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原因不明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损害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孙秀丽等报道81.6%的SLE患者有血液系统的损害,可累及红细胞、白细胞及巨核细胞等系统。因此,在临床上极易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本组资料对以外周血异常为首发症状的SL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指导SLE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SLE误诊原因。方法通过2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SLE诊断过程分析。结果 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自身免疫疾病,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复杂,但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起病的SLE少见,容易误诊。结论癫痫发作,均见于SLE活动期,即使无其他系统累及,尤其青、中年女性病因不明的癫痫,应常规进行有关SLE检查,从而避免漏诊与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SLE误诊原因。方法通过2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SLE诊断过程分析。结果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自身免疫疾病,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复杂,但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起病的SLE少见,容易误诊。结论癫痫发作,均见于SLE活动期,即使无其它系统累及,尤其青、中年女性病因不明的癫痫,应常规进行有关SLE检查,从而避免漏诊与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方法对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病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蝶形红斑为最常见的症状,系统损害以感染为常见。实验室指标中以抗ANA、抗dsDNA、抗Sm呈阳性多见。结论早期诊断、皮质类固醇激素的规范化治疗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危重患者可应用皮质类固醇或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血液系统损害首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以血液系统损害首诊并住院接受治疗的61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以血液系统损害首诊的SLE患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突出,除血细胞减少外,其他器官损害以红斑、肾损伤、光过敏、脱发表现为主,血液系统损害中以血小板减少患者占发病多数,除了单纯血小板减少患者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外,其他患者就诊时病程相对较长;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结论以血液系统损害首诊SLE患者早期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早期确诊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血细胞减少的青年女性患者要常规查抗核抗体谱。  相似文献   

6.
SLE是一种伴有多器官多系统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自身抗体的产生和免疫复合物的聚集为特征.其临床表现复杂和多样化,不典型的或早期的SLE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ANA是筛查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可或缺的自身抗体.SLE免疫学的显著特点为出现ANA[1]现行的SLE的实验室检查主要通过检测血清中的ANA、抗-ds-DNA、抗Sm等,后两项为SLE的特异性指标,但阳性率低,而ANA尽管阳性率高,但特异性又不好,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AnuA、AHA、抗r-RNP也是SLE的诊断标志.本研究旨在评价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r-RNP抗体、AnuA、AHA、ANA在诊断SLE中的临床意义及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的意义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崔玙  程淼  郭峰 《淮海医药》2023,(6):649-65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复杂,影响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及其并发症主要通过显著的临床表现、血清学特点及病理活检等进行诊断。但部分血清学检查指标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而病理活检存在创伤性。近年来,代谢组学在SLE筛选和分型分类中逐渐被应用,并在SLE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用药方面发挥着巨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临床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SLE患者冠心病发生率明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是其晚期主要死亡  相似文献   

9.
李金娘 《福建医药杂志》2022,(2):108-109,137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患者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SL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个体差异较大,其中部分患者的血液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包括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减少甚至全血细胞减少等临床特征[1].本文...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临床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SLE患者大多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并发结核。无论是结核还是SLE,饮食护理均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两种疾病同时发病后其饮食更为复杂多变,必须有专业的饮食护理,以促进疾病康复。笔者长期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现总结对SLE合并结核患者的饮食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有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且以内脏(肾、中枢神经)损害者预后较差[1,2]。而SLE脑病(NPSLE)是SLE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0.9%,占SLE死亡原因的第2位,是SLE活动期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儿童SLE为成人发病数的4%~10%,且儿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3],部分儿童患者无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诊断存在一定难度,以致漏诊或误诊,重症弥漫性神经精神狼疮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现将我院4例NPSLE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儿童狼疮性脑病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2.
戚务芳  李维奇 《天津医药》1998,26(10):629-63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原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损可以累及多系统、多器官,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不同的自身抗体并非同时出现,各种抗体的出现与临床表现之间有无相关性,目前报道较少。我们对我院近3年住院治疗的SLE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因未明,累及多脏器、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或突出表现时,易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 thicthrombo-cytopeni cpurpu—ra,ITP)。我科2000-2007年收治18例以ITP为首发表现的SLE患者,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相关研究表明,SLE的发生与机体正常的免疫状态被干扰,导致体内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等异常活化有关,属于全身性的自身免疫病。本文将从免疫诱发因素及机制和免疫病理损伤机制两个方面对SLE的发病机理进行总结,同时从免疫学角度对SLE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予以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探究SLE的发生机制提供资料支持,从而为SLE的预防、检查和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以多种致病性自身抗体和病变累及全身多系统器官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各个系统和脏器的功能损害[1]。收集我院1998-2008年资料较完整的SLE患者32例,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风湿性疾病。由于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变幻莫测,诊治困难,严重危害患者,尤其是青年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SLE的发病率约0.07%,60%以上发病在11~40岁,青年女性多见,儿童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以多种致病性自身抗体和病变累及全身多系统器官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各个系统和脏器的功能损害[1].收集我院1998-2008年资料较完整的SLE患者32例,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临床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SLE患者大多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并发结核[2]。无论是结核还是SLE,饮食护理均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两种疾病同时发病后其饮食更为复杂多变,必须有专业的饮食护理,以促进疾病康复。笔者长期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现总结对SLE合并结核患者的饮食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多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较多,近年来我们遇到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SLE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多样,血液系统损害并不少见,而血小板减少是其中最常见的表现,发生率约在7%~26%,其中严重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约为5%~10%,成为狼疮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同时,顽固性血小板减少在治疗上比较棘手,是SLE患者预后不良及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本文旨在讨论SLE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进展,为临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