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镇静镇痛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00例拟行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肌间沟或腋窝径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5μg/kg)后间断给予咪唑安定(1mg/2min)到患者Ramsay3级镇静,对照组穿刺前后不接受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穿刺前后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镇静程度、麻醉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对臂丛神经穿刺的VASq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穿刺时、穿刺后5minHR较给药前显著增快(P〈0.05),SDP也有明显上升趋势。观察组穿刺前后BP、HR平稳,患者对麻醉操作的遗忘率高,麻醉效果显著提高。结论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外周神经阻滞可产生有效的镇静镇痛作用,提高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与丙泊酚在辅助麻醉下的临床镇静效果和临床镇痛深度.方法将50例区域麻醉病人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M组)和丙泊酚组(P组),区域麻醉后,分别使用咪唑安定和丙泊酚至OOA/S镇静深度Ⅳ级,观察用药前后病人血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对病人术中事件遗忘率和烦躁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近事遗忘率M组为84%而P组为76%;烦躁发生率M组为4%而P组为8%;与用药前相比,两组病人血压在用药后3.5min有一定程度下降,下降幅度超过20%的病人M组1例而P组4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SpO2在用药后3.5min有明显下降,M组有1例降至94%以下而P组无.结论咪唑安定较丙泊酚应用于镇静术中对呼吸及循环抑制较轻;并且顺行性遗忘效果优于丙泊酚.  相似文献   

3.
罗付珍 《健康大视野》2005,13(12):22-23
目的比较麻醉手术前使用咪唑安定或鲁米那对患耆生命体征、焦虑、顺行性遗忘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20~50岁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于麻醉前30min叽肉注射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n=40);Ⅱ组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咪唑安定5mg+阿托品0.5mg(n=40)、分别于用药前后监测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焦虑视觉模拟评分(AVAT)、顺行性遗忘程度。结果2组患者的SBP、DBP、HR、SpO2无明显变化(P〉0.05);Ⅰ组在用药前后的AVAT无差异,顺行性遗忘率为15%,Ⅱ组用药后30min的AVAT低于用药前,顺行性遗忘率为80%,显著高于Ⅰ组(P〈0.01):结论与鲁米那相比,咪唑安定可有效减轻麻醉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获得更好的顺行性遗忘和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镇静效果,探讨其安全性和最佳使用剂量。方法选择75例择期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25例。三组在手术开始10min内用微量泵恒速泵入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随后A、B、C组分别以0.3、0.5、0.7μg/(kg·h)的速度维持输注,在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输注。记录三组患者给药即刻(T0)、给药后10min(T1)、给药后20min(T2)、给药后30min(T3)、术后10min(T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镇静评分;记录各组造影过程中出现体动反应及需要人工干预的例数;比较术中记忆遗忘程度。结果三组T1~T3时MAP、心率均低于本组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恢复至T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2、T3时MAP、心率均低于同期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1~T3时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本组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T2、T3时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有5例患者在T2、T3时出现镇静过度(5—6分)。三组各时间点SpO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中出现不自主体动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A组(5、3例比10例),A、C组术中需要干预的例数明显多于B组(8、10例比3例),B、C组遗忘程度为Ⅲ级率明显高于A组[64%(16/25)、72%(18/25)比40%(1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后以0.5μg/(kg·h)维持输注在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中可以获得较好的镇静效果,生命体征平稳,改善患者舒适度,患者术中不良记忆少,是适用于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安全合适的镇静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应用咪唑安定和苯巴比妥钠作为术前用药,观察2种不同药物对手术患者围术期的镇静、遗忘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I~II级择期妇科开腹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咪唑安定0.1 mg/kg,B组咪唑安定0.05 mg/kg,C组组苯巴比妥钠2 mg/kg。观察用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牵拉反应、恶心呕吐情况,在注药后5,10,20,30,60 min,参照Ramsy改良分级法,进行镇静程度分级。结果清醒镇静作用A组与B组明显高于C组(P〈0.05),对麻醉、手术过程的遗忘作用A组与B组明显多于C组(P〈0.05)。结论在硬膜外阻滞麻醉前30 min肌注咪唑安定0.05 mg/kg较为适宜,既有利麻醉操作,又起到了良好的镇静及顺位遗忘作用,同时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椎管内麻醉中,静脉和硬膜外应用小剂量的眯达唑仑及芬太尼对镇静遗忘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择期下肢和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20例,A组静脉给咪达唑仑0.05mg/ks加芬太尼2μg/ks,B组硬膜外给咪达唑仑0.05mg/kg加芬太尼2μg/kg。予Ramsay改良分级法行镇静程度分级。采用术后询问患者对术中回忆情况判断其有无遗忘。术中睫毛反射消失亦判断为遗忘。结果注药后1minA组17例达I级,B组无一例达Ⅰ级;注药后30—45min两组镇静程度基本相同;注药后60minA组5例达Ⅱ级,B组9例达Ⅱ级。A组给药前后血压下降较B组有明显变化(P〈0.05)。两组脉率变化不大。除1例外,两组病例SpO2均在安全范围。A组8例(40%),B组仅2例(10%)能够遗忘术中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伍用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与应用于静脉具有相似的镇静效果,但遗忘效果差于静脉应用。  相似文献   

7.
