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胆囊炎是普通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其主要病因:(1)胆囊结石崁顿,引起胆囊内胆汁排出受阻,胆汁淤积;(2)致病菌入侵,大多数致病菌为胆道逆行入侵,且多为革兰阴性杆菌或厌氧菌等.如果病因未解除,炎症发展,病变可累及胆囊壁全层,白细胞弥漫性浸润,胆囊壁浆膜也有纤维性和脓性渗出物覆盖,此时进展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其临床特点为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发生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的几率较高.而如果患者同时合并血小板减少时,特别是血小板在80×109/L以下时,给外科医生提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本文讨论是否应进行急诊手术,应用哪种手术方式,手术后出现腹腔内出血和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几率有多大.  相似文献   

2.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两大类。 一、急性胆囊炎 根据胆囊内有无结石,可将急性胆囊炎分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约占80~95%)和非结石性胆囊炎。 1 病因及病理生理基础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是由于结石造成胆囊管梗阻,淤滞的胆汁中的高浓度胆盐损伤胆囊粘膜、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急性炎症。致病菌多为肠道菌属,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其次为粪链球菌、克  相似文献   

3.
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是普外科常见多发病,胆囊切除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目前主要有开腹式、小切口及腹腔镜等3种方法。术后胆囊残留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若干时间后,多为2月~2年,因残留胆囊再发感染或结石而产生症状。多需二次手术,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现就1998年1月~2008年12月间诊治的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囊2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我院常见6种致病菌耐药性的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2008年度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6种常见致病菌耐药性进行分析,药敏试验为K—B法。分析软件为Whonet5.2。结果:3年的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分别为72.5%、70.7%、78.9%,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对青霉素类.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等耐药严重,对头孢含酶抑制剂及亚胺培南等药物敏感;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分别为27.5%,29.3%,21.1%,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D群)等,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增加,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结合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减少耐药株的产生和蔓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成为人类健康事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细菌可通过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改变抗茵药物作用靶位,改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主动外排作用以及形成细菌生物被膜而对抗菌药物耐药。本文介绍了临床常见致病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并总结了针对常见细菌耐药的合理用药及相关防治对策,以期为临床常见致病菌耐药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20年里,重症监护室(ICU)中革兰阳性球菌导致的感染越来越常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原发性血液感染和(或)插管相关性菌血症,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或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最常检出的致病菌是金葡菌合并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或化脓性脑膜炎,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导尿管相关性感染中肠球菌为常见的第二大致病菌.  相似文献   

7.
胆囊颈入路的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康 《江西医药》2011,46(12):1083-1085
目的探讨经胆囊颈入路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意义、适用范围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6年以来因胆囊三角黏连、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等原因而行经胆囊颈入路的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26例患者,除1例中转开腹完成手术外,其余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无严重胆汁漏、胆汁性腹膜炎及术后大出血发生,全组病例痊愈出院。术后住院时间4-10d,平均6.1d。随访患者中无胆管梗阻、膈下脓肿、肝脓肿、残余结石发生,无反复上腹疼痛、畏寒发热、胆道感染等典型胆囊术后综合征表现。结论对于胆囊三角萎缩、坏疽、瘢痕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Mirizzi综合征等患者,无法行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改行胆囊颈入路的胆囊次全切除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既可有效防止胆管损伤、异常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又可有效降低中转开腹率。  相似文献   

8.
张勇 《丹东医药》2009,(3):17-18
目的探讨后三角入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在400例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后三角入路分离胆囊管,切除胆囊。结果400例手术成功392例,中转8例,胆管损伤2例。结论后三角入路LC是一种安全容易掌握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胆道感染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情况下胆道及胆汁是无菌的,但在发生梗阻或存在异物时则很容易引起胆道感染(BTIs)。本文复习有关资料,重点介绍急性细菌性胆囊炎和胆管炎病人使用抗菌素治疗的方案选择,以及胆道外科手术或内窥镜检查后预防感染并发症的方法。1发病机理和微生物学 多数情况下,急性胆囊炎为胆结石梗阻胆囊管而引起胆囊的急性炎症,90%以上的急性胆囊炎伴有胆囊结石。常见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较少见;革兰阳性肠球菌和厌氧菌也时有发现。约15%以上的胆道疾病患者可检出厌氧菌,其中类杆菌属和梭状芽胞杆菌属是…  相似文献   

10.
王学闽  吴品  曾朋 《江西医药》2011,46(1):34-3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结石漏入腹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56例LC术中结石漏入腹腔的原因、处理方法。结果胆囊分破36例,胆囊侧胆囊管钛夹脱落6例,穿刺孔取胆囊时撕破3例,术中胆囊减压11例。其中腹腔残留结石全部取出49例,腹腔残留小部分散在结石7例,全组无腹腔感染,随访3个月~4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防止术中胆囊分破或取出时撕破是关键,术中及时处理漏入腹腔的胆囊结石,是杜绝并发症发生的手段,对漏入腹腔的结石未能完全取出者,术后注意观察和随访,不必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11.
人类感染的真菌主要来自外界环境并通过接触、吸入或食人而感染,少数致病真菌可直接致病,多数则在一定条件下致病,后者称为条件致病菌。根据真菌入侵组织深浅的不同,临床上把引起感染的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多数深部真菌系条件致病菌,多侵犯免疫力低下者。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使用的增多,器官移植、各种导管和插管技术的发展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增多,条件致病菌感染也不断增加,同时还发现了许多新的致病菌种。作为北京军区赴利比里亚第九批维和医疗分队成员,笔者在任务期内对任务区常见真菌病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针对真菌病的合理用药方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中经胆囊管汇人部微切开入路胆道镜检查后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具有胆道探查指征的病人,施行胆囊管汇入部切开约2~3mm,然后经此切开处置人胆道镜进行检查和治疗。探查完成后,不放置T管,直接(一期)缝合胆囊管及汇入部微切口。结果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已施行此术式22例。发现肝外胆管结石12例21枚,术中结石取净率为100%(12/12),阴性探查10例。胆道镜检查或协助取石时间为10~30min,平均15min,无1例发生胆瘘。术后住院时间为7,10d,平均8d。22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为14.6个月。经B超和CT证实,无1例有胆管狭窄表现。结论术中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入路进行胆道镜检查,与传统的经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相比具有创伤小、病人术后反应小、安全、方便等优点。此方法免除了病人术后带T管的痛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并且适用于大部分胆道结石的病人。  相似文献   

