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实验性长期心理应激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鼠(STZ鼠)血糖、胰岛内分泌功能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与氧自由基代谢的关系。方法20只正常昆明小鼠按性别匹配随机分入A组(正常鼠无应激组,10只)和B组(正常鼠应激组,10只),40只STZ鼠(血糖<13.9mmol/L)按性别、血糖匹配后随机分入C组(STZ鼠无应激组,20只)和D组(STZ鼠应激组,20只),B、D组给予6周旋转、限制、拥挤应激刺激,A、C组则否。测血糖(BG)并测定胰岛组织胰岛素(PI)、胰高糖素(PG)、脂质过氧化物(LPO)、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总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一氧化氮(NO),光镜和电镜观察胰岛组织形态。结果应激后D组血糖(10.3±6.2mmol/L)较其他3组显著增高,PI含量显著下降,总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LPO、NO含量和胰岛炎评分显著增高(P均<0.05);STZ药物与应激刺激对于升高BG、胰腺组织LPO和NO含量以及胰岛炎评分、降低PI和总SOD以及GSH-Px活性有协同作用(P均<0.05),电镜下显示D组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明显,而α细胞损伤相对轻微;胰岛炎评分与胰腺组织LPO、NO含量呈中度正相关(P均<0.01)。结论实验性长期心理应激可损伤STZ鼠胰岛分泌胰岛素功能,并加重胰岛炎;局部氧自由基代谢障碍和NO产生过多可能是其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实验性长期心理应激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鼠(STZ鼠)血糖、胰岛内分泌功能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与氧自由基代谢的关系。方法20只正常昆明小鼠按性别匹配随机分入A组(正常鼠无应激组,10只)和B组(正常鼠应激组,10只),40只STZ鼠(血糖<13.9mmol/L)按性别、血糖匹配后随机分入C组(STZ鼠无应激组,20只)和D组(STZ鼠应激组,20只),B、D组给予6周旋转、限制、拥挤应激刺激,A、C组则否。测血糖(BG)并测定胰岛组织胰岛素(PI)、胰高糖素(PG)、脂质过氧化物(LPO)、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总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一氧化氮(NO),光镜和电镜观察胰岛组织形态。结果应激后D组血糖(10.3±6.2mmol/L)较其他3组显著增高,PI含量显著下降,总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LPO、NO含量和胰岛炎评分显著增高(P均<0.05);STZ药物与应激刺激对于升高BG、胰腺组织LPO和NO含量以及胰岛炎评分、降低PI和总SOD以及GSH-Px活性有协同作用(P均<0.05),电镜下显示D组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明显,而α细胞损伤相对轻微;胰岛炎评分与胰腺组织LPO、NO含量呈中度正相关(P均<0.01)。结论实验性长期心理应激可损伤STZ鼠胰岛分泌胰岛素功能,并加重胰岛炎;局部氧自由基代谢障碍和NO产生过多可能是其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长期实验性应激源对老龄,青龄糖尿病倾向鼠血糖和胰岛素分泌的不同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1.5月龄(青龄)和15月龄(老龄)昆明小鼠各40只,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倾向后(STZ鼠)各分为应激组与对照组,两组应激STZ鼠均给予6周实验性应激源刺激(限制,旋转,拥挤)检测其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胰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和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2,NO^-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斑螯素(Cantharidin,蛋白磷酸酶2A抑制剂)对胰岛β-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成功的1型糖尿病小鼠20只随机分为斑螯素干预组10只和糖尿病组10只,另取10只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动态观察空腹血糖(FBG)的变化,实验结束时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值,同时光镜下观察胰腺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斑螯素干预组较糖尿病组FBG值明显下降(P<0.05),FINS值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1).病理学观察发现,斑螯素干预组的胰岛体积明显大于糖尿病组,胰岛数目也较多.结论:斑螯素可以有效地改善STZ诱导的小鼠1型糖尿病残留的胰岛的结构与功能,缓解STZ诱导的小鼠1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5.