周晓锋 《现代保健》2010,(36):35-36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硬膜外麻醉顺行性遗忘作用.方法 选择100例拟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静脉注射咪唑安定,B组患者静脉注射氟哌利多0.05 mg/kg作为对照组观察.结果 A组患者术中完全遗忘率达70%;B组无完全遗忘病例,两组遗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中均能安静睡眠,镇静程度3级以上:A组:3级8例,4级34例,5级4例,6级4例;B组:3级27例,4级16例,5级6例,6级1例,镇静程度级别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咪唑安定硬膜外麻醉顺行性遗忘作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魏正贵  刘洪  李春琴 《现代保健》2011,(30):113-114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联合地佐辛在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镇静、镇痛及预防术中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腹部手术行硬膜外麻醉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I,Ⅱ组),各30例,I组静脉滴注咪唑安定后静脉滴注地佐辛;II组静脉滴注咪唑安定后静脉滴注芬太尼。注药后不同时段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术中镇静程度、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5、15、30、60min的OAA/S评分Ⅱ组高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遗忘程度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安定联合小剂量地佐辛用于硬膜外麻醉镇静、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刘卓 《健康天地》2010,4(3):77-77
目的:观察小剂量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ASAⅠ~Ⅱ级在硬膜外阻滞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咪唑安定)和对照组21例(氟哌利多合剂),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HR、BP、Sp02都有轻度下降,但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的RSS镇静评分1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的无遗忘与完全遗忘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咪唑安定起效迅速、平稳,有明显的镇静和顺行性遗忘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的咪达唑仑加芬太尼用于椎管内麻醉镇静、遗忘和舒适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30例。不用术前药,患者入手术室后监测生命体征,开放静脉,然后行椎管内麻醉,测定麻醉效果后,面罩给氧,术中补液为试验期60min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0ml,琥珀酰明胶500ml。于手术开始前10min依次缓慢静脉注射研究药物0.2ml/kg,先用镇静药,再用镇痛药。A组为5mg咪达唑仑配成20ml,100ug芬太尼配成20ml;B组为5mg氟哌利多配成20mg,100mg哌替啶配成20ml。术中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分别记录给药0、6、10、30、60min时的心率(Ha)、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镇静评分,并进行术中的遗忘和舒适度的评估。结果两组患者HR、MAP、SpO2和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30min时遗忘率(63.3%,19/30)高于B组(2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20min时的遗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舒适度(60.0%,18/30)高于B组(1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1例患者发生锥体外系症状。结论咪达唑仑加芬太尼用于椎管内麻醉镇静、遗忘和舒适效果好,比传统的哌替啶加氟哌利多优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嘧啶对术中镇静药量和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本院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A组30例患者采用静注右旋美托嘧啶(DEX)方案,于术前10 min按照0.7μg/kg剂量肘前静脉注射DEX,术中以0.4μg/(kg·h)的速度持续给药;B组30例患者给予静注生理盐水方案,剂量、给药方式及速度均与A组一致。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分析其术后镇静警醒评分(OAA/S评分)、舒适度评分、VAS评分及谵妄分级量差异。结果:A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为(480.4±23.4)mL,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699.9±38.4)mL,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插管时血浆中丙泊酚浓度为(3.69±2.25)μg/mL,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2.43±1.59)μg/m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OAA/S评分为(1.5±0.3)分,明显低于A组的(1.9±0.2)分,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与VAS评分均优于B组患者,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谵妄分级量评分为(13.52±4.59)分,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16.03±5.64)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术中静注右旋美托嘧啶,能有效降低术中镇静药物用量、控制患者血液中丙泊酚浓度,对减少术后谵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袁静  郭长春  李涵葳 《现代医院》2011,11(11):29-31
