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放疗疗效和急性放射反应。方法:将56例食管癌随机分成超分割放疗(HF)组和常规分割放疗(CF)组,采用6MV直线加速器(前胸1个正中野和后背2个斜野)照射。结果:超分割放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53.6%和39.2%,明显优于常规分割放疗组的46.4%、28.6%和21.4%(P〈0.05):超分割放疗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2.1%、67.9%和46.4%,显著高于常规放疗组的53.6%、32.1%和21.4%(P〈0.05);两组急性放射反应及早期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超分割放疗组和常规分割放疗组因局部复发而死亡者分别为64.7%和6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分割放射治疗技术能明显提高食管癌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没有增加患者的急性放射反应,患者耐受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体部X-刀)对颅外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其与常规放疗联合应用的规律。方法:19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联合组100例,常规放疗前程或后程实施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另外90例给予常规放疗作为对照组.治疗后随访观察。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达88%,对照组61%(P<0.01)统计学差异显著。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9.4%.联合组11.0%(P>0.05)统计学无显著差异。结论:颅外中晚期恶性肿瘤实施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治疗并发症未增加。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不同方式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比较鼻咽癌不同放疗方式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2年1月220例鼻咽癌初治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常规外照射放疗、体外照射联合腔内放疗、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常规外照射放疗患者72例,接受70~78Gy的根治放疗;体外照射联合腔内放疗92例,外照射60~65Gy(咽旁间隙浸润者予以65~70Gy),腔内放疗总剂量为8~22Gy,分1~3次,于1~3周完成;三维适形放疗56例,外照射40Gy后加三维适形放疗,剂量30~40Cy。统计分析各组3年生存率、3年局部控制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常规放疗组3年生存率、3年局部控制率为81.9%、77.8%;体外照射联合腔内放疗组及三维适形放疗组分别为80.9%、84、0%及78.6%、80.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照射联合腔内放疗组及三维适形放疗组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P〈0.05),而前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三种方式放疗治疗鼻咽癌疗效无明显差异,但腔内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相对外照射剂量降低,减轻了正常组织器官的放射损伤,从而减少了放疗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新辅助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急性放射反应。方法:将同期收治的43例经病理确诊且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3)和对照组(n=20)。研究组先按FP方案(5-Fu DDP)行1周期新辅助化疗,然后行放疗。放疗又分两个阶段,首先设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行常规分割放疗,照射36.0-40.0Gy后缩野,而后改用面颈分野,研究组行加速超分割放疗,每次1.4-1.6Gy,每日2次,间隔时间≥6小时,鼻咽部总剂量照射至68.0-70.0Gy;对照组仅行常规分割放疗,鼻咽部总剂量照射至68.0-70.0Gy。放疗结束后1月,两组再行3-4周期辅助化疗,方案同前。结果;研究组口腔粘膜急性放射反应较对照组重(P<0.05),而皮肤和血液学急性放射反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结束时CT检查显示两组鼻咽部和颈部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78.26%和65.00%,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放疗结束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鼻咽癌和颈部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5.65%比70.00%及95.65%比75%,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结束后6个月,两组中、晚期(Ⅲ期+ⅣA+B期)病例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2.31%和50.0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新辅助化疗后加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能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适合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其急性放射反应患者也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的常规分割剂量与大分割剂量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放射损伤。方法11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分割剂量治疗:每次2Gy,1次/d,每周5d,共35—40次;B组用单次大分割剂量治疗:每次4~6Gy,隔日1次,每周3次,共11~17次。设5—7个非共面照射野,直线加速器6MV—X线及电动多叶光栅技术照射。结果A组60例,B组56例,两组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近期有效疗率(CR+PR)分别为76.67%和87.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17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81.6%和82.4%。放射反应为急性放射性肺炎、晚期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和血液系统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0%、3.33%、13.33%、8.33%和30.36%、28.57%、25.0%、33.93%。结论放射性肺损伤是限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大分割剂量放疗的主要因素,常规分割剂量放疗放射性损伤副反应显著降低;用常规分割剂量并提高总放射剂量的方式,可以达到大分割剂量放疗的近期治疗效果,有降低放射性损伤发生率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纯三维适形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加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1999年4月至2007年7月236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153例采用单纯三维适形放疗,83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结果:三维适形放疗组与三维适形放疗加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37.3%、42.2%(P〉0.0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8%,25%,20%和41%,28%,23%(P〉0.05)。三维适形放疗组与三维适形放疗加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组治疗后出现白细胞降低,上消化道出血以及放射诱导的肝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9.2%,14.5%(P〉0.05),1.3oA,3.6%(P〉0.05)以及8.5%,12.0%(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与单存三维适形放疗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7.
