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借助数智技术赋能医院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体系,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效率,保障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 将抗菌药物指标预警、微生物送检信息化闭环管理、耐药监测数据决策系统等信息化体系应用到传统AMS体系中,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开展数智技术改进前后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住院患者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及医院感染质控指标,其中2021年的指标为对照组(改进前),2022年的指标为观察组(改进后),对比抗菌药物管理指标改进趋势。结果 对医院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后,各项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指标较改造前有明显改善。观察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0%VS 38.8%、20.9%VS 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低于对照组[(33.27±3.03)DDDs VS (42.06±4.42)DD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1,P<0.001)。观察组抗菌药物医嘱点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8.5%VS 96.8%),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对优化成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11月-2013年4月重症监护室(ICU)行气管插管,且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VAP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实验组:依据患者PCT水平指导停用抗菌药物;对照组:依据指南推荐停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呼吸机使用天数等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天数、住ICU时间、病死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抗菌药物的使用天数为(10.70±3.78)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93±3.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4,P<0.001)。结论血清PCT水平可优化成人VAP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前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方法以科室为单位开展选择式目标管理,以开展管理前为对照组(2013年7—9月),开展管理后为干预组(2013年10—12月),比较管理前后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结果所有住院患者中,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11 254例,送检3 426例,送检率为30.44%;对照组与干预组的送检率分别为28.80%、31.89%,送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1,P0.05)。限制级、特殊级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分别为3 716例、1 418例,送检率分别为46.61%、79.20%。限制级、特殊级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对照组与干预组送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2.86、19.31,均P0.05)。结论应用选择式目标管理,可以提高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前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措施以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0例手术患者,按照其干预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与对照组(未实施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数据显示,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抗菌药费用、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等指标较少(P<0.05);观察组干预后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术后用药>3d、用药品种不正确、用药间隔不正确等是造成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主要原因.结论:及时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可促进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更为规范化、合理化,为有效提高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提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021年1-12月收治的50820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1-12月收治的4963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管理办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结果 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为34.75%,对照组为3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引入临床,能够有效提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提高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有效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某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药物基本治疗方案及其用药合理性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疗效的影响、抗菌药物管理成效。方法抽取该院2011年7月及12月所有诊断为AECOPD患者的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依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评价AECOPD患者药品使用及利用的合理性。结果经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210.36降至94.89;住院天数、联合用抗菌药物例次、无理由更换抗菌药品例次、人均住院费用、人均药费、人均抗菌药费、药费占住院费用百分比、抗菌药费占住院费用百分比均显著下降(P<0.05);痰培养送检率及阳性检出率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抗菌药物应用干预可有效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降低药物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临床药师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8年5月接收的400例接受抗菌性药物的患者,观察患者是否按照使用规范严格控制与管理药物的使用情况、控制药品使用的感染现象,实行对抗菌性药物科室与个人的有效管理,加强监督,采用定期定点管理模式,实现对临床药品的充分使用与管理。从干预之前与干预之后对患者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干预之前400例患者抗菌性药物使用的人均费用是(778.5±193.4)元,干预之后是(491.2±112.1)元;干预之前抗菌性药物使用天数是(8.76±1.67)天,干预之后抗菌性药物使用天数是(6.34±1.28)天;干预之前细菌学送检例数是112例,干预之后细菌学送检例数是153例;干预之前平均住院天数是(10.27±2.54)天,干预之后平均住院天数是(8.31±1.46)天。在使用天数、人均费用、细菌学送检例数与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上干预之前与干预之后两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干预之前400例患者中出现了63例无指征用药现象,品种选择不适宜用药58例,用法用量不适宜现象41例,不合理联用现象23例,用药时间过长现象134例,随意更换药物品种现象30例,溶剂使用不当现象18例;在干预之后400例患者中有21例无指征用药现象,品种选择不适宜用药7例,用法用量不适宜现象20例,不合理联用现象9例,用药时间过长现象53例,随意更换药物品种现象2例,溶剂使用不当现象1例。在药品的不良使用方面,干预之后有了很大程度上的降低。在干预之前与干预之后两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感染临床药师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指导和干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通过多种方法提高住院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方法 通过加强信息化以及传统管理方式,对比2012年至2014年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结果 多种管理方式切实提高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住院患者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以及接受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分别从2012年的34.74%、33.55%、74.20%,上升至2013年的54.59%、45.89%、86.69%和2014年的64.86%、56.08%、85.2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方法管理进一步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样本送检率,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2006年某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及存在问题,对使用中抗菌药物的种类及金额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金额占住院患者总用药金额的74.23%;用量最大的是头孢菌素类,22958例出院患者中,有18771例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1.76%;18771例病例中送病原菌检查者1462例,病原菌送检率为7.79%。