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隔肠源性囊肿 ,也叫食管囊肿 ,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患儿多以呼吸系统症状就诊 ,新生儿和小婴儿常表现为呼吸窘迫 ,无症状者多在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胸内肿块和 (或 )伴椎体畸形而诊断。我们近 2 0年间收治 37例纵隔肠源性囊肿 ,现总结诊治经验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 1 983年 1月至 2 0 0 3年 4月共收治37例 ,男性 2 7例 ,女性 1 0例 ,新生儿 5例 ,1个月~ 1岁 1 9例 ,1~ 3岁 7例 ,3~ 6岁 5例 ,6岁以上 1例。其中 2 9例有咳嗽、气促 ,2 3例有发热 ,8例有发绀 ,7例便血 ,1例合并漏斗胸 ,2 3例合并椎体畸形。囊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罕见部位肠源性囊肿的发病机理及磁共振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罕见部位肠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磁共振特点.结果 2例罕见部位肠源性囊肿,1例位于尾骨后方软组织内,与椎体后部相连,不与椎管相通;另1例位于后纵隔,与椎体前部相连,局部向椎管内延续.MR平扫,病灶T1WI低信号,T2WI呈稍高/高信号;MR增强,囊壁呈环形强化、实性部分强化.结论 本文所报道的2例肠源性囊肿发病部位特殊,且有特征性MR表现,这对以后诊断该病具有一定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是先天性肠源性囊肿的亚型之一,是支气管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畸形,大部分无症状。多数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期,继发呼吸道感染时X线检查发现;或囊肿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引起呼吸困难发现。数字化X线摄影(DR)及CT片表现单发或多发;纵隔或肺内含液性、气液性、气性囊性占位,很难做出准确的诊断,而临床症状相对较轻。高分辨率CT(HRCT)能清晰显示发生在支气管树任何部位大小不等的囊性占位,做出准确的诊断结果。现将HRCT在先天性支气管囊肿中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肠源性囊肿罕见,现将本科收治的3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了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了8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了文献加以分析探讨.结果8例中6例为儿童,男女之比为3:1,囊肿位于颈段3例,胸段例,颈胸交界2例,腰骶段1例.囊肿全切除4例,近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3例,均取得了较好疗效.结论椎管肠源性囊肿是先天性良性病变,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纵膈肿瘤的外科治疗(附12例报告)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周世民,王子林,李家成,任国良原发性纵隔肿瘤,是胸部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临床症状往往出现较晚,多伴有脏器压迫症状,或x线胸部检查时才被发现。现将我院1972年1月~1991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0例,其中男73例,女47例。最小年龄6岁,最大年龄68岁。其中畸胎瘤36例(畸胎瘤25例,皮样囊肿9例,畸胎瘤恶性变2例);神经原性肿瘤25例(神经纤维瘤11例,神经鞘瘤10例,交感神经节细胞瘤3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胸腺瘤24例(胸腺瘤22例,胸腺癌2例);胸腺囊肿6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瘤5例;支气管囊肿8例;心包囊肿6例;纵隔巨大结核淋巴结3例;纵隔血管先天性畸形2例;纵隔淋巴肉瘤5例。临床症状:咳嗽、咯血,咯出毛发者2例;胸蹩、胀感48例;胸部针刺样疼痛25例;气促并有呼吸困难6例;合并Horner's症5例;伴有发热38℃左右者3例。无任何症状,x线胸部体检发现者31例。结果120例,其中手术切除113例,手术探查7例(其中纵隔血管先天性畸形2例);肿瘤与上腔静脉,无名静脉,大血管侵及固定者5例。本组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胸腺瘤与囊肿。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0~57岁,平均31.6岁;良性胸腺瘤18例,恶性者5例,胸腺囊肿2例。其临床症状主要有胸痛、胸闷、气促等。其中4例出现重症肌无力(包括胸腺癌、混合型各1例,恶性胸腺瘤2例). 一、胸腺瘤与囊肿的X线分析: (一)肿瘤在纵隔部位及大小:肿块座落于前纵隔中部15例,前上纵隔3例,前下纵隔5例。肿瘤位  相似文献   

8.
