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汉族,17岁,在1989年3月初体检时发现右下肺有一6×6×7cm包块,密度均匀,边缘整齐,呈弧形钙化囊壁阴影,既往无发热,脚痛,咳嗽病史。与狗、羊有密切接触史,诊断为肺包虫。于1989年3月14日入院。体育T37.1℃,P82次/分,R22次/分,Bp14.6/9.3kPa,浅淋巴结无肿大,右下肺呼吸减弱,无干湿罗音,余无阳性体征。Hb 12.6g/L,WBC 1.46×10~9/L。N75%,包虫皮内试验,12小时后呈现阳性反应,补体结合试验( ),B超检查肝脾等脏器均无包虫囊肿存在。于1990年3月21日开胸探查,可见右肺下叶实质内有一紫黑色囊性包块,约6×6×7cm,囊内有咖啡色液约25ml。病理检查诊断为右下肺胆固醇性肺炎。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 6岁。2 0 0 2年6月9日因剧烈运动后咯鲜血约10 0ml,在外院就诊。胸片示:左斜裂下部背段区见致密度增高影,边界清,密度均匀,下叶背段区见致密斑片影,肺CT扫描:2~2 6层面左肺上叶后段可见片状高密度影,边界不清,欠均匀,18~2 2层面示:5cm×7cm×5cm的高密度影,边界光滑,纵隔窗18~2 2层面示:边缘光滑的椭圆形低密度影,CT值为16~2 6HU ,大小为5cm×7cm×5cm ,外缘与胸壁成锐角。拟诊为左肺囊性病变,住院经抗炎、止血治疗,咯血停止,后无任何症状,未介意,继续工作。5个月后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胸痛、左侧卧位明…  相似文献   

3.
1 病历摘要患儿,男,2岁。自出生2个月后反复发热、咳嗽、呛奶,1周前症状加重就诊。体检:神志清楚,营养一般,心脏无畸形。右下肺可闻及中细湿罗音。肝脾不大,神经系统无异常。临床诊断为右下肺感染。X线检查:正侧位胸片示右肺下叶外后基底段见斑片状致密影,边缘稍模糊,其内见含气的囊性阴影。食管钡餐示钡剂经食管下端的异常开口进入右肺下叶的斑片状阴影内,其支气管走行异常,由内下向外上方呈放射状分布并有囊状扩张;钡剂可返回食道内,但与正常的支气管无交通。手术及病理:右肺下叶外后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 ,34岁 ,主因咳嗽 ,多为干咳 ,无痰 ,伴有发烧 ,胸闷感 ,无明显气短 2年余 ,曾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 ,均诊断为右下肺炎。行抗炎治疗后好转 ,本次发作症状严重 ,高热39℃。实验室检查 :WBC 1 1 .3× 1 0 9 L ,PaO2 6 .7kPa(参考值 1 0 .7~ 1 3.3kPa) ,PaCO2 4 .5kPa(参考值 4 .7~ 6 .7kPa)。影像学检查 :X线摄片右肺下叶内基底段炎症影 ,CT检查示右肺中间段支气管内见软组织肿块影 ,边界清 ,光滑 ,该病变随体位变化无改变。CT值 - 85 .2HU。右肺下叶后基底段片状阴影。CT诊断 :(1 )右肺中间段支气管内占位 ,考虑脂肪瘤。(2…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9岁,体重65 kg,身高157 cm,因“胸闷、心慌6年,加重7个月”就诊.胸部X线片提示右下肺野密度增高,右侧支气管上移,纵隔及心影左移,双侧膈面显示欠清(图1).胸部CT提示右肺中下叶、左肺下叶及前纵隔见软组织肿块影,其内密度不均,纵隔内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心脏、气管及纵隔均向左侧移位(图2).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7岁,因"右胸痛3 d"于2005年12月6日入院.查体:右下肺呼吸音减弱,余无异常.CT示右下胸腔巨大肿块,大小10.0 cm×11.0 cm×10.5 cm,呈囊实性,内见脂肪密度影,其内CT值13~18 HU,未见钙化;右下肺压缩、肺不张,周围胸膜增厚粘连;肺门及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7岁。因右侧胸痛、干咳伴乏力盗汗3日入院。入院后检查:四肢正常,右下肺语颤减弱,叩诊实音,呼吸音减弱,左肺正常。腹平软,未触到包块。血常规:WBC 13.9×109/L,N 0.78,L0.092,M 0.086,E 0.037。胸片:右侧胸腔积液。B超:肝包虫。胸水常规:黄色、浑浊、有凝固物、蛋白阳性,细胞数7640×106/L,WBC 6280×106/L,RBC 1360 ×106/L,N 0.86,L 0.24。初步诊断:结核性胸膜炎;肝包虫。  相似文献   

