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检测恶性腹水细胞凋亡 (apoptosis ,APO)的价值及其与局部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的An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外周血细胞以及恶性腹水局部化疗前后细胞APO水平。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APO [(4 92±3 0 7) % ]及腹水的APO [(1 81±1 2 5 ) %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1 70± 1 18) % ] ,但未经治疗的恶性腹水APO [(1 81± 1 2 5 ) % ]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恶性腹水APO高于治疗前 ,治疗有效及显效组APO[(8 2 9± 6 45 ) % ]与治疗前APO[(1 81± 1 2 5 ) %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且比局部化疗后无效组APO [(2 2 9± 2 0 3 ) % ]明显偏高 ,P <0 0 5。结论 :动态测定恶性腹水局部化疗前后APO的变化 ,在筛选药物、监测疗效及评估预后方面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和化疗过程中体内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研究二者浓度变化与化疗效果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方法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收集并记录患者第1、2、3次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肿瘤病理类型、分期及无进展期。同时收集60例健康人员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作对照。结果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异常升高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病理类型均无相关性。对照组D-二聚体和FIB水平分别为0.47 mg/L和3.76 g/L,明显低于化疗前晚期NSCLC患者的(0.96 mg/L和4.32 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两个周期后,有效(PR+SD)的晚期NSCLC患者D-二聚体和FIB水平分别为0.65 mg/L和2.74 g/L,无效患者分别为1.72 mg/L和4.65 g/L,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NSCLC患者的PFS中位数为5.4个月,化疗前D-二聚体和FIB阴性的患者PFS明显长于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3次化疗前患者的D-二聚体和FIB水平进行对比,虽在不断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D-二聚体和FIB水平异常升高,能够提示肺癌的诊断。治疗过程中要监测肿瘤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延长患者PFS。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联合抗凝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疗效。方法 收集晚期NSCLC患者70例,根据单双号分组,即对照组、治疗组,均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吉非替尼联合抗凝方案。对比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疾病控制率为82.8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652,P=0.006;χ2=9.130,P=0.003)。治疗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Ⅰ[(2.21±0.43)ng/ml]、CEA[(5.61±0.72)ng/ml]、SCC[(13.22±1.47)μg/ml]、NSE[(12.48±1.51)μg/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KPS评分为(80.31±6.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IB[(3.66±1.26)g/L]显著低于对照组,TT[(18.19±1.14)s]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肿瘤相关物质群水平对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陶文  陈煌基 《实用癌症杂志》2003,18(2):161-162,165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物质群 (TSGF)对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比色法测定 2 92例复发性恶性肿瘤患者及 13 4例健康人的血清TSGF水平。结果 各种复发性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GF水平 ( x±s)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70 .7± 12 .6)U /mlV .s (5 4.5± 5 .2 )U /ml,P <0 .0 1] ;肿瘤转移患者血清TSGF水平高于局部复发组 [(73 .1± 13 .1)U /mlV .s (67.7± 9 .9)U /ml ,P <0 .0 1] ,尤其是肺、骨转移癌患者 (P <0 .0 1) ;以 64U /ml为临界值时 ,TSGF检测复发转移瘤的敏感性为 69.5 %、特异性为 97.0 %。结论 血清TSGF水平对恶性肿瘤的监测具有高度敏感性、高度特异性和广谱性 ,是监测其复发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 45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 ,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 [( 199 47± 15 6 69)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5 1 2 3± 2 2 66)pg/mL] ,P =0 0 0 0 ;有血管侵犯 [( 2 5 1 63±170 19)pg/mL ]、淋巴结转移 [( 2 66 3 9±162 49)pg/mL]和肝脏转移 [( 3 14 48± 2 19 89)pg/mL]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血管侵犯 [( 12 1 2 3± 91 91)pg/mL]、无淋巴结转移 [( 189 2 6± 47 14 )pg/mL]和无肝脏转移 [( 15 7 65± 10 1 86)pg/mL]的患者 ,分别P =0 0 0 5 ,P =0 0 0 0 ,P =0 0 0 2 ;Duke’sC、D期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 [( 2 60 74±174 72 )pg/mL]显著高于Duke’sA、B期患者[( 115 63± 69 10 )pg/mL] ,P =0 0 0 1;结直肠肿瘤≥ 5cm的患者血清VEGF水平 [( 2 44 74±171 18)pg/mL]明显高于肿瘤 <5cm的患者[( 12 4 92± 92 62 )pg/mL] ,P =0 0 0 4。