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机制及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大脑皮质和海马区神经变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负担.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为世界范围内的痴呆常见类型,是目前全球关注的健康热点问题。针对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过度磷酸化tau蛋白聚集的内在生物化学机制已有深入研究,来源于正常可溶性Aβ肽的Aβ寡聚体被认为最具毒性。然而,纤维状Aβ聚集形成淀粉样斑块和淀粉样脑血管病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理改变;而异常磷酸化tau蛋白沉积并形成可溶性毒性寡聚体,进而聚集成为神经原纤维缠结,则是其另一重要病理特征。目前,已有许多措施用于抑制、清除或减缓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斑块的病理进程,而免疫治疗是这一领域中的新的突破。针对Aβ沉积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进行的主动和被动免疫治疗,已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然而,临床试验仅有极少数据显示出明确的疗效,究其原因在于免疫治疗引起的并发症。主动免疫实验引起的脑炎,以及被动免疫治疗在少数人群中诱发的血管源性水肿或淀粉样蛋白相关显像异常已有相关报道。迄今为止,单纯针对tau蛋白聚集的治疗仍然仅局限于小鼠模型,鲜有研究同时针对Aβ沉积和tau蛋白聚集两种病理特征。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免疫治疗均以自身蛋白为靶向,尽管其构造异常,在取得疗效的同时,需防止引起过度毒性炎症反应的可能。为取得更好的疗效,未来的免疫治疗应集中在毒性寡聚体,并以阿尔茨海默病的所有病理特征为靶向。  相似文献   

3.
神经变性疾病脑脊液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一类临床表型复杂、难以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疾病群,发病隐匿且多呈慢性进行性发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关键。探寻神经变性疾病特异性的脑脊液生物学标志物,对指示或评价特定神经变性损害,以及对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本文就脑脊液生物学标志物在常见神经变性疾病(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对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辅助价值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4.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隐匿起病,全面性和进行性发展的认知功能障碍,最突出的病理特征为细胞外Aβ异常大量沉积和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形成。目前全球约有3600万AD患者,并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每二十年翻一番的  相似文献   

5.
<正>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复杂神经变性疾病,因长期、慢性、进行性脑组织损害而出现一系列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状,也是老年期痴呆最为常见的发病原因。组织病理学以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形成、神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和突触功能异常,脑血管淀粉样变和大量神经元缺失,明显脑萎缩为典型特征。目前,阿尔茨海默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究其原因是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早期诊断方法和标准。以往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主要集中在对痴呆的鉴别和定性,因此明确诊断仅说明疾病处于晚期阶段,神经元损伤呈不可逆状态,药物治疗仅为缓解症状,不能治愈疾病。2011年,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阿尔茨海默病学会(NIA-AA)发布新的临床诊断指南,对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痴呆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老年期神经变性疾病之一,其病理学特征表现为神经炎性斑[NPs,又称老年斑(SPs)]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形成,基底节区和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大量缺失[1];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损害和记忆力减退,致生活不能自理,直至死亡[2].  相似文献   

7.
鉴于阿尔茨海默病给现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巨大经济和心理压力,对其进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具有重大经济与社会意义。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作为目前国际上开展的最为成功的多中心、跨学科纵向研究,已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本文简单介绍该项研究计划,希望对国内同行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寿命延长的同时亦要求有高质量的生活,其中,很重要的是保持认知功能正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认知功能损害最常见的疾病是脑血管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AD).流行病学和病理学资料显示,老年人中脑血管疾病与阿尔茨海默病共存现象十分常见[1].  相似文献   

