”。例4,男性,65岁,右鼻腔阻塞1年在当地医院就诊.拟诊为“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术中发现鼻腔新生物来源于筛顶,暂停手术,行鼻窦CT检查见右侧筛顶部有颅骨缺损,诊断为“右鼻腔脑膜脑膨出(鼻内型)”。4例患者病理脑组织检查符合脑膜脑膨出诊断。总结先天性鼻内型脑膜脑膨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外科治疗方法。结果患侧水样鼻漏、鼻塞、鼻腔肿块是鼻内型脑膜脑膨出的重要临床表现.尤其是有反复高热和脑膜炎表现的患儿,必须做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对鼻内型脑膜脑膨出.无论缺损部位在筛顶或颅底均可采用鼻内镜修补手术。结论CT和MRI在诊断鼻内型脑膜脑膨出具有重要价值。鼻内型脑膜脑膨出可选择经鼻内镜的鼻内进路手术方式.鼻内镜下经鼻进路手术修补鼻内型脑膜脑膨出具有安全、简便、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鼻窦炎及鼻息肉是鼻科的常见病,手术后往往疗效欠佳或病变复发,随着现代诊疗技术及方法的不断发展,鼻内窥镜手术已渐开展,使鼻窦炎和鼻息肉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最大特点就是可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在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基础上,尽可能不破坏鼻腔及鼻窦的解剖结构。最大限度地保存鼻腔和鼻窦的基本功能,仅通过小范围或局限的手术处理使广泛的鼻腔、鼻窦病变明显好转或治愈。我  相似文献   

5.
杨绍梅 《医学信息》2009,22(6):1042-1043
目的 观察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内窥镜组采用局麻,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以凡士林纱条填塞24~48h,取出纱条后鼻腔换药4~7d.术后3个月内,1~2W复壹1次.精心术前心理护理、认真准备、术后一般护理、出血观察、鼻腔护理、并发症的观察.结果 内窥镜组治愈率为84%,总有效率为96%,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手术前一定要做好心理护理,认真准备,术后要密切观察病情,做好一般护理,别让病人感冒打喷嚏,做好专科护理,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侵及眶内、颅底的全组副鼻窦霉菌性肉芽肿的手术方法,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采用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经前颅底直接开放全组副鼻窦及眼眶,直视下切除全组鼻窦内、额底、鞍旁的病灶。结果:术野显露充分、切除彻底。术中严密修补硬膜,重建颅底,术后未出现颅内及鼻腔内感染。结论:本术式是切除侵及眶内、额底、鞍旁的全组副鼻窦霉菌性肉芽肿理想的手术入路,其优点是显露充分、病灶切除彻底、脑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改良面中部翻揭手术在鼻腔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良面中部翻揭手术在鼻腔、鼻窦摘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自患侧第3磨牙到对侧侧切牙或尖牙的唇龈切口.显露患侧鼻骨、梨状孔、颧骨、眶下壁、鼻中隔以及所在范围内的肿瘤组织并将其彻底切除结果:本组60例肿瘤患者中除对两例内翻性乳头瘤从后鼻孔部侵犯至对侧鼻腔的患者施行面中部翻揭手术,其余均采用改良面部翻揭手术,为肿瘤的摘除提供满意的视野,顺利地切除了肿瘤组织。结论:改良面部翻揭手术是一种简便、微创的手术方法,既可以满足充分的暴露和摘除肿瘤组织的要求,又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手术时间,缩短了术后的恢复过程.有利于其他治疗的进行。  相似文献   

