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肝细胞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  董宝玮 《医学综述》2007,13(14):1064-1066
肝细胞肝癌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蛋白质组学是以生物体系整体蛋白质为研究对象,其研究以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为核心,旨在研究蛋白质表达谱和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新领域,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相关研究。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肿瘤的研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着重就蛋白质组学在肝细胞肝癌中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比较蛋白质组学在肝癌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探讨其在揭示中药干预原发性肝癌的机制的思路。认为比较蛋白质组学有别于以往筛选疾病治疗前后比较"有效"(靶点)蛋白的方法,采用逆向思维模式,锁定筛选相对"无效"(非靶点)的候选蛋白,以新的视角揭示中药方剂"不能治愈"和"能够治疗"肝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期发现肿瘤的"逃逸"蛋白机制。  相似文献   

3.
作为后基因组时代出现的新兴研究领域之一,蛋白质组学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基础研究方面,近两年来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已被应用到各种生命科学领域,如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在应用研究方面,蛋白质组学将成为寻找疾病分子标记和药物靶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对癌症、早老性痴呆等人类重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蛋白质组技术也有十分诱人的前景,目前国际上许多大型药物公司正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蛋白质组学方面的应用性研究.本文对近几年来蛋白质组学在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占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的4%.由于缺乏有效的诊断标志物,肝癌的诊断多处于疾病的中晚期,而这时也缺乏有效的治疗.研究表明从甲胎蛋白(AFP)升高到亚临床肝癌成立需10个月左右,提示早期诊断完全可能[1].目前,在肝癌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人们对于检测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和药物靶点,以及探索肝癌发生、发展的机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5.
景瑞  张春燕 《中国热带医学》2013,(12):1558-1561,1563
摘要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高不下,缺乏早期诊断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差异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寻找新的肿瘤标记物的主要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及改变,一批新的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TRAQ技术)结合色谱及质谱联用技术有很大发展潜力。本文就差异蛋白质组学的各项技术及其优缺点,以及在肝癌标志物中的应用做了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6.
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和影响最深远的生物高新技术之一.利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筛查中药作用的靶标、鉴定中药新的有效成分、研究中医药作用机制,可以弥补传统方法的缺陷.为此,将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应用于中医药研究,对开辟中医药研究新领域,加快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对接,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死亡率高,预后差。恶性肿瘤与正常组织或血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可直接比较两者之间蛋白质组学的表达差异,为我们发现新的肿瘤标记物提供了可能,从而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一条新的途径。现简要介绍目前常用的诊断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及其各种方法在肺癌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蛋白质组学方法仍被认为是发现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的最有力手段。高尔基体不但参与蛋白加工,还参与细胞分化及细胞间信号转导,并在细胞凋亡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功能障碍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是最值得期待的肿瘤血清标志物之一GP73对肝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血清甲胎蛋白,可以作为诊断肝癌的敏感性指标,而且其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所以该蛋白与其他一些上皮性肿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组学以细胞组织或器官表达的所有蛋白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双向凝胶电泳生物质谱技术及生物信息学等方法,达到分离、鉴定、分析蛋白质的目的.在我国肝癌死亡率高,位居第二,预后差.以蛋白质组学的方法,通过比较肿瘤与正常肝组织之间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发现新的肝癌肿瘤标志物,寻找与肝癌发生、发展、转移的相关蛋白,为肝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陈丽霞  崔英 《广西医学》2009,31(9):1369-1370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缺乏简单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靶点。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已进入到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研究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蛋白质组(proteome)的概念最初是由澳大利亚学者Wilkins和Williams于1994年提出。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分、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但目前对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现就后基因组时代的主要的研究方法——差异蛋白质组学及RNA干扰技术在肝癌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张鹏  戴天阳 《医学综述》2009,15(14):2119-2122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分子医学的研究领域已转移到蛋白质组学研究。蛋白质组学为发现肿瘤诊断标志物及可能的新型治疗靶分子提供了可能,肿瘤发生早期的蛋白质变化有可能成为临床早期诊断指标。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高通量蛋白组学方法,是基于蛋白质芯片和质谱技术联用的多种肿瘤标志物筛选的分析平台。现主要对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予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侯建章 《医学综述》2011,17(11):1645-1647
蛋白质组学技术能高通量对比健康和疾病状态时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有效地进行肿瘤标志物的筛选和鉴定,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的建立和发展,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妇科肿瘤标志物的筛选、早期诊断和分类、病情监测、预后判断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现在就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颅内肿瘤是神经系统较常见的严重疾病,不论是恶性还是良性,都会危害生命.研究发现本病癌细胞的染色体可发生断裂、片段缺失、易位、重排等异常情况.目前治疗以外科手术、放疗、联合化疗、免疫治疗和中医治疗为主,但恶性颅内肿瘤复发率高,预后不良,临床急需既可延长存活期、又能改善生存质量的综合治疗方案.进入分子靶向治疗时代,医学科学界对颅内肿瘤的分子机制愈增了解,加上诊断和医疗技术的长足进步,肿瘤的综合治疗不断有新的内容充实,为颅内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与康复带来希望的曙光.本文报道目前颅内肿瘤的最新综合治疗方法,并阐述揉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纳米医学和代谢组学于一身的前沿性分子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组学——一门正在崛起的蛋白质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全部基因测定的完成,标志着分子生物学已跨入后基因时代。由于基因组学不能阐明蛋白质表达的水平与时间、翻译后修饰、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等众多问题,人们于是提出了蛋白质组学概念,并以此来探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本文以蛋白质组学的形成背景、分类、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方法、空间结构的预测及蛋白质组学在疾病的诊治、药物开发及对其它生物科学的贡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组学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蛋白质组学已成为当今细胞生物学领域中极其活跃的学科。蛋白质组学的核心技术包括双相电泳、质谱分析、蛋白质组信息学。蛋白质组学从新的角度研究肿瘤,寻找肿瘤标记蛋白,进而阐明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肿瘤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相互关系,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蛋白质组学研究相关技术、策略及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基于Bootstrap、Java、MySQL等开发技术,构建人类胶质瘤蛋白质组数据库系统,实现数据管理、检索、可视化及分析功能,包括聚类热图分析、基因本体分析和通路分析,指出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与数据兼容性,有助于蛋白质组学数据的综合管理与高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