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将1985年9月至1995年9月收住院确诊为儿童消化性溃疡34例,分析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4例中男26例,女8例,男女之比为3.2:1。年龄2-12岁,学龄儿童24例,为总数的70.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8例(占82.3%),胃溃疡4例,复合性溃疡2例。病程最短1d,最长4年,其中<3月12例,3月至3斗8例,3-4年14例,全部病例有不规则饮食史,有溃疡病家族史者18例(占52.9%),其中直系亲属患病12例。1.2临床表现根据本组病例的临床表现不同,分为:①隐匿型,平时无任何症状,以突发消化道出血住院8例。②不规则疼痛型,平时有上…  相似文献   

2.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近10年来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B)的病因构成、发病趋势及与几个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3、1998和2003年间经内镜检查的UGB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检出UGB 2347例,1993年580例、1998年646例、2003年1121例。(2)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胃癌为UGB常见病因,分别占27.8%、21.1%、9.4%。(3)1993、1998和2003年三个年份中,急性胃粘膜病变分别占该年份UGB的24.3%、23.8%、17.9%;胃溃疡分别占8.3%、7.3%、4.5%;胃癌分别占6.0%、7.7%、12.0%;十二指肠溃疡分别占13.1%、19.8%、27.0%。(4)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11:1。(5)随着年龄的增长,UGB的发病例数增加。(6)冬春两季的发病例数明显多于夏秋两季。结论:消化性溃疡是UGB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急性胃粘膜病变、胃癌。急性胃粘膜病变、胃溃疡的发病构成比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UGB的病因分布与性别、年龄、季节、年代变化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情况,从而揭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是否存在民族差异。方法 对我院2005年3~11月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在602例的胃镜检查者中,检查出消化性溃疡共计147例,占24.5%,其中男93例,在检查的男患者中占33%,女54例,在检查的女患者中占17%,男女患病之比为2:1。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的发病比例为1.4:1,复合性溃疡占溃疡病的17%。结论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溃疡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与其他地区相比.女性比例较高,胃溃疡和复合性溃疡比例较高,提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1142例胃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地区性消化性溃疡病发病学特点。方法对10年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①共检出1142例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32例,胃溃疡433例,复合性溃疡77例。②溃疡患者男女之比为2.77:1。③溃疡患者平均年龄40.7岁,球溃疡以30岁以下居多,占40.82%;胃溃疡患者中以大于50岁居多,占35.10%;复合性溃疡大于50岁者最多,占40.26%。④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高峰季节是秋季(9~11月)和春季(3~5月)。结论①病变好发部位以球溃疡最多见,胃溃疡次之,复合性溃疡最少。②溃疡发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与其不艮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消化性溃疡穿孔的外科诊治经验,以提高对溃疡病穿孔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997-2007年间收治的136例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6例中,术前确诊125例(91.9%),误诊11例(8.1%)。行保守治疗15例(11%),无中转手术病例。穿孔修补术52例(38.3%),胃大部分切除术69例(50.7%),术后无再穿孔、幽门梗阻、吻合口中漏和残端破裂等近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术前X线和B超联合应用可提高溃疡病穿孔的确诊率。胃大部分切除术的近期并发症与单纯穿孔修补术或非手术疗法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差异,但远期疗效优于后两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分阶段治疗方法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对所观察患者34例均采用中药内服三阶段治疗。结果 痊愈24例,占70.6%;显效7例,占20.6%;好转3例,占8.8%;无无效及加重病例。结论 溃疡病的三阶段疗法:化湿、祛瘀、固本,利于消化性溃疡的治愈和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Hp)cagA/vacA优势基因型及不同基因型Hp感染、混合感染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胃窦、胃体双份活检标本均培养出Hp的42例慢性胃炎(CG)和36例消化性溃疡(P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56份Hp分离株的cagA基因、vacA基因的信号区(s)和中间区(m)亚型,分析Hp基因型及多株Hp混合感染在CG和PU中的分布。部分优势基因型的扩增产物T—A克隆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cagA基因的检测中,78例病人的胃窦标本中有?5例(96.2%)为cagA阳性,相应的胃体标本中,76例(97.4%)为cagA阳性,有1例(1.3%)患者胃窦、胃体检出cagA状态不一的Hp混合菌株。