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室晚电位(VLP)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中阳性发生率的差别.方法 对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76例(其中STEMI组304例及NSTEMI组72例患者)进行VLP检测.结果 STEMI组VLP阳性率为53.6% (163/304),NSTEMI组VLP阳性率为38.9% (28/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53,P<0.05).VLP阳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14.1% (27/191),VLP阴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0%(13/1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96,P <0.05).VLP阳性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2.178,95% CI为1.087 ~4.366,P<0.05).结论 STEMI组VLP阳性率明显高于NSTEMI组.VLP阳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VLP阴性患者.VLP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对50例正常老年人及75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应用体表信号叠加心电图检测心室晚电位(VLP)的结果作了分析,进而探讨了 VLP 检测与心肌梗塞及/或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表:OMI 并室壁瘤患者的 VLP 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室壁瘤患者(5/12对11/63),OMI 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 VLP 检出率明显高于 OMI 无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3/23对3/52),MI 患者作 VLP 检测,对于预报室性心律失节及判别高危病人确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心室晚电位对高血压性左室肥厚高危亚群预测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测试了经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左室肥厚(LVH)和非 LVH 的322例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的心室晚电位(VLP),并结合24小时 Holter 心电图记录的室性心律失常(VA)进行分析。探讨 LVH—VA—VLP 三者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09例 LVA 患者中81.7%有 VA,其中47.7%为恶性 VA,显著高于非LVA 者(38.5%和10.8%),P<0.01。LVH 患者 VLP 阳性检出率为34.9%,非 LVH 者为9.9%,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并发现 VLP 阳性者中94.7%有 VA,其中81.5%为恶性 VA,而 VLP 阴性者仅为74.6%和32.%(P<0.05和 P<0.01)。在 VLP 定量指标中,D_(40)及 V_(40)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十分密切,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86例心室晚电位(VLP)阳性的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服美托洛尔及心律平,4周后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及VLP。作者认为,对VLP阳性的VA药物治疗,只要无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禁忌症,应首选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室晚电位(VLP)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80例心脏病患者利用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进行心室晚电位检测后分析其结果 .结果 冠心病组VLP阳性率20.50%(41/200)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6.67%(12/180);急性心肌梗死组阳性率32.05%(25/78)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的VLP阳性率36.21%显著高于不伴有心律失常者14.10%.结果 心室晚电位阳性对预测心脏恶性事件有一定的价值,加强时VLP阳性患者的有效防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律平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02例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用心律平、门冬氨酸钾镁。对照组则予以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律失常改变及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律失常控制及临床疗效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抗心衰及抗心律失常治疗能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及改善心功能,心律平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明显,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88例心室晚电位(VLP)阳性的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服用美托洛尔及乙吗噻嗪,4周后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及VLP。结果:乙吗噻嗪虽能有效控制VA,但不能使VLP转阴,且有致心律失常作用(3/42);而美托洛尔不但能较好控制VA(38/46),且可使VLP逆转(39/46),又无致心律失常及其它明显副作用,疗效与50~100mg/d剂量之间无明显关系。作者认为:对VLP阳性的VA患者的药物治疗,只要无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禁忌证,应首选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8.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中药稳心颗粒与西药心律平的抗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每次口服稳心颗粒 9g ,每日 3次 ;对照组 :每次口服心律平 15 0mg ,每日 3次。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5 .7% ,室上性心律失常有效率 86 .7% ,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率 85 .2 % ;对照组总有效率 84 .2 % ;室上性心律失常有效率 80 .0 % ;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率 86 .9%。两组总有效率统计结果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其治疗心律失常疗效相当 ,但治疗组控制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对照组好(P <0 .0 5 )。结论 稳心颗粒具有和心律平相当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且副作用小 ,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心室晚电位(VLP)与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速(VT)、室颤(VF)关系密切.因此,寻找能遏止VLP的药物或方法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试用氨酰心胺(Atenolol)遏止VLP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 择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中VLP阳性且无氨酰心胺禁忌症者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34~77岁,平均53.8岁.其中,心绞痛4例,心肌梗塞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原因不明性晕厥1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原因不明性频发室性早搏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搏平口服液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治疗组给予心搏平口服液治疗,10ml/次,3次/d;对照组给予心律平治疗,150mg/次,3次/d。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6%,对照组为84.1%,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组平均心率和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搏平口服液具有与心律平相同的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88例心室晚电位(VLP)阳性的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服用美托洛及吗噻嗪,4周后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及VLP。结果:乙吗噻嗪虽能有效控制VA,但不能使VLP转阴,且有致心律失常作用(3/42);而美托洛尔不但能较好控制VA(38/46),且可使VLP逆转(39/46),又无致心律失常及其它明显副作用,疗效与50-100mg/d剂量之间无明显关系。