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2004年国际戒烟竞赛一年随访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价参加2004年国际戒烟竞赛的中国参赛者一年来戒烟的保持情况,探索影响戒烟成功的因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于2005年5月8日至6月8日开展了一年随访研究。1.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为参加2004年5月戒烟竞赛的参赛者。根据可行性和各参赛省市注册报名表编号,利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参赛人数在300人以上的13个省市的所有参赛者系统抽取10%进行1年随访调查,共抽取4174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商丘市参加国际戒烟竞赛人员情况,探讨适宜的控烟方法。方法对按规定符合竞赛规则参赛的1200人一般情况、吸烟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商丘市参加戒烟竞赛的烟民较少,对烟草危害性的认识不足,呈现出文化程度越高参赛人数越多趋势。结论控烟应采取综合措施,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营造控烟氛围,健康教育广泛宣传烟草危害及戒烟益处,通过戒烟竞赛调动烟民戒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开办戒烟门诊或戒烟咨询热线提供戒烟服务,帮助烟民更好的戒烟。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2004年国际戒烟竞赛1个月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江  李新建  卢伟  罗齐燕 《职业与健康》2005,21(8):1185-1187
目的分析上海市2004年国际戒烟竞赛的效果,并探讨其戒烟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竞赛1个月后对全市3691名报名参赛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竞赛4周内戒烟率为63.4%,1个月随访戒烟率为45.4%,复吸的主要原因是周围的人吸烟,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戒烟决心、是否会自己戒烟是影响戒烟成功的显著因子。结论竞赛组织者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宣传报名信息,竞赛取得了成功,对促进今后的控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贵州省首次参加国际戒烟竞赛的效果,探讨影响戒烟成功的相关因素,为医务人员指导烟民戒烟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际戒烟竞赛规则,使用统一问卷在戒烟竞赛结束1月和1年分别随机抽取10%的参赛者进行随访,数据用EPIDATA2.0进行录入,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加竞赛人群中,70.6%的人参赛的目的是为了完全戒烟,73.5%的人参赛的最重要原因是预防严重疾病.竞赛后1个月有71.9%的人认为戒烟竞赛对自己戒烟有帮助,1年后,该比例上升为92.9%.竞赛期间的戒烟率为54%,竞赛结束后1个月、1年后的戒烟率分别为59.85%、37.95%.复吸率分别为46.72%、65.69%.竞赛1个月随访,影响戒烟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周围有人吸烟(27.7%)和戒断症状(21.5%),1年后的主要原因是周围有人吸烟(48.4%).[结论]国际戒烟竞赛开展的效果明显,复吸的主要原因是周围人吸烟和戒断症状,帮助戒烟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控烟环境,加强戒烟门诊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国际戒烟竞赛(Quit & Win)是一个旨在通过积极指导与奖励来支持、鼓励人们戒烟的国际竞赛项目,是在世界范围内由多国合作并参与的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国际控烟运动,具有极高的效益成本比,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竞赛面向所有国家和地区,每2a举办1次,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6次,2004年全球有7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中国自1996年已连续参加了5次,2004年中国参赛省(市)达到了30个,是历届参赛省(市)和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为了评价2004年中国国际戒烟竞赛对中国控烟环境产生的影响,探讨今后改进的思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于2005年6-7月,对2004年中国国际戒烟竞赛开展的有关情况及其影响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2 0 0 2年中国参加了由世界卫生组织和芬兰国家公共卫生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第 5届国际戒烟竞赛 ,中国参赛者来自 1 1个城市计 2 7398人。