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关节挛缩和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00例,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内科脑卒中相关康复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支持护理、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及良肢位摆放等。6周后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关节挛缩及肩手综合征改善状况评定。结果:两组比较,干预组的活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护理后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00,t=12.651;P<0.05);两组患者在康复护理干预后得分均有提高,但干预组更为显著;护理干预能降低关节挛缩及肩手综合征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重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伟莲  何泳君 《现代医院》2012,12(7):151-153
目的探讨量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社区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寻求脑卒中患者有效社区护理办法。方法将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社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措施基础上,采用社区量化护理干预,即根据个人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量化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睡眠肢体摆放、系统功能训练、肘关节屈伸训练、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和肢体按摩、理疗、心理辅导及宣教等。对两组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运动功能、焦虑(SAS)、抑郁(SDS)评定,并评价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ADL和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AS和SD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非常显著意义(p均<0.01)。结论量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社区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其焦虑和抑郁程度,促进其身心康复,提高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是社区脑卒中患者有效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家庭照顾为本的社区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康复出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家庭照顾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社区延续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Barther指数、Fug1-Meyer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Barther指数、Fug1-Meyer指数两项评定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延续护理纠正了脑卒中患者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使患者Barther和Fugl-Meyer指数更为理想,运动功能与情绪状态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社区家庭康复中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8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即采用循证护理路径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最佳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案。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疾病复发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DSI评分、CSS评分、Barthel指数和M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 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社区家庭康复中,实施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运动功 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能够增进护患间信任及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干预的模式及效果。方法对2006年1-12月住院治疗两周后回家康复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康复教育和护理措施、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结果康复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患者MBI评分和运动功能均有改善,但前者改善更加明显,康复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护理康复干预组康复知识的知晓率增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康复护理干预模式效果显著,可以在社区脑卒中康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运动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Bra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Bra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家庭-社区-医院网络化管理(HCHNM)防治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6至12月,运用家庭医生、双向转诊、急救中心等结点将家庭、社区和医院连接起来,实行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社区首诊和住院救治的网络化管理.按照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在青岛市实行HCHNM的八大湖和浮山后社区随机选择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管理组,而在未实行HCHNM的中山路和辽宁路社区随机选择8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入户问卷调查.使用Х^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在康复效果方面的差异,使用成组资料两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在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生活满意度及人均医疗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 管理组脑卒中患者康复总体有效率为86.25%(69/80),明显高于对照组67.50%(5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21.807,P<0.05).管理组生存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t=4.593,P<0.05),其中在体能、家庭活动、运动、情绪、自理能力、社会活动、上肢功能、工作能力方面的得分高于对照组(t=7.775、2.244、5.329、3.832、5.463、2.979、5.924、3.555,P<0.05),而在语言、性格、思维能力和视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1、1.466、0.831、1.000,P>0.05).管理组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满意度方面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人均医疗费用远低于对照组(t=12.998、20.760、-29.777,P<0.05).结论 家庭-社区-医院网络化管理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提高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方面具有明显效果,也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是一种有效、安全且经济的新型康复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从而探讨社区康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患者80例,收取时间为2013年4月直至2015年6月期间,并将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社区康复措施,对两组脑卒中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82.45±3.77)分、运动功能评分(86.77±2.7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P0.05),观察组脑卒中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75.00%(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用社区康复措施,不仅能提高运动功能,还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快恢复,还能增加患者对康复措施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社区家庭康复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即采用循证护理路径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最佳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案。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疾病复发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DSI评分、CSS评分、Barthel指数和M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社区家庭康复中,实施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运动功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能够增进护患间信任及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简称观察组)和50例常规护理及患者自我随意的锻炼组(简称为对照组),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结果 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患者肢体肌力恢复的进展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偏瘫肢体的致残程度,对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原则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进行早期系统化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及康复护理1个月后康复情况。结果:经平均1个月的康复治疗,康复组ADL能力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提高,经t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针刺组(60例)和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60例),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各组分别进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的各项指标改善更优于单纯针刺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林秀娇 《中国校医》2014,28(7):556-55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入住我科的脑卒中病人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干预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和康复指导。比较2组入院时和出院时Barthel评分。结果入院时2组病人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Barthel评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采用运动想象疗法,对照组采用背景音乐治疗。两组常规康复训练时间和强度相同。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治疗组NIHSS、FMA和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NIHSS、FMA和MBI评分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协助认知和躯体功能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认知功能和躯体功能康复训练,干预组再予心理干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和巴氏指数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oCA和BI评分均偏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升高,干预组较对照组疗效更理想(P〈0.05)。认知水平与躯体康复疗效呈时效正相关(r=0.895,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助于提高其认知能力,使患者主动参与躯体功能康复训练,最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痔疮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普外科住院收治的痔疮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的临床特点,给予一系列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和疼痛评分(VAS)、术后康复指标及出院时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生命体征指标变化不大,保持稳定水平,而对照组术后2、12、24、48 h的心率、呼吸、血压的变化幅度较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逐渐下降,但观察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康复指标观察比较,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间卷调查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尽早调整机体的适应状态,缓解痔疮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以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脑卒中患者按“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由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给予以提高运动功能和ADL能力为目标的系统干预。康复护士以Orem自我护理理论为指导,康复治疗师按Brunnstrom分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干预,分别在入院时和6周后测量运动功能[采用rugl-Meyer(FMA)评分]和ADL[采用Barthel(BI)指数评分]。结果6周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提高,干预组FMA评分(55.98±12.52)高于对照组(40.64±11.64),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组BI评分(75.00±13.63)高于对照组(45.20±11.8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 年6 月-2010 年12 月神经内科的90 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康复介入,分阶段进行规范化运动训练,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治疗后康复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6% 和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ADL 评分对比,治疗前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康复组评分提高明显(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出血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团队生活技能训练模式对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团队生活技能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量表(ADL)对2组患者训练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训练后干预组患者ADL量表总分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队生活技能训练模式能明显改善社区精神障碍患者人际交往能力,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