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聂铭博  鲍远  张滋洋  康皓 《骨科》2016,7(3):145-148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多组神经移位治疗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重建肩外展及屈肘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于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患者16例,采用副神经斜方肌肌支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支移位修复腋神经肌支及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肌皮神经(Oberlin术式),联合修复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以恢复肩外展及屈肘功能。术后随访采用臂肩手功能障碍(the 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分表评估疗效。结果16例患者中有14例术后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24~28个月(平均为25个月),患者肩关节外展恢复至75°~90°,恢复时间为9.0~18.0个月(平均为14.0个月)。屈肘恢复至100°~160°,恢复时间为4.0~7.5个月(平均为5.8个月)。DASH评分为8.0~16.0分,平均为14.6分。结论使用多组神经移位联合治疗臂丛上、中干损伤,可较好恢复肩外展及屈肘功能,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修复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对手内在肌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肱三头肌长头重建肩外展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肱三头肌长头进行解剖。描述重建肩外展功能的手术方法,并进行临床随访,明确手术的效果。方法对44侧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察肱三头肌长头起点的性质、血管神经蒂形态、最大游离范围及入肌点部位。对6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肱三头肌长头起点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术后随访3~11个月,观察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肱三头肌长头起点的背侧为肌性,腹侧为腱性,腱性长度为7.6~13.3cm,宽度为1.6~3.4cm。肱三头肌长头血管神经蒂距肌肉起点的距离5.7~11.4cm。神经支配来自桡神经,可分离长度2.9~11.8cm。血供来自肱动脉的19侧,来自肱深动脉的20侧,其它来源5侧。肱动脉来源的血管蒂长1.0~6.0cm,直径为1.6~2.4mm。肱深动脉的血管蒂可分离长度1.5~4.4cm,直径为0.9~2.4mm,分离至肱动脉长度为1.5~6.3cm。神经血管蒂呈多级分支。6例行肱三头肌长头重建肩外展,术后平均随访6.8个月,术前肩外展5°(0°~10°),术后肩外展77.3°(50°~90°)。结论肱三头肌长头可适用于肩外展功能重建的手术,经术后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利用肱三头肌外侧头移位重建伸腕功能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年6月~2005年1月收治的7例前臂伸屈肌群严重缺血性肌挛缩的患者采用肱三头肌外侧头移位来重建伸腕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3年,腕关节背伸能达到平伸位(0°)者2例,0°~30°者4例,超过30°者1例。[结论]用肱三头肌外侧头移位重建伸腕功能简便有效,为特殊情况下伸腕功能重建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肩外展功能重建的方法有很多,但每种方法各有利弊。比较统一的观点是,单一的肌肉移位效果多不很满意。上海华山医院利用肱三头肌长头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是对重建肩外展功能的又一补充。现将2000年1月~2001年10月共手术7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联合尺神经束支和臂丛外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臂丛损伤6例,其中单纯上干损伤4例;上中干为主,合并下干部分损伤2例.伤后平均2.8个月接受手术.术式包括尺神经部分束支转位至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膈神经或者副神经斜方肌支转位至肩胛上神经,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肌支转位修复腋神经肌支.用肱二头肌、岗上肌和三角肌肌力,肩外展和上举角度,尺神经功能损失等指标对手术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6例中5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肱二头肌均在术后3~4个月开始恢复肌力.