老龄SD大鼠胰岛β细胞形态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3组不同月龄SD大鼠糖脂代谢指标变化,了解在基础及葡萄糖刺激下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结构变化与老龄糖耐量减退的关系,探讨老龄糖耐量受损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细胞体视学、透视电镜等方法观察5~6、11~12、20~24月龄SD大鼠胰岛及胰岛β细胞形态及胰岛素分泌水平;将胰岛β细胞分离后与两种不同质量浓度的葡萄糖培养,观察葡萄糖刺激下老龄大鼠β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20~24月龄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有增高;11~12、20~24月龄大鼠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显著增高;对葡萄糖刺激出现峰值降低、达峰时间延迟;胰岛β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内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老龄胰岛β细胞内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空泡变性。从11~12月龄大鼠开始,胰腺中平均胰岛面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但每个胰岛中平均胰岛β细胞的面积比例却有增加。结论老龄鼠在空腹血糖正常时即已具备胰岛素抵抗的某些特征;老龄大鼠胰岛β细胞虽然有面积比例增大,但β细胞基础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减低。提示一旦糖代谢受损出现糖尿病,应尽早考虑胰岛素治疗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3组不同月龄SD大鼠糖脂代谢指标变化,了解在基础及葡萄糖刺激下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结构变化与老龄糖耐量减退的关系,探讨老龄糖耐量受损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细胞体视学、透视电镜等方法观察5~6、11~12、20~24月龄SD大鼠胰岛及胰岛β细胞形态及胰岛素分泌水平;将胰岛β细胞分离后与两种不同质量浓度的葡萄糖培养,观察葡萄糖刺激下老龄大鼠β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20~24月龄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有增高;11~12、20~24月龄大鼠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显著增高;对葡萄糖刺激出现峰值降低、达峰时间延迟;胰岛β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内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老龄胰岛β细胞内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空泡变性。从11~12月龄大鼠开始,胰腺中平均胰岛面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但每个胰岛中平均胰岛β细胞的面积比例却有增加。结论老龄鼠在空腹血糖正常时即已具备胰岛素抵抗的某些特征;老龄大鼠胰岛β细胞虽然有面积比例增大,但β细胞基础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减低。提示一旦糖代谢受损出现糖尿病,应尽早考虑胰岛素治疗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正常Wistar 大鼠及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并测定胰腺组织匀浆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PDX-1、胰岛素的表达.结果:①糖尿病组大鼠胰腺匀浆MDA、NO含量升高,SOD、GSH-PX降低,胰岛PDX-1、胰岛素表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胰岛PDX-1的表达与MDA、NO呈负相关,与SOD、GSH-PX呈正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存在氧化应激反应,可引起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PDX-1、胰岛素的表达下降,直接影响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及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短期速效胰岛素联合长效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对胰岛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短期速效胰岛素与长效胰岛素联合治疗67例初诊T2DM患者,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PG)、空腹胰岛素(FINS)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分泌指数(△I3 0/△G3 0)以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FPG、2hPPG以及HbA1c均明显降低,FINS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OMA-β及△I3 0/△G3 0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DA明显降低,SOD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短期速效胰岛素与长效胰岛素联合强化治疗初诊T2DM能够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有效修复和改善胰岛功能,并减轻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对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注射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形态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饲料喂养5周后腹腔注射低剂量的STZ(40mg/kg)制备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予六味地黄丸水煎剂治疗3周,动态观察治疗后的饮食量、体重、空腹血糖(FBG)变化,3周末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血清胰岛素(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在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胰腺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丸组在用药2周末饮水量明显减少,3周末进食量减少,FBG出现降低的趋势,FFA降低,ISI显著升高,形态学显示胰岛β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内分泌颗粒丰富,胰岛周边部导管上皮样细胞增多,并向胰岛中央移行。结论:六味地黄丸对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低剂量STZ注射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吡咯列酮与胰岛素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早期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胰岛素组和吡咯列酮与胰岛素联用组,各20例。在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两种治疗方法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糖负荷后0~30 min曲线下面积(AUCcp0~30)、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FBG、2 hPBG、HbA1c、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FINS、AUCcp0~30、HOMA-β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吡咯列酮与胰岛素联用组各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单纯胰岛素组。结论吡咯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能改善胰岛β细胞早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有利于血糖的长期控制。  相似文献   

11.
