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咽拭子肺炎支原体(MP)-DNA检测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1日-2015年10月31日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儿科住院的疑为MPP,并经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有效的患儿229例(研究组)及同期住院的非呼吸道疾病患儿36例(对照组)。所有入选患儿均于入院当天采集咽拭子标本,应用荧光探针PCR检测MP-DNA。研究组患儿于入院24 h内留取血清标本检测MP-IgM,阴性者5~10 d后再次检测,仍为阴性者出院1周后复测。结果研究组患儿中,发现MP-DNA阳性98例(42.79%),MP-IgM阳性78例(34.06%),其中第1次血清检测阳性29例(12.66%),第2次血清检测阳性49例(21.40%),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9,P=0.021),两者一致性较差(Kappa=0.378,P<0.05)。151例MP-IgM阴性患儿出院后1周MP-IgM阳转23例,故MP-IgM总阳性例数为101例(44.10%),与MP-DNA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P=0.775),两者一致性中等(Kappa=0.565,P<0.05)。对照组患儿鼻咽分泌物MP-DNA仅3例(8.33%)阳性,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荧光探针PCR检测MP-DNA可早期诊断MPP,但应注意假阴性及假阳性的存在,需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快速鉴定培养基在儿童MP感染早期快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东莞地区105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3-7天早期患儿的咽拭子标本同时应用MP快速鉴定培养法进行MP培养检测和PCR技术直接检测MP-DNA及ELISE法检测患儿血清中MP-IgM特异性抗体。结果105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标本中MP培养阳性215例,总阳性率为20.42%;用ELISE法检测患儿血清中MP-IgM阳性103例,阳性率9.78%;PCR技术检测MP阳性236,阳性率为22.41%。三种方法作对比性分析,病程早期MP培养和PCR技术检测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MP快速鉴定培养和PCR技术检测阳性率远高于ELISA法直接检测血清中MP-IgM特异性抗体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P快速液体培养法简便快捷,对儿童MP感染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适合一般实验室和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IgM与DN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20例患儿就诊当日和7d后血清标本,用分子信标实时荧光PCR检测患儿咽拭子标本,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0例患儿MP-DNA阳性率为40%,就诊当日标本MP—IgM阳性率11%,7d后标本阳性率为30%;就诊当日和7d后血清学结果与PCR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d后血清学结果以1~3岁患儿阳性率最高(42%),与其他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处于不同阶段,对肺炎支原体的免疫应答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在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IgM抗体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MP-IgM抗体和CP-IgM抗体,并与咽拭子培养法进行对比。结果:酶联免疫法检测MP-IgM抗体、CP-IgM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2.70%(64/282)、14.9%(42/282)。咽拭子培养法检测MP、CP的阳性率分别为12.76%(36/282)、9.93%(28/282);两种检测法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年龄组CP、MP+CP感染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1~3岁、3~6岁组阳性率偏高。结论:在MP和CP的检测中,酶联免疫检测法优于咽拭子培养法,有着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近三年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季节分布和临床特点,为早期经验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治疗、怀疑MP感染的患者,常规采集咽拭子,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P-DNA,并对阳性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在研究年限内共送检标本3 745份,MP-DNA阳性309例,阳性率为8.25%;2012年MP-DNA的阳性率为10.47%,显著高于2011年(3.5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67,P〈0.001);夏秋季节的阳性检出率(10.1%)显著高于冬春季节(4.8%),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94,P〈0.001);发病多集中在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共占54.7%;86.4%的患者为下呼吸道感染,83.0%的患者血清唾液酸升高;72.0%的儿童患者经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愈。