血清VEGF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和组织病理学类型无明显关系。结论 :血清VEGF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而用于结直肠癌诊断、病情进展的动态监测及预后判断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行FOLFOX6方案化疗后5-氟尿嘧啶(5-FU)稳态血药浓度(Css)与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接受FOLFOX6方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48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5-FU Css,分析5-FU Css与不良反应、缓解率的关系.结果:5-FU Css在48例结直肠癌患者中不呈正态分布,范围153.7~1 094.8 μg/L,平均(400.0±190.2) μg/L,个体之间变异较大.随着结直肠癌患者Css的升高,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及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化疗有效患者的平均Css为(469.9±210.8) μg/L,明显高于疾病稳定和进展的患者[(384.4±127.1)和(257.9±104.2) μg/L],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时Css在300~600 μg/L时将获得最佳的疗效和最小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林晓娟  蒋国玲 《实用癌症杂志》2004,19(3):290-291,301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浆可溶性P 选择素 (sP selectin)和一氧化氮 (NO)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和化学比色法 ,分别测定 3 6例宫颈癌患者及 3 6例健康人血浆可溶性P 选择素及一氧化氮的水平。结果 血浆可溶性P 选择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宫颈癌患者与健康人比较 :宫颈癌组血浆可溶性P 选择素为 ( 13 8.2 6± 2 9.40 )mg/L及一氧化氮水平为 ( 14 3 .60±3 9.61)μmol/L ;健康对照组血浆可溶性P 选择素为 ( 2 2 .65± 7.2 9)mg/L及一氧化氮水平为 ( 65 .3 6± 6.5 5 ) μmol/L ,两组分别两两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宫颈癌有淋巴结转移者P 选择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分别为 ( 161.3 1± 2 5 .5 0 )mg/L、( 162 .5 2±3 8.2 7) μmol/L ,无淋巴结转移者P 选择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分别为 ( 10 5 .66± 5 1.3 6)mg/L、( 12 0 .16± 49.64 ) μmol/L ,两组分别两两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宫颈癌患者手术后P 选择素及一氧化氮水平显著低于手术前 (P <0 .0 1)。结论 检测血浆P 选择素、NO水平的变化 ,对宫颈癌的病情判定及治疗指导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浆内源性H2S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初治AL住院患者62例,健康体检者20例.应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其血浆中的H2S浓度水平,比较AL患者急性发病期、临床缓解期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和不同分型之间的差异.结果:AL患者血浆中的H2S浓度水平急性发病期组[(29.00±8.36) μmol/L]较临床缓解期组[(44.53±5.98) μmol/L]和健康对照组[(47.66±6.13) μmol/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临床缓解期组血浆中的H2S浓度水平比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但H2S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H2S含量为(28.98±8.77) μmol/L,急性髓系白血病为(28.16土6.04)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结论:气体信号分子H2S生成下降可能在AL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肿瘤患者体内凝血系统异常活化,而糖尿病患者体内也存在多种促凝和抗凝成分的改变.本研究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以及单纯CR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及FIB、D-dimer与CRC合并T2D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03-07-2015-09-25天津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1 141例.分为合并组274例和CRC组867例,合并组为CRC合并T2DM患者,CRC组为单纯CRC患者.检测空腹血糖(Glu)、FIB和D-dimer,比较两组差异.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比较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FIB水平的差异,应用非参数检验比较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D-dimer水平的差异.结果 合并组FIB水平为(4.16±1.066) g/L,高于CRC组的(3.96±0.935) g/L,t=-2.727,P=0.007;合并组D-dimer水平为0.38(0.26,0.67) mg/L,CRC组D-dimer水平为0.40(0.26,0.66) mg/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68,P=0.867.