局部晚期胰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价两种适形放疗方法对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67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接受适形放射治疗,采用真空垫进行体位固定,增强CT扫描定位,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模拟治疗计划。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次放射剂量5~6Gy,3次/周,总剂量45~54Gy/8-12F/18~27D;B组单次放射剂量3Gy,5次/周,总剂量45~54Gy/15-18F/20~25D。结果 放疗后1个月腹、背痛缓解总有效率95.9%,完全缓解率81.6%,A、B组分别为95.7%和69.2%;两组整体肿瘤退缩率为67.2%,A、B组分别为81.8%和51.6%;中位生存期12.5个月,A、B组患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35.3%和12.1%。结论 低分割照射局部晚期胰腺癌,靶区单次剂量大对肿瘤杀伤作用强,而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剂量低,放射反应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鼻咽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急性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患者63例,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疗组(对照组)及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研究组),研究组后程放疗采用同期缩野加量(野中野)技术。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原发灶CR、PR率分别为78.8%,21.2%和53.3%,46.7%(P<0.05),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研究组急性口咽放射反应较对照组明显(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较常规分割放疗鼻咽癌具有更好的近期疗效,并为患者所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肝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对63例共121个转移病灶实施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肿瘤中心剂量30~68GY,每次5~8GY,分6~8次,每周2、3次,疗程2~4周,计划靶区体积1.8~130.0cm3,设伊8个非共面照射野,利用同步铅挡块,80%等剂量线包括靶区边界。结果肿瘤消退有效率(CR+PR)86.8%(105/121),其中CR33.1%(40/121),PR53.7%(65/121),NC10.7%(13/121),PD2.5%(3/121)。肿瘤剂量30-45GY组:CR14.3%(3/21),50-58GY组:CR29.4%(20/68)(P〈O.05);60-68GY组,CR53.2%(17/32)(P〈0.05)。原发灶病理学类型为鳞癌CR73.3%(11/15);病理学类型为软组织来源CR12.5%(1/8)(P〈0.05)。低分化组CR47.2%(17/36)、中高分化组CR27.1%(23/85)(P〈0.05)。肿瘤直径〈2.0cm组CR75.9%(22/29);肿瘤直径2.0-5.0cm组CR24.2%(15/62)(P〈0.05);肿瘤直径〉5.0cmCR10.0%(3/30)(P〈0.05)。结论立体定向适行放疗为肝转移瘤治疗的有效手段,疗效与肿瘤剂量、原发灶病理学类型及肿瘤体积大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后程大分割立体定向γ射线放射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将2003—01~2005—03收集的61例完成治疗食管癌病人,分常规放射治疗组(CRT)30例和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LCHSRT)31例。CRT组,2Gy/次,5次/wk,总剂量为66~70Gy/6.5~7wk。LCHSRT组,先常规放射治疗到剂量36~40Gy/3.5~4wk,再进行大分割体部伽玛刀治疗,3.6~5Gy/次,3次/wk,20~32Gy/I.5~2.5wk,总剂量达到66~70Gy/5.5~6wk。结果:CRT组和LCHSRT组急性放射性气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40.0%和16.1%(x^2=4.322,P〈0.05)、26.7%和6.5%(x^2=4.546,P〈0.05),两组急性放射性气管炎、放射性肺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6.7%和48.4%(x^2=1.086,P〉0.05),两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RT组和LCHSRT组疗后ImoCR率分别为33.3%和61.3%(x^2=4.788,P〈0.05)、局控率分别为90.0%和93.5%(x^2=0.218,P〉0.05);3mo局控率分别为83.3%和90.0%(x^2=0.577,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mo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6.7%和83.3%(x^2=5.079,P〈0.05),两组6mo局部控制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a局控率为45.8%和76.2%(x^2=4.301,P〈0.05),两组1a局部控制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a生存率分别为41.7%和76.2%(x^2=5.472,P〈0.05),两组1a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LCHSRT提高了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1a生存率,近期疗效高于CRT。LCHSRT的放射反应小。远期疗效及晚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1.
