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集国内外相关肺吸虫病资料,对不同虫种、同一虫种的不同类型、同一虫种的不同发育阶段引起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主要致病虫种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引起的病症分别为肺型和皮下结节型,而卫氏并殖吸虫三倍体型和二倍体型对人体的致病性有强、弱差别;卫氏并殖吸虫的童虫、卫氏并殖吸虫四川亚种和伊春亚种对人体的致病性多表现为肺外型的皮下结节或肝脏寄生,而卫氏并殖吸虫的成虫则多在肺内形成囊包。这些复杂的临床表现与特征在诊断和治疗上有差别,应认真辨别。  相似文献   

2.
对广西那坡、灵川两地的异盘并殖吸虫作了扫描电镜观察。成虫体棘基本为簇生格式。比较两地相同虫龄各部位体棘的形状特征有明显差异。473天虫龄的那坡异盘并殖吸虫腹面两外侧有散在巨大体棘,背面体棘老化演变成扇形花纹。  相似文献   

3.
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吉林、黑龙江部分地区的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作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口腹吸盘内壁密布绒球状突起,并可见单生及2~5个簇生尖齿。体壁呈玉形皱褶或呈波状皱褶并可见皮孔。皮棘为单生,多呈圆锥形,而在腹吸盘两侧及其后的皮棘,其末端常分为2~5支,呈梳齿状,此特征在光镜下观察易误认为簇生皮棘。  相似文献   

4.
肺吸虫是医学蠕虫吸虫纲的一种,根据其寄生部位和临床症状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卫氏并殖吸虫,主要寄生部位为肺并以肺部症状为主,引起肺型并殖吸虫病,另一类为斯氏狸殖吸虫和四川并殖吸虫,表现为其童虫在人体内移行不定(幼虫移行症),而引起皮下型并殖吸虫病。现报道1例误诊为菌痢的肺型并殖吸虫病。  相似文献   

5.
寄生虫与肺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杰  阎玉文 《医学综述》2003,9(2):89-90
在引起肺部疾病的许多病因中 ,寄生虫感染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可引起肺部疾病的寄生虫的常见种类有卫氏并殖吸虫 (肺吸虫 ) ,细粒棘球绦虫、蛔虫、钩虫 ,原虫有溶组织内阿米巴、卡氏肺孢子虫、弓形虫 ,医学节肢动物有粉螨、尘螨等。1 蠕 虫1 1 卫氏并殖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是人体并殖吸虫的重要虫种之一 ,可以引起肺型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的致病作用主要是由童虫和成虫引起。虫体在组织以及脏器内游走、定居而造成机械性损伤 ,虫体的代谢产物等抗原物质能诱发人体产生免疫病理反应。肺脏是其最易侵犯和寄生的脏器 ,主要病变是脓肿和囊肿的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报告湖北省丹江口市94d 和212d 虫龄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口吸盘周围,口、腹吸盘问,腹吸盘侧,两睾丸问和尾部五个部位体棘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图像显示体棘呈三角尖刀形.凿形或三角形,很多体棘末端有缺刻及裂纹,随着虫龄的延长,缺刻也较大更明显,裂纹也较清晰,但体棘基部未见分裂,所有体棘均呈分散排列的单生型。  相似文献   

7.
怡乐村并殖吸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怡乐村并殖吸虫成虫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成虫体表的体棘为典型的簇生棘。观察到半球型、玫瑰花瓣型和中央小孔型3种类型的感觉乳突,其中中央小孔型乳突为在并殖吸虫成虫阶段首次观察到。文中就体棘对虫种鉴定的价值和感觉乳突的生理功能进行了探讨,并认为由后尾蚴向成虫阶段发育过程中,感觉乳突呈退化趋势,可能是并殖吸虫感觉乳突演变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8.
在长安县肺吸虫病患者居住的山区捕获溪蟹及野生动物果子狸,观察其体内自然感染的并殖吸虫囊蚴,脱囊后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的形态 以囊蚴人工感染家犬,观察45、90、180、380天虫龄的虫体和虫卵的形态。根据各期形态特征和测量数值,并与国内报道的并殖吸虫资料比较,鉴定为斯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少数虫体形态和数值虽有差异,总体上仍具有斯氏并殖吸虫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观察用广西西部镜头华石蟹中的异盘并殖吸虫囊蚴感染家犬150天后获成虫。扫描电镜观察异盘并殖吸虫表面结构,发现口吸盘明显大于腹吸盘,生殖孔有4~7瓣,似花朵状,排泄孔椭圆形。全身皮棘除口吸盘上为单生棘及腹吸盘上无棘外,其他部位均为由6~8个尖刀形棘紧密排列而成簇生棘。  相似文献   