8.
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鼻内突镜手术的广泛开展为慢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开创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促进了相关的解剖、病理和影像学的研究.基于对鼻腔、鼻窦生理及病理学的新的认识,Naumann等人提出了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 OMC)这一解剖概念,并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窦口鼻道复合体和显微解剖及影像学研究对于鼻窦炎的病因、病理及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术前的鼻窦CT扫描,已成为指导手术,预防并发症的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1 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 窦口鼻道复合体又称中鼻道-前筛复合体,是指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筛漏斗、钩突、筛泡、半月裂、额隐窝、中鼻甲及其基板、中鼻道、前组和中组筛窦、额窦开口、上额窦开口以及鼻囟门等一系列结构.窦口鼻道复合体是侧重于鼻窦功能而命名的一个解剖名称,并没有明确的解剖边界和形态-实质上它是介于中鼻甲与下鼻甲之间,包含了前组副鼻窦(上颌窦、额窦、前筛窦)开口及其向鼻腔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手术是利用高分辨、可变换视角的hopkins内镜开展鼻窦手术,使鼻腔、鼻窦,尤其是深部的手术能在直视下进行。术后通常会以油纱条填塞鼻腔,以压迫术腔止血。然而在抽取油纱条时,我们发现复方薄荷油滴鼻时机的选择对患者抽取纱条时术腔疼痛、出血量都有不同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142例,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重视鼻腔填塞期护理、术腔处理、局部用药及鼻腔冲洗,加强患者复诊指导。结果 随访8-12个月,治愈112例(78%)、好转20例(14%)、无效14例(7%)。结论 重视术后护理和定期复诊局部清理、鼻腔冲洗是提高内窥镜下鼻窦手术远期疗效,避免术腔粘连和闭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明确鼻腔鼻窦鳞癌、癌前期病变与癌基因c-myc的关系,为鼻腔鼻窦鳞癌和癌前期病变的早期诊断和诊疗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44例标本进行分子病因学研究,包括24例鼻腔鼻窦鳞癌,15例良性肿瘤和5例鼻腔正常组织。结果:24例鼻腔鼻窦鳞癌c-myc的扩增倍数为10~40倍,癌前期病变组c-myc的扩增倍数为5~10倍,良性肿瘤及鼻腔正常组织中c-myc的扩增倍数为5倍以下。结论:c-myc的扩增水平与鼻腔鼻窦鳞癌的发生有关,与癌前期病变转化为恶性肿瘤有关。因而,c-myc的水平可能作为临床鼻腔鼻窦鳞癌的分子水平诊断和检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是否有恶变倾向的一种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腔及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T特点,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窦NHL的CT表现。结果:24例中16例位于单侧,8例累及双侧。原发于鼻前庭2例、鼻腔6例、鼻窦9例、鼻腔鼻窦7例。病灶肿块表现15例,浸润表现9例。24例中22例病灶密度相对均匀,2病灶密度相对不均,增强后部分强化。原发于鼻腔的淋巴瘤1例见骨质破坏,原发于鼻窦和鼻腔鼻窦的有6例见骨质破坏;常累及邻近结构。结论:鼻腔鼻窦NHL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征象,但有一些相对特异性征象有助于鼻腔鼻窦NHL的诊断。根据CT的相对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有助于及时诊断该类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瘤样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报道2例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瘤样肿瘤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男女各1例,鼻塞、鼻出血1个月。大体均为灰红色肿物。镜下2例组织学改变基本一致。肿瘤表面被覆较完整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瘤细胞呈片状、短束状排列。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呈短梭形或卵圆形,胞质较丰富,嗜酸性,部分区域胞质透亮,细胞边界清楚。瘤组织内血管丰富,部分区域可见"鹿角"样血管。瘤细胞呈vimentin、actin弥漫阳性表达。2例均诊断为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瘤样肿瘤。结论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瘤样肿瘤是一种发生在鼻腔鼻窦部位罕见的血管周细胞肿瘤。临床上主要采用根治切除术。本瘤的生物学行为大多属于良性。  相似文献   