为了解参赛者戒烟的保持情况 ,于 2 0 0 3年 5~ 6月开展了一年后随访。方法 随机抽取了 1 2 98人 ,采取邮寄调查表、电话调查和面对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调查资料。结果 赛后一年戒烟率是 2 7 71 %。影响戒烟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参赛目的是彻底戒烟、年龄、婚姻等 ,而竞赛期间是否采用戒烟措施、是否得到他人的支持等因素对其影响不明显。结论 要想彻底戒烟 ,需要的是吸烟者的决心和毅力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成人戒烟,上海市黄浦区对2 0 0 2年参赛的1 1 1 3人中随机抽查了1 1 3人进行调查,对戒烟后复吸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对象与方法1 对象 在居住或工作在上海黄浦区的1 8岁以上成人,有一年烟龄的现吸烟者1 1 1 3人中,如在竞赛的4周内,参赛人确实没有吸烟,作为调查对象共设立9个调查点,共抽查了1 1 3人。2 方法( 1 )健康教育、组织、动员:主要采取4种方式:①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进行技术培训;②电视、电台、报纸进行宣传;③发放宣传画和宣传单;④宣传和咨询。( 2 )随访:在比赛后一个月及一年进行,一月随访、一年随访以1 0 %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福建省2006年参加国际戒烟竞赛者1个月和1 a后戒烟效果,并探讨其戒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参加竞赛的全省4619名报名者于1个月和1 a后通过电话、邮寄等方式进行等距抽样随访。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个人资料及吸烟情况、戒烟情况和复吸情况。调查数据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并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持续戒烟1个月者占51.9%,持续戒烟1 a者占38.0%。单因素分析中,影响参赛者持续戒烟1个月的主要因素是参赛目的(χ^2=75.799,P=0.000);影响持续戒烟1 a的主要因素包括吸烟量(χ^2=9.953,P=0.019)、参赛目的(χ^2=52.227,P=0.000)、戒烟措施(χ^2=7.882,P=0.019)。多因素分析中,影响参赛者持续戒烟1个月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戒烟态度、参赛目的,OR(95%CI)分别为0.98(0.964-0.997),1.198(1.195-3.080),2.812(2.152-3.675);影响参赛者持续戒烟1 a的主要因素包括婚姻、吸烟量、戒烟态度、参赛目的、戒烟措施,OR(95%CI)分别为1.915(1.085-3.381),0.720(0.546-0.951),0.529(0.330-0.847),3.171(2.233-4.501),1.901(1.294-2.793)。参赛者复吸的主要原因有周围人吸烟、缺乏支持等。结论2006年福建省开展的国际戒烟竞赛活动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今后仍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并充分发挥社区、家庭和社会等各方力量,以减少烟草危害。  相似文献   

9.
王卓群  冯国泽  杨焱  姜垣  南奕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339-2341
[背景]国际戒烟竞赛(Quit & Win)是一个帮助众多吸烟者戒烟的积极方法.2006年是我国第6次参加国际戒烟竞赛,共有来自30个省(市、自治区)和1个特别行政区的95244人参加此次戒烟竞赛.参赛者分别通过各地卫生机构、互联网、报刊杂志、书信等途径报名.为评价参赛者戒烟效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于2006年6月期间开展了竞赛一月随访.[方法]在戒烟竞赛开展1个月后,以5%的比例抽样对21个省(市)3,657人进行随访.[结果]1月戒烟率为56.2%;复吸的影响因素分析,24.3%的人受到烟草广告或烟草促销的影响.[结论]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对参赛者戒烟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参赛目的对戒烟成功与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2004年中国国际戒烟竞赛参赛者一月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河南省2004年中国国际戒烟竞赛的效果。方法戒烟竞赛开展1个月后,对来自17个省辖市的7378名参赛者进行系统抽样,共抽取936名参赛人员,通过电话或面谈的方式进行随访。结果1个月戒烟率为53.0%;没有戒烟的人中,平均每日吸烟量由原先的18支/d降至为8支/d(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文化程度、戒烟态度、参赛目标、使用特别戒烟方法与最终戒烟效果有关,而参赛目标对戒烟成功与否影响最大(P<0.001),其次是戒烟态度(P=0.0042)。结论戒烟竞赛的效果令人满意。通过营造全方位的戒烟氛围,戒烟竞赛使多种戒烟方法得以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1.