10.
自1959年陈心陶发表并殖吸虫新种——斯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SkrjabiniChen,1959)以来,许多省相继发现与斯氏狸殖体型相似的虫种。见于文献报道的有四川并殖吸虫,会同并殖吸虫,泡囊狸殖吸虫、异睾狸殖吸虫等。这些虫种与斯氏狸殖吸虫在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尤其在体棘方面更为明显。陈氏描述斯氏狸殖吸  相似文献   

11.
本文调查浙西南十个县疫区的华溪蟹,发现畸形的卫氏并殖吸虫囊蚴与普通型囊蚴混合感染,形状以孵圆形、肾形或三角形为主,95%分布于蟹的腮部。两种囊蚴分别感染犬、猫,76天后从虫体子宫内或猫粪中发现并殖吸虫卵。两型囊蚴所得的成虫,童虫与卵,均具有卫氏并殖吸虫之特征,提出扁囊并殖为卫氏并殖的同种异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广东省主要并殖吸虫虫种。方法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DNA测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鉴定广东省主要并殖吸虫虫种。采集卫氏并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自然疫源地山溪中溪蟹并检获三种并殖吸虫囊蚴,分别人工感染家犬或家猫,饲养60~120 d后,剖杀检获成虫分别制成玻片大体标本。结果三种不同并殖吸虫疫源地蟹体检获的囊蚴鉴定为卫氏并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三种吸虫成虫样本的COI基因与ITS2基因进行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分别与Gen Bank中检索的AY618799.1号基因、AF159594.1号基因、AY140693.1号基因、AY618733.1号基因、AF159602.1号基因和AB713404.1号基因序列比对,同源性分别在99%~100%之间。结论广东省主要并殖吸虫为卫氏并殖吸虫、斯氏并殖吸虫和三平正并殖吸虫。三种并殖吸虫的COI基因与ITS2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中检获的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9%~100%之间,三种并殖吸虫与Gen Bank中检获虫种无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免疫印渍技术用于斯氏并殖吸虫病抗原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免疫印渍技术分析了斯氏并殖吸虫30、60和90d虫体抗原组份与斯氏、卫氏并殖吸虫病人、华支睾吸虫、血吸虫、囊虫、包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清反应情况。结果发现斯氏和卫氏并殖吸虫病人血清均可识别9条抗原多肽,分子量分别为17、27、29、35.5、37.5、60、72和90kDa,其中35.5、37.5和39kDa三条抗原带可100%同2种并殖吸虫病人血清起反应,特异性达100%。72和90kDa抗原多肽可与其他寄生虫病人和正常人血清发生交叉反应。不同虫龄期的抗原在反应条带上无明显区别,但以30d龄虫体抗原的显色更清晰。结果提示35.5、37.5、和39kDa抗原多肽具免疫学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用卫氏并殖吸虫的囊蚴,后尾蚴及成虫分别感染八只温州杂交种白猪,以犬为对照。结果:①囊蚴经口感染30—107天后及后尾蚴经臀部注射感染16天后解剖,均在骨骼肌中找到比后尾蚴略大的童虫,大小相似,部分童虫的排泄囊中见黑色折光颗粒,偶见锥刺。②成虫接种在猪腹壁皮下及腹腔,未见成虫移行至胸腔,而且均萎缩或死亡。③接种在胸腔的成虫经45天后,部分进入肺内成双虫囊;少数成虫恢复产卵。实验结果说明温州杂交种白猪应考虑为卫氏并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相似文献   