作者认为:对C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对老年人快速性心律失常 (合并或无心脑血管疾病的房性和室性早搏及心动过速 )相关临床症状的治疗效应和安全性。方法 :90例合并或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 ,按照治疗组与对照组 2∶1的比例随机给予稳心颗粒或心律平治疗。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进行临床症状等级评定并进行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检查 ,并做心电图检测。结果 :稳心颗粒对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的缓解率优于对照组 (稳心颗粒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 89 8% ,心律平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 78 5 % ,P <0 0 1) ,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 ,且两组副作用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稳心颗粒对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相关症状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早期静脉注射后口服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 后心律失常事件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设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治疗组27例,首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5 mg,共3次,然后给予口服美托洛尔200 mg/d;安慰剂组26例,除接受AMI的常规治疗,相应安慰剂静脉及口服方法 与治疗药相同,入组后24小时及出院前分别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 AMI后24小时内美托洛尔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11/27 vs 18/26,P<0.05),心房纤颤的发生美托洛尔组虽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7 vs 2/26,P0.05);美托洛尔组成对或二联律的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的饲数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1/27 vs 19/26,5/27 vs 12/26,均P<0.05),心室纤颤两组各发生1例;出院前美托洛尔组的房性期前收缩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例教明显少于安慰剂组(15/25 vs 21/24,3/25 vs 9/24,P<0.05);成对或二联律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的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5 vs 4/24,0/25 vs 2/24,均P0.05).结论 AMI后早期静脉及口服美托洛尔可有效的抑制心肌梗死后发生的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但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开始使用,以避免增加心源性休克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中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震荡(HRT)的关系。方法:56例临床诊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病毒性心肌炎组(A组)和无器质性病变者组(B组),均行DCG监测,计算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O)、斜率(TS)。A组患者口服美托洛尔(25mg/次,每天二次)1月后复查24hDCG。结果:A组TO、TS分别较B两明显升高和降低,且A组口服美托洛尔1月后明显改善。结论: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受损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HRT可作为病毒性心肌炎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口服美托洛尔可改善HRT。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室性心律失常(VA)的发生情况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30例DCM进行24小时Holter监测、左室射血分数(EF)测定、电解质检测及心室晚电位(LVP)测定。结果:有27例发生VA,发生率为90%;EF与VA级别呈负相关(r=-0.667,P<0.05);24小时室早数与血浆钾、镁呈现负相关(r=-0.814,P<0.01);VLP阳性者多发生于高级别的VA中。结论:DCM中VA发生率很高;心功能低下,低钾、低镁可促使VA发生,高级别VA可能是猝死的原因,VLP对猝死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稳心颗粒+美托洛尔方案在改善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心电图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07-2021.04)万安中医院内科住院部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66例,依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33例,参照组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稳心颗粒,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用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水平对比无较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以上心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水平比参照组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总有效93.94%(31/33)比参照组72.73%(24/33)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及头痛在内总不良反应率对比无较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后心电图总改善93.94%(31/33)比参照组69.70%(23/33)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美托洛尔共同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可促进心电图改善及临床疗效的提升,同步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兼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徐强  诸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10):1451-1452
目的:研究QT离菜度(QTd)及心室晚电位(VLP)对心肌梗塞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计算4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QTd,其中34例行VLP检测。结果:12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明显延长,VLP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1),结论:QTd和VLP检测对心肌梗塞急性期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扩张型心肌病心室晚电位检测及其动态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检测53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及35例健康人心室晚电位(VLP),结果DCM组VLP阳性率为39.6%,健康人2.9%,差异非常显著。DCM伴室速(VT)/室颤(VF)者VLP阳性达84.2%,无VT/VF者阳性率14.7%。VLP预测DCM VT/VF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标准性分别为76.2%、90.6%、84.9%。对25例DCM病人VLP作治疗前后(间隔20天~30天)动态观察,各项参数无显著差异,但少数病人可随QRSD延长而猝死,VLP可随心功能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心律平致心律失常12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律平(普罗帕酮)是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具有广谱、高效等特点.但也具有严重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临床中遇到心律平引起的心律失常各种类型共12例,其中以窦性停搏为多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敬堂  高丽 《山西临床医药》2009,(23):1955-1957
目的:评价乙胺碘呋酮对伴器质性心脏病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18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按一定的治疗方案,分别服用乙胺碘呋酮和心律平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79.3%,而对照组为4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且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乙胺碘呋酮与心律平相比,更能安全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并能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