结论夏秋季是本地区MP感染流行的高发季节,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是感染好发人群,而阿奇霉素仍是治疗儿童MP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P-DNA与IgM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程中动态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0例经临床及病理诊断为MP感染的患儿,采用FQ-PCR与胶体金DIGFA方法分别检测MP-DNA、MP-IgM,分析比较MP阳性率、首次检测不同年龄组MP检测阳性率、动态检测MP感染的情况。结果①FQ-PCR方法MP阳性检测率(94.00%)显著高于DIGFA方法(P<0.01);②首次检测时,不同年龄组的MP阳性检测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③出院后1个月及出院3个月MP阳性检测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MP-DNA在儿童MP感染病程中动态检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FQ-PCR法可作为儿童MP感染检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蓉  孙红  艾洪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5155-5156,5159
目的 探讨武汉市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 运用被动凝集法检测患儿血清MP特异性抗体IgM进行检测.结果 7793例患儿中检测出2659例MP阳性,阳性率为34.13%,其中男性患儿MP-IgM阳性率为29.35%;女性患儿MP-IgM阳性率为42.5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1岁组、1~3岁组、3~6岁组、6~15岁组MP-IgM阳性率分别为8.19%、34.69%、46.96%、59.46%;各年龄组间患儿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MP感染率较高,学龄期儿童为好发年龄,女性患儿MP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患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MP-DNA载量,及其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4月在郴州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呼吸科确诊为MPP的患儿24例,作为MPP组,另选同期入院治疗的28例支气管异物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相关炎症指标变化,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抗体滴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BALF MP-DNA载量,镜检并计算各类免疫细胞百分比。结果 MPP患儿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分别为(18.30±14.29)mg/L、(32.18±19.85)mm/h,均高于对照组(10.28±12.20)mg/L、(12.67±6.31)mm/h(P0.05),两组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PP患儿组血清MP抗体阳性率79.2%(19/24),高于对照组14.28%(4/28)(P0.05);MPP组患儿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巨噬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患儿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与BALF MP-DNA含量呈正相关(r=0.477,P=0.018),巨噬细胞比例与BALF MP-DNA含量呈负相关(r=-0.457,P=0.024)。结论 MPP患儿BALF MP-DNA与中性粒细胞含量显著增加,提示MP可激活中性粒细胞,诱发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咽拭子和血清核酸、抗体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儿科收治的39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期间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MP-IgM)检测阳性为MPP诊断依据,将MPP患儿纳入研究组,将非MPP患儿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及入院当日的常规实验室指标、血清MP-IgM、肺炎支原体脱氧核糖核酸(MP-DNA)、咽拭子MP-DNA进行检测。结果 有135例患儿确诊为MPP,占全部患儿的34.62%,在入院当日研究组患儿的血清MP-IgM阳性率为50.37%(68/135),直至住院15 d以后血清MP-IgM阳性率达到100.00%。在入院当日和住院2~7 d,研究组患儿的咽拭子MP-DNA及血清MP-DNA阳性率均高于血清MP-IgM(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入院当日的咽拭子MP-DNA、血清MP-DNA、血清MP-IgM诊断MP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870、0.828和0.752,其中,咽拭子MP-DNA的灵敏度最高,为0.830,其次为血清MP-DNA,为0.711。结论在MPP患儿入院早期,其咽拭子和血清MP-DNA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MP-IgM,特别是咽拭子MP-DNA的诊断灵敏度较高,临床医生可考虑将其用于辅助MPP早期的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10.