9.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致盲性退行性眼底病变,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近年来,对AMD 与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性的研究成为热点。现对两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两者的相关性及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提高对AMD 及AD 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前研究发现:①在认知功能损害前10年,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生理进程已经开始,该部分人群称之为临床前AD;②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随访中发现,部分患者可进展为AD,对这些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可能有效遏制或延缓其进展为AD。目前,AD早期诊断的研究主要聚焦在颅脑影像学及体液生物标记两方面,其中血液生物标记因标本获取简便,与AD病理过程联系较紧密,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而倍受关注,本文就早期诊断AD潜能的血液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与脑老化相关的主要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及淀粉样脑血管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进展,此类疾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老年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尽管,目前脑老化机制及相关神经疾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其蛋白质变性、异常聚集的病理学研究,以及轻度认知损害、痴呆和慢性进行性运动障碍等疾病的临床前期或早期功能影像学和生物学标志研究已成为老年神经科学领域的主要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认知功能障碍是年龄相关性神经变性疾病,常见原因为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认知损害(VCI)两大类.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细胞外神经炎性斑[NPs,又称老年斑(SPs)]、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和神经毡细丝的形成是其主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D)体液生物标志物研究的迅速发展, 提高了AD诊断的准确性, 促进了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对疾病修饰疗法的评价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自AT(N)生物标志物系统被提出以来, 其在AD的临床和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 AT(N)系统中的体液标志物尚不能充分反映AD错综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神经炎症、突触及血管功能障碍等重要机制相关的体液标志物应作为AT(N)的重要补充。近年来, 外周血标志物的发展丰富了AD的体液标志物系统, 有望极大地促进AD的早期筛查与诊断。文中简述了目前AT(N)及其相关的脑脊液研究、外周血液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提出应从多种病理生理的角度进行AD体液标志物的探索, 以提高体液标志物在AD诊断中的效能。同时, 文中还探讨了体液标志物在AD诊断中的局限性, 并对AD体液标志物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前以阿尔茨海默病(AD)主要病理特点——"β-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tau蛋白异常聚集"为靶点研发的多种药物, 疗效都不理想。随着对AD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小胶质细胞及其相关表达基因TREM2、CD33、ABCA7和与其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在AD病理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基于小胶质细胞及其相关表达基因的AD生物学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研究也明显增多。文中将对小胶质细胞的病理生理、小胶质细胞在AD中的作用机制和小胶质细胞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AD药物治疗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属性,可分化成具有替代阿尔茨海默病(AD)病程中丢失细胞潜力的胆碱能神经元.AD病理微环境对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是细胞替代治疗策略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无法治愈.载脂蛋白E(ApoE)是体内一种脂质转运蛋白,其亚型载脂蛋白E4(ApoE4)被认为是AD最强的风险因子.近年对ApoE4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了ApoE4在AD发生、发展过程中新的重要作用,如免疫反应的介导、血脑屏障的破坏及线粒体受损等.现就Ap...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缓慢进展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缓慢不可逆进展,临床上以认知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18.
1906年11月3日,德国病理学家Alois Alzheimer首次在图宾根(Tübingen)举行的第37届德国西南精神病学年会上报告了一例56岁患严重记忆障碍女性患者的病理所见,即在其脑组织中发现大量神经炎性斑[NPs,即老年斑(SPs)]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4年后德国著名精神病学家Emil Kraepelin将由此种病理改变引起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AD),从此在医学及社会学的字典中增加了一个沉重的名词,揭开了人类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序幕[1-3].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在 AD 病变过程中伴随大量脑微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提示脑微血管改变可能参与了AD 的发生与发展。 现就AD 的脑微血管改变及其对治疗可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人群尿常规指标对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检测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 2021 年 7— 10 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 314 名受试者,采集尿液标本进行 AD7c-NTP 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收集年龄、性别及尿沉渣检测指标数据,分析不同性别人群的尿沉渣指标对 AD7c-NTP 水平的影响。结果 不同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管型、类酵母菌、结晶水平的男性受试者尿液中的 AD7c-NT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受试者低电导率、中电导率和高电导率之间的 AD7c-NTP 水平比较[(0.68(0.48,1.40))ng/ml 比 0.50(0.32,1.06)ng/ml 比 0.34(0.31,0.5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23,P< 0.05)。不同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管型、类酵母菌、电导率水平的女性受试者尿液中的 AD7c-NT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结晶水平的女性受试者尿液中的 AD7c-NTP 水平低于低结晶水平的女性受试者[0.51(0.33,0.62)ng/ml 比 0.65(0.42,1.1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31,P< 0.05)。结论 男性尿液电导率和女性尿液结晶可能对 AD7c-NTP 检测水平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