合并组肿瘤长径≥5 cm者FIB (4.41±1.03) g/L高于肿瘤长径<5 cm者(3.87±1.01) g/L,t=-3.946,P<0.001;pT3-4期肿瘤患者FIB(4.21±1.04) g/L高于pT1~T2期的(3.78±1.01) g/L,t=-2.295,P=0.023;低、中分化患者FIB水平(4.70±1.00、4.20±1.03) g/L高于高分化患者(3.83±1.10) g/L,F=4.262,P=0.015.合并组女性D-dimer水平0.51(0.32,1.08) mg/L高于男性0.34(0.26,0.55) mg/L,Z=3.797,P<0.001;结肠癌患者D-dimer水平0.47(0.31,0.78) mg/L高于直肠癌患者0.34(0.26,0.61) mg/L,Z=2.492,P=0.013;pT3~T4期患者D-dimer水平0.39(0.26,0.72) mg/L高于pT1~T2期者0.32(0.24,0.42) mg/L,Z=2.090,P=0.037.结论 CRC合并T2DM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CRC合并T2DM患者术前高FIB和D-dimer水平与较大的肿瘤直径和较差的肿瘤病理分期、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炎症导致肿瘤的重要性近来引起了学者的高度关注,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是联系肿瘤和炎症之间的桥梁.本文旨在探讨CRP水平与鼻咽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0例健康人群、20例鼻咽良性炎症及68例鼻咽癌不同分期患者的CRP水平,经相关性分析,初步探讨CRP水平与炎症及肿瘤的关系.结果:放疗前鼻咽癌患者的血清CRP水平[(19.8±4.7)m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2±1.8)mg/L],但显著低于良性炎症组[(45.6+7.9)mg/L,P<0.05] ;鼻咽癌T4组CRP水平[(25.6±3.9)mg/L]均高于T1期组[(17.4±5.8)mg/L]、T2期组[(18.6±8.5)mg/L]和T3期组[(15.6±1.8)mg/L],N3期组CRP水平[(28.0±7.1)mg/L]均高于N0期组[(17.6±6.8)mg/L]、N1组[(21.3±5.1)mg/L]和N2组[(18.6±5.6)mg/L],Ⅳ期组CRP水平[(25.7±5.5)mg/L]均高于Ⅰ期组[(14.2±1.9)mg/L]、Ⅱ期组[(16.1±3.9)mg/L]和Ⅲ期组[(23.0±7.7)mg/L],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组间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RP与鼻咽癌和鼻咽良性炎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鼻咽癌分期越晚CRP值越高.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与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Liu X  Wang S  Wu Z  Sun W  Wan W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1):51-52
目的 通过监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研究其在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ACL-200血凝分析仪对43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浆进行FIB测定。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的FIB水平较非恶性肿瘤患者显著升高;部分化疗后好转的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的FI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复发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FIB水平再次升高。结论 FIB在辅助诊断恶性肿瘤、监测疗效及评估预后方面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癌胚抗原(CEA)水平,探讨两者的变化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86例和同期住院的胃肠道非恶性肿瘤患者30例,检测FIB和CEA,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与胃肠道非恶性肿瘤患者FIB和CE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Ⅳ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与Ⅰ+Ⅱ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FIB和CE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IB和CEA联合检测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诊断的敏感性为54.6%,特异性为67.4%;FIB水平与CEA水平具有相关性(r=0.212,P<0.05)。结论 FIB和CEA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临床分期的关系密切相关,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凝血4项和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检测84例结直肠癌患者和80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纤维蛋白原(FIB)、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应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术前FIB、CA19-9、CEA水平均明显高于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FIB、CA19-9、CEA水平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FIB水平和CEA、CA19-9水平存在着相关性。联合检测FIB、CA19-9、CEA水平可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率。