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MRI定量指标检测心肌灌注异常及心肌活力,不但能敏感地反映心肌细胞缺血和坏死的范围和程度,而且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及疗效的客观评价。本文着重介绍MRI心肌灌注定量分析指标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MRI定量指标检测心肌灌注异常及心肌活力,不但能敏感地反映心肌细胞缺血和坏死的范围和程度,而且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及疗效的客观评价.本文着重介绍MRI心肌灌注定量分析指标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血流灌注异常的心肌获再灌注后,收缩功能障碍的心肌节段可逐渐恢复功能,可恢复的心肌被称为"存活心肌".由于心肌血运重建术后可使受损的左室功能得到改善,并可改善病人的预后,故术前对存活心肌的评价尤其重要.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方法,可评价心肌的功能、灌注、心肌细胞膜功能和代谢;判断存活心肌的有无;量化存活心肌的多少;并有望识别存活心肌中的心肌顿抑和心肌冬眠. 相似文献
4.
存活心肌的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流灌注异常的心肌获再灌注后,收缩功能障碍的心肌节段可逐渐恢复功能,可恢复的心肌被称为“存活心肌”。由于心肌血运重建术后可使受损的左室功能得到改善,并可改善病人的预后故术前对存活心肌的评价尤其重要,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方法,可评价心肌的功能、灌注、心肌细胞膜功能和代谢;判断存活心肌的有无;量化存活心肌的多少;并有望识别存活心肌中的心肌顿抑和心肌冬眠。 相似文献
5.
6.
7.
刘远健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8,21(2):68-71
随着对有关的病变研究的深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金标准”的地位已发生动摇。人们愈来愈认清心肌灌注的重要性,故心肌灌注的多种检查技术亦不断发展。本文简要回顾这类检查的历史过程,并对目前进展较快的超声,正电子妇射断层扫描,电子束CT以及磁共振成像在心肌灌注中的研究,计算和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再灌注的MRI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再灌注的MRI实验研究苏宏冯晓源沈天真陈君坤陈星荣随着心血管介入放射学的迅速进展,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血流再灌注成功率明显提高,其对于降低AMI死亡率起到了重要作用[1]。准确判定AMI溶栓治疗后有无血流再灌注,对评价临床疗效及... 相似文献
9.
有效、准确的评价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对决定是否进行血液重建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近年来随着核磁共振(MRI)软硬件的发展,MRI成像技术日趋成熟,提供了多种评估心肌活性的方法,对存活心肌检出有着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本文对目前MRI检测心肌梗死后心肌活性的方法与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动态MRI对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动态MRI对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实验研究施裕新周康荣陈祖望王佩芬唐光才曾维新王灏陈财忠姚瑞明黄纲心肌梗死后及早获得再灌注是解救濒死缺血心肌,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法,但目前检测再灌注尚无理想的无创伤性方法。笔者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动态MRI在识别心肌梗死再灌注中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及心肌活力分析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出37例无心血管疾病的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行灌注成像和心肌活力分析,观察2组相应心肌信号强度平均值、首过最大上升斜率及首过时间。结果: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延迟期观察组梗死心肌的信号强度平均值为73.23±35.24,对照组正常心肌(对应观察组梗死区)为17.99±8.15,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梗死心肌的首过最大上升斜率平均值为32.85±20.69,对照组正常心肌(对应观察组梗死区)为44.68±23.60,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区首过时间平均为(5.04±1.74)s,对照组正常心肌(对应观察组梗死区)为(2.82±1.82)s,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及心肌活力分析可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2.
心肌灌注MRI和MR电影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评估心肌灌注MRI和MR电影在急性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5 5例 ,再灌注治疗 3~ 6个月后 ,进行心脏MR影像检查。真正快速稳态梯度序列 (FIESTA)用于观察心肌运动 ;快速梯度回波序列 (FGREET)用于观察首过时相心肌灌注的MRI特征 ;反转恢复梯度回波序列 (MDE)用于观察延迟时相心肌灌注MRI特征。结果5 5例中 38例患者可见位于心内膜下心肌的首过灌注缺损 ,其信号强度相对值显著低于周围心肌。心肌灌注延迟时相MRI示 5 1例患者心室壁内存在不同范围的强化灶 ,其信号强度值是周围心肌的4 36倍 (t=1.6 9,P <0 .0 5 )。心室壁内所存在的延迟强化灶范围和信号均匀程度与心室壁运动能力显著相关 (非标准相关系数分别为 - 4 2 195、- 10 1 75 0 ,标准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377、0 4 2 5 ;t分别为- 5 735、- 5 4 4 5 ,P值均 <0 .0 0 1)。结论 梗死心肌于MR心肌灌注延迟时相呈现显著强化。通过综合分析延迟强化 ,运动能力显著降低和可能存在的首过灌注缺损 ,可以更有效地识别梗死 (或瘢痕 )心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屏气三维快速小角度激励序列(3D-FLASH)延迟增强扫描与多次屏气二维快速FLASH(2D-turboFLASH)延迟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量化梗死面积有无差异.方法 15例心肌梗死患者行单次屏气3D-FLASH及多次屏气2D-反转恢复快速FLASH(IR-turboFLASH)延迟增强检查,以2D序列为标准,比较两者测虽心肌梗死面积比值.同时比较3D图像与2D-原始图、2D-相位敏感重组图的对比噪声比(CNR)并进行视觉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分别对心肌梗死面积及各图像CNR进行分析.结果 3D序列测量心肌梗死面积比值(31.28%)与2D测量结果(30.9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5,P=0.621),相关性好(r=0.990).2D-相位敏感重组图CNR较其他两者低(3D、2D-原始图及2D-相位敏感重组图CNR分别为43.43±20.67、34.10±14.29和7.59±2.5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4.376,P<0.01).但视觉评分2D-相位敏感重组图显示正常心肌与梗死心肌对比度最好,而背景噪声最明显(3D组、2D-原始图组及2D-相位敏感图组图像总体质量评分分别为2.33、2.13和2.73,背景噪声分别为2.67、2.53和1.20).结论 屏气3D-FLASH延迟增强扫描量化心肌梗死面积准确性高,图像质量良好,适合临床运用.但受屏气及时间影响大,且需准确选择反转时间. 相似文献
