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上常用的静脉滴注三种抗生素(青霉素钠、头孢唑啉钠、磷霉素钠)在不同剂量下对四项凝血试验的影响.方法应用Start4半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分别测定含有不同剂量的三种抗生素血浆和临床使用青霉素钠、磷霉素钠、头孢唑啉钠后各2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值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血浆中青霉素钠浓度为3.0mg/ml、头孢唑啉钠浓度为3.2mg/ml、磷霉素钠浓度为1.6mg/ml时PT、APTT、TT、FIB出现变化(P<0.01).当血浆中青霉素钠浓度为12mg/ml、头孢唑啉钠浓度12.8mg/ml、磷霉素钠浓度为3.2mg/ml时PT、APTT、FIB、TT出现显著性变化(P<0.01).结论这三种抗生素大剂量使用时均可干扰凝血时间的测定,造成PT、APTT、TT值延长和FIB含量减少,但干扰的程度不同,磷霉素钠干扰最为严重,青霉素钠次之,头孢唑啉钠影响最小.为此在对凝血试验进行质量控制或临床医师分析结果时应考虑此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 4种注射用抗生素 (青霉素钠、头孢唑啉钠、磷霉素钠、克林霉素磷酸酯 )在不同剂量下对凝血试验的影响。方法 应用ACL 30 0 0plus及配套试剂分别测定含有不同剂量的 4种抗生素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的值。结果 血浆中青霉素钠浓度为 3.0mg/ml、头孢唑啉钠浓度为 3.2mg/ml、磷霉素钠浓度为 1.6mg/ml、克林霉素磷酸酯浓度为 0 .12 5mg/ml时PT、APTT、TT出现变化 (P <0 .0 5 )。当血浆中青霉素钠浓度为 12mg/ml、头孢唑啉钠浓度为 12 .8mg/ml、磷霉素钠浓度为 3.2mg/ml、克林霉素磷酸酯浓度为 2 .0mg/ml时PT、APTT、TT出现显著变化 (P <0 .0 1)。 结论 这 4种抗生素大剂量使用时均可干扰凝血时间的测定 ,造成PT、APTT、TT值延长 ,但干扰的程度不同 ,磷霉素钠干扰最为严重 ,青霉素钠次之 ,头孢唑啉钠影响最小。为此在对凝血试验进行质量控制或临床医师分析结果时应考虑此因素  相似文献   

3.
4种注射用抗生素对凝血试验的干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4种注射用抗生素(青霉素钠、头孢唑啉钠、磷霉素钠、克林霉素磷酸酯)在不同剂量下对凝血试验的影响.方法应用ACL-3000 plus及配套试剂分别测定含有不同剂量的4种抗生素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值.结果血浆中青霉素钠浓度为3.0 mg/ml、头孢唑啉钠浓度为3.2 mg/ml、磷霉素钠浓度为1.6 mg/ml、克林霉素磷酸酯浓度为0.125 mg/ml时PT、APTT、TT出现变化(P<0.05).当血浆中青霉素钠浓度为12 mg/ml、头孢唑啉钠浓度为12.8 mg/ml、磷霉素钠浓度为3.2 mg/ml、克林霉素磷酸酯浓度为2.0 mg/ml时PT、APTT、TT出现显著变化(P<0.01).结论这4种抗生素大剂量使用时均可干扰凝血时间的测定,造成PT、APTT、TT值延长,但干扰的程度不同,磷霉素钠干扰最为严重,青霉素钠次之,头孢唑啉钠影响最小.为此在对凝血试验进行质量控制或临床医师分析结果时应考虑此因素.  相似文献   

4.