1998年、2000年上海国际戒烟竞赛短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对1998、2000年上海国际戒烟竞赛2127名、4428名参赛进行短期效果评价。方法 分别对其中的210、664人进行一个月随访,用国际统一问卷调查他们参赛前后的吸烟情况及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 一个月戒烟成功率分别为69.5%,62.3%;35-54岁年龄段男性参赛戒烟积极性最高,两年各年龄段人数累计以55岁以上年龄段戒烟成功率为最高(P<0.05);“竞赛前想戒烟”及“参加竞赛目标是长度戒烟”对戒烟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影响,二均有显意义(P<0.05);无论工人、干部、离退休人员均有较高的戒烟成功率;戒烟成功与医生、家人、朋友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两年累计差别显(P<0.05);重新吸烟的最主要原因是周围人吸烟,其次是工作紧张。结论 在国际上实施协作来减少吸烟是一个有效的、下面的干预方法,为今后以奖励为基础的控烟项目提出了一种成功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6年福建省国际戒烟竞赛一年随访数据的质量,为开展戒烟竞赛或其他活动的随访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再调查的方法,对40位福建省参加国际戒烟的竞赛者进行一年戒烟情况的电话随访,通过计算Kappa值和Spearman相关分析来衡量一年随访数据的可信度。结果两次访问,人口学资料(文化程度、婚姻)以及戒烟情况(一年内是否彻底戒烟、竞赛一年来的吸烟情况、戒烟措施、得到支持和戒烟竞赛对戒烟的帮助)等各项指标一致性好,Kappa值在0.529~0.787之间,Spearman相关系数在0.539~0.707之间;吸烟情况除吸烟量、烟龄两项指标一致性好(Kappa值分别为0.456和0.479)外,其余指标(赛前戒烟次数、戒烟态度和戒烟目的)一致性差(Kappa值均为0.4以下);复吸情况,除"是否受烟草广告或促销等影响"一致性较好外,其他复吸者两次随访结果总体一致性差。结论在我国,戒烟竞赛是控烟工作的一种新方法,只要加强管理和培训,戒烟竞赛活动可以获得比较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竞赛活动包括 5个阶段 :组织和设计阶段、动员和培训阶段、报名和竞赛阶段、随访和评价阶段、巩固和延续阶段。一、组织和设计阶段 (2 0 0 4年 1月至 2 0 0 4年 2月 )1、组织由卫生部等国家有关部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共同组成全国戒烟竞赛组织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成立全国戒烟竞赛专家委员会。各参赛城市成立市级或相应的戒烟竞赛组委会。2、设计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负责设计 2 0 0 4年中国国际戒烟竞赛报名手册和随访表 ,以及相关的软件等。二、动员和培训阶段 (2 0 0 4年 3月至 2 0 0 4年 4月 )1、通过媒体开展倡导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健康教育》2004,20(3):288-288
国际戒烟竞赛起源于世界卫生组织 (WHO/CINDI)项目组织的竞赛 ,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由WHO无烟行动部门支持的、向所有国家开放的国际活动网络。每个国家遵循共同规则安排本国的竞赛 ,既可以在全国也可以在限定的地区范围内组织进行。第六次国际戒烟竞赛将于 2 0 0 4年 5月举行 ,要求戒烟时间维持4周 ,建议计算时间 (戒烟日 )为 2 0 0 4年 5月 2日至 2 9日。国际戒烟竞赛规则如下 :一、参赛国家与参赛人  2 0 0 4年戒烟竞赛面向所有国家。国家成立竞赛协调机构 (组委会 )组织竞赛。卫生部门的认可和支持是必需的。参加国由一名国家联…  相似文献   

15.
