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扬州市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的菌种构成,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采集性病门诊80例RVVC患者和80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CY酵母菌显色培养;对80例RVVC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病危险因素。结果RVVC组检出白念珠菌32株(40.0%),光滑念珠菌20株(25.0%),热带念珠菌11株(13.8%),克柔念珠10株(12.5%),近平滑念珠菌7株(8.8%),与VVC组相比非白念珠菌占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C发病危险因素分析,是否长期使用抗生素、念珠菌病原学分型、性伴是否患念珠菌龟头炎、糖耐量是否异常、抗真菌药物使用是否不当、精神状况等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扬州地区引起RVVC主要致病菌仍为白念珠菌,但非白念珠菌的比例远高于VVC,以光滑念珠菌为主;长期使用抗生素、念珠菌进行病原学分型、性伴患念珠菌龟头炎、糖耐量异常、抗真菌药物使用不当、精神状况差等是RVVC病情反复发作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vvc)发病率逐年上升.相关调查显示,75%的育龄妇女一生中至少会患一次VVC,而其中约有5%的患者反复发作[1]。大部分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由于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3.
林晶  李声 《健康必读》2008,7(2):53-54
近年来发现复发性念珠菌外阴阴道炎(recrrend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为探讨RVVC发病的相关因素,我院妇科门诊对2002年7月-2005年7月确诊为RWC的112例患者,通过询问病史、常规妇科检查及常见生殖道感染病原体检测等,了解RVVC发病相关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菌种分布及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于黄冈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确诊的15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发作频率,将其分为研究组(68例RVVC患者)和对照组(82例VVC患者)。观察两组菌种分布情况,分析RVVC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共分离出150株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最多,为111株(74.00%),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0株,13.33%)及克柔念珠菌(12株,8.00%)。对照组白色念珠菌检出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长期口服避孕药物、妊娠、合并其他阴道疾病、人工流产史、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护垫、使用宫内节育器与RVVC发病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长期口服避孕药物、妊娠、合并其他阴道疾病、人工流产史、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护垫、使用宫内节育器是RVVC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白色念珠菌是RVVC患者最常见的致病念珠菌,在非白色念珠菌中以光滑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为主;长期口服避孕药物、妊娠、合并其他阴道疾病、人工流产史、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护垫、使用宫内节育器是RVVC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常见外阴阴道炎性反应,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国外资料显示约70%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VVC。VVC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真菌学证实的症状称为复发。若1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称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VVC患者治疗后约5%复发,大部分机制不明。  相似文献   

6.
RVVC患者阴道内念珠菌菌种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念珠菌菌种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API20CAUX酵母菌鉴定系统对阴道分泌物念珠菌培养阳性的320例患者进行菌种鉴定。结果100例RVVC和220例VVC患者中均分离出5种菌种,RVVC非白色念珠菌感染高于VVC(P〈0.05)。两者非白色念珠菌感染中均以光滑念珠菌为主。结论本院RVVC患者致病菌种主要有5种,虽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但非白色念珠菌所占比率较VVC增高,且以光滑念珠菌为主。  相似文献   

7.
刘秀香  周艳芹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617-3617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是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一种复杂形式,系指12个月中确实发作4次或4次以上有症状的VVC。本病是由不同念珠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外阴阴道炎症,是最常见的妇女外阴阴道炎症之一。常见症状是外阴瘙痒、烧灼感,白带增多,性状改变,粘稠、凝乳状或豆渣样,严重者可出现尿频、尿痛及性交痛,易反复发作,给广大妇女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生理上的痛苦。治疗和预防其复发成为临床医生的一个难题。我院采用伊曲康唑与硝酸咪康唑栓联合定菌生治疗和预防RVVC的复发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外阴阴道念珠菌患者血液及阴道分泌物中细胞因子IL-17的表达水平与其发病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68例VVC女性患者分为轻中度VVC组(27例)、重度VVC组(21例)、RVVC组(20例)。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妇女26例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液及阴道分泌物中的IL-17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和血液中的IL-17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重度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组和RVVC组IL-17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RVVC组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患者血液及阴道分泌物中IL-17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和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9.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由阴道内环境中正常存在的非致病性假丝酵母菌过度增长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阴阴道炎,曾被称为霉菌性外阴阴道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可分为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uncomplicated VVC)及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complicated VVC),后者又称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经过抗真菌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3周期,再次发生VVC。如果1年内有4次复发症状出现,当排除了其他病变时,则称RVVC。复发率:一般为10oA~20%。国外资料显示,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其中40%~50%经历过1次复发。近年此病的发病率及复发率均有增加趋势。发病诱因有很多:妊娠.糖尿病.长期应用免疲抑制荆及广谱抗生素.应用激素、口服避孕药、衣着不透气以及性传播及消化道传播等。特别是广谱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及患者自己购药的不规范治疗,以致感染菌株变迁和耐药菌株不断增多,混合感染增加,致使此病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给广大妇女身心造成很大的痛苦和烦恼。其治疗方法虽有多种,但效果不一。  相似文献   

10.
项志明 《现代保健》2009,(27):195-196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病的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70%~75%的女性一生至少感染一次外阴阴道念珠菌,40%~45%的女性经历过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由于VVC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vuivovaginai candidiasis,RVVC)病例因为各种原因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对于这种复发率高,难根治的疾病必须引起重视,在治疗每例外阴阴道念珠菌患者时,  相似文献   