14.
卢文亚 《医学信息》2006,19(7):1218-1220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鼻窦术后随访的时间和糖皮质激素鼻内用药的效果。方法 对5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内镜鼻窦手术,术后定期随访,行内镜下术腔护理、鼻窦冲洗和糖皮质激素伯克纳鼻内局部应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3个月,42例鼻腔、鼻窦已干燥、上皮化;术后6个月内,47例鼻腔、鼻窦已干燥、上皮化,鼻塞、头痛均消失。4例伴变应性鼻炎者,鼻腔内有少许分泌物,20例嗅觉障碍者中5例无改善。结论 内镜鼻窦手术后的鼻内镜随访术腔护理及糖皮质激素鼻内应用,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过程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断为鼻腔鼻窦原发性上皮性恶性肿瘤病例,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筛选出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鼻腔鼻窦原发性上皮性恶性肿瘤550例,腺癌82例,其中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29例,从中筛选出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3例。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4岁(37~64岁)。临床表现为鼻腔狭窄、鼻塞、鼻出血。鼻内镜下见表面光滑新生物。影像学显示鼻腔鼻窦膨胀性肿块占位。大体肿瘤切面灰白灰黄色,质地中等,最大径2~3 cm。镜下肿瘤无包膜,界限清楚,呈膨胀性生长;瘤细胞体积较小、形态温和,立方状、矮柱状,排列呈规则的腺管状、小梁状。胞质嗜酸,细胞核位于基底,核仁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细胞角蛋白7(CK7)、SOX-10、DOG1、波形蛋白均弥漫阳性;S-100蛋白局灶阳性;GCDFP-15、Mammaglobin、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CD56、CK20、NR4A3阴性;Ki-67阳性指数低(<5%)。3例FISH ETV6基因重排阳性,2例FISH NTRK3基因重排阳性。3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其中1例术后辅以放疗。3例随访12~25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是一种新命名的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学形态与其他低度恶性鼻腔鼻窦腺癌及部分涎腺肿瘤有相似之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TV6基因检测可帮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NI1-缺失性鼻腔鼻窦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INI1-缺失性鼻腔鼻窦癌的临床资料,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69岁。镜检:肿瘤组织被增生的胶原分隔成实性巢状或条索状,坏死及核分裂象易见,未见明确鳞状分化和腺样分化。90%瘤细胞呈横纹肌样细胞,10%瘤细胞呈基底细胞样形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EMA、Ber EP4、ECD、p16均呈弥漫强阳性,INI1细胞核表达缺失,Ki-67增殖指数约为60%。EBER原位杂交检测呈阴性。结论 INI1-缺失性鼻腔鼻窦癌是新近认识的一种较为罕见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以基底细胞样或横纹肌样细胞形态和INI1蛋白细胞核表达缺失为特征。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具有横纹肌样特征的鼻腔鼻窦肿瘤时,应考虑到INI1-缺失性鼻腔鼻窦癌的可能,全面的免疫组化检测(尤其是INI1蛋白检测)有助于该肿瘤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探讨何招首,龚维照空军总医院关键词鼻窦炎,内窥镜术鼻内窥镜下诸列鼻窦开放术,是目前治疗慢性或复发性鼻窦炎的一种新术式,施行这种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去除不可逆的病变组织,以重建、恢复鼻窦引流和粘膜纤毛的清扫功能。我科自1992年7月~199...  相似文献   

18.
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非常罕见,是一种原发于鼻腔鼻窦的低度恶性上皮源性肿瘤。本病发病年龄广泛,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临床易漏诊或误诊为鼻息肉。本文报道1例64岁男性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临床表现为鼻出血,鼻内镜示中鼻道新生物,镜下形态温和,肿瘤细胞呈密集背靠背腺管状及筛状...  相似文献   

19.
曾波  周雄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4):403-404,407
目的评价微创技巧改进鼻腔泪囊吻合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30例(3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年龄60~82岁,行微创技巧改进的鼻腔泪囊吻合术,术中发现泪囊萎缩无法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即行泪囊摘除术,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行泪道冲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流泪症状、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结果 29例(29眼)成功行改进的鼻腔泪囊吻合术,1例术中发现泪囊萎缩行泪囊摘除术。术后1周,27例流泪消失或改善,其中24例泪道冲洗通畅,3例泪道冲洗部分通畅,1例下泪小点外翻,泪道冲洗通畅仍流泪。1例术后4 d鼻腔出血,行鼻腔填塞治疗治愈,无其它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26例(26眼)泪道冲洗通畅,3例(3眼)部分通畅,2例患者流泪无明显改善。结论微创技巧改进的鼻腔泪囊吻合术能减少出血与面部瘢痕、缩短手术时间、节约成本、降低手术风险,对高龄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由于蝶窦解剖位置深在隐匿,是蝶窦病变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的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和体征,而表现为非特殊性头痛及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眼部、颅神经症状,因而,临床上极易造成误诊及漏诊。蝶窦疾病发病率低及专科医生对蝶窦疾病认识不足,是造成本病漏诊及误诊的主要原因。但随着临床医生对本病的逐渐认识以及鼻内镜和CT、MRI的广泛应用,本病的诊治率得以逐渐提高。随着内镜下鼻腔鼻窦显微手术发展越来越成熟,内镜下蝶窦开放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耳鼻咽喉科医师所掌握;但由于其毗邻颈内动脉、视神经、海绵窦等重要结构,如术中定位不清,操作不慎,极易导致严重并发症。故蝶窦区域手术被认为在鼻窦手术中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熟悉蝶窦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是确保手术成功和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