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超 《中国卫生产业》2012,(8):38-38,40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伍用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影响。方法 9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2组都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注入腰麻药中,对照组为布比卡因7.5mg+芬太尼20μg,治疗组为布比卡因10mg+芬太尼20μg。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在麻醉中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变化都比较平稳,效果也比较确切;治疗组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适量的布比卡因伍用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有利于机体生命体征平稳,减少低血压发生率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7例择期剖宫产孕妇分为A组58例(布比卡因7.5mg复合芬太尼20μg)和B组59例(布比卡因10.0mg复合芬太尼20μg),测定两组阻滞平面情况和药物安全性。结果:A组感觉阻滞起效和最高平面持续时间均优于B组(P〈0.05);两组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均能达到R水平,A组术毕最高平面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7%,明显低于B组的37.29%。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能够达到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更适合剖宫产术的麻醉,值得临床继续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配伍舒芬太尼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行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及母体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方法90例剖腹产产妇随机双盲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5mg;B组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5mg加舒芬太尼5μg;C组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10mg。记录麻醉前后的SBP、DBP、MAP和HR变化及新生儿1、5rainApgar评分,同时记录麻醉中低血压、寒战、恶心、呕吐和牵拉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SBP(97±16)mmHg、MAP(63±11)mmHg和B组SBP(95±17)mmHg、MAP(62±13)mmHg明显高于C组[SBP(87±13)mmHg、MAP(55±9)mmmHg,P〈0.05,P〈0.01];C组麻醉后5minMAP(67.6±13.7)mmHg较A组(72.5±12.6)mmHg和B组(75.5±12.2)mmHg明显下降(P〈0.05)。C组低血压发生率(46.6%)明显高于A组(16.6%)和B组(20.0%,P〈0.05)。B组寒战、恶心、呕吐和牵拉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或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布比卡因5mg和舒芬太尼5μg复合用于剖腹产腰硬联合阻滞能获得有效的麻醉效果和更好的血液动力学稳定性,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和常规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应。方法4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双盲分成两组,0.75%布比卡因1.5ml组(SB组,n=20)和0.75%布比卡因1.0ml加0.005%芬太尼0.5ml组(BF组,n=20)。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新生儿评分,血压心率变化及其它副作用。结果两组的麻醉效果、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差异,BF组低血压的发生率较低,程度较轻,术后镇痛时间较长。结论布比卡因7.5mg复合芬太尼25μg腰麻行剖宫产麻醉效果确切,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B组(60例)腰麻给予布比卡因12.0mg,BF组(60例)腰麻给予布比卡因7.5mg+芬太尼25μg。两组均配成等比重液3ml。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能提供完善的感觉及运动阻滞,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王慷  花铭心  李松  伊咏 《中国妇幼保健》2002,17(11):672-672
探讨阿片类药物芬太尼与小剂量局麻药联合应用于腰麻可否获得更加满意的麻醉效果,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 32例ASA Ⅰ~Ⅱ级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6例,A组用药为布比卡因5 mg、芬太尼20μg;B组用药布比卡因10 mg,病人术前30 min均给予安定10 mg肌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麻醉前产妇平卧位改为左侧卧位引起血压变化预测腰硬联合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给予皮下浸润麻醉时加入盐酸麻黄碱注射液15 mg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剖宫产手术产妇90例,ASAⅠ或Ⅱ级,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根据麻醉前平卧位改为左侧卧位平均动脉压差值分为A(11 mm Hg)、B(11 mm Hg)、C(11 mm Hg皮下浸润麻醉时给予麻黄碱15 mg)三组,每组各30例,观察麻醉后平卧位至胎儿娩出时的平均动脉压,记录发生低血压、恶心呕吐及寒颤例数。结果三组产妇手术麻醉前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5、10 min平均动脉压较麻醉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5 min降到最低值,B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5、10 min平均动脉压组间比较,B组低于A组和C组(P0.05),C组略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压、寒战、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前,产妇通过变化体位引起血压波动,能够预测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在高发产妇中皮下浸润麻醉时加入麻黄碱,能够有效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王凤君  湛冰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745-1746
目的:腰麻行老年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常发生低血压。鞘内阿片类药物与小剂量的局部麻醉药联合应用是否可获得满意的腰麻效果,而只引起轻微的血压下降。方法:将38例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9例。A组腰麻用药为布比卡因4mg与芬太尼20μg。B组布比卡因10mg。收缩压小于90mmHg或平均动脉压较基础水平下降25%定义为低血压。低血压用麻黄素5~10mg静注,最大剂量50mg,或去氧肾上腺素0.1~0.2mg。结果:A组有2例使用麻黄素10mg。B组有16例使用血管加压药物来维持血压,麻黄素平均使用34mg,有4例使用了去氧肾上腺素。A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最低时分别下降到(126±24)mmHg、(67±16)mmHg、(86±15)mmHg,而B组为(108±28)mmHg、(59±16)mmHg、(72±19)mmHg,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4mg与20μg芬太尼联合使用行腰麻即可实施老年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10mg布比卡因相比小剂量联合用药很少引起低血压,而且几乎不需要血管加压药物来维持血压。  相似文献   

9.