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调查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与季节、年龄以及性别的关系.方法应用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快速检测卡法进行血清MP特异性IgM检测.结果3年共检测957例患儿样本,其中阳性样本数共386例,阳性率为40.3%.男、女性肺炎患儿MP-IgM阳性率分别为34.5%、5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1岁婴儿期MP感染率为14.4%;2~3岁组幼儿MP感染率为40.6%;4~6岁学龄前期MP感染发病率为45.9%;7~14学龄期MP感染率为52.2%.0~1岁组MP-IgM阳性率低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病时间分布上,全年皆有不同程度MP感染病例发生,秋冬季节MP感染率比春夏季节高.从2002~2004年,MP阳性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MP感染的好发年龄为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女性儿童感染机会高于男性儿童,易发季节为秋冬季.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嘉兴市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规律,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间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就诊的0~12岁吸道感染患儿2275例进行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抗体(MP—IgM抗体)检测,并分析〈1岁、l~6岁和~12岁年龄组及全年4个季度患儿MP—Ig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结果227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栓出MP—IgM抗体阳性295例,阳性率为12.97%,其中〈1岁、1~6岁和一12岁年龄组患儿MP—IgM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8%(30/338)、13.67%(205/1500)和13.73%(60/437);1岁以内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均低于其它两个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5.673和4.371,均P〈0.05),1~6岁和~12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1,P〉0.05)。4个季度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44%(65/450)、12.36%(83/671)、9.82%(40/407)和14.20%(107/7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462,P〈0.05)。结论MP感染的患儿以学龄前儿童及学龄期儿童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第3季度最低,第一、第4季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关系,为MP的流行病学特点提供相应补充.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78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MP-IgM检测.结果 78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阳性者221例,阳性率为28.3%(221/782),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其中<1岁患儿阳性率最低为9.6%(19/198),3~5岁患儿阳性率最高为50.0%(78/156),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岁以下患儿总阳性率为32.4%(193/595),高于6~ 14岁患儿的15.0%(28/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全年均有散发,其中冬季最高为42.6%(107/251),春、夏、秋季阳性率分别为27.4%(57/208)、10.8%(19/176)和25.9%(38/147),冬季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感染具有一定的年龄分布特征及很强的季节性.在浙江省诸暨市,6岁以下儿童容易发生MP感染,MP感染无男女性别差异,冬季是浙江省诸暨市MP感染的流行季节.  相似文献   

13.
张玉峰 《职业与健康》2009,25(14):1560-156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山东铝业公司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106例为观察组,106例同期就诊、年龄相仿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应用胶体金法测定2组患儿MP-IgM。观察组MP-IgM阳性者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46例,阳性率为43.4%;对照组MP-IgM阳性16例,阳性率为15.1%。MP-IgM阳性阿奇霉素治疗组30例,有效率86.7%;常规治疗组16例,有效率4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P感染与小儿哮喘关系密切,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MP感染可能。哮喘并MP感染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合肥地区儿童的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做好本地区的呼吸道感染疾控防治提供帮助。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儿童血清MP-IgM抗体,分析MP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区域及与当年感染性呼吸道疾病的构成比关系。结果:736例MP感染小儿在2010~2012年度检出率占当年感染性呼吸道疾病患儿比率有增加趋势,3年检出率经x~2检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年发病人数在男女性别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年MP肺炎检出率有增加趋势(P0.05),城市发病率远远高于农村。结论:合肥地区小儿MP感染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城市感染率高于农村,且发病年龄有小龄化趋势,MP肺炎在肺炎中的构成比有增加趋势,MP感染无男女性别差异。做好本地区MP感染儿童监测,掌握其流行病学特点,对做好本地区的疾控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检验不规律使用阿奇霉素与MP耐药性是否相关.方法 以MP抗体滴度1∶320为诊断MP感染标准,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女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792例5~13岁合并发热或(和)咳嗽的MP感染患儿中,MP-IgM呈阳性的43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其1年内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应用和MP感染次数分别纳入实验组(n=217,半年内无MP感染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应用史);对照组(n=214,1年内反复MP感染且不规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2次).患儿入院当天于不同时间进行2次MP培养,对培养结果MP呈阳性者提取DNA进行23S rRNA V PCR产物合成与23S rRNA V区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并进行MP呈阳性者的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性试验.对两组MP株的耐药性等进行比较.