研究大剂量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凝血实验的影响。分别测定正常混合血浆以及含不同抗生素浓度的混合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纤维蛋白原 (Fbg)浓度 ,并将二者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青霉素钠、氨苄青霉素钠在 5 0 0 0U/ml时PT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青霉素钠、氨苄青霉素钠为 80 0 0U/ml时APTT变化明显(P <0 0 5 ) ;血浆头孢哌酮钠在 34 0 μg/ml时PT、APTT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血浆中Fbg与对照相比呈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凝血试验有不同程度的干扰。建议实验室在进行凝血实验时 ,应注意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在对重症感染患者进行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时 ,须注意凝血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凝血功能的影响。随机留取正常凝血血浆标本及其混合血浆标本,加入常规剂量及各浓度梯度GSH,采用凝固法检测加药物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统计分析加药前后PT、APTT、FIB及TT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对其检测结果与GSH的浓度作线性回归分析;随机抽取常规剂量给药21例患者,采集给药前后血液标本,统计分析给药前后血浆PT、APTT、FIB及TT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体外试验中,加入常规剂量(500mg/L)GSH后血浆FIB、APTT、PT及TT检测结果与加药前检测结果之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当加入的GSH浓度分别达2.5、2.5、10、1280mg/L时,FIB、APTT、PT及TT、的测定结果与加药前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4项测定结果与血浆中加入的GSH浓度存在线性关系;21例试验患者用药后血浆FIB、APTT、PT及TT检测值与用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共19例FIB、20例FT、20例TF和21例APTT检测结果高于用药前。结论:在体内外实验中,GSH可以影响凝血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常见内源性干扰物对凝血试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判断凝血结果异常提供准确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表观健康成人血浆50份制成正常混合血浆(NPP),使用干扰物检测试剂盒中的胆红素F、胆红素C、血红蛋白、乳糜模拟内源性干扰物,将干扰物与NPP以不同比例混合配制成含不同浓度干扰物的血浆标本,以加入空白干粉液的NPP作为对照,在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上检测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结果 当胆红素F血浆浓度在0~207.50μmol/L时APTT结果不受影响,在0~518.76μmol/L时PT、TT、FIB、DD检测结果不受影响;胆红素C血浆浓度在0~271.60μmol/L时Fib检测结果不受影响,在0~543.20μmol/L时APTT、PT、TT、DD检测结果不受影响;血红蛋白血浆浓度在0~98.88 mg/dL时DD检测结果不受影响,在0~247.20 mg/dL时APTT、PT、TT、Fib检测结果不受影响;乳糜血浆浓度在0~3 382.56 Ftu时APTT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胆红素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以质控血浆为对照组,加入不同浓度胆红素的质控血浆为实验组(A,B,C,D,E),分别测定PT,APTT,TT和FIB,分别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检测结果,并通过二项回归方程得出校正公式。结果当胆红素浓度低于17.20 μmol/L时,对血浆PT和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胆红素浓度低于34.30 μmol/L时,对血浆TT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胆红素对血浆FIB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升高,PT,APTT和TT的检测结果随之降低。结论血浆胆红素浓度轻度升高对ACL TOP700检测PT,APTT和TT结果影响不大,但血浆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可能会导致PT,APTT和TT结果降低;不同浓度血浆胆红素对ACL TOP700检测FIB的结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速度和时间对不同人群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生儿和婴儿新鲜血液标本共60例,另收集儿童及成人标本各60例,每例标本平均分成三份,分别以2 500 r/min离心15 min,3 500 r/min离心5 min和3 000 r/min离心10 min(对照组)。利用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血浆的PT、APTT、TT和FIB,同时应用Coulter LH 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数量。结果不同离心条件对成人凝血结果没有影响(P>0.05);2 500 r/min离心15 min和3 500 r/min离心5 min与对照组3 000 r/min离心10 min相比较,新生儿和婴儿PT、APTT、TT和FIB均缩短(P<0.05);儿童只有PT和APTT缩短(P<0.05),TT和FIB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乏血小板血浆的制备对于凝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应建立适宜不同人群的乏血小板血浆制备的最佳离心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孕28~40周)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等凝血指标与正常育龄未孕女性的区别.方法 用SYSMEX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分别检测160例正常育龄未孕女性和160例妊娠晚期女性PT、FIB、APTT、TT、DD.结果 两组人群血凝指标中PT、FIB、APTT、DD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正常育龄未孕女性相比,晚期妊娠孕妇处于动态平衡的高凝状态,联合检测血凝指标PT、FIB、APTT、TT、DD,可及时了解孕妇凝血功能,提示临床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水平,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i-chroma免疫荧光分析技术和血凝检测仪检测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血浆中的hs-CRP及PT、APTT、FIB、TT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的hs-CRP及PT、APTT、FIB、T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hs-CRP及PT、APTT、FIB、TT水平联合测定有助于临床对2型糖尿病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STA-COMPACT型全自动血凝仪的抗溶血、脂浊、黄疸干扰能力进行试验研究。方法:重复测定正常水平定值血浆和异常水平定值血浆各10次,采用干扰物(溶血性血红蛋白、脂肪乳和胆红素)分别加入试验血浆中,再测定各种浓度干扰物试验血浆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APTT、PT、TT和FIB重复测定的影响度都≤2.5%,测定干扰物试验血浆APTT、PT和TT的影响范围在±5.2%内,FIB的影响范围在±8.3%内。结论:该仪器具有较好的抗溶血性血红蛋白、脂浊、黄疸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检测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43例临产孕妇(临产孕妇组)与109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四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产孕妇组PT(10.31±0.97)s、APTT(31.44±3.67)s、TT(11.85±1.02)s、FIB(3.82±1.06)g/L;对照组PT(12.93±1.33)s、APTT(38.93±4.72)s、TT(13.56±0.94)s、FIB(2.52±0.54)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产前及产中及时检测临产妇或产妇PT、APTT、TT、FIB及血小板,动态监测其功能变化,以防止异常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对保护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建立连云港地区20~79岁健康成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参考区间。