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枕神经痛是因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受损引起的枕部及颈部发作性疼痛的一种疾病,多发于青壮年,属中医学的“头痛”、“太阳头痛”范畴。笔者在临床中采用针刺治疗本病,并与口服卡马西平进行对照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枕神经痛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治疗枕神经痛62例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刘正华枕神经痛是指杭大神经或者枕小神经受到刺激时,引起的以后枕部和颈部疼痛为主的病症。本病中医归属于“偏头痛”范畴。本人自1985年8月至1993年8月,运用针刺治疗枕神经痛62例,取得...  相似文献   

3.
火针毫针并用治疗枕神经痛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春阳 《北京中医》2003,22(4):46-47
枕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性疼痛疾病。笔者自 1995年起 ,采用火针毫针并刺法治疗枕神经痛 8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计 12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80例 ,对照组 4 0例。其中男 4 6例 ,女 74例 ;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76岁 ,平均 4 9岁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9年。1.2 诊断标准(1)病前常有受凉、感染或落枕史。 (2 )常见一侧或双侧枕下及乳突后呈针刺样或刀割样放射性疼痛 ,并向枕上、耳及顶部放散 ,呈阵发性出现 ,多数间歇期为钝痛。 (3)枕神经支配区域感觉过敏或减退 ,枕神经出口处压痛明显 …  相似文献   

4.
神经傍刺治疗枕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傍刺治疗枕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82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采用神经傍刺法(取上天柱、天牖穴);对照组36例,采用一般针刺法(取天柱、风池、百会、失眠Ⅱ、完骨、合谷等)。3~5次为1疗程。最多治疗3个疗程。结果近期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48%,对照组为69.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期治愈率治疗组为64.10%,对照组为43.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傍刺法治疗枕神经痛疗效优于一般针刺法。  相似文献   

5.
针刺风池穴为主治疗枕神经痛6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枕神经痛是指枕大神经或枕小神经受到刺激时引起的以后枕部和颈部疼痛为主的病症。本病中医属于“偏头痛”范畴。笔者采用针刺风池穴为主治疗枕神经痛6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65例患者,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38例,女27例;  相似文献   

6.
枕神经痛是由于来自第2~3颈神经的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颈神经分布区发生的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症,发病率高,病因复杂.常用中药止痛剂,局部封闭及理疗等方法,疗效一般,我们近期针刺治疗枕神经痛患者5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枕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性疼痛疾病.笔者自1995年起,采用火针毫针并刺法治疗枕神经痛8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枕神经痛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枕神经痛是指枕大神经或枕小神经受到风寒湿热刺激时引起的以枕后部和颈部疼痛为主的疾病 ,属于中医“太阳经头痛”范畴。我科于 1999年至今采取针刺疗法治疗该病 5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 0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19例 ,女 31例 ;年龄最大者 5 2岁 ,最小者 2 8岁 ;病程最长者 7d ,最短者1d ;均为单侧枕神经痛。本病发病突然 ,常为一侧后枕部 ,或枕下部疼痛 ,并向周围扩散 ,疼痛为持续性或间断性发作 ,呈针刺样跳痛 ,或放射样痛 ,头部活动时疼痛加重 ,枕部或枕顶部头皮可有触觉过敏。2 治疗方法主穴 :风池、合谷、大椎…  相似文献   

9.
王海琴  张晓宁 《河南中医》2011,31(5):482-48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配合局部阿是穴加电针连续波刺激;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根结穴治疗.结果:治疗组46例中,治愈34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36例中,治愈15例,好转10例,无效11例...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枕神经痛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枕神经痛是由于来自第2~3颈神经的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颈神经分布区发生的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症,发病率高,病因复杂.常用中药止痛剂,局部封闭及理疗等方法,疗效一般,笔者近期针刺治疗枕神经痛患者6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针刺申脉穴治疗枕神经痛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祯根 《河北中医》2002,24(8):614-614
19970 8~ 2 0 0 1 1 2 ,笔者运用针刺申脉穴治疗枕神经痛 86例 ,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6例均经颈椎侧位X线片或MRI检查 ,排除器质性病变的门诊患者。男 41例 ,女 45例 ;年龄 1 7~ 81岁 ,平均 5 1 .2岁 ;病程 3日~ 6年 ,平均 1  相似文献   

12.
枕神经痛是针灸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以来自第2~3颈神经的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分布区发生的疼痛为主要表现.属中医学的"太阳经头痛"或"后头痛".此病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发病时头痛剧烈难以忍受.近年来,各医家常用针刺、药物封闭、理疗等多种方法治疗该疾病[1-4].笔者使用针刺疗法亦得到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枕神经痛5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枕神经痛是针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主要包括枕大神经痛、枕小神经痛、耳大神经痛,临床表现以单侧持续性或阵发性刺痛为主,自枕部向头顶部或顶颞部放射。自2000—2004年,笔者采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此病5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枕神经痛是枕大神经痛和枕小神经痛的合称,表现为后头部和项部的发作性剧痛。笔者近年来用针刺风池穴为主治疗本病40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22岁;病程最长15 d,最短1 d。均为单侧枕神经痛,诱因均为感冒及受  相似文献   

15.
枕神经痛是针灸科的常见病。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针刺郄穴治疗8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80例中男33例,女47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8个月。有37例曾口服各种止痛药效果不明显。2治疗方法治疗组:取穴:外丘、会宗、风池、天柱,皮肤常规消毒后用1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枕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枕神经痛是枕骨下和后头部的疼痛。常为持续性的 ,亦可阵发性加剧 ,但发作间歇期的可有钝痛。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我们针刺治疗一些由于颈椎病 ,上呼吸道感染及原因不明所致的枕神经痛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枕神经痛病人 30例 ,其中颈椎病 1 4例 ,上呼吸道感染 6例 ,无明显病因者 1 0例。一侧枕神经痛者 2 4例 (多向头顶部 ,乳突及外耳放射 ) ;双侧枕神经病者 6例 (多局限右后头及枕骨部 )。年龄2 4~ 70岁。男 1 3例 ,女 1 7例。病程 1天~ 1个月。2 治疗方法  取穴 :  体针 :以双侧或患侧风池和翳明穴为主穴 ,…  相似文献   

17.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枕神经痛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枕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疾病 ,以青壮年居多 ,其表现为突然一侧枕部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 ,并放射至头顶部甚至前额 ,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每日可发作多次 ,查体可在枕大神经出口处有明显压痛[1]。1992 -2001年以来 ,笔者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枕神经痛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和阿是穴为主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枕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传统针刺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夹脊穴和阿是穴为主的针刺治疗,传统针刺对照组用《针灸治疗学》针刺方法治疗,药物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结果:两对照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经χ2检验,P>0.05,对照组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别不显著,治疗组与两对照组三者总有效率经χ2检验,P<0.05;痊愈率经χ2检验,P<0.05,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别显著,即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两对照组。结论:针刺夹脊穴和阿是穴为主的治疗方法治疗枕神经痛优于传统针刺或药物治疗该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调神止痛法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枕神经痛患者给予针刺调神止痛法治疗。结果30例中痊愈12例,显效10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针刺调神止痛法治疗枕神经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针刺加推拿治疗枕神经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枕神经痛在临床上较常见,发病率仅次于血管性头痛和功能性头痛,而居第3位。主要表现为头后枕区及颈上部疼痛,常为持续性,亦可阵发性加剧,但发作间歇期可有钝痛。笔者采用针刺加推拿治疗本病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