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临床情况辅以机械通气治疗:其中16例采用双相气道内正压呼吸机(BiPAP);10例采用紧急气管插管接纽帮100Ei型呼吸机。结果:机械通气治疗2小时后,26例动脉血气分析中的PaO_2、PaCO_2较通气前明显改善(P<0.05、P<0.05),其中20例达到治疗效果并顺利撤机。有6例因原发病严重而死亡。结论:根据临床情况迅速合理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能及时有效缓解急性左心衰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呼吸功能,有利于心衰改善,是抢救急性左心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二尖瓣病变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低氧血症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二尖瓣病变并肺动脉高压围术期发生低氧血症、低心排血量患者76例,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硝酸甘油0.5~1.0μg/(kg.min)持续泵入、米力农0.3~0.7μg/(kg.min)泵入。结果死亡3例,均因严重低氧血症、心衰,经治疗低氧血症等无改善,于术后7~10 d因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心功能Ⅱ、Ⅲ级。随访5月~5年,心功能Ⅰ级17例、Ⅱ级58例,术后3年死亡1例,该患者因置入生物瓣合并高血压死于脑出血。结论二尖瓣病变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易发生低氧血症,严重的低氧血症可通过扩张肺动脉降低肺动脉压并配合心功能支持药物及呼吸机治疗矫正。硝酸甘油、米力农等有效剂量泵入是降低肺动脉压改善低氧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治疗高碳酸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将37例高碳酸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辅助通气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5 d后在血pH、PaCO2及PaO2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iPAP呼吸机不仅可以增加通气量,而且可以减轻呼吸肌疲劳,改善呼吸调节功能,可作为高碳酸低氧血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无创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低氧血症抢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急性左心衰合并低氧血症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同时加用无创性经面罩机械通气(NIV)治疗,观察无创通气(NIV)前后患者呼吸指标、肺气体交换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28例患者均能耐受NIV治疗,无一例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明显下降(P〈0.05)。与NIV治疗前相比,患者的动脉血中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明显改善,HR与MAP明显减慢(P〈0.05)。结论:经面罩NIV治疗急性左心衰时能迅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低氧血症,避免气管插管,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围产期心肌病(PPCM)并发急性左心力衰竭(简称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PPCM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PEEP治疗。观察患者使用呼吸机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各项监测指标(EF、HR、MAP、CVP、pH、PaO2、SaO2等)的变化。结果经PEEP治疗后,5例患者病情迅速控制或好转,由烦躁转为安静,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心率、呼吸频率减慢,血压恢复正常,肺部湿啰音减少,SaO2和PaO2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均好转出院。结论 PEEP治疗PPCM并发急性左心衰能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并发低氧血症应用SIMV(PC)+PSV+PEEP模式通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3例心脏手术后并发低氧血症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例,给予SIMV(PC)+PSV+PEEP通气,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对照组10例,通气模式为SIMV,常规护理.结果 治疗组血氧改善快,呼吸机使用时间短,并发症少;21例患儿顺利脱机康复出院,2例(治疗组、对照组各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并发低氧血症时,应用SIMV(PC)+PSV+PEEP模式通气,通过加强呼吸道护理,维护心功能,能有效改善低氧血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无创通气治疗顽固性左心衰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无创压力支持通气(NPSV)与常规内科治疗顽固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本研究顽固性左心衰入选标准者92例,随机分成NPSV组47例及常规治疗组45例,分别予以经鼻面罩BiPAP辅助通气及常规内科治疗. 结果 NPSV组44例、常规治疗组39例经治疗后好转出院(P〉0.25),而NPSV组起效快,治疗2h 后血气、PaO 2/FiO 2、呼吸频率(RR)、心率(HR)及气急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达好转33例,而常规治疗组16例,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 NPSV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P〈0.001).在高碳酸血症亚组, NPSV组更快改善二氧化碳分压,气管插管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NPSV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常规治疗组出现较严重并发症.结论 顽固性左心衰早期应用无创压力支持通气能加速改善血气、PaO 2/FiO 2、RR、HR及气急指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在合并高碳血症亚组,能降低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应用压力控制型同步间歇指令(SIMV+PC)加压力支持(PSV)加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模式改善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并发低氧血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2例心脏手术后并发低氧血症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给予SIMV(PC)+PSV+PEEP通气,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对照组(30例)采用同步间歇指令(SIMV)通气模式和常规护理。结果治疗组血氧改善快,呼吸机使用时间短,并发症少;住ICU时间缩短。治疗组1例、对照组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并发低氧血症时,应用SIMV(PC)+PSV+PEEP模式通气,能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减少肺部并发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9.
