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治疗的头颈部腺样囊性癌患者58例,通过对其临床病理资料的收集和预后随访,分析影响腺样囊性癌预后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组织病理类型、嗜神经侵袭、血管侵袭、肿瘤复发、肿瘤远处转移以及TNM分期与腺样囊性癌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组织病理类型筛孔型以及嗜神经侵袭是腺样囊性癌的独立预后因子(P<0.05).结论 组织病理类型、TNM分期、嗜神经侵袭、血管侵袭、肿瘤复发以及肿瘤远处转移是腺样囊性癌重要的预后因子.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prognostic factors of head and neck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Methods Fifty-eight head and neck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 were treated from January 1999 to December 2007.The demographic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The follow-up and survival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s.Results Using the univariate analysis,the variables,such as histologic type,perineural invasion,vascular invasion,recurrence,metastasis and TNM stage were found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 worse prognosis (P < 0.05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histologic type,perineural invasion and TNM stage had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effect on survival (P < 0.05 ).Conclusion The variables including histologic type,TNM stage,perineural and vascular invasion,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re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head and neck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ACC)的病理诊断、免疫表型及临床预后.方法 复习6例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并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6例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8岁,左乳2例,右乳4例,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单侧乳腺肿块,影像学无特征性改变,大体境界清楚,也可呈浸润性生长,镜下病理形态学多样,肿瘤成分包括腺上皮细胞(腺腔细胞)和肌上皮细胞(基底细胞)构成,免疫组化表型腺腔细胞表达CK7、E-Cadherin、CK5/6、CD117,基底细胞表达P63、SMA、s-100,6例均获随访资料,未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乳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类少见类型的乳腺癌,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COX-2和VEGF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测子宫腺肌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COX-2和VEGF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4例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标本为研究组,30例非子宫腺肌病子宫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研究组原位内膜和腺肌病病灶、对照组内膜和子宫平滑肌层中COX-2和VEGF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COX-2mRNA和VEGFmRNA的表达。结果:COX-2和VEGF在研究组原位内膜和腺肌病病灶中的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内膜,研究组腺肌病病灶表达率均高于原位内膜(P<0.01)。增殖期和分泌期二者在腺肌病病灶表达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泌期二者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内膜的表达均高于增殖期(P<0.05)。COX-2和VEGF蛋白表达存在线性相关(r=0.787,0.562,P<0.01)。RT-PCR检测表明,COX-2mRNA在研究组腺肌病病灶存在高表达,对照组肌层和内膜不存在COX-2mRNA表达。比较对照组正常肌层,腺肌病病灶中VEGF165和VEGF121呈现高表达(P<0.01)。结论:COX-2和VEGF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不同浓度的紫杉醇使用分析,对进行含有紫杉醇抗肿瘤药物对腺样囊性癌细胞侵袭力以及明胶酶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Bristol-Myers Squibb公司生产的紫杉醇,使用0.01 mg/L、0.06mg/L以及0.1mg/L的不同浓度紫杉醇,对人ACC-M细胞进行培养.研究紫杉醇对腺样囊性癌细胞侵袭力以及明胶酶水平的影响.结果:未受紫杉醇处理的对照组细胞,粘附率达99.5%,而在不同程度下的紫杉醇实验组细胞粘附率都有所下降,其结果分别为86.2%、72.8%和59.5%,所产生结果与紫杉醇的浓度比例成正比关系.结论:通过实验数据表明,紫杉醇的浓度对ACC-M黏附性以及明胶酶活性等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眼眶腺样囊性癌临床治疗情况。[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40例眼眶腺样囊性癌患者的的个人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以后,对40例患者进行随访:1年内患者情况良好者37例,死亡3例;2年后情况仍旧良好者30例,病情反复者6例,死亡4例;3年以后进行随访,20例情况仍旧良好。[结论]患者的病情、肿瘤细胞清除是否彻底、患者年龄、患者的体质、治疗方案的实施是否合理等均会影响眼眶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病灶TNF和VEGF的表达,以及两种因子与痛经评分、子宫体积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设未用药组为对照组,对30例子宫腺肌病子宫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病灶组织中VEGF和TNF表达;用药组患者在停药后1个月、未用药组在术前分别进行痛经评分,以及术前通过妇科B超监测子宫体积大小。结果(1)经统计,用药组的子宫腺肌病病灶VEGF和TNF表达均较未用药组低,P=0.0000〈0.05。(2)未用药组的VEGF与子宫体积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641,P=0.046〈0.05;三组数据统计得TNF与VEGF呈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0.647,P=0.000;TNF与痛经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0.397,P=0.030。结论子宫腺肌病病灶组织中的VEGF和TNF的表达强弱,显示了异位子宫内膜的生长能力、血管生成能力及病灶局部的炎症免疫反应情况。子宫腺肌病临床症状的轻重程度,与异位子宫内膜病灶组织VEGF和TNF的表达成正相关性。