结论:术前肿瘤标志物及凝血4项的检测有助于鉴别结直肠良性、恶性肿瘤及监测血栓的形成,提高诊断效能,有利于早期发现与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进展期实体恶性肿瘤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凝血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寻找敏感的凝血功能监测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于我科住院行同步放化疗且治疗有效的Ⅲ-Ⅳ期实体恶性肿瘤患者共93例,对比放化疗前、中、后凝血标志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D-二聚体(D-D)和血栓前体蛋白(TpP)的数值变化。结果:治疗前33.3%(31/93)的患者D-D升高,72.0%(67/93)的患者TpP升高,D-D与TpP呈线性相关(P=0.00)。治疗前、中、后D-D值[(1.22±1.43),(1.28±1.13),(1.59±1.46) mg/L]和TpP值[(5.89±3.55),(7.18±3.71),(8.33±4.22) mg/L]均呈逐步上升趋势(治疗前、后对比P<0.05),而PT、APTT、FIB无显著变化(P>0.05)。亚组分析显示治疗前D-D升高的31例患者群疗程中D-D值[(2.75±1.61),(1.72±0.99),(2.53±1.71) mg/L]先下降(治疗前、中对比P<0.05),后再升高(治疗中、后对比P<0.05)。结论:(局部)晚期实体恶性肿瘤治疗前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D-D、TpP升高,同步放化疗引起D-D、TpP进一步动态升高,治疗期间应重点监测该指标,及时抗凝干预以降低静脉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ML)患者凝血状态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39例ML患者与4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血栓烷B2(TXB2)、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结果 ML患者外周血中TXB2、PAgT、FI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L患者中,Ⅲ、Ⅳ期较Ⅰ、Ⅱ期的FIB水平显著增高(P<0.05);有症状者较无症状者的TXB2、PAgT、FIB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高度恶性与中、低度恶性比较,FIB水平显著增高(P<0.05);抗凝加化疗与单纯化疗比较,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化疗缓解与化疗无效比较,化疗前上述指标均较低(P<0.05)。结论 ML患者常处于高凝状态,检测TXB2、PAgT、FIB可以为ML临床分期、恶性程度、疗效、预后及指导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晚期肺癌患者心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及影响心功能的因素。方法:前瞻性对60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将有心衰症状和体征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疗效 生存时间。结果:晚期肺癌患者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60%,24例大量恶性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的患者心功能均为Ⅱ-Ⅳ级。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史者发生心衰的时间显著早于无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者。抗心衰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及延长生存时间。化疗对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无明显影响。结论:伴有大量恶性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的晚期肺癌患者均存在心功能不全,在对症治疗的同时抗心衰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患者及正常体检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及凝血酶时间(TT),并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PT和TT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PTT和FIB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的PT、TT、AP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TT和FIB的测定在监测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上有一定的意义,其应用价值可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肿瘤相关物质(BXTM)含量检测及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50例有复发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60例无复发转移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BXTM含量。结果:晚期恶性肿瘤组BXTM均值为(112.10±20.20)U/ml,阳性率为72.8%。无复发转移患者BXTM均值为(92.35±12.25)U/ml,阳性率为25.0%。正常对照者BXTM均值为(91.28±9.35)U/ml,阳性率为16.7%。复发转移患者血清BXTM含量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患者及正常对照者(P<0.05)。无复发转移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BXTM含量无差异(P>0.05)。治疗有效或稳定的患者化疗前血清 BXTM 含量及其阳性率均低于疾病进展的患者(P<0.05)。结论:血清BXTM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广谱性,临床上可用作晚期恶性肿瘤诊断、疗效判断以及随访检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特素(紫杉醇)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特素治疗31例晚期恶性肿瘤效果。方法:患者接受以特素为主的联合化疗,并给患者标准的抗过敏反应用药。结果:特素治疗疗效为70.96%,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未发生任何因特素毒性过敏死亡病例。结论:特素对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肯定,是目前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良好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