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转移抑制基因nm23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结果表明:NDPK/nm23在乳腺癌中有较高的表达,阳性率为62%,伴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其阳性率为33.33%,无淋巴结转移者其阳性率为61.5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NDPK/nm23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与乳腺癌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因此,nm23基因可能在乳腺癌转移过程起不同的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闵泽  张波  李春鸣  杨华  肖庆帮 《贵州医药》2005,29(3):195-198
目的探讨CK18和PNA受体在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micrometastases)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和亲和组织化学法(ABC)检测CX18和PNA受体在60例大肠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灶中的表达。分析其与HE染色的关系,两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和检出的淋巴结微转移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1)60例大肠癌患者的234枚淋巴结中,共有22例患者(36.67%)39枚(16.70%)淋巴结存在微转移,主要以单个散在和小团状分布于淋巴结的边缘窦内。(2)CKl8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4.10%(33/234),除1枚淋巴结外,HE染色阳性者CKl8染色均阳性;PNA受体表达阳性率为13.25%(31/234),HE染色阳性者PNA染色均阳性。CK18蛋白和PNA受体阳性表达与HE染色阳性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O.01)。(3)CKl8和PNA受体共同表达阳性率为10.68%(25/234);(K18表达阳性而PNA受体阴性的淋巴结8枚,占3.42%;PNA受体表达阳性而cKl8表达阴性的淋巴结6枚,占2.56%;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4)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检出率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关(P>O.05),与临床Dukes’分期有关(P<O.01),C期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A和B期患者。结论(1)淋巴结微转移主要以单个散在和小团状分布于边缘窦内。(2)CK18和PNA受体同样敏感,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3)淋巴结微转移与大肠癌惠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关,而与临床Dukes’分期有关,C期患者淋巴结微转多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A和B期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VEGF与nm23基因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并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及nm23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结果:VEGF在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7%,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而nm23阳性表达率则为40%,显著低于正常组织;两者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趋势。结论:VEGF与nm23基因协同促进胆囊癌的淋巴结转移,两者的共同检测可做为肿瘤进展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研究角蛋白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在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灶上的意义。方法采用三种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AE1/AE3,对我院47例大肠癌术后患者331个淋巴结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重新检查。结果36个淋巴结存在微转移灶(11.9%),Duke'sC期患者微转移灶检出率高于Duke'B期患者(P<0.05)。随访显示有微转移灶Duke'B期病人肿瘤复发、远处扩散转移均较无微转移病人高(P<0.05)。结论即使是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阴性的淋巴结,也很有存在微转移的可能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栓测单克隆抗角蛋白抗体,可详细阐明临床分期,并可提供大肠癌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5.
nm23、P53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正平  刘华庆 《贵州医药》2003,27(7):592-594
目的 研究nm23、p53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76例乳腺癌组织、1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nm23、p53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nm23、p53蛋白在乳腺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74%、57.89%,在乳腺良性病变中阳性率分别为50.00%、0。nm23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53蛋白在乳腺良恶性组织之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nm23、p53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组织学类型、年龄、肿块大小无关(P>0.05)。nm23与p53之间在乳腺癌中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nm23、p53基因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检测nm23、p53基因蛋白对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抑癌基因nm23和癌基因c-myc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肠癌和相应癌旁结肠粘膜组织中nm23、c-myc表达及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on法检测40例结直肠癌组织、15例癌旁组织中nm23和c-myc蛋白表达。结果nm23及c-myc在结肠癌和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显著,在有无淋巴转移、肝转移、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中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性别、年龄、发生部位、肿瘤体积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且nm23与c-myc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2,P=0.043)。结论nm23蛋白的低表达和c-myc蛋白的高表达对判断直肠癌预后及转移有重要参考价值,联合检测nm23、c-myc可望为结直肠癌的预后判断提供分子水平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D和nm23基因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将之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43例乳腺癌中的组织蛋白酶D和nm23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阳性结果的判定采用半定量积分法。结果 组织蛋白酶D在5例正常乳腺组中不表达,5例乳腺良性病变中少数腺上皮细胞内呈弱阳性表达。但在乳腺癌组织中其表达阳性率为76.2%(33/43)。阳性物质呈粗细不均的颗粒状,主要分布于胞浆中,少数病例阳性物质位于细胞膜。39例乳腺癌组织在肿瘤间质及坏死组织中也可见阳性颗粒状物质分布。43例乳腺癌中25例伴有淋巴结转移,其组织蛋白酶D表达的阳性率为92%(23/25)。无淋巴结转移的18例中,组织蛋白酶D表达的阳性率为55.6%(10/18)。统计分析表明,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P<0.01)。nm23基因蛋白在5例正常乳腺组织和4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在43例乳腺癌中nm23基因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72.1%(31/43),阳性物质为颗粒状,位于胞浆内。在有淋巴强烈转移的乳腺癌中nm23基因蛋白的阳性率为60%(15/25),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nm23蛋白的阳性率为80.9%(16/18)。nm23基因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PCNA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12例乳腺癌进行PCNA检测,用有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PCNA阳性率为76.8%(86/112)。当PCNA表达强度为 ~ 时,其阳性率与乳腺癌淋巴结有否转移及转移数目有密切关系(P<0.01)。结论 PCNA是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并可作为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尽管目前治疗大肠癌的手段和方法日趋成熟 ,但患者总的预后尚不令人满意 ,因此 ,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影响其预后的因素 ,用以患者的后续治疗。