陈育标 《中外医疗》2014,(1):7-8,17
目的探讨分析食管癌患者适形放疗方法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A组),选取同期60例行常规放疗的食管癌患者(B组),对比分析二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甲级、乙级占比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2、3年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4.3%、63.1%与46.5%,生存率分别为68.0%、57.8%与45.1%,三年的局部控制率与生存率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放疗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法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水平,提高局部控制率与生存率,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常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宫颈癌中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8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使其分别接受常规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二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92%(47/49)和77.55%(38/49),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体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远期并发症比较:观察组(26.53%)的直肠反应较对照组(48.98%)低( P<0.05),而二组皮肤损伤、骨髓抑制、膀胱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三维适形放射方法在治疗宫颈癌的过程中局控率与生存率更好,操作步骤简单,为宫颈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适形放疗与普通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效果及各种副反应。方法:鼻咽癌患者,分适形放疗组与普通放疗组,对照治疗,分析与研究。结果:适形放疗组总有效率(91.17%)与普通放疗组总有效率(89.58%)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完全缓解率常规适形放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适形放疗相对于普通放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速超分割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老年晚期肺癌的耐受性,急性副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小剂量化疗+放疗+小剂量化疗根据组织细胞类型常规分割或超分割放疗、先化疗后对原发病灶、纵膈、肺门淋巴结及局部常规剂量照射。结果:两组相比近期疗无明显差异(P>0.05),但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的食管炎,放射性肺炎虽有发生,但不严重,且无明显脱发现象,显示该组有较好的耐受性。结论:加速超分割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老年晚期肺癌能被患者耐受,主要的急性副反应为放射性食管炎,无严重早期反应,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改善了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随机对照研究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的近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 将120例食管鳞癌患者用信封法随机均分至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组(后超组)和后程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组(对照组)。放疗方法:两组前2/3疗程均为普通模拟机定位常规放疗40Cy,后1/3疗程后超组改为CT模拟定位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1.5Gy/次,2次/d,18-27Gy),总剂量为58-67Gy,32-38次,全疗程36-39d;对照组CT模拟定位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至上述相当剂量。结果 后超组5年生存率,3、4、5年无瘤生存率,1、2、3、4、5年局部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后超组中位复发时间也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常规放疗后进行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可作为颈段、胸上段和蕈伞型食管癌的首选方法之一,它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生存率,且不会明显增加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恶性实体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各种途径确诊的1024例恶性实体瘤患者行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定位系统下以5mm层厚CT连续扫描靶区,根据三维重建图象资料,应用Fisher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确定治疗方案,使90%等剂量曲线包绕100%的剂量体积,治疗的总剂量、分割次数、总时间分别为30-84Gy、3-41F、7-41d。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及各种检查结果。结果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后肿瘤完全缓解38.1%(390/1024),部分缓解55.5%(568/1024),无变化5.8%(591/1024),加重0.68%(7/1024)。治疗后CT增强扫描残留灶强化程度减弱,多普勒超声显示癌灶的血流减少,肝癌患者高AFP者显著下降(P<0.05),临床症状显著缓解或消失。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控制局部病灶、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同期化疗配合后程三维适形放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105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在放疗开始和放疗末期用NVB40mg,第1天、第8天,PDD20mgd1-5化疗。放疗包括原发灶和纵隔淋巴结,大野前后对穿常规分割照射DT40GY后缩野加量运用三维适形治疗,处方剂量为DT30GY,10次,每天1次,总剂量DTTOGY,6周完成。对照组(47例)采用与治疗组同样的放疗方法。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CR分别为24%、6%,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效率CR+PR治疗组为96.6%,对照组为87.2%,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2,3级白细胞下降占86.2%(50/58),对照组的2、3级白细胞下降占48.9%(23/47,P〈0.01)。两组的肝肾毒副反应不明显。结论后程三维适形放疗配合同期化疗综合治疗有望是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晚期鼻咽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咽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LCAF)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6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射治疗(CF)组和LCAF组,CF组患者鼻咽部和颈部全程行常规分割放疗,LCAF组先常规放疗36Gy,25d,然后采用LCAF照射33~35Gy,16~18d,每日2次,间隔时间6h,鼻咽部剂量为65~75Gy。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颈部照射剂量68~74Gy,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预防照射剂量55~60Gy。放射治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鼻咽部CT、纤维鼻咽镜、颈部CT和/或B超检查,综合评价放疗疗效。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LCAF组肿瘤全部消退率为79,31%4CF组为5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80,P〈20.05),LCAF组与CF组比较,Ⅰ、Ⅱ、Ⅲ度急性放射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20,P〉0.05)。结论:LCAF放射治疗可以改善中晚期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而不增加急性放射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改善肿瘤细胞乏氧状态对胰腺癌陀螺刀放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胰腺癌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高压氧给氧改善肿瘤细胞乏氧状态,给氧前后行血气分析,给氧后20 min内行陀螺刀放疗。对照组单纯行陀螺刀放疗。观察治疗前后放疗有效率,肿瘤标志物CA125、CEA、CA199变化和急性放射反应。结果观察组给氧前血氧分压(83.9±7.1) mmHg,血氧饱和度(84.2±3.9)%,给氧后氧分压(102.7±8.9) mmHg,氧饱和度(95.0±4.6)%,给氧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疗有效率65.71%,对照组4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疗前后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消化系统急性放射反应发生率观察组42.86%,对照组6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陀螺刀放疗前采用高压氧给氧可改善肿瘤细胞的乏氧状态,提高胰腺癌放疗近期疗效,减轻急性放射损伤,该方法为胰腺癌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脑转移瘤常规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在4种预后因素(年龄、疗前KPS评分、有无其它远处转移及转移灶数目)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下,配对选择两组病例,全脑放疗加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40例,为研究组;常规放疗组5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全脑放疗剂量为30~40Gy/2~4周;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使用共面或非共面多野照射,采用每次剂量4~6Gy,每周3次,总剂量24~30Gy。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1年生存率分别为82.5%和50.0%,治疗后3个月影像学有效率(CR+PR)分别为92.5%和66.0%,治疗3个月后KPS评分好转的比例分别为85.0%和52.0%,因脑转移死亡率分别为10%和48%,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病例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结论 全脑放射治疗配合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脑转移瘤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