8.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3岁,以咳嗽、气急3个月,抗炎治疗半月余无效入院.查体:仅于吸气时右肺上部可闻及哮鸣音.肺CT示:右肺上叶主气管上段气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双肺野未见异常.肿块大小约2.5 cm×2.5 cm×2.5 cm,CT值为20 HU.纤维支气管镜示:右肺上叶主气管上段黏膜充血、毛细血管增生显著、管腔有新生物长出、将管腔阻塞约2/3.病理示腺样囊性癌.手术治疗右肺上叶袖状切除、端端气管吻合术.术中所见:右肺上叶萎缩不张,肿块位于右上肺主支气管,质硬、边界尚清、距离隆突约4 cm,大小约2.4 cm×2.0 cm×2.0 cm.术后残端无残留,予以常规化疗4周期.一直随访5年至今无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9.
孙晓艳 《中国保健》2007,15(4):75-76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五年来我院收治的8例肝包虫囊肿的外科治疗情况加以对比,主要是采取外膜内包虫囊肿切除术.结果8例患者有2例采取内囊摘除+残腔处理.有6例采取外膜内外囊切除术.前一种方法有1例术后一年复发,且术后拔管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后一种方法无1例复发,且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结论对于肝包虫囊肿的外科治疗视囊肿的位置、大小及患者本人的手术耐受能力等不同给以综合分析.对于邻近肝门、大血管处较大的囊肿为降低手术风险应采取内囊摘除方法.对于位于肝边缘处的囊肿,肝脏能充分游离者,主要采取外膜内外囊切除术.此种方法出血少,手术相对较安全,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61岁,因"刺激性干咳半年余"入院,在家自服阿莫西林及头孢菌素等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遂入院行胸部CT示:右下肺肿块,边缘不规则(图1),结合临床拟诊为"肺癌可能性大",临床查体心肺未见异常,行右下肺叶切除术,术中见肿块约6 cm×4 cm×3 cm,质硬,未切开送病理,术中见膈肌钙化.病理示:(右肺下叶)纤维血管性囊壁,腔面被覆纤毛柱状上皮,病变符合囊肿,肺门4枚淋巴结为反应性增生(图2).术后反复病理切片会诊证实为肺囊肿.术后9d患者出院.  相似文献   

11.
肺包虫在西北牧区是常见病 ,一般县医院均能开展此项手术 ,但手术中包虫囊破裂 ,囊内液体污染肺及胸膜腔 ,造成手术后广泛种植 ,则是胸外手术的难题。本例病人在此基础上手术中遗留胸内异物 ,手术后并发肺、胸膜腔广泛种植及脓胸 ,先后 4次手术 ,最终明确病因手术治愈。给患者精神、肉体造成巨大痛苦 ,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 ,教训深刻 ,值得深思。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 ,30岁 ,主因先后二次肺包虫术后 ,间断左胸背剧烈疼痛二年余加重 5d入院。缘于 1998年 12月中旬因左胸背剧烈疼痛 ,伴胸闷、气短等不适到某职工总医院就诊 ,诊断为“左肺包虫”即行“左肺包虫摘除术”。术后并发急性脓胸 ,经左胸腔闭式引流、抗炎等治疗好转出院。出院后仍间断左胸背剧烈疼痛、高热一年余。于 2 0 0 0年 5月在某市人民医院行“肺包虫摘除、慢性包裹性脓胸切开引流术”。术后上述诊状加重 ,高热频繁发作 ,胸管不能拔除 ,2 0 0 0年 10月再次行“慢性脓胸切开引流术”。术后上述症状未改善 ,高热频繁发作 ,2 0 0 0 1年 8月因胸背剧烈疼痛、高热意识模糊入我院 ,胸部X线及CT检查示 :左肺野内及胸膜腔内见数个大小不等的肿块...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2岁.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左侧上腹部胀痛不适4个月余,经休息后可缓解,既往无腹部外伤史.超声检查提示脾脏内一囊性肿物,CT平扫+增强提示脾脏囊肿或脾血管瘤可能.查体:心肺未见异常,无贫血及体重减轻、恶病质等严重情况,腹软,脾脏肋缘下1横指,全腹无压痛、反跳痛,Muiphy征阴性,脾区轻叩痛,余未见明显异常.术中见脾脏大小约20 cm×15 cm×8 cm,脾脏表面有散在黄色斑,脾上极见一大小约10 cm×10 cm×8 cm圆形囊性肿物,张力大,有波动感,切除整个脾脏.病理诊断:脾脏假性囊肿(无细胞衬覆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核结节与肺内肿瘤结节影像学的鉴别与诊断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我院采取X线鉴别与诊断了38例结核结节与肺内肿瘤结节患者,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同时行胸部CT检查。结果经过检查发现38例肺内结节最小0.5cm,最大3cm,平均1.85cm。结核结节患者共有23例,占60.5%;肺内肿瘤结节患者15例,占39.5%。23例结核结节位于右肺上叶尖段9例,右肺上叶后段7例,右肺下叶背段5例,左肺上叶尖后段4例。15例肺内肿瘤结节位于右肺上叶前段7例,右肺下叶4例,左肺上叶1例,左肺下叶3例。通过CT增强表现发现,结核结节患者CT值在34~45之间,CT增加值范围在10~14HU,增加不明显;而肺内肿瘤结节CT值在55~75之间,CT变化值较为明显。结论通过正确认识肺内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应该可以实现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孤立性尘肺融合块易误诊为肺癌.本例CT表现颇具特征性,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男性,55岁,咳嗽、右胸痛半年,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上肺癌,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胸片:右肺一肋隙中外带3 cm×4 cm块影,密度均匀,边缘毛糙,余肺野清晰.  相似文献   

