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不同社区随访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管理效果的影响,为探寻新的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杭州市余杭区抽取的2 18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社区随访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和行为改变的影响。结果 余杭区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总体服药依从率和总体行为改变率分别为73.07%、54.78%和43.80%;单独式随访模式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为70.00%,低于集体式随访模式的82.93%(χ2=253.621,P<0.001);单独式随访模式高血压患者总体行为改变率为45.98%,高于集体式随访模式的36.80%(χ2=9.370,P<0.05);单独式和集体式11种随访模式比较,医生上门+定期集中模式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最高(99.67%),医生上门+病人到门诊模式高血压患者服药从率最高(88.24%),电话随访模式高血压患者行为改变率最高(67.15%)。结论 集体式随访模式有利于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的提高,而单独式随访模式更有利于患者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凉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苑团队对社区登记在册的19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进行不同模式管理的试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大幅度增加,而且呈年轻化的趋势,使得高血压成为了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国内外学者和专家们进行了很多研究,试图找到一种合理的健康管理模式,基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特点和患病率较高,目前,探索的重点以社区为主,也就是通过社区的综合防控来达到疾病控制的目的。本文针对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收集整理,阐述了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全世界范围内高血压的四种不同的管理模式,通过了解当前各种高血压社区管理模式,以便为将来要开展的高血压防治工作起到些许参考作用,提供一定的探索方向,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照护,并能调动更多患者的积极性,参与到高血压防治中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90)和试验组(n=90),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社区高血压管理,试验组患者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管理模式,干预1年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除生命力外,心理职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和社会功能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干预后,试验组自我效能指标(包括饮食控制、遵医嘱用药、规律运动和总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知识、态度和行为量表(The 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 scale scale,KAP)得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依从性量表(Morisky scale,Morisky)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服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信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6月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80)和观察组(n=180),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信管理模式,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干预后,观察组诊断标准、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及预防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饮食管理、用药管理、情绪管理、病情监测、运动管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F、GH、BP、RP、MH、VT、RE和SF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微信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能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均期望寿命的延长,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日益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为高血压社区干预与管理提供了重要基础。我国高血压社区干预与管理模式主要有社区综合防治模式、三级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等,这些模式在特定的时期及特定的背景下,均不同程度地起到了控制血压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不同社区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2008年8月-2012年12月在浦东新区部分社区开展高血压不同管理模式的对照研究,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1 578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高血压管理方法,管理组采用细节管理,由健康专员及社区医师负责随访以及相关资料收集。结果 管理组的心脑血管发病率(1.33%)小于对照组(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升高、高血压病程增长、有高血压家族史、血肌酐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均为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均<0.05),而管理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对照组的0.348倍(P<0.05)。结论 高血压细节管理相对于常规管理有优势,能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以及全国死亡率增高的首要原因。我国人群监测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40%以上,首位危险因素是高血压,每年300万例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患者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慢病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在预防、干预、治疗中进行综合应用,对社区高血压的防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从建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料库中随机抽调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临床收治的240例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19人,女性121人,随机将这240倒患者分为对照组120人和管理组120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部相差无几,不具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张国栋  郭淑敏 《现代保健》2011,(13):182-184