随访时间18个月以上的4例屈肘M_4~+~M_5;随访时间4个月的1例屈肘M_3~+.其中3例行外展功能重建,单用膈神经修复的病例上臂可上举至180°,外展肌力M_4~+;联合副神经和肱三头肌长头肌支修复的病例上肢可外展90°,肌力M_4~-;单用副神经修复的病例上肢可外展80°,肌力M_3~+.3例手部握持力与术前相同,2例增强.4例手部尺神经供区功能无明显影响,1例小指掌侧皮肤感觉减退,第一骨间背侧肌萎缩.结论 尺神经部分束支转位修复肱二头肌支可以有效的恢复臂丛损伤后屈肘功能;用膈神经修复肩胛上神经可能取得更好的肩外展和上举效果;本组臂丛下干部分损伤的病例受伤均在3个月内,采用此术式同样恢复了肱二头肌功能,未加重原有的手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三角肌是维持关节活动的重要肌肉,瘫痪后肩关节外展功能丧失。以往所采用的三角肌替代术如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肱二头肌短头或肱三头肌长头移位术均因肌力有限等原因效果多不理想。作者于1985年~1989年3月共施行带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皮瓣移位治疗儿麻后遗症三角肌瘫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带蒂大圆肌双板移位重建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产瘫)后肩外展功能的疗效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对9例产瘫后肩外展功能障碍的患儿行带血管神经蒂大圆肌双极移位术重建肩外展功能,并经术后1年以上的随访,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9例患儿术前肩外展平均11.2°(0°-30°),术后肩外展平均75.4°(45°~95°)。按照顾玉东的评定标准评价:优3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77.8%。结论对于产瘫后肩外展功能障碍者,用带血管神经蒂大圆肌双极移位术重建其肩外展功能是有效而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四)肱三头肌长头和肱二头肌短头移位术 1915年Slomann将肱三头肌长头移位到肩峰,替代瘫痪的三角肌中部纤维[21];1932年Ober[50]将肱二头肌短头加了进来,取得较好疗效.Haas[21]认为单用三头肌重建外展,肌力明显不足,疗效差,可辅以二头肌短头或胸大肌.以后,Davidson(1936)[51]、Harmon(1950)[52]和Leffert(1988)[22]等人相继实施了此术,均有好的疗效.方法是:侧卧,由腋窝前壁至肩峰及肩关节后方做"军刀状"切口,显露三角肌及止点;从三角肌前缘分离,显露喙突及其上的肌肉附着,将肱二头肌短头与喙肱肌、胸小肌肌腱分离出来,由喙突切断使其带有一部分骨质,然后向远侧游离至肌皮神经入肌处;分离三角肌后部,显露肱三头肌长头,将肌止连同一小部分骨质由肩胛骨卸下,向远侧游离至肱骨上1/4;显露肩峰前后部,在平坦处撬开骨皮质,做出两个骨窗,将肱二头肌短头、三头肌长头穿经三角肌前后部纤维至肩峰前、后骨窗,外展肩关节,用丝线做缝合固定,术后予以外展架固定.如果肱二头肌短头过短,不能到达肩峰顶端,可取胸大肌上部肌腱或髂胫束桥接,二头肌短头移位至肩峰有增进前屈的作用[1].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多组神经移位治疗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科于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损伤患者16例,采用副神经斜方肌肌支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支移位修复腋神经肌支及Oberlin术式,联合修复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恢复肩外展及屈肘功能。术后随访采用DASH评分表进行手术疗效评估。结果 术后16例患者中14例得到随访。随访24—28个月(平均25个月),患者肩关节外展恢复至75°-90°,恢复时间9-18个月(平均14个月)。屈肘恢复至100°-160°,恢复时间4-7.5个月(平均5.8个月)。DASH评分8-14分,平均14.6分。结论 臂丛上、中干损伤使用多组神经移位联合治疗,可较好恢复肩外展及屈肘功能,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修复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对手内在肌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锁骨下水平副神经切断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观察在锁骨下水平切断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恢复臂丛损伤患者肩外展功能的临床效果及对斜方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锁骨下副神经内外侧分支入肌处切断副神经,移位到肩胛上神经49例,术后2~4年随访肩外展功能,其中20例来院随访的患者又进行了术后斜方肌肌力及电生理检查。结果 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恢复臂丛损伤患者肩外展功能,其肩外展角度平均61^0,副神经移位后对斜方肌下部功能影响明显,对中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