幼龄和老龄小鼠肝心组织中几项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幼龄和老龄鼠肝,心组织中过氧化脂质,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测定表明,幼龄鼠肝组织中LPO明显低于老龄鼠,心组织中LPO两组比较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入选2008年1月-2009年6月GDM患者56例(GDM组)、正常妊娠妇女60例(正常妊娠组)和正常育龄妇女50例(对照组)为受试者,测定3组的血糖、血脂、胰岛素等生化指标和血浆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红细胞谷胱甘肽(GS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瘦素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3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肾气丸高剂量组、肾气丸低剂量组4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组10只,饲以普通饲料。给药6 w后处死大鼠,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检测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血清瘦素(LEP),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IR、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肾气丸高、低剂量组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IR、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金匮肾气丸可降低LEP、HOMA-IR,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间歇性低氧大鼠氧化应激与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OS-AHS模型,将SD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模型组、吡格列酮干预组,每组12只。干预组给予吡格列酮10ml·kg-1·d-1灌胃,模型、对照组均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实验8周终点处死大鼠,硫代巴比妥酸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比色法、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血清TNF-α、MDA、GsH-Px、H(JMA-IR及胰腺组织NF-K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干预组大鼠血清TNF-α、MDA、FBG、FlNS、HOMA-IR及胰腺组织NF-KB蛋白表达均升高,GSH-Px水平降低(P〈O.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血清TNF-α、MDA、FBG、FINS、HOMA-IR及胰腺组织NF-KB蛋白表达均降低,GSH-Px水平升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通过抑制NF-κB核转位降低慢性间歇行低氧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岩藻多糖对链脲佐菌素诱导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预防作用。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预防给药岩藻多糖(600mg/kg、400mg/kg、200mg/kg)5周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血脂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 mg/kg)可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岩藻多糖可降低大鼠空腹血糖,提高基础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胰岛素抵抗。并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论岩藻多糖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立  吴俊标  朱秋玲 《广东医学》2016,(24):3650-3654
目的:研究芒果苷单钠盐对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2型糖尿病小鼠及其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芒果苷单钠盐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脂饲料联合腹腔注射STZ (150 mg/kg )建立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成模后,每天给予芒果苷单钠盐(50、100 mg/kg)进行治疗,连续14 d,观察小鼠体重、空腹血糖( FBG)的变化情况。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测定口服糖耐量( OGTT)。眼球取血,检测血清胰岛素、三酰甘油( 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RT-PCR法测定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mRNA和肝脏胰岛素受体(InsR)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芒果苷单钠盐高、低剂量组小鼠的FBG、胰岛素和HOMA-IR均明显降低,OGTT、ISI显著升高;GLUT4和InsR mRNA的表达水平出现显著的上调;TG、LDL-C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结论芒果苷单钠盐通过改善糖脂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发挥其治疗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消渴灵片(XKL)对2型糖尿病大鼠JN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XKL低、中、高组[分别以2、4、8 g/kg XKL作为低、中、高剂量灌胃)、阳性对照组(以0.8 g/kg盐酸二甲双胍灌胃),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及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蛋白相对表达情况及JNK mRNA表达情况。[结果] XKL各剂量组均可有效降低模型大鼠FBG水平;XKL中高剂量组可降低MDA水平,提高FINS水平及SOD活性(P<0.05);XKL中、高剂量p-JNK蛋白及JNK mRNA表达量显着下降(P<0.05),PDX-1蛋白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结论] XKL的降糖作用,可能与抑制JN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PC)对2型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影响。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所有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PC治疗组(C组),每组8只。8周末,测定大鼠血清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常规坐骨神经HE染色。结果:与A组比较,B组的FBG、MDA和FINS水平显著升高,ISI、SOD活性和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降低(P<0.01 or P<0.05)。C组的FBG、MDA和FINS水平较模型组降低,而ISI和SOD活性明显增强(P<0.01 or P<0.05)。C组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快于B组。C组坐骨神经病理学改变较B组轻。结论:PC对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血糖,增强SOD活性,清除过多的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津力达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胰岛B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0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除对照组外采用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腹腔一次性注射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低中高剂量)津力达药物组、a-硫辛酸组、胰岛素组、二甲双胍组。各组给予灌胃给药(胰岛素组腹腔注射)。给药2个月后测定体重、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指标,并取胰尾组织行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其他各组FBG、HbA1c等均降低;津力达高剂量组SOD、GSH活性明显升高(P<0.01),IL-1β、MDA含量降低(P<0.01),胰岛B细胞免疫阳性染色的面积增加(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津力达颗粒对受损的糖尿病大鼠胰岛B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