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收治的2436例健康志愿者,男1395例,女1041例,年龄范围为20~79岁。将志愿者按照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按照年龄分为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采用ACL TOP7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血浆中PT、APTT、TT和FIB的水平,并依据CLSI C28-A3和WS/T 402-201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推荐方法建立血浆凝血四项的参考区间。结果连云港地区健康成人血浆中PT、APTT、TT和FIB的结果分布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本研究建立血浆凝血四项的参考区间,PT为10.0~13.6 s,APTT为25.2~37.8 s,TT为11.9~17.7 s,FIB为2.13~4.56 g/L。结论连云港地区健康成人血浆PT、APTT、TT和FIB参考区间的建立,能够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监测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杜国有  顾向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12):1151-1151,F0003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意义。方法用STA-Com-pact型全自动血凝仪和Aerose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高凝倾向,有微血管病变者更为明显,其血浆PT、APTT、TT结果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无微血管病变者(P<0.01),FIB值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和无微血管病变者(P<0.01~0.05);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者血浆PT、APTT、TT、FIB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的变化与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关。结论检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可了解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凝血活化状态和血栓形成状况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的疗效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产科待产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用凝固、光散射等方法对148例待产孕妇和健康体检者的PT、APTT、FIB以及TT。结果 148例待产孕妇的PT为(9.59±1.32)s、APTT为(26.18±5.56)s、FIB为(5.40±0.83)g/L、TT为(11.92±2.83)s;健康对照组PT为(12.91±1.43)s、APTT为(33.40±3.87)s、FIB为(2.75±0.98)g/L、TT为(13.52±2.87)s,孕妇组的PT、APTT、TT比健康对照组明显缩短;FIB明显增高,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和健康对照组的凝血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时监测待产孕妇的PT、APTT、TT、FIB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防止产妇异常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确保母婴平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玻璃材质和塑料材质的真空采血管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的影响.方法 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64例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玻璃管和塑料管采血的患者(定为A组)及92例用相同厂家生产的玻璃管和塑料管采血患者(定为B组)的PT、APTT、TT、FIB结果.结果 A组的玻璃管和塑料管对PT、APTT、TT、FIB的结果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玻璃管和塑料管对PT、APTT、FIB的结果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TT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材质的采血管对凝血指标的检测有一定的影响,建议更换不同材质的采血管时,都应确立自己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前质量控制在凝血四项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样本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轻度溶血对检测结果没有明显的干扰,严重溶血状态下会使得TT的结果明显延长。采血量过少:PT、APTT、TT结果明显延长,FIB含量明显降低;采血量过多:PT、APTT、TT结果无明显影响,FIB含量增高。离心后标本室温放置2h、4h,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的结果无显著差异,室温放置6h后PT明显缩短,APTT明显延长,TT、FIB的测定值没有明显影响。结论:由于溶血、采集量、存储等原因造成的不合格样本对止凝血指标均有明显的影响,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样本的采集、运送、保存等,以免造成检验结果的假性结论,误导临床医生做出错误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检测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 042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396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四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组的PT(0.89±0.06)、APTT(29.37±2.55 s)、TT(9.84±1.05 s)、FIB(4.52±0.67 g/L)相应与对照组的PT(1.02±0.12)、APTT(30.29±3.36 s)、TT(10.06±0.65 s)、FIB(3.04±0.49 g/L)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患者血浆浮动均值法(X-B法)应用于凝血功能检验质量控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tago公司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进行凝血功能检验,分析临床标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浮动均值变化趋势,与冻干质控血浆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X-B法PT、APTT、TT、FIB均值都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化,X-B法质控图与冻干质控血浆法质控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患者血浆X-B法可用于PT、APTT、TT、FIB检验的质量控制,可用于监控分析仪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常温下凝血标本的放置和离心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凝血标本不同的放置和离心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测定结果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检验质量.方法 采用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四项结果的精密度.对40名患者的新鲜抗凝血分离血浆即刻检测,然后将标本放置2,4,6,8 h重复测定,并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将30名患者凝血标本用相同的离心力分别离心5 min和10 min进行四项检测结果的比较.结果 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四项指标的重复性好,变异系数(CV)均≤4.0%.标本在常温下放置2 h,PT,APTT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4 h,PT缩短(P<0.05),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6 h,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延长(P<0.01),放置8 h,PT延长(P<0.01),APTT明显延长(P<0.001).FIB,TT于2,4,6,8 h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离心力和不同离心时间对凝血标本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标本放置时间对PT,APTT的检测结果影响很大,室温下不宜超过2 h,当标本量大时,还可适当减少离心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