闫新波  李淑琴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8):4466-4468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对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60例,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及产科并发症,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A组)、芬太尼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20例。A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5 mg)+舒芬太尼4μg共2.5 ml,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B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5 mg)+芬太尼20μg共2.5 ml,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行PCEA;C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5 ml,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行PCEA。观察并记录镇痛前后产妇生命体征变化、镇痛效果、Bromage评分、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结果:镇痛前后3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注药后的显效时间,A组和B组优于C组(P<0.05);A组蛛网膜下腔注药维持时间长于B组和C组(P<0.05),B组蛛网膜下腔注药维持时间长于C组(P<0.05);A组和B组的罗哌卡因用药量少于C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增强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产妇分娩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3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为分娩镇痛麻醉药物剂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收治的正常单胎初产妇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方式行分娩镇痛,蛛网膜下腔注射0.15%罗哌卡因2 ml后,随机分为3组进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A组采用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麻醉、B组采用0.125%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麻醉、C组采用0.15%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麻醉。观察并记录各组分娩镇痛效果、满意率、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B、C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及满意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镇痛效果及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0.125%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行分娩镇痛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并能够有效防止罗哌卡因浓度过高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黄凤贞  刘辉  唐巍 《现代医院》2008,8(5):51-53
目的比较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病人自控(CSEA+PCEA)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9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B组为镇痛组,行CSEA+PCEA分娩镇痛,A组鞘内用0.1%罗哌卡因2.5mg,硬膜外镇痛维持用0.1%罗哌卡因加2μg/ml芬太尼混合液;B组鞘内用0.1%布比卡因2.5mg,硬膜外镇痛维持用0.1%布比卡因加2μg/ml芬太尼混合液;两组产妇均于宫口开大3cm时开始镇痛,宫口开全时停用镇痛药。C组为自然分娩对照组。分别观察产妇生命体征、产程变化、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运动阻滞程度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和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各组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和分娩镇痛的满意度。结果A、B两组产妇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镇痛后A组96.7%产妇能下床行走和自主排尿而B组仅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第二产程有延长,但对分娩方式无影响,各组间的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阻滞病人自控分娩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式,而0.1%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更适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2.
张勇 《现代医院》2013,(2):40-42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微量芬太尼脊麻防治剖腹产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初产及单胎而需行剖腹产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局麻药用量、麻醉方法均无显著性差异,均选用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rinal-epinal Anesthesia,CSEA)。A组:重比重0.5%布比卡因10 mg+芬太尼10μg。B组:重比重0.5%布比卡因10 mg。观察术中牵拉反应和生命体征并记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间麻醉前、后相对应的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RR(呼吸频率)和SpO2(血氧饱和度)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两组中的牵拉反应,A组明显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麻药中加入微量芬太尼脊麻对剖腹产牵拉反应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方军  王胜斌 《现代保健》2014,(16):41-44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对行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老年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麻醉深度指数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术中单肺通气双腔气管插管老年手术患者40例,年龄60~75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组(右美托咪定)和C组(对照),每组20例。D组麻醉诱导10 min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C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泵注之后两组均采用常规麻醉诱导,记录两组泵注前(T0)及泵注后2 min(T1)、4 min(T2)、6 min(T3)、8 min(T4)、10 min(T5)、插管前(T6)、插管后即刻(T7)麻醉深度指数(CSI)、DBP、MAP、HR各指标变化。结果:D组T4(65.4±10.4)、T5(60.3±7.9)、T6(46.1±4.7)与T0(96.5±4.0)比较,CSI逐渐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C组(P〈0.05);D组T5、T6与T0比较,HR明显减慢(P〈0.05);C组T7与T6比较,DBP、MAP、HR均有升高(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右美托咪定以0.5μg/kg剂量缓慢输注对老年单肺通气手术患者产生明显镇静效应,能够明显减轻麻醉诱导期双腔气管插管操作与定位对老年手术患者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异氟醚与丙泊酚维持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静脉组(A组n=30)、静吸复合组(B组n=30)。