目的 探索俱乐部模式管理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组织高血压俱乐部的集中活动和个性化指导,管理195例社区高血压患者.结果 通过俱乐部管理模式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在相关知识、按时用药、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情绪控制和血压监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通过俱乐部管理模式干预方法,可以使社区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更深入了解掌握、改变错误的生活方式,积极科学的治疗,提高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达到治疗效果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年化的加剧,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高血压等慢性病不仅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还给社会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探索一套适合高血压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对近年来社区高血压管理方式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和分析河南省城市社区推广应用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控适宜技术管理患者的现状。方法利用河南省33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7—2009年度的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控适宜技术工作信息报表,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控制率、规范服药率、双向转诊率和35岁首诊血压测量率分别由13.82%,68.53%,61.54%,57.69%和75.02%逐年提高至18.45%,76.61%,80.04%,53.33%和92.11%(P0.05);管理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逐年下降,如脑血管病、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足、肾病、眼部疾患由11.2%,10.89%,24.13%,2.99%,4.03%,7.68%。下降为3.3%,3.73%,5.72%,0.92%,1.42%,2.48%(P=0.000);患者的健康行为形成率得到逐步提高,如合理膳食、运动比率由68.82%,70.78%提高到75.01%,76.49%;吸烟率和饮酒率由34.57%和25.19%下降为20.97%和20.11%(P=0.000)。结论河南省城市社区实施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提高了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张玉蓉 《现代保健》2011,(30):146-147
目的探讨分析在社区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层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8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血压值和高危因素进行分层,在社区全科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对80例患者进行分层护理干预,随访并记录血压变化情况。结果分层干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55±25)/(95±25)mmHg,分层干预实施以后降到(125±25)/(75±25)mmHg。分层干预治疗以前降压效果总有效率为52.50%,干预实施以后升高至83.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01,P〈0.05)。结论结合老年患者血压变化和存在的高危因素,采取分层干预,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压,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门诊治疗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指导和治疗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社区健康教育指导。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结果健康教育6个月后,干预组用药依从性在按时服药、遵医嘱加减药量、定期复查以及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患者的血压发生明显变化,干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的血压控制效果,为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实证研究证据。方法将上海两个具有可比性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随机分组,对其中一组所辖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对另一组所辖患者进行常规管理。1年后,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情况。结果规范化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分别纳入1213例和1160例高血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高血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1年后,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规范化管理组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组,P 值〈0.01。结论与常规管理相比,社区规范化管理更有利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潍坊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状况,探讨社区慢性病防治对策。方法在本辖区筛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5~75周岁)370名进行体检,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体检对象中,体检异常者有305名,占82.43%。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对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对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体检,加强其自身保健的能力,对提高和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健全一套完整通畅的集治疗、访视、监护、康复、管理为一体的农村肿瘤防治网络,提高农村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有效生存期和降低死亡率。方法 应用“全科一家庭医学服务模式”的理论,在村卫生室工作中纳入其具有综合性和连贯性特点的服务内容:实行督导制度,组织病人成立非正式支持组织.建立家庭病床和健康教育。结果 肿瘤病人中家庭病床获得者占74%.病人康复小组的参与率32.89%.不良生活习惯全部和部分改正的病人占70.58%,40.9%的病人享受过村卫生室提供的免费送医送药的服务。结论 全科一家庭医学服务模式非常适应农村地区肿瘤病人的全程管理,可以推广到农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慢性病病人管理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遵从医嘱率的影响,探讨其对控制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对2001年7月至2003年7月在千佛山医院住院治疗后出院的9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社区干预,定期家庭随访,提醒和监督患者遵从医嘱;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影响。[结果]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自我监测者所占比例实验组都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社区干预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遵从医嘱率,促使患者坚持长期治疗高血压,保持血压稳定。  相似文献   

18.
庞辉 《职业与健康》2011,27(7):814-815
目的了解对社区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教育、管理控制干预后的效果。方法从2008—2009年期间对新村里社区服务站辖区60岁以上常住人口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教育,观察干预后高血压患者对该疾病的了解程度及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结果随着高血压宣传教育的不断深入,管理控制情况的逐渐完善,社区高血压的患病率得到改善,控制率逐年提高。结论长期在社区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和管理控制工作,对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水平和高血压防治效果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社区干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确定社区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干预方案与评价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定量与定性调查及文献评阅,确定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可干预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包括社区高血压诊治医生的培训,对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组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和提供免费血压测量与随访等,评估干预的近期效果。结果 高血压人群药物治疗依从性佳的比例由31、1%提高到49.6%。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上升,医患关系改善。人群血压控制正常率由26、1%提高到32.8%。血压控制率(收缩压〈140mm Hg和舒张压〈90mm Hg)提高了2513%(P〈0、01)。结论 所确定的社区干预策略近期效果明显,通过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干预,可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