11.
刘琴  朱莉  席予凡 《现代保健》2014,(27):28-31
目的:分析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RVVC)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提供有效措施。方法:选取RVVC患者115例为病例组,同期RVVC阴性患者115例为对照组,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经常使用抗生素、不规范治疗等因素与RVVC的发生呈统计学正相关(P〈0.05),避孕套避孕呈负相关(P〈0.05),是RVVC的保护因素;选取P〈0.15为标准,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避孕套避孕、经常使用抗生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等因素与RVVC的发生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VVC对妇女的生活及身心健康均造成很大影响,规范治疗及避孕套避孕等对预防其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席德娣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7):1292-1293
目的探讨定君生和(或)制霉菌素栓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的130例RVV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在使用定君生和制霉菌素栓一个疗程后,继续使用定君生治疗2疗程;对照组65例,使用制霉菌素栓治疗3疗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应用定君生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定君生调整阴道菌群失调,可有效地降低RVVC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岑丽卿 《医疗保健器具》2010,17(10):155-157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因复杂,顽固难愈,而且临床常见,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难点和研究热点。本文从病原学、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简述了国内外近几年对RVVC的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氟康唑联合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性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120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性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氟康唑联合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治疗。硝呋太尔组给予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治疗。氟康唑组给予氟康唑口服治疗。三组均用3个疗程。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二个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复发率明显低于二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联合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性酵母菌病疗效确切,副反应小,复发率低,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患者阴道冲洗液中IFN-γ和IgE的浓度,探讨RVVC患者阴道局部免疫环境的改变情况。方法 ELISA法检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uncomplicated VVC)组和RVVC组患者阴道冲洗液中IFN-γ和IgE的浓度,以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组。结果 RVVC组和单纯性VVC组患者阴道冲洗液中IFN-γ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VVC组较单纯性VVC组低(p<0.01)。RVVC组和单纯性VVC组患者阴道冲洗液中IgE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VVC组和单纯性VV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VVC的发病可能与阴道局部免疫环境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Annals of epidemiology》2017,27(9):575-582.e3
Purpose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RVVC), multiple episodes of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 vaginal yeast infection) within a 12-month period, adversely affects quality of life, mental health, and sexual activity. Diagnosis is not straightforward, as VVC is defin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often nonspecific vaginal symptoms and the presence of yeast—which is a common vaginal commensal. Estimating the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is challenging: most VVC is diagnosed and treated empirically, the availability for purchase of effective therapies over the counter enables self-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the duration of the relatively benign VVC symptoms is short, introducing errors into any estimates relying on medical records or patient recall.MethodsWe evaluate current estimates of VVC and RVVC and provide new prevalence estimates using data from a 2011 seven-country (n = 7345) internet panel survey on VVC conducted by Ipsos Health (https://www.ipsos.com/en). We also evaluate information on VVC-associated visits using the National Ambulatory Medical Care Survey.ResultsThe estimated probability of VVC by age 50 varied widely by country (from 23% to 49%, mean 39%), as did the estimated probability of RVVC after VVC (from 14% to 28%, mean 23%).ConclusionsHowever estimated, the probability of RVVC was high suggesting RVVC is a common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菌种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8例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RVVC患者及80例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用沙堡氏琼脂培养基培养。菌种鉴定采用ATBExpression半自动细菌鉴定仪,药物敏感性测定使用真菌药敏纸片。结果108株假丝酵母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VVC组和RVVC组分别占90.0%和71.4%;非白色假丝酵母菌RV.VC组和VVC组分别占28.6%和10.0%;RVVC组白色假丝酵母菌比例低于V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均以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RVVC及VVC组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制霉菌素(99.1%)〉克霉唑(95.4%)〉酮康唑(94.4%)〉咪康唑(71.3%),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高于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是RVVC、VVC的主要菌种,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比例在RVVC组显著高于VVC,其中以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假丝酵母菌对制霉菌素,酮康唑,克霉唑的敏感性高,对咪康唑的敏感性低,且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咪康唑的敏感性显著低于白色假丝酵母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08年5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及进行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分为RVVC组(41例)、VVC组(38例)、对照组(38例)。留取阴道灌洗液,采用ELISA法检测其IFN-γ及IL-4浓度。结果:①阴道灌洗液中IFN-γ的表达水平RV-VC组与VVC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VVC组明显高于VV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阴道灌洗液中IL-4的表达水平RVVC组与VVC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C组与VVC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与复发有关。检测RVVC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的细胞因子,可以反映患者阴道局部细胞免疫状况,可作为对RVVC治疗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微生态制剂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对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独抗真菌治疗)与治疗组(抗真菌治疗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前、后1周、1月、2月进行临床、真菌学疗效分析。结果:经抗真菌治疗后,临床、真菌学疗效较好。治疗后2个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χ=4.613,P<0.05),复发率低。结论: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二种方法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妇女的疗效及阴道局部IL-4/IFN-γ的变化,探讨二种治疗方法对RVVC患者局部免疫的影响。方法将RVVC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二组各30例,采用氟康唑治疗为治疗组1,另一组采用氟康唑+中药治疗为治疗组2,健康体检妇女30例作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取阴道灌洗液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IL-4,IFN-γ浓度。结果 RVVC治疗组1中在治疗前后各因子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VVC治疗组2中治疗后细胞因子IFN-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在治疗后明显降低,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VVC组2较RVVC组1的痊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种方法治疗RVVC都有效,抑制念珠菌生长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可能是治疗RVVC更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