15.
三氯苯达唑治疗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感染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三氯苯达唑治疗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感染的疗效。方法 :从华溪蟹中分离卫氏并殖吸虫囊蚴经口感染小白鼠 ,2周后用三氯苯达唑治疗 ,观察其减虫率 ,并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虫体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 :用药 [4mg/d·鼠× 3d时 ,减虫率 16 6 8%(P >0 0 5 ) ;8mg/d·鼠× 2d时 ,减虫率 38 31%(P <0 0 0 1) ]后所获得的虫体体壁表面及内部结构都已受到严重破坏。结论 :三氯苯达唑对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斯氏并殖和两型卫氏并殖三种同工酶的板状电泳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板状电泳(Vertical PAGE)对我国斯氏并殖与两型(2n和3n)卫氏并殖的LDH、MDH、EST同工酶进行了研究,酶谱相似系数分析后显示斯氏并殖与卫氏并殖间三种酶的同工酶有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进一步支持斯氏并殖为一独立虫种。而卫氏并殖两型间同工酶谱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亲缘关系上较其与斯氏并殖为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福建省政和县并殖吸虫病病原虫种、宿主及其感染率。方法收集全县每个乡镇各1~2个村的螺、蟹及野猫粪便标本,做并殖吸虫尾蚴、囊蚴的感染率、感染度及虫卵检查。结果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两种成虫取自溪蟹中的囊蚴感染猫。放逸短沟蜷为卫氏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感染率为0.05%(2/3 674),建瓯拟小豆螺为斯氏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感染率为0.29%(16/5 641);小桥拟钉螺无阳性发现。检查福建华溪蟹、中华绒螯蟹、浙江华溪蟹闽东亚种、政和博特溪蟹新种和福建博特溪蟹共387只,发现囊蚴者74只,阳性率为19.12%;其中福建博特溪蟹、中华绒螯蟹和浙江华溪蟹闽东亚种均无阳性发现。4份野猫粪便中的1份检出并殖吸虫虫卵。结论政和县为卫氏并殖吸虫病和斯氏并殖吸虫病的疫源地,放逸短沟蜷、建瓯拟小豆螺为主要第一中间宿主;福建华溪蟹和政和博特溪蟹为主要第二中间宿主,野猫为保虫宿主。  相似文献   

18.
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在我国的分布相当广泛,迄今已发现全国有22个省(区、市)有人体或动物肺吸虫病的分布。在江西省,自1943年在西部武功山区的湘赣边界的虎体内发现了并殖吸虫成虫后,对江西并殖吸虫的情况一无所知,直到1963年董氏等首次进行了江西并殖吸虫病疫源地的初步探索,指出庐山地区是卫氏并殖吸虫病的疫源地,萍乡是斯氏并殖吸虫病的疫源地,而安福县则是卫氏井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三平正并殖吸虫(Ec)与卫氏并殖吸虫(Pw) 在水貂体内的寄生适应性、致病性,并确定其宿主性质。方法 取两种并殖吸虫囊蚴或童虫,经口感染水貂,以任氏液逸出法分离组织内各型童虫[1] ,或直接剖取肺、肝虫囊中虫体,比较两种虫的检出率,各型虫体的寄生部位,分析了Ec 与Pw 各型虫体侵犯貂不同部位之致病概况。结果 Ec 在貂体中发育呈多态性;其检出率为69.29% ,成虫率为85.37 % ,成虫寄生于肺脏为主,大型童虫在胸腹腔及内脏中占多数,少数小型童虫则寄生于胸腹肌内。Pw 在貂体仅见滞育童虫,分布于貂之骨骼肌内,Ec 对貂之危害性远比Pw 严重。结论 Ec 在貂体寄生适应性良好,貂为终宿主。Pw 寄生适应性差,貂为转续宿主。水貂感染Ec,可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03]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与三倍体型抗原组分及定位的比较分析马爱新(中国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3;6(2):114用免疫印渍试验分析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与三倍体型的成虫、童虫抗原。结果二倍体显示7条MW100000~23000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