15.
患儿 男性,年龄为3个月,因确诊“先天性肺囊肿”1个月,收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病史采集:1个月前反复“肺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X射线胸片及CT检查发现,左侧胸腔内囊性占位。不伴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入院查体:神志清,欠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发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外形正常,呼吸动度正常、对称。双肺语颤对称、叩诊呈清音,呼吸音清。CT检查示:右肺下叶基底段囊性病变约3.5cm×5.5cm,初诊为先天性肺囊肿。充分术前准备后,在全身麻醉下经第6肋间隙入路行剖胸探查术见:左侧胸腔内囊性约6cm×5cm×4cm,  相似文献   

16.
肺血管瘤少见,术前诊断困难。1992年~1997年我院初诊2例肺癌患者后经手术证实为肺内海绵状血管瘤,现报告如下。例1,男,52岁。间断性咯血2月。查体未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查:Hb120g/L,WBC6-5×109/L,N0-72,L0-28。痰:集菌及培养均未找到抗酸杆菌。X线检查:(胸部正侧位片)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见一直径约3-5cm的圆形块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无分叶及钙化征象,周围未见卫星灶。X线诊断:右肺占位性病变,肺癌可能性大。手术见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肿物约4cm×3-5cm×3-5c…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69岁,间歇刺激性干咳一年余就诊.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殊性.胸部CT示右肺下叶背段见一不规则肿块,约3.2cm×2.5cm,内部密度呈不均匀略低密度,CT值:24Hu,边缘见棘状突起和短毛刺,于肺门对侧肺野见磨玻璃影及小叶间隔增厚,肺门及纵膈未见肿大淋巴结,无胸腔积液.CT诊断:右肺占位,考虑周围性肺癌可能性大.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见大量富含脂质的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和间质纤维化,符合外源性脂质性肺炎的诊断.追问病史获知患者因慢性便秘间歇性睡前服用液体石蜡6年余.  相似文献   

18.
1病历摘要 孕妇32岁,孕38周,来我院行产前检查.超声表现:双顶径9.1 cm,脊柱连续,股骨长7.0 cm,胎心率142次/min,胎盘位于前壁,内可见强光条,羊水深径左上3.1 cm,左下2.8 cm,右上4.5 cm,右下1.9 cm,透声尚可.  相似文献   

19.
肺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8岁。干咳一月加重伴胸痛5天入院。曾用多种抗菌素及止咳药无效。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左眼眶上方及右小腿跟腱上方皮肤处有无毛大块黑痣各一处,黑痣无溃疡、搔痒等症状。肺外其它脏器未见异常。X线所见:右肺中叶外带见一直径3.5×2.5cm致密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有分叶及毛刺。余肺(-)X线印象;右肺中叶周围型肺癌。CT见:CT直接增强肺窗和纵隔窗右肺中叶外侧段见4.0×3.5×3.0cm呈分叶状有毛刺、周围有紊乱血管条纹,局部胸膜凹陷。肿块区CT值8~45HU(充血单位),纵隔内无肿大淋巴结,诊断与X线相同。手术见:右肺中叶外带近胸膜处见紫色块,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9岁.因"确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b 3个月余,左耳痛伴听力明显减退1周"于2001年5月24日入我科.2001年2月3日因"发热、肉眼血尿半个月"首次入院,当时血常规:WBC 41.1×109/L,RBC 2.08×1012/L,Hb 73 g/L,Pt 16×109/L,DIC筛选:PT 17.5 s,APTT 29.8 s,Fbg 1.654 g/L,Pt 13×109/L,D-dimer 4 mg/L,肝、肾功能正常.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以病理性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为90.5%,该细胞大小不一,形态较不规则,胞浆有伪足,胞浆内充满细小或粗大的紫红色颗粒,细胞核扭曲折叠,该细胞POX强阳性,红、巨两系增生受抑.B超示脾大,厚44 mm,长138 mm.胸部CT示左肺下叶背段、前内基底段、后基底段均见片状高密度影,密度不均,边缘模糊,两肺纹理增强,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左胸腔见条状水样密度影,右胸膜肥厚、粘连,提示左肺下叶炎症、左胸腔积液、右胸膜肥厚粘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