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其所致病理损伤包括细胞坏死和凋亡。细胞凋亡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是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主要形式。研究提示与凋亡密切相关的Bcl-2、Caspase-3蛋白等参与了这种迟发性死亡,它们表达的量决定了细胞的生存。本实验采用流式细胞仪、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一些研究显示,脑缺血/再 灌注损伤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过程中神经 细胞可发生凋亡[1].细胞凋亡是受基因 调控的,Bc1-2、Bax基因是目前研究较明 确的一对在功能上相互对立的凋亡调控 基因.本研究采用全脑缺血模型,观察 了再灌注损伤过程中,Bc1-2、Bax蛋白在 海马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脑缺血耐受(ischemic tolerance)现象是指预先使脑产生亚致死性缺血(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PC)使大脑神经元增加对随后发生的致死性缺血的耐受,阻止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elayed neuronal death,DND)的发生,对脑缺血损害有保护作用。缺血预处理虽没有临床价值,但可用做研究脑缺血机制的一种方法。80年代初,有人提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存在DND。虽然大量研究表明DND与细胞凋亡(apoptosis)密切相  相似文献   

4.
脑缺血预处理抑制脑神经元细胞凋亡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预处理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中有多种机制参与。缺血预处理可以抑制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减少缺血后神经元的迟发性损伤。本文从脑缺血预处理对神经元细胞凋亡各个环节的影响,对目前脑缺血预处理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机制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预处理抑制脑神经元细胞凋亡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预处理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中有多种机制参与。缺血预处理可以抑制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减少缺血后神经元的迟发性损伤。本文从脑缺血预处理对神经元细胞凋亡各个环节的影响,对目前脑缺血预处理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机制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低氧诱导因子(HIF-1)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影响,探讨丙泊酚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采用可逆性大脑中动脉内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和HSP70.HE染色,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出现神经细胞的坏死和凋亡改变,HIF-1和HSP70的表达均增加,给丙泊酚后神经细胞的肿胀、坏死、凋亡明显减少,HIF-1和HSP70蛋白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丙泊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与减少HIFll、HSP7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可逆性大脑中动脉内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2h后断头取脑,采用脱氧核昔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NA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HE染色,光镜观察细胞结构的改变。结果:光镜检查发现,异丙酚组细胞肿胀坏死明显减轻,异丙酚可显著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的调亡。结论: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具有拮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对缺血/再灌注的神经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细胞凋亡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本文介绍了凋亡的基本特征,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凋亡发生情况,并着重就神经元发生凋亡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细胞凋亡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本文介绍了调亡的基本特征,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凋亡发生情况,并着重就神经元发生凋亡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电针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神经元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体重280 ~ 3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和电针预处理组(n=15).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线栓阻塞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24 h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预处理组电针刺激百会穴30 min,处理后24h时制备模型,再灌注24 h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随后处死大鼠取脑测定脑梗死体积,计算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m blot法检测缺血半暗带皮质神经元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和电针预处理组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增加,皮质神经元pSTAT3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减少,皮质神经元pSTAT3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电针预处理通过上调皮质神经元pSTAT3蛋白的表达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一些研究显示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过程中神经细胞可发生凋亡 [1 ]。细胞凋亡是受基因调控的 ,Bcl- 2、Bax基因是目前研究较明确的一对在功能上相互对立的凋亡调控基因。本研究采用全脑缺血模型 ,观察了再灌注损伤过程中 ,Bcl- 2、Bax蛋白在海马表达水平的变化 ,并探讨其意义。材料和方法选择健康雄性 SD大鼠 ,体重 (2 5 0± 2 0 ) g。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动物随机分为九组 (其中一组为假手术组 ) ,每一组又分为两个亚组 ,即 Bcl- 2 (n=5 )和Bax (n=5 )。动物模型制备采用 4VO法 [2 ] ,首先在第一颈椎横突处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亚低温组(MH组),每组24只。IR组和MH组采用线栓法进行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分离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不置入线栓。S组和IR组置于室温下,MH组于缺血后10min给予亚低温处理并维持3h。分别于再灌注后4h(T1)、6h(T2)、12h(T3)和24h(T4)进行神经功能缺陷(NDS)评分。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海马GFAP蛋白和GFAP mRNA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T1~T4时IR组和MH组大鼠NDS评分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升高,GFAP蛋白和GFAP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T1~T4时MH组大鼠NDS评分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GFAP蛋白和GFAP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亚低温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海马GFA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采用新生大鼠HIBD模型进行脑缺血缺氧后细胞凋亡的研究,对进一步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摸索确切的治疗途径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采用新生大鼠HIBD模型进行脑缺血缺氧后细胞凋亡的研究,对进一步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摸索确切的治疗途径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细胞凋亡是基因调控的。本文综述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bcl-2、IEGs、p53、ICE、Fas等)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和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6.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细胞凋亡是基因调控的。本文综述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bcl~2、IEGs、p53、ICE、Fas等)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和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7.