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敏感和23S rRNA V区无突变患儿进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于治疗2周及4周末再行MP培养,对阳性者分析23S rRNA V区基因位点突变情况.对实验组阿奇霉素敏感且23S rRNA V区测序无基因位点无突变的患儿进行阿奇霉序贯治疗,分别于治疗2周及4周时判断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疗效.对于对照组214例反复MP感染患儿不规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频次与耐药性关系进行统计学比较.对两组患儿的肺外并发病及住院时间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女儿童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年龄及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本组患儿的MP感染率为54.4%(431/792).对本组药敏实验结果MP-IgM呈阳性患儿咽拭子进行快速MP培养的阳性率为26.6%(115/431).实验组与对照组MP株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1,P=0.041).对照组214例患儿1年内不规律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频次与耐药率比较,不规律用药次数越多,耐药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χ2趋势值=22.056,21.932;P〈0.05).实验组14例患儿的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阿奇霉素敏感且23S rRNA V区测序无基因位点无突变,对其进行阿奇霉序贯治疗2周后,咽拭子培养结果显示MP呈阳性为4例,根治率为71.42%(10/14).对此4例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提示对阿奇霉素仍敏感,并对其进行23S rRNA V区测序发现无基因位点突变,继续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至4周末时,实验组14例患儿的根治率为92.85%(13/14).实验组14例MP药物敏感株与对照组37例MP耐药株患儿的肺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3,P〈0.05).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5,P〈0.05).结论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MP感染安全有效,并不会诱导出耐药株,而不规律应用阿奇霉素可诱导耐药株,且耐药率与不规律应用的次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病菌量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对6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进行肺炎支原体DNA定量检测,并根据其基因拷贝数分为低菌量组(< 103/ml,21例),中等菌量组(103 ~ 106/ml,22例)和高菌量组(>106/ml,24例),比较不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主要实验室与影像学结果.结果 高菌量组总热程[(12.4±2.7)d]明显比低菌量组[(7.4±2.6)d]及中等菌量组[(10.0±2.4)d]更长,且高热患儿更多,使用大环内酯类后热程也更长[(10.8±4.4),(8.5±2.4),(4.2±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C反应蛋白分别为(34.0±10.1),(11.5±7.6),(3.0±1.4)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高菌量组患儿影像学表现为大片肺实变/不张影者58.3%(14/24),明显多于中等菌量组的22.7%(5/22)和低菌量组的14.3% (3/21)(P=0.002).低菌量组未见双侧胸腔积液或大量胸腔积液,中等菌量组和高菌量组分别为13.6%(3/22)和25.0%(6/24)(P=0.033).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肺泡灌洗液病菌量与临床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高菌量患儿病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张玉新 《现代保健》2014,(11):144-146
目的:探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系统管理社区哮喘患儿的效果。方法:对136例哮喘患儿(管理组)社区系统管理前后结果及对照组患儿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系统管理前后,管理组对哮喘问卷知识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管理组吸药技术正确率由指导1次的11.03%,上升至74.26%(指导3次)、94.12%(指导4次);在系统管理6、12个月后,两组PEF&gt;80%的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和住院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哮喘防治知识学习班是教育患者的必要形式,正确使用吸药装置是保障疗效的重要环节,用峰流速仪监测PEF是评估和监测严重程度的最佳形式,采用社区与家庭相结合的社区系统管理是长期控制儿童哮喘行之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王纬 《现代保健》2014,(29):10-13
目的:探讨年龄对血压晨峰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本院查体的3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60岁组148例和〈60岁组172例。所有患者均监测24 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血压晨峰发生情况并分析年龄与血压晨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60岁组的年龄、甘油三酯、舒张压、动态血压参数均明显高于〈6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60岁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发生率53.4%明显高于〈60岁组的41.9%,血压晨峰值(33.1±18.1)mm Hg明显高于〈60岁组的(27.1±15.5)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压晨峰与高血压患者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583,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年龄、空腹血糖、24 h收缩压是引起血压晨峰现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与血压晨峰的发生显著相关,因此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监测24 h血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涛  王鹏  董丽 《现代保健》2014,(31):55-57
目的:探讨PCR反向膜杂交法在CT、UU、NG三种性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86例疑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分别采用PCR反向膜杂交法及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培养结果比较。结果:FQ—PCR检测CT、UU、NG阳性率高于培养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R反向膜杂交法与培养法及FQ—PCR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R反向膜杂交法、FQ—PCR检测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CR反向膜杂交法检测特异性高于FQ—P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R反向膜杂交法筛查CT、UU、NG准确,快速,且筛查特异性高于F0-PER,值得临床推广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