在胃窦标本的vacA基因分型中,sla/ml、sla/m2、sla/mlb、sla/mib—m.24种vacA基因型在78例患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4%(5/78)、55.1%(43/78)、26.9%(21/78)和1.3%(1/78),多株混合感染为3.8%(3/78);而相应的胃体标本中,前述四种vacA基因型所占比例依次为6.4%(5/78)、53.8%(42/78)、25.6%(20/78)和3.8%(3/78),多株混合感染为5.1%(4/78)。c8gA+sla/m2和cagA+sla/mlb在胃窦标本中占51.3%(40/78)和26.9%(21/78),而在相应的胃体标本中占52.6%(41/78)和25.6%(20/78)。少量胃窦、胃体标本中vacA基因8区和m区不能分型,未发现8lb、82和mla型。联合胃窦、冒体标本分析,16例(20.5%)患者中检出不同基因型的多株Hp菌株,同一胃内多部位采样比单部位采样者有更高的混合感染检出率。HpcagA基因、vaeA基因型、cagA/vaeA基因组合及不同基因型菌株混合感染在CG和PU中的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6株8h型Hp菌株的8区扩增产物与报道的ala型60190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15—94.86%,4株n正型Hp菌株的m区扩增产物与报道的m2型87~203株核苷酸序列之间同源性为93.63—97.61%。结论:cagA+sla/m2是本地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中最主要的Hp菌株的优势基因型,其次为cagA+sla/mlb,部分vacAsla/m2型优势分布菌株其核苷酸序列与国外报道的参考菌株比较有较高的同源性,部分患者同时感染不同基因型的多株Hp,但均与所致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小儿消化性溃疡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涛 《临床医学》2003,23(4):19-21
目的 :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内镜诊断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 89例 5~ 14岁小儿消化性溃疡的内镜检查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检测幽门螺杆菌 62例。结果 :小儿消化性溃疡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男女之比为 5∶1;十二指肠溃疡占 82 % ,胃溃疡占 14 % .6,复合性溃疡占 3 .4% ;幽门螺杆菌感染总阳性率 64 .8% ;溃疡病有遗传倾向的占 3 2 .6% ( 2 9/ 89例 ) ,误、漏诊 2 1例。结论 :消化性溃疡是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小儿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小儿内镜检查安全可靠 ,检出率高 ,误诊少 ;小儿消化性溃疡治疗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洁维乐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方法 应用洁维乐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以胃必治治疗消化性溃疡56例做对照,疗程4周,观察两组消化性溃疡愈合率、总有效率、HP根除率、消化道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胃溃疡愈合率73.3%,有效率93.3%,对照组胃溃疡愈合率58.8%,有效率88.2%,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率78.8%,有效率93.9%,对照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率71.8%,有效率89.7%,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腹痛缓解率分别为76.1%和71.7%,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HP清除率分别为22.7%和33.3%,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洁维乐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中胃癌的发生率。方法77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随访组)病例均经内镜并活检诊断。不典型增生轻度者51例,中度19例,重度7例,患者每月门诊1次,每6个月至12个月内镜检查和活检1次,对照组83例,为同期内地方医院癌前病变患者,平时不进行主动内镜随访。结果①不典型增生的动态变化,在随访5年内,轻度不典型增生由66.2%(第1年)降至50%左右(第4~5年),中度不典型增生由22.7%升至35%左右,重度不典型增生由9.1%增达14%左右(第4~5年);②癌变问题:随访组总的胃癌发生率11.7%(9/77),早期胃癌(EGC)发生率9.1%(7/77),占胃癌总数的77.8%(7/9);进展期胃癌(AGC)发生率为2.6%(2/77),占胃癌总数的22.2(2/9)。对照组总的胃病发生率为8.4%(7/83).EGC占胃癌总数的14.3%(1/7),AGC占胃癌总数的85.7%(6/7)。随访组早期胃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组9例恶变患者中6例系中至重度萎缩性胃炎。3例为溃疡愈合后患者,不典型增生为Ⅱ°及Ⅲ°。结论高危人群密切内镜随访是发现早期胃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两院32500例内镜检查中,共检出消化性溃疡6220例,其中复合性溃疡540例,占消化性溃疡的8.7%。本组内镜下表现为胃十二指肠均有活动性溃疡,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和内镜特征。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15例,女25例,男:女二2小1。年龄最大66岁,最小17岁。职业分布中,农民380例,工人75例,知识分子60例,干部25例。病程1年以内者55例(10%),2~10年199例(37o),10年以上286例(53%)。临床表现有典型的溃疡疼痛者165例(30%),上腹部剧烈疼痛难以忍受者210例(390),有370例有呕血或便血(68o),有361例(670)伴有…  相似文献   

12.