癌基因 c- erb B- 2、ki- 6 7抗原 ,它们的扩增或其编码的蛋白过度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有关。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 8例大肠癌组织中的 c- erb B- 2、ki- 6 7抗原表达特征 ,以了解 c- erb B- 2、ki- 6 7抗原在大肠癌表达的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本研究所有标本来自我院 1998年 9月到 2 0 0 0年12月大肠癌手术标本 ,术前未予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 EGFR 在宫颈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及淋巴转移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88例宫颈浸润癌,3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 例正常宫颈组织及 14例淋巴结转移灶中的 EG FR 。 CIN ,20结果 正常宫颈鳞状上皮 EGFR 阳性率为 15%,CIN Ⅰ、CIN Ⅱ和 CIN Ⅲ EGFR 阳性率分别为 55.6%、50.0%和 73.3%,鳞癌为 42.6%,腺癌为 20%。其中宫颈鳞癌及 CIN 各级较正常宫颈 EGFR 阳性率显著增高(P <0.05)鳞癌较腺癌显著升高 ,(P <0.05) ;鳞癌与 CIN 各级间 EGFR 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 (P>0.05) ;宫颈鳞癌 EGFR 表达与癌组织分级有关,其高分化( ) GI 、中分化( Ⅱ)和低分化( Ⅲ)宫颈癌 EGFR 阳性率分别为 64.3%、59.1%和 18.8%,其中 GI和 G Ⅱ较 G Ⅲ有显著 G G差异性(P <0.05) 。有淋巴转移宫颈癌原发灶中 EGFR 的阳性率为 71.4%,较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原发灶的 35.2%有显著差异性 (P <0.05),比较同一病例原发灶及转移灶间 EGFR 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经等级相关检验显示两者EGFR 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 EGFR 可能与宫颈鳞癌发生有关,尤其在癌变前期和癌变初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关系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2001-2003年的62例子鼻咽癌病人中COX-2、VEGF的表达。其中颈部淋巴转移者18例。结果COX-2、VEGF在鼻咽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7.42%和53.2%,主要为癌组织的表达,而癌旁组织很少表达;而颈淋巴结转移中COX-2、VEGF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未转移组(P<0.01)。结论 鼻咽癌中COX-2、VEGF的高度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国强  曹立宇 《安徽医药》2012,16(10):1442-1443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活化子3(STAT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方法检测STAT3在50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STAT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8%(34/50)明显高于大肠正常黏膜组织35%(7/20).STAT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Duke's分期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结论 STAT3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CD15s P16和nm23H1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CD15s,P16和nm23H1基因蛋白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6例PTC组织中CD15s,P16和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PTC中,CD15s,P16和nm23H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6%、58.7%和56.5%,CD15s表达阳性率与PTC的侵袭、转移呈正相关(P<0.05);P16和nm23H1表达阳性率与PTC的侵袭、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CD15s,P16和nm23H1的表达与PTC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D15s,P16和nm23H1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PTC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以2014年1~8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56例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性别及肿瘤位置无关,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以及术前癌胚抗原状况存在明显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明显跟患者的年龄大小、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的高低以及浸润的实际深度存在明显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着重研究早期大肠癌的内镜下治疗后,局部淋巴结转移是否追加外科根治性切除问题。方法 对103例早期大肠癌局切后的标本病理连续切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03例中37例为粘膜内癌,66例浸润性早期癌,其中55例补充了外科根治性手术,发现14例(25.5%)局部淋巴、淋巴地转移或淋巴管受侵,癌栓形成。结论 早期大肠癌内镜下高频电灼摘除后,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江淋巴管受侵是辩驳奶治性切除术,应根据患者年龄  相似文献   

17.
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端区重复扩增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TRAP—ELISA)方法检测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情况。结果:(1)65%大肠癌组织表达survivin mRNA,而癌旁组织25%表达。Survivin基因表达与肿瘤大小、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2)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9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5%,端粒酶表达阳性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分化不良程度显著相关。(3)Survivin 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明显相关。结论: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作用。端粒酶可作为诊断大肠癌的标志物。Survivin表达上调和端粒酶激活可能通过各自不同的信号途径在大肠癌变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4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对46例NSCLC组织标本进行nm23-H1表达的检测。结果 46例NSCLC中nm23-H1过度表达为50%(23/46),其中鳞癌nm23-H1过度表达为47.62%(10/21),腺癌为58.33%(7/1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结论 nm23-H1可作为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16及转移制基因nm23—H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11例良性甲状腺中P16,nm23—H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甲状腺乳状癌的发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P16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良性甲状腺瘤组,两者之间其差异有显著性,nm23—H1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结论 P16蛋白表达缺失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有关,nm23—H1具有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功能,其nm23—H1蛋白检测可作为临床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预后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HER2、P53、P1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P53、P16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中HER2表达阳性率为55%,其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P53表达阳性率为60%,其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P16表达阳性率为47%,其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结论 HER2、P53高表达与P16低表达可能促进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临床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