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芬太尼2μg/kg、依托咪酯0.2mg/kg、阿曲库铵0.5mg/kg诱导插管,分别以瑞芬太尼5~8μg/kg和丙泊酚6~8mg/kg、1.0MAC的异氟醚和丙泊酚6~8mg/kg维持麻醉,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6,12,24,48h认知功能MMS值的变化。结果全静脉组在术后1~12h三个时间点MMS值降低(p<0.05),24h及48h与术前无差异(p>0.05);静吸复合组在术后1~24h四个时间点MMS值降低(p<0.05),48h与术前无差异(p>0.05);在术后1,6h两个时间点静吸复合组相比全静脉组MMS值降低(p<0.05)。结论在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方面,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于老年病人麻醉较异氟醚与丙泊酚更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超前镇痛联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早孕妇女90例.ASAⅠ~Ⅱ级,停经6~10周。无心血管疾患,无手术及麻醉药物禁忌。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喷他佐辛30mg与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B组:芬太尼1μg·kg^-1与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C组: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三组丙泊酚诱导剂量均是2mg·kg^-1。观察指标:包括生命体征,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术中(体动)、术后(下腹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A,B两组的诱导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少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离院时间三组没有明显的差异;镇痛效果比较:三组患者术中镇痛效果A,B两组占优秀的显著高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下腹疼痛程度的VAS评分,A,B两组显著轻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呼吸抑制方面A,c两组显著轻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生命体征较平稳。结论喷他佐辛超前镇痛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人流术优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和单纯异丙酚麻醉,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不同给药方式对腹腔镜胆囊术切除术(LC)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60例ASAI~II级择期行LC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麻醉维持采用持续静脉泵注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A组在术毕时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B组在气管插管后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C组在气管插管后和术毕时各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观察三组患者术后4、8、12、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麻醉苏醒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药使用等情况。结果C组术后4、8、12、24hVAS明显低于B组(P〈0.05)和A组(P〈0.01);术后要求使用镇痛药的时间,C组明显长于B组(P〈0.05)和A组(P〈0.01);使用镇痛药的比例,C组明显少于B组(P〈0.05)和A组(P〈0.01),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前及术毕时各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可以产生较好的术后镇痛,减少阿片药的用量,同时不影响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推注去氧肾上腺素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血液循环稳定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F组(在鞘内注局麻药即刻以25-100μg/min静脉泵入去氧肾上腺素维持循环稳定)和M组(根据血压下降程度,静注麻黄碱5 mg)。记录麻醉后多时点的血压,心率,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失血量,输液量,新生儿生后Apgar评分情况,胎儿娩出即刻脐静脉血血气分析指标。结果:F组各时点观察指标均优于M组(P〈0.05),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各时点血压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在麻醉后5 min时减慢(P〈0.05);F组脐静脉血气pH值、BE值均高于M组(P〈0.05),PaCO2低于M组(P〈0.05);F组恶心、呕吐率低于M组(P〈0.05)。结论:以25-100μg/min静脉泵入去氧肾上腺素,更能稳定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产妇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门诊结肠镜诊疗时应用异丙酚+芬太尼的静脉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结肠镜诊疗的160例患者,观察组80例,予芬太尼0.1mg及2%异丙酚1.5~2mg·kg-1静注,并按130~180μg·kg-1·min-1维持;对照组(80例)仅予单纯异丙酚。比较两组患者诊疗中的反应,诊疗前、中、后的生命体征,以及麻醉组患者麻醉后的清醒时间、自行行走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诊疗中的不良反应少,患者的接受率高(98.75%)。对照组诊疗中、诊疗后DBP、SBP、HR、SpO2与诊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诊疗中DBP、SBP、HR较检查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术后约15min内完全恢复正常。结论:结肠镜检查联合使用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患者痛苦少、起效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胃镜检查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B组于静注前先用2%利多卡因3~4ml表面麻醉,两组均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1~0.02mg/kg,芬太尼0.2~0.4μg/kg,丙泊酚1~2mg/kg。插镜过程中出现体动酌情追加丙泊酚20~30mg。观察记录胃镜检查过程中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用药剂量及胃镜操作时间、患者苏醒时间,评估麻醉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胃镜经咽时A组心率、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的总用药量A组明显大于B组(P〈0.01);镜检时间、苏醒时间及自动离院时间比较,A组较B组明显延长(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再复合丙泊酚及小剂量咪达唑仑、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胃镜检查,有利于减轻胃镜插管时的不良反应,可维持麻醉的平稳性,是无痛胃镜检查较理想、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雷莫司琼对宫外孕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曲马多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的宫外孕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B、C 3组,每组各30例。3组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式,A组:全麻诱导前给予雷莫司琼0.3 mg,术后镇痛泵(曲马多1 000 mg+雷莫司琼0.3 mg);B组:全麻诱导前给予生理盐水,术后镇痛泵(曲马多1 000 mg+雷莫司琼0.6 mg);C组:全麻诱导前给予生理盐水,术后镇痛泵(曲马多1 000 mg+雷莫司琼0.3 mg)。分别记录3组术后6 h、12 h及24 h疼痛评分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前诱导时给予雷莫司琼加术后镇痛泵中再次给予雷莫司琼,能够明显的降低宫外孕腹腔镜手术后应用曲马多镇痛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