14.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ing is of proven clinical value for the noninvasive characterization of myocardial
viabilit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s also being exploited for this indication. Examples of each of these imaging strategi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myocardial viability will be provided in this review. Key MRI concepts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such as customized MR imaging techniques and tailored imaging protocols dedicated to viability assessment are outlined with
the primary focus on recent developmen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MR-based viability assessment are reviewed, ranging from
rapid functional cine imaging to tissue characterization using T2-weighted imaging and T1-weighted late-contrast-enhanced
imaging. Next, the merits and limitations of state-of-the-art CT imaging are surveyed,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viability
assessment are considered. The final emphasis is on 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noninvasive viability assessment
using MRI and CT.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顺磁性对比剂脑灌注成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结合动态回波平面T2^*血流灌注成像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总结正常成人与颅脑疾病患者血流灌注成像的表现,阐明MR顺磁性对比剂血流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颅脑疾病灌注成像表现的磁共振基础,讨论磁共振脑血流定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方法 共43例,其中健康成人8例,脑因或脑梗死病人22例,病毒性脑炎2例,胶质瘤5例,脑膜瘤4例,神经鞘瘤2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T2WI、T1WI、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201Tl再注射及再注射后延迟显像对心肌存活的检测能力,对62例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201Tl运动、3~5小时再分布、201Tl再注射后16~35分钟及再注射后12~19小时延迟心肌断层显像。15例患者于显像后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并于PTCA后重复运动再分布心肌显像。结果:62例患者运动再分布显像共有126个不可逆缺损节段,其中48个节段再注射后16~35分钟出现放射性填充,心肌存活检出率为381%(48/126);51个节段再注射后延迟显像出现再分布,心肌存活检出率为405%(51/126)。两种显像方案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16,P>005),但两者结合62个节段示有放射性填充,心肌存活检出率可提高到492%(62/126)。15例患者PTCA前共检出17个心肌存活节段,术后12个节段201Tl灌注改善,阳性预测率为706%;PTCA前检出11个梗塞节段,术后9个节段201Tl摄取无改善,阴性预测率为818%。结果表明:201Tl再注射与延迟显像心肌存活检出率无明显差别,但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MR灌注成像在评价神经胶质瘤肿瘤血管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运用磁共振灌注成像 (PWI) ,探讨肿瘤血流容积在术前评估胶质瘤组织学分级中的价值。并与微血管密度 (MVD)对照 ,评估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共搜集了 3 2例神经胶质瘤 ,均系常规MR扫描后 ,在首过期间行PWI ,通过非弥散示踪模式 ,获得局部相对脑血流容积 (rCBV)彩图 ,并计算肿瘤局部血容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测量MVD ,以判断血管形成活性。将rCBV、rCBV比值与术后病理分级 ,以及rCBV与MV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分级高的胶质瘤 ( 18例 )rCBV比值在 5 3 0~ 14 80之间 ,均值为 8 3 2± 1 68。分级低的胶质瘤 ( 14例 )rCBV比值在 0 89~ 5 40之间 ,均值为 2 93± 1 19。经组间t检验 ,两组rCBV比值均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t=9 618,P =0 0 0 0 )。分级高的胶质瘤rCBV值在 43 55~ 2 90 54之间 ,中位数为 113 60。分级低的肿瘤rCBV值在 9 66~168 76之间 ,中位数 2 8 84。经组间Wilcoxon检验 ,两组rCBV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Z| =4 0 2 7,P =0 0 0 0 )。rCBV和MVD的关系用线性回归分析 ,二者密切相关 (r =0 87,P <0 0 0 1)。结论 胶质瘤MR灌注成像与病理分级和MVD有良好的相关性 ,和常规MR联合应用 ,可显著提高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准确性 ,有效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MRI与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测存活心肌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MRI与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测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对30例陈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3个月以上,具有静息期室壁运动异常)分别行静息和负荷(5、10μg.kg-1.min-1)MR及超声心动图检查。24例进行了血运重建,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16例,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CABG)8例。血运重建术后3~6个月,10例患者进行静息MR检查以观察节段心肌运动恢复情况。心肌节段划分采用16节段分法,MRI存活心肌的定义为:≥2个相邻的静息期无运动及反向运动的节段,负荷后节段心肌收缩≥2mm;超声心动图心肌存活的定义为:≥2个相邻的静息期无运动及反向运动的心肌节段负荷后,室壁运动评分减少≥1分。结果30例患者108个心肌节段静息期运动异常,多巴酚丁胺负荷MRI阳性65个节段,阴性43个节段;负荷超声心动图阳性56个节段,阴性52个节段。2种方法一致性Kappa值为0.75,符合率为88%,具有高度一致性。10例患者38个心肌节段进行了复查,其中24个节段运动增加,14个节段无改善。MRI及超声心动图检测陈旧心肌梗死存活心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8%和79.2%(P>0.05),85.7%和85.7%(P>0.05),92.1%和81.6%(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负荷MRI与负荷超声心动图的诊断能力相当,MRI敏感度、准确度略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