目的评价椎管内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用于清醒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椎管内麻醉的下肢手术病人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五组(n=8):椎管内麻醉加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1μg.kg-1.h-1(组Ⅰ)、0.2μg.kg-1.h-1(组Ⅱ)、0.3μg.kg-1.h-1(组Ⅲ)、0.4μg.kg-1.h-1(组Ⅳ)、0.5μg.kg-1.h-1(组Ⅴ)。应用镇静药物30、60、90 min时以改良警觉/镇静观察评分法(OAA/S)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记录患者镇静程度,通过看图片记录遗忘程度,同时记录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观察术中不良反应,如体动、恶心、呕吐等,并予相应处理。结果与0.1μg.kg-1.h-1组比较,0.2、0.3、0.4、0.5μg.kg-1.h-1四组患者BIS及OAA/S均明显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0.2、0.3、0.4、0.5μg.kg-1.h-1四组的麻醉操作遗忘率分别为50.0%、87.5%、100.0%和100.0%,手术操作遗忘率分别为75.0%、100.0%、100.0%和100.0%。后三组对麻醉过程满意。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椎管内麻醉中清醒镇静可控性好,安全性高,镇静遗忘效果好,0.3μg.kg-1.h-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研究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0年2月—2013年8月之间我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78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咪达唑仑联合依托咪酯方案,观察组39例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方案,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患者存在体动反应,则追加依托咪酯4-6 mg,对两组患者各时段的生命体征、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各时段的生命体征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唤醒时间、依托咪酯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2.1)、(15.8±2.7)、1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2.9)、(18.6±3.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效果良好,相较于咪达唑仑具有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啶不同给药剂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插管前15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而对照组患者则给予1.0μg/kg,继以0.4μg/ (kg·min)持续静脉泵入.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枸橼酸芬太尼、丙泊酚、苯磺顺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术中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麻醉深度,间断注射苯磺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两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比较两组患者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躁动程度(采用躁动评分)、镇静效果(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550)比32%(16/50)、10%(5/50)比40% (20/50)],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04±0.59)分比(4.84±0.63)分],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0.14±4.32) min比(26.57±4.28)min、(20.17±4.23) min比(27.26±4.3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前、麻醉后24 h 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1,6,12 h 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3.93±3.51)分比(20.34±3.45)分、(25.87±4.46)分比(21.34±4.63)分、(27.53±4.22)分比(23.49±4.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按照0.5μg/kg给予右美托咪啶能够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改变,具有镇静效果好,药物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镇痛镇静药物对机械通气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及P物质(SP)表达的影响。方法28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咪达唑仑组(M组)和咪达唑仑+芬太尼组(M+F组),每组各14例;门诊健康体检者8例为对照组(C组)。M组与M+F验组以注射泵持续静脉内泵入相应镇静药物,并根据疼痛和镇静的效果调节剂量,使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Ramsay镇静评分2~4分。分别于镇静前,镇静12及24h抽取静脉血3ml,行血浆β-EP及SP测定;记录镇静前,镇静1、12及24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吸入氧浓度(FiO2)、气道峰压(Paw)、VAS及Ramsay镇静评分。镇静1、12及24h分别检测1次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镇静达24h时停止药物输注,计算药物总量。结果M组及M+F组患者镇静前后血浆β-EP及SP含量均明显高于C组(P〈0.05);M+F组镇静后sP含量[(101.42±12.46)ng/L]明显低于M组[(132.72±23.82)ng/L](P〈0.05)。与镇静前比较,M组及M+F组患者的HR、VAS及Ramsay镇静评分在镇静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在镇静1h、RR在镇静12及24h、Paw在镇静24h均低于镇静前(P〈0.05),PaOJFiO:在镇静24h高于镇静前(P〈0.05);与M组同时间点比较,M+F组患者的Paw和RR在镇静12、24h及总体明显降低(P〈0.05)。M+F组咪达唑仑用量为(493±7.8)μg(kg·h),明显低于M组的(78.2±8.4)μg/(kg·h)(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用芬太尼镇痛镇静能够降低机械通气患者血浆sP含量,改善患者的人机顺应性,并减少咪达唑仑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将本科室收治的30例ICU机械通气危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咪达唑仑组和联合组各15例。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持续经过中心静脉泵入咪达唑仑,联合用药组加用瑞芬太尼1-2μg/(kg·h)。比较镇静镇痛效果和对持续静脉泵入药物剂量的影响。结果:咪达唑仑和瑞芬太尼联合静脉泵入获得的镇静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咪达唑仑组;并且达到相同镇静镇痛效果下静脉泵入药物剂量明显减少,用药量、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咪达唑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静脉持续泵入镇静镇痛疗效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牟峰  孙丽 《现代保健》2014,(15):142-145