徐艳  王慧群  夏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186-5187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艾滋病合并PCP患者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9例艾滋病合并PCP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观察病情,上机前、中、后的护理。结果经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和精心治疗及护理均好转出院。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艾滋病合并PCP患者,能有效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增加通气,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系上呼吸道阻塞性病变所致,患者睡眠时鼾声扰人伴呼吸暂停,导致体内低氧、高碳酸血症,严重者导致高血压、肺心病,可发生急性右心衰,甚至夜间睡眠摔死。作者1995~1997年运用手术治疗OSAS患者26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本组26例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入住ICU的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经常规治疗后病情不能缓解的患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并观察呼吸机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动脉血PaO2、PaCO2、SaO2、pH值。结果: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抢救成功16例,抢救成功率88.9%。机械通气治疗6h后心衰症状明显缓解,动脉血PaO2、SaO2明显升高,心率减慢(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时使用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可迅速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纠正低氧血症及酸中毒。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冠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冠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评价其应用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病情好转28例,无效改有创通气4例,有效率达87.5%。28例患者应用NIPPV治疗后呼吸困难明显缓解,肺部口罗音减少,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指标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对常规无效的患者及时应用NIPPV治疗,能迅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低氧血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左心衰起病急骤,常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特别是经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急性左心衰患,病死率相当高,往往让医务人员束手无策。最近,我科成功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治疗顽固性急性左心衰1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呼吸机用于机械通气治疗,使许多严重低氧血症甚至心脏骤停的患者得以挽回生命,但呼吸机使用或护理不当可造成人机对抗,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每分钟通气量(MV)和潮气量(VT)下降,呼吸机出现高压或低压报警,加重低氧血症,使循环负荷增加,诱发急性左心衰等,严重者町危及生命[1].  相似文献   

15.
苏琳  刘敏 《现代护理》1999,5(8):10-11
老年患者由于开胸手术肺组织的创伤,麻醉影响,胸廓活动受限,术后易引起呼吸功能不全,机体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油贸;咳痰无力致痰液积聚,阻塞气道及肺部感染又加重高碳酸血症,最终出现神经、精神综合症即肺性脑病,本组6例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并发不同程度的肺性脑病,经及早观察,良好的治疗与护理均转危为安,痊愈出院,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中男4例,女2例。轻中度肺脑4例、重度2例。血气提示:代偿性低氧伴高碳酸血症4例,其中慢性二氧化碳储留3例,急性二氧化碳滞留1例;失代偿性低氧伴高碳酸血症2例。需呼吸机辅助呼吸3例。…  相似文献   

16.
于丽  李燕君  周俊 《中国康复》2005,20(3):181-181
目的:对应用无创性双正压辅助呼吸(BIPAP)治疗心脏病术后心功能不全合并低氧血症患者的护理疗效进行评价。方法:8例心脏病术后低氧血症患者应用BIPAP治疗,并针对病情变化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8例患者进行BIPAP后血氧饱和度在数分钟内显著上升,并稳定维持在97%以上,症状明显好转,心功能改善,肺部啰罗音减少或消失。结论:在系统的护理干预下,应用:BIPAP有助于逐步改善心脏病术后低氧血症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引起的呼吸功能不全,恢复心肌的正常代谢,避免因再次气管插管引起的肺部继发感染、脱机困难和呼吸机依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光(PSV),呼气末正压(PEEP)在抢救重度急性左心衰的可行性。方法:3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在常规抢救的基础上联合应用SIMV PSV PEEP模式通气,对通气1 h、2 h及24 h后的病情与通气前相对比,统计分析心率、氧合指数、血气变化、胸片改变、双肺湿啰音、神志等指标。结果:经呼吸机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全部病例抢救成功。血气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左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若病情仍进行性恶化,则需及时行呼吸机治疗,尤其是行呼气末正压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合并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49例AECOPD合并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行NIPPV治疗和临床护理,比较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的p(O2)、p H显著高于治疗前,而p(CO2)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无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3例出现鼻面部压迫性损伤,9例出现胃肠胀气,4例出现咽部不适,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2.7%。结论 NIPPV能显著改善AECOPD合并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通过精心全面的临床护理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尤其是杜绝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丁垚  王哲  赵渝  陈子徽  李强  张诚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2):1748-1751
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合并严重低氧血症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因AAD合并严重低氧血症入院的2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手术组(22例)和非手术组(6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手术组患者术前、术后氧合指数(OI)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共纳入AAD合并严重低氧血症患者28例,其中男性25例(89.3%),女性3例(10.7%).手术组患者术前3 h经保守治疗后的OI较入院时无明显改善(P=0.104);经手术治疗后OI较术前3 h明显改善(P<0.001).结论 TEVAR可以明显改善AAD合并严重低氧血症患者的OI,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临床情况辅以机械通气治疗,其中16例采用双相气道内正压呼吸机(BiPAP);10例采用紧急性管插管接纽帮100Ei型呼吸机。结果:机械通气治疗2h后,26例动脉血管分析中的PaO2 ,PaCO2较通气前明显改善(P<0.05,P<0.05),其中20例达到治疗效果并顺利撤机。有6例因原发病严重而死亡,结论:根临床情况迅速合理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能及时有效缓解急性左心衰竭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改善呼吸,有利于心力衰竭改善,是抢救急性左心衰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