纵隔支气管囊肿属于先天性支气管囊肿,一般较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中年人少见。在原发性纵隔肿瘤中不太常见。现将我院收治资料较完整2例并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左书浩  张向艳  李建华  焦保华 《河北医药》2011,33(13):2008-2008
显微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肠源性囊肿的主要手段,但因大部分属囊性且与延髓、颈髓、后组颅神经、椎动脉紧密粘连而影响治疗效果。回顾分析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03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6例枕骨大孔区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与显微手术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手术切除枕骨大孔区肠源性囊肿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0.3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九分区法作为肿瘤划分标准,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肿瘤与X线对照分析。纵隔九分区法对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前纵隔常见的胸腺瘤和畸胎瘤一般不使气管受压移位,前中纵隔以胸内甲状腺常致气管的受压推移,气管囊肿次之,因为它们紧贴气管壁,神经源性的肿瘤多发生在后纵隔,均不压迫气管,若发现有心隔角肿块位于前中纵隔是诊断心包囊肿的重要依据,常规X线检查方法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菁  徐美林  张志尧 《天津医药》2007,35(2):130-131
纵隔是介于两侧胸膜腔之间的胸腔部分,由于其间包含有多种器官及组织结构,故其发生的病变也复杂多样。天津市胸科医院1984年1月-2004年11月经手术病理的检出肿瘤病例共6062例,其中原发纵隔肿瘤和囊肿413例(平均20.65例,年),占6.81%。原发纵隔肿瘤和囊肿总检出率为5.88%(4.79%~6.32%),环比发展速度为101.5%~103.1%,呈增长趋势。因此,笔者对原发纵隔肿瘤和囊肿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报告2例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均为女性.年龄36、45岁。例1表现为胸痛、胸闷伴咳嗽、心悸、呼吸困难.术前经X线胸片和超声检查.诊断为纵隔畸胎类囊肿.手术中见纵隔内有9cm×9m×10cm的肿物.与胸壁、左肺上叶和心包致密粘连.将肿物连同大部分心包一并切除,病理诊断支气管源性囊肿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13.
心包间皮囊肿是较少见的先天性原发性纵隔囊肿。我院1995年~2001年收治5例心包间皮囊肿,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24~65岁。临床症状为咳嗽2例,胸闷或隐痛3例,心悸1例,气短1例,肺癌体检发现1例。胸部X线片和CT检查显示心隔角前纵隔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浅淡,边缘光滑清晰的囊性肿块影,均位于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先天性肿瘤包括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肠源性囊肿、脂肪瘤、脊索瘤等。我科近10年收治此类病人48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与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通过4例的显微外科治疗体会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4例病人均通过显微外科治疗,其中2例起源于颈段的患儿行颈椎椎管成型术。结论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具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和MRI特点,显微手术加椎管成型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右纵隔囊性淋巴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 患男,32岁。因胸闷不适1年于2006-07-06入院。查体:胸部无阳性体征。胸部正位X线片示:右纵隔影中部可见一弧形隆起影,外缘光整。增强CT检查示:纵隔支气管囊肿(中央型)。术前诊断:右纵隔占位、右纵隔支气管囊肿?全麻下行右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右后上纵隔奇静脉弓上方见一约8cm×6cm×5cm囊肿,包膜透明、完整,内为澄清液体,与迷走神经轻度粘连,蒂部位于气管食管旁沟之间,与气管及食管不相通。游离出迷走神经予以保护,沿瘤体分离包膜,完整切除瘤体。术后病理诊断:右纵隔囊性淋巴管瘤。患如期拆线出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张军良 《河北医药》2007,29(8):830-831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是少见的先天性椎管内良性瘤样病变.我们近6年共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57岁,胸部发闷10余年,不痛,感冒时咳嗽、憋气加重,每年冬春犯病。1979年7月症状加重来诊。胸片诊为纵隔胸膜局限性积液,予抗菌素、强地松等治疗4月诸症减轻,第2次复查,积液无明显改变,怀疑纵隔囊肿收住院。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肺囊肿术前确诊有时较为困难,易误诊。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肺囊肿6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22~42岁。病程2月~11年。病变发生在左上肺1例,右上、中肺各1例,紧贴左上、中纵隔各1例,右上纵隔1例。临床症状:反复发热咳脓痰3例,1例以进行性消瘦,乏力为主诉。2例系体检发现。X 线表现:(1)肺内3例为巨大含液气囊肿,占据了胸腔的一半或三分之二,压迫了正常组织。2例将纵隔推向对侧。(2)囊  相似文献   

20.
心包囊肿是较少见的先天性原发性纵隔囊肿,为了加深对心包囊肿的认识,本文报告6例经超声诊断的心包囊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