目的:评价欧普乐喉罩通气在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术全麻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40例择期全麻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ASAⅡ~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欧普乐喉罩组(A组)和气管内插管组(B组)各20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1)、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即刻(T2)、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5 min(T3)、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后即刻(T4),5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B组T1与T4时点的SBP、DBP和HR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呛咳、苏醒期躁动、术后咽痛、痰多等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欧普乐喉罩通气应用于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术,较气管内插管全麻围术期循环功能更加稳定,麻醉相关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降低全身麻醉诱导时雷米芬太尼的剂量,待新生儿断脐后加深麻醉再行气管插管的操作方法对产妇、新生儿及麻醉医生的影响,探讨此方法用于全身麻醉剖宫产时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将30例ASA分级Ⅰ~Ⅱ级足月择期行全身麻醉剖宫产术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Ⅱ、Ⅲ组,雷米芬太尼诱导剂量分别为1.0、1.5、1.0μg/kg,Ⅰ、Ⅱ组产妇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与手术切皮同时开始,新生儿断脐后加深麻醉;Ⅲ组产妇待新生儿断脐后加深麻醉再行气管插管.观察三组产妇诱导前、切皮时、插管后即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记录胎儿娩出时间、插管完成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所有麻醉方案均能满足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要求.Ⅰ组和Ⅲ组切皮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Ⅰ组:(136.5±9.7)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13.5 ±7.8) mm Hg、(96.5±9.1) mmHg比(74.2±6.0) mm Hg、(98.5±8.7)次/min比(81.2±8.4)次/min;Ⅲ组:(138.1±11.4) mm Hg比(118.7±9.9) mm Hg、(90.1±9.9) mm Hg比(77.3±7.9)mmHg、(100.3±9.0)次/min比(81.7±9.2)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即刻Ⅲ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97.6±10.1)mm Hg比(138.9±11.2)、(130.1±4.5)mm Hg,(80.1±5.5) mm Hg比(97.7±8.9)、(82.0±8.6) mm Hg,(80.4±7.8)次/min比(99.3±12.2)、(95.9±9.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胎儿娩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显著低于Ⅰ组及Ⅲ组[(7.4±0.9)分比(8.8±0.6)、(8.9±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插管完成时间长于Ⅰ组和Ⅱ组[(8.5±1.8) min比(3.0±0.5)、(2.8±0.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可在10 min内完成.结论 采用雷米芬太尼1.0 μ g/kg行全身麻醉诱导,待新生儿断脐后,给予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0.2 mg加深麻醉再行气管插管的方法,可有效避免雷米芬太尼对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的影响以及气管插管操作对产妇的强刺激反应,同时也不会过多影响麻醉医生.该方法简便、有效,可推荐作为择期全身麻醉剖宫产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咪达唑林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对照组采用地西泮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结果:咪达唑仑组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咪达唑仑组癫痫状态控制时间(36.5±4.73)min,对照组的癫痫状态控制时间(47.9±5.8)min,两组的癫痫控制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合并1例肺部感染,1例低血压,对照组出现2例肺部感染,1例低血压,经过对症处理后均缓解。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起效快、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和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2月~2009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为54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加少量咪唑安定进行麻醉,治疗组采用丙泊酚(静安)加少量氯胺酮进行麻醉。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7±5.3)min和(95±6.2)min,术中SpO2的值分别维持为97%~100%和98%~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清醒时间为(50±6.4)min,治疗组为(15±3.4)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麻醉后共有13例出现不良反应,占24.07%;治疗组麻醉后共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占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时选用丙泊酚复合少量氯胺酮进行麻醉比用氯胺酮复合少量咪唑安定进行麻醉清醒更快,不良反应少,可安全应用于该类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