麻醉剂量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Longa法制成大鼠脑缺血/再灌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异丙酚组、 尼莫地平组对照组,观察麻醉剂量的异丙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机制。结果:麻醉剂量的异丙酚能明显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知/再灌注死亡率,明显缩小脑梗范围,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乳酸脱氢产肌酸激酶的升高程度,改善电镜下细胞超微结构的损害,明显升高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减少脑组织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减少丙二醛的生成,结论麻醉剂量的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钙离子超载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七氟烷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烷预处理组(Sev组)、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mito-KATP通道)阻断剂5-羟癸酸(5-HD)+Sev组和5-HD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只分离血管不置入线栓;I/R组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ev组吸入2.4%七氟烷60 min行预处理,24 h后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5-HD+Sev组腹腔注射5-HD 40mg/kg,30 min后行七氟醚预处理,其余处理同Sev组;5-HD组腹腔注射5-HD 40 mg/kg,30 min后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24 h时断头取缺血侧顶叶皮层组织,测定mPTP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Bcl-2、Bax表达水平,并计算Bcl-2/Bax比值,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Sev组、5-HD+Sev组和5-HD组凋亡神经元计数升高,Bcl-2和Bax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升高,mPTP活性升高(P<0.05);与I/R组比较,Sev组凋亡神经元计数减少,Bcl-2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升高,mPTP活性降低(P<0.05);与Sev组比较,5-HD+Sev组和5-HD组Bcl-2表达下凋,Bcl-2/Bax比值降低,mPTP活性升高(P<0.05);5-HD+Sev组与5-HD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神经元mito-KATP通道,上调Bcl-2的表达,从而抑制mPTP的大量开放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的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9.
七氟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评价七氟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七氟醚组,每组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阻断前脑血供3h、再灌注24h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七氟醚组于再灌注前30min经面罩吸入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维持1.0MAC,持续30min)。再灌注24h时用Zea 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并测定体重。再灌注24h时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测定纹状体神经细胞凋亡,计算神经细胞凋亡密度,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纹状体PKC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前比较,再灌注24h时损伤组体重减轻(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24h时损伤组和七氟醚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神经细胞凋亡密度增加,七氟醚组纹状体PKCγ表达降低;与损伤组比较,七氟醚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纹状体神经细胞凋亡密度降低,PKCγ表达增加(P〈0.05或0.01)。结论吸入1.0MAC七氟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上调纹状体PKC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肢体缺血后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仅暴露颈动脉;缺血再灌注组(IR组)线栓阻断人脑中动脉1.5 h,再灌注6 h;肢体缺血后处理组(IC组)阻断大脑中动脉1.5 h,再灌注前30 min时捆绑双下肢5 min,松开5 min,反复3次后恢复灌注,于脑再灌注6 h时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后断头处死大鼠取脑,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计算脑梗死体积卣分比,TUNEL法检测凋亡神经元,计算神经元凋亡率.结果 与C组和S组比较,IR组和IC组再灌注6h时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及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IR组比较,IC组再灌注6 h时神经行为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及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 肢体缺血后处理可减轻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