13.
陈平 《家庭医药》2005,(2):42-42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在我国主要由于结石引起,一般为胆囊结石压迫胆囊管,导致胆囊管梗阻,胆汁排不出去,引起胆囊的急性炎症反应。其他原因还有全身或胆道的细菌感染,侵犯胆囊;严重创伤和其他部位手术也可能引起胆囊的急性炎症。急性胆囊炎、胆囊黏膜出现充血、水肿,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化脓、坏死穿孔等病理变化。所以,处置不当可能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4.
细菌耐药机制与临床治疗对策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由于广谱抗菌药的滥用以及细菌间耐药基因的转导,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的发展成为人类健康事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细菌主要通过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改变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主动外排作用以及形成细菌生物被膜而对抗菌药物耐药,这些耐药机制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两个或更多种不同的机制相互作用决定一种细菌对一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水平。本文介绍了临床常见致病菌对各类抗菌药物主要的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并总结了针对常见细菌耐药的合理用药及相关防治对策,以期为临床常见致病菌耐药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中纤维胆道镜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并发结石的入路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Olympus P20胆道镜对64例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选择性施行胆道探查取石术,其中经胆囊管入路26例,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38例。结果:①经胆囊管人路取净结石24例,残留结石2例,术后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肝胰壶腹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成功。②经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取出结石34例,推入十二指肠3例,阴性探查1例。一期缝合17例,术后胆漏2例,引流1周内愈合;置放T形管21例,术后无胆漏。残留结石1例,经T形管窦道取石成功。结论:腹腔镜术中经胆囊管人路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但对不适宜的患者仍应坚持切开胆总管前壁,探查取石后酌情行一期缝合或置放T形管引流。  相似文献   

16.
栀子泡饮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栀子泡饮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疗效观察宋新民,施永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2医院大同037006)急件卡他性结膜炎,俗称“红眼”或“火眼”,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眼病,多在夏秋季流行,是由细菌直接接触感染所致。致病菌为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科韦氏杆菌等。其...  相似文献   

17.
吴业俊  王贤 《安徽医药》2015,(3):556-558
目的:探讨不同胆囊管解剖入路方式,评估经后三角解剖入路胆囊管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安全性与临床价值。方法按照胆囊是否黏连,将248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为黏连组132例,无黏连组116例。按照两种不同的手术路径,黏连组有67例胆囊三角入路 LC,65例胆囊后三角入路 LC,无黏连组有56例胆囊三角入路和60例胆囊后三角入路。结果胆囊黏连时,采用经后三角入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炎症反应都显著优于胆囊三角入路方式。结论后三角入路行胆囊切除术,不仅可减少出血量,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中转开腹率,缩短手术时间,具有更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地区下呼吸道临床分离出的常见致病菌菌群的分布情况及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性,为细菌性感染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血平皿培养法对本医院2009年1月到4月临床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培养,再用药敏纸片法对培养阳性的致病菌共289例进行药敏试验和用表型确证试验进行ESBLs的检测。结果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是下呼吸道常见的致病菌。结论了解常见致病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安伞倬用杭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入路。方法187例良性胆囊患者(无粘连组+粘连组)行经胆囊三角及胆囊后三角行LC,对其并发症(胆漏、出血、转开腹手术)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无粘连组中,两种手术入路并发症无明显的差别,在粘连组中,后三角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前三角。结论在LC中首先解剖胆囊后三角是安全的,能减少L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适用于胆囊三角粘连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吉米沙星对于泌尿道常见致病菌的影响,分析对其药动学/药效学(PK/PD)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泌尿道致病菌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8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离获得泌尿道常见致病菌,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吉米沙星对泌尿道常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最低杀菌浓度(MBC);另选取90例健康受试者,每日口服吉米沙星片后,检测尿药峰浓度(Cmax)以及尿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并依据检测结果对PK-PD进行计算。结果吉米沙星对泌尿道常见致病菌敏感性较差,健康受试者服用吉米沙星后48 h尿累积排泄率(37.38±7.47)%,Cmax为(143.84±56.93)μg/ml,AUV24h为(1343.95±556.72)μg/(ml·h),大肠埃希菌等常见致病菌的AUC24h/MIC90值均>15.00。结论吉米沙星不仅能够抑制肺炎克雷伯菌,而且能够清除大肠埃希菌等泌尿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同时避免产生耐药菌,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