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都可以通过降低VEGF和TNF的表达,改善子宫腺肌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上颌窦腺样囊性癌术后肿瘤残留几率高,本文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联合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作为上颌窦腺样囊性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16例上颌窦腺样囊性癌术后患者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紫杉醇+顺铂化疗。紫杉醇+顺铂化疗方案为紫杉醇135-175mg/m2,顺铂100/mg/m2,每21天1程。16例患者分别完成4个周期的紫杉醇+顺铂。放疗开始时即开始化疗,放疗期间共行2程化疗,放疗结束后再行2程化疗。3D-CRT放射治疗:计划照射剂量6MVX线DT64—68Gy,2Gy/次,1次/天,5天/周。结果治疗期间,白细胞下降发生车为93,0%(15/16)。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20.0%(3/16)。16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本组16例随访5年以上,5年存活率为75%(12/15),1例2年复发,1倒3年复发,1例5年发现肺转移未进一步治疗。16例患者的中住随访期为68(62~78)个月。结论上颌窦腺样囊性癌术后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联合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的综合治疗,不良反应为大多数患者耐受,可获得较高的控制率和5年生存率,是上颌窦腺样囊性癌术后辅助治疗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RNA干扰技术抑制VEGF基因表达,探讨RNA干扰对胃癌细胞的侵袭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VEGF shRNA,体外脂质体介导转染胃癌细胞株BGC-823,EL1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蛋白的表达,体外侵袭实验比较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 VEGF shRNA明显下调VEGF基因的表达,VEGF表达下调后,胃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显著降低。结论VEGF shRNA显著抑制了VEGF的表达和胃癌细胞侵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TEN、VEGF蛋白表达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利用SP法对正常卵巢(32例)、卵巢良性肿瘤(31例)、上皮性卵巢癌(74例)PTEN、VEGF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①PTEN在上皮性卵巢癌表达缺失率及VEGF表达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②PTEN在浆液性囊腺癌表达缺失率高于黏液性囊腺癌,P0.05,晚期表达缺失率高于早期,P0.01,G3表达缺失率高于G1+G2,P0.05;③VEGF晚期的阳性率高于早期,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④PTEN蛋白表达与VEGF表达不相关。结论:PTEN表达缺失、VEGF蛋白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侵袭中有重要作用;PTEN、VEGF同时发生异常可作为评估卵巢癌恶性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张留勋 《现代保健》2009,(33):224-224
目的总结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症状、体征、检查方法、结果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近几年来收治的此类患者57例,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方法及与结果的关系、结果与治疗方案的关系、结果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此类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表现不典型,术前活检或术中冷冻切片检查可提高确诊率,降低误诊率。结论术前活检或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是确诊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的最好方法,是设计完善治疗方案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胸腔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效果和优势。方法:资料完整的97例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胸腔置管引流组(观察组,n=58)和穿刺抽液组(对照组,n=39)。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平均胸水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胸腔置管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胸腔穿刺抽液(P〈0.05);同时可以显著减少胸水的平均吸收时间和住院时间(P〈0.05);显著降低传统治疗引起的并发症(P〈0.05)。结论:采用胸腔置管引流治疗中大量胸腔积液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及手术方法。方法:2005年10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共实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60例,手术通过胸部3个小切口全程非直视下完成,均为解剖性肺叶切除,同时施行淋巴结清扫;施行左肺上叶切除13例,左肺下叶切除16例,右肺上叶切除17例,右肺中叶切除5例,右肺下叶切除9例。结果:中转开胸2例。余手术均在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0~245min,平均160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50ml;术后引流量100~420ml,平均135ml;住院日7~15d,平均10d。随访1~24个月,全部生存良好。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加微创的术式,适于经过选择的非小细胞肺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持续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对体外培养人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分子生物学性状及其金属蛋白酶(MMP) 2、MMP 9合成及分泌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Matrigel人工重建基底膜侵袭实验、MTT法细胞黏附实验、细胞移动实验,研究HCV RNA阳性患者血清感染的体外培养人胎盘滋养层细胞(感染组)侵袭能力以及侵袭相关的黏附、移动能力的改变;检测培养上清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浓度以评估感染对细胞激素合成、分泌能力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MMP 2和MMP 9水平,分析感染组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清培养)数据间的差异,并用明胶酶谱进一步验证ELISA结果。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法分析感染对细胞proMMP 2和proMMP 9 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 感染组细胞侵袭、黏附、移动以及激素合成、分泌能力较对照组细胞均显著下降(P<0.05)。感染组细胞分泌MMP 2和MMP 9能力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MMP 2:t=4.186,P<0.05; MMP 9:t=2.325,P<0.05);RT PCR结果显示感染组细胞proMMP 2和proMMP 9 mRNA表达弱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roMMP 2:t=1.196,P>0.05;proMMP 9:t=1.417,P>0.05)。