结论抗菌药物应用存在用药剂量偏大、费用偏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肺癌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从而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减少围术期医院感染。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接受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信息和用药资料,调查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及其合理性,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21例肺癌手术患者中预防性抗菌药使用率为99.23%;药物使用频率前4位分别为头孢唑肟、拉氧头孢、头孢噻肟、头孢米诺,分别为41.59%、36.56%、7.16%、6.19%;治疗性抗菌药的病原菌送检率为45.21%,低于原卫生部要求。结论肺癌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欠合理,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差距,有待改善,合理用药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周梨 《现代保健》2013,(22):150-152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病房抗菌药物管理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自2011-2012年西药房中抗菌药物的等级使用品种进行归纳性的统计分析,采用金额排序法以及用药频度(DDDs)对药物等级管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西药房中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逐年升高,但占总药品的销售比例逐年降低,比例分别为36.21%、29.26%。用药金额位居前列的药品主要为头孢菌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采用药品分级管理之后,一线(非限制使用的药物)、三线(特殊使用的药物)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次每年下降,二线(限制使用的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逐渐上升。结论:采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指导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但也存在某些问题,需要在各个科室医师、药师以及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西药房抗菌药物的合理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在本院诊治感染患者102例作对照组,合理抗菌药物联动管理干预后感染患者104例作研究组。结果显示研究组总疗效比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联动管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用药强度和使用率,进而降低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对DRGs付费IE15组费用的影响.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医院骨关节科2012年DRGs试点IE15组146例病历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分析其平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日的情况,并与2011年166例病历未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某三级甲等医院骨关节科IE15组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后的平均住院费用(10 463.65元)和平均住院日(4.03天)明显低于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前的平均住院费用(11 373.27元)和平均住院日(4.90天) (分别有P<0.05和P<0.000 l).结论 临床路径可以降低DRGs的费用和住院日.  相似文献   

14.
陈文萍 《现代保健》2014,(29):83-85
目的:分析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4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护理路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重症护理和基础护理合格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8/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20/40),且重症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路径这一较为新型的护理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而且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口腔医院在抗菌药物3年专项整治活动中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并对主要数据指标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2013年所有出院患者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的统计分析,尤其对《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涉及的各项指标进行比对。结果经过3年的监督治理,2013年口腔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均达到《方案》要求;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术前0.5~2小时内给药率、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比例,接近《方案》控制指标;医院感染病例数未出现明显变化,医院感染率未增加。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促进了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有效控制了I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保障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胸管内注入设定药物与气胸复发、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后X线检查证实肺基本复张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组(经胸管内注入利多卡因、高渗糖及重组人白介素-2)。随访2~10年。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复发2例,总有效率95%,复发率6%,住院天数平均(10±1)d,住院费用(4000±316)元。对照组患者治愈16例,14例复发,总有效率53%,复发率为46%,住院平均天数为(18±2)d,费用(8000±615)元。两组比较,有效率、复发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多卡因、高渗糖及重组人白介素-α联合胸腔内注入是治疗及预防复发、减少副作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评价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86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及日均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t=6.1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提高护理工作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探讨实施质量控制以及强化安全管理制度对妇产科护理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护理措施,其中105例病例应用完善的质量控制及细致、安全的安全管理措施作为观察组;100例病例应用传统管理模式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妇产科护理的质量控制,强化安全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安全性,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祝晓华 《现代保健》2014,(22):112-114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8月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1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行常规骨科护理,而观察组再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并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疾病知识掌握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5±3.2)d、(10453.4±143.2)元、91.2%、3.8%;对照组分别为(21.2±3.0)d、(14325.9±141.1)元、76.2%、8.8%。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满意45例,一般32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率96.2%;对照组满意31例,一般40例,不满意9例,总满意率88.8%。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