国际戒烟竞赛是一个旨在通过积极的奖励来鼓励人们戒烟的国际戒烟项目,每2年举办1次,2004年全球有71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此项目。我国自1996年以来,已连续参加了5次,上海是我国最早参加的城市之一,2004年有3697人参赛。为了解参加2004年戒烟竞赛的吸烟者戒烟的保持情况,我们于2005年5—6月开展了1年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继 1 996年参加国际戒烟竞赛 ,有2 5 6 %参加竞赛的吸烟者成功戒烟后 ,又参加了 1 998年国际戒烟竞赛 ,借以创造一个反吸烟的支持性环境 ,进一步推动全市控烟工作的开展。现将本次竞赛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1 998年 4月 ,天津市第二次参加了国际戒烟竞赛。以市慢性疾病示范区和卫Ⅶ项目示范点的吸烟者为调查对象。由市卫生局、卫Ⅶ项目办公室、市健康教育所组成竞赛组织委员会和业务指导委员会 ,制定竞赛活动安排 ,对有关区县卫生局领导和业务人员进行动员和业务培训 ,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 ,广泛宣传竞赛活动和竞赛条件 ,并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中国/WHO控烟能力建设合作项目(社区控烟子项目)在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社区居民控烟能力建设实施一年的效果,探索今后社区的控烟方法。方法 按照中国/WHO控烟能力建设合作项目(社区控烟子项目)总体安排,统一问卷、统一时间,按照人口2 %的样本量随机抽取2 0~6 0岁社区居民,对其烟草使用和控烟方面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对戒烟服务的需求和获得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 社区男性居民吸烟率高于女性,干预前后居民吸烟率分别为35 1%和4 2 8% ,干预期间社区居民男性吸烟人群戒烟成功率为10 6 % ,以5 5岁以上年龄段、离退休人员、大专以上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2 5 0 0元人群中戒烟成功率最高。戒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意志力,其次是来自周围吸烟者的影响;84 %以上的调查对象都认为吸烟、被动吸烟有害健康,且吸烟者、不吸烟者、戒烟者正确认知率依次增高;干预后男性调查对象劝阻朋友或家人吸烟、表示戒烟后永不吸烟比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 <0 0 1) ,且能主动寻求戒烟服务(P <0 0 5 ) ;去治疗机构就医时医务人员主动向男性调查对象介绍戒烟方法和技巧干预后多于干预前(P <0 0 1)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新华街道社区居民实施控烟教育与培训等综合性措施是有效的,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控烟能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虹口区自愿戒烟者戒烟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虹口区自愿参加 2 0 0 0年国际戒烟竞赛活动的 1 82名志愿戒烟者进行调查研究 ,发现在一个月的戒烟期中戒烟成功者有 80人 ,成功率为 43 96 %。经一年的随访后发现 ,在 80名的戒烟成功者中 ,完全不吸烟的有 45人 ,成功率为 56 2 5% ,在 3 4名重复吸烟者中 ,有不同程度的吸烟减少者有2 9人 ,占重复吸烟者的 85 2 9%。说明戒烟竞赛对有戒烟愿望的吸烟者起一定的促进戒烟作用。对象与方法1 对象 以参加戒烟竞赛活动的区内医院、社区、学校、企业、商委、文化等系统和单位及外来自愿报名者 1 82人为调查对象。2 方法  2 0…  相似文献   

19.
杨晓剑  陈友兰  田丁  刘晓婷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492-1494,1496
[目的]评价厦门市参加中国戒烟大赛人群的戒烟效果,探讨影响戒烟行为的主要因素,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参加中国戒烟大赛厦门赛区的712名报名者,在戒烟大赛开始半年后,随机抽取20%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吸烟情况、戒烟情况和复吸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参赛者的文化程度、婚姻、吸烟量、烟龄、戒烟次数、戒烟态度、戒烟措施和是否得到支持对成功戒烟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戒烟成功的影响因素的OR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家人亲戚支持、戒烟次数、吸烟量(P﹤0.05)。[结论]开展群体性戒烟竞赛对吸烟者戒烟起推动作用,家庭约束力和社会环境是戒烟成败的关键,营造不吸烟的环境关系到控烟工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08中国戒烟大赛广西赛区报名人员基本情况,为开展本区控烟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参赛资格的人员基本情况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大众参赛合格登记者8830名中男性8217人,女性613人;最大85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42.5±10.6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者占70%;每日吸烟量在半包(即10支)以上者占55%;超过10以上烟龄者达54%;有52.10%的人尝试过戒烟.结论报名戒烟者中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占比例较大,有半数的人尝试过戒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烟草危害知识和拒烟与戒烟技巧及技能传播,帮助烟民戒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