上消化道出血4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488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急诊胃镜检查,胃镜下的诊断率高达99.0%,其中消化性溃疡304例,占62.3%;急性胃黏膜病变62例,占12.7%;胃食管恶性肿瘤52例,占10.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5例,占7.2%;Mallory—Weiss综合征16例,占3.3%;食管炎9例,占1.8%;吻合1:7炎2例,占0.4%;十二指肠球炎4例,占0.8%;Dieulafoy病2例,占0.4%,原因不明2例,占0.4%。结论急诊胃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最好方法;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食管恶性肿瘤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特点。方法:对34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青年消化性溃疡21例进行对比。结果:34例老年消化性溃疡中,以呕血、黑便为首发症状22例(64.7名),胃溃疡11例(32.4名),高于青年组的2例(9.5%)(P〈0.01),高位溃疡和巨大溃疡发生率高,并发症24例(70.6%),伴随其他疾病者22例(64.7%),高于青年组的3例(14.3%)(P〈0.09)。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在临床表现、病发部位及并发症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遭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并指导治疗。方法:对5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遭出血患者均行急诊胃镜检查及Child-pugh分级。结果:(1)5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1.92%,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48.08%,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Child—pughA级中。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3.08%,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7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Child-pughC级中,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5.00%,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11.5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在Child-pughC级中,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占17.31%,消化性溃疡出血占7.6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门脉高压性胃病及消化性溃疡也是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尤其在肝功能Child-pughC级的患者中更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研究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年内1002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资料。结果: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为21.51%,男女之比为3.21:1,十二指肠溃疡占80.04%,胃溃疡占14.37%,两者之比为5.57:1。结论:消化性溃疡检出率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好发于气温易变的春秋季节,好发部位十二指肠溃疡以球部前壁与大弯侧为多;胃溃疡以胃角与胃体部为多;消化性溃疡的高峰年龄为21~50岁;并发症以出血为最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脂代谢紊乱状况。方法对500例住院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脂蛋白紊乱血症总的检出率为46.2%,其中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均增高占39.0%,TG及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增高占29.0%。 TC及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占28.6%,单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下降占3.4%,合并 HDL-C下降占43.7%。男性检出率为49.1%,女性为37.4%。<30岁检出率为24.2%,≥30岁为51.4%。乙醇性、激素性、创伤性及其他原因的检出率分别为63.4%、38.5%、40.0%、39.1%。双侧及单侧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分别为46.9%、45.5%。结论脂代谢紊乱在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对血脂水平的筛查及脂代谢紊乱的控制,有利于股骨头坏死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作者收集2001~2004年因胃部不适接受胃镜检查者398例,其中发现消化性溃疡106例(占总受检者的26.63%),男性78例,女性28例,男女之比为2.78:1,年龄最小16岁,最大83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57例(占53.77%),胃溃疡26例(占24.52%),幽门管溃疡6例(占5,66%),复合性溃疡7例(占6.6%)。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和比较国产与进口奥美拉唑注射剂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将128例出血性消化性溃疡随机分为试验组(n=66)和对照组(n=62),试验组给予国产奥美拉唑,对照组给予进口奥美拉唑(商品名洛赛克),两组均为静脉滴注,每次40mg,bid,疗程3-5d。观察两组止血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显效率(48h内出血停止)和总有效率(72h内出血停止)分别为62.1%(41/66),93.9%(62/66)和62.9%(39/62),96.8%(60/62)(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北海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关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北海地区幽门螺杆菌(Her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关系,为防治本病提供参考。方法:1050例门诊病房具有上消化症状患者,行胃镜检查、胃镜下取活检作胃粘膜组织切片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服的感染率,并分析与职业,上消化疼痛的关系。结果:HP总检出率52.9%,男、女性别HP感染无差异,分别为53.8%、51.1%。年龄以30—59岁感染率最高(57.1%),16—29岁较低(38.5%),职业以渔民感染率最高(76.8%),农民次之(65.1%);上消化道疾病服感染,以球部溃疡最高(64.9%),糜烂性胃炎次之(60.4%),萎缩性胃炎最低(25%)。结论:本地区HP感染率以渔民、农民高为特点,HP感染是本地区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3例胃溃疡、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灭滴灵三联疗法,并与33例胃溃疡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行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灭滴灵三联疗法分别治疗4周和2周对照。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停药2个月后复查,胃溃疡HP根治率分别为86.1%(31/36)及68.9%(20/33),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8.9%(32/36)及3.6%(21/3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根治率分别为86.1%(26/30)及63.3%(19/30),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27/30)及20/30(66.7%)(P〈0.05),治疗不良反应少。结论 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能有效根除老年人消化性溃疡HP感染,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