结论 持续HCV感染的体外培养人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MMP 2和MMP 9合成、分泌能力下降。持续感染HCV可抑制体外培养人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包括侵袭能力和激素合成、分泌能力在内的多种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及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肾盏结石的效果,以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单发肾盏结石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治疗50例(输尿管软镜组),采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70例(微创经皮肾镜组),观察两组碎石成功率。结果:直径≥2 cm的上、中、下盏结石,微创经皮肾镜组碎石成功率均明显高于输尿管软镜组(P〈0.05);直径〈2 cm的上、中盏结石,两组碎石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2 cm下盏结石,微创经皮肾镜组碎石成功率明显高于输尿管软镜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直径≥2 cm的上、中、下盏结石及直径〈2 cm的下盏结石效果较好,推荐使用,对于直径〈2 cm的上、中盏结建议进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流式分选得到CD133(+)人肺腺癌细胞并评估其干细胞特性.方法 取10例新鲜人肺腺癌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收获CD133(+)和CD133(-)肺腺癌细胞,通过实验观察CD133(+)和CD133(-)肺腺癌细胞在侵袭性、成瘤性及化疗耐药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0例中有8例发现CD133表达,其阳性表达率最高为13.12%,CD133(+)和CD133(-)细胞在侵袭性、致瘤能力及对化疗药物的耐受能力上有明显差异.结论 CD133(+)较CD133(-)人肺腺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性、致瘤能力及耐化疗能力,可能富集肺腺癌干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方体定向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对64例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由CT引导下依据血肿大小、形态及患者病情,选择适宜的穿刺点及穿刺方向,行方体定向单靶点或多靶点微创软管血肿引流、液化清除术。结果:术中血肿清除率和术后残血清除留管时间:单靶点径路(32.2±18.6)%和(6.5±2.1)d,多靶点径路为(56.5±23.3)%和(4.5±1.5)d,两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4例患者出院54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15.6%。对存活54例患者随访6个月~2年,以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估患者神经功能,ADL118例(33.3%)、ADL221例(38.8%)、ADL38例(14.8%)、ADL45例(9.2%)、ADL52例(3.7%)。结论:方体定向软通道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可多轨道、多靶点穿刺,操作简便,创伤微小,最大限度地清除血肿,缩短留置管时间;降低病死率,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的术前治疗后,对照组接受常规钢板手术治疗,使用钢板或髓内钉固定;治疗组患者使用微创锁定钢板行微创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术后治疗和护理。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稍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7.766,P>0.05),而治疗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9,t=12.380;P<0.05);治疗组患者Neer评分中疼痛、功能恢复、活动范围和解剖位置4项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0,t=2.157,t=4.057, t=2.978;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4.4%)高于对照组(59.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47,P<0.05)。结论:采用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是否可以提高卵巢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及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BRDU ELISA方法检测顺铂联合或者不联合二甲双胍对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二甲双胍联合或者不联合MAPK信号通路阻断剂后BRDU ELISA方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二甲双胍作用下卵巢癌细胞系SKOV3的磷酸化AMPK/总AMPK水平和磷酸化p38 MAPK/总MAPK水平的变化。结果:(1)二甲双胍不仅能抑制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的增殖,而且能提高对顺铂的敏感性,并且这种作用是依赖于AMPK激活的;(2)p38 MAPK阻断剂SB203580能够抑制SKOV3的增殖,二甲双胍能够增强这种抑制作用。结论:二甲双胍可增强顺铂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并且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进而抑制MAPK信号通路增加顺铂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切除乳腺不可触及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45例共325处经超声检查的乳腺肿块患者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局部麻醉下行肿块旋切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完成肿块旋切术,5处出现血肿,发生率为1.54%(5/325).病理结果示乳腺纤维腺瘤172处;导管内乳头状瘤8处;乳腺腺病87处;纤维囊性乳腺病56处;乳腺癌2处.结论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不可触及病灶旋切中具有定位准确、微创、美观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患者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已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30例中,随机选取15例患者为序贯治疗组(A组),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拔除气管插管,改为经面罩BiPAP无创通气,渐至脱机;另选15例为对照组(B组),行常规有创通气,最后以PSV方式至撤机,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有创通气时间、VAP发生例数、住院时间、撤机成功例数、院内死亡例数、住院费用。结果有创通气时间:A组(10±3)d,B组(18±3)d;VAP发生例数:A组2例,B组8例;住ICU时间:A组(12±3)d,B组(22±6)d;撤机成功例数:A组14例,B组5例;院内死亡例数:A组3例,B组10例;治疗费用:A组(2.5±0.2)万元;B组(4.8±1.8)万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OPD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法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