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军医》2005,48(10):584-584
阐述了危重症护理学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包括危重症监护病房的组织与管理,动、静脉通路的建立与护理,危重症患者的氧疗,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监护,危重症患者用药的监测与护理,输血、营养、疼痛、心理护理,辅助循环护理,机械辅助呼吸护理和危重症患者的血液净化等;介绍了危重症患者常用的监测方法、技术及其原理;16开本,定价68元;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联系人:王兰;联系电话:010—51927252。  相似文献   

2.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电子束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电子束CT(EBCT)表现。方法 对12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施行EBCT扫描(连续容积或单层序列横断面扫描),男93例,女28例,年龄16~74岁。其中102例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2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7例患者行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置换术。结果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EBCT扫描显示,主动脉瓣周点-线状对比剂外溢7例,瓣缘连续线状对比剂外溢3例,大量对比剂外溢4例。二尖瓣周点-线状对比剂外溢1例(该患者同时伴有主动脉瓣周大量对比剂外溢)。EBCT扫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阳性率为11.57%(14/121)。结论 EBCT可作为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患者随访及再次手术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附加微波消融技术治疗心房纤颤 (Af)的安全性和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附加心内膜微波消融技术治疗的结果和早期随访资料。结果  2 6例患者术中均附加心内膜微波消融 ,心脏复跳后全部患者恢复窦性心率。术后 3个月内 ,3例复发Af。随访 3~ 10个月 ,长期治愈率 88.5 %。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附加微波消融技术治疗Af安全、可靠 ,近期疗效确切 ,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监测D-二聚体,进行危重症评分,评价监测D-二聚体对危重症预后的价值;评价小剂量肝素对小儿危重症的疗效。方法:将2008-01~2009-12收入我院PICU诊断危重症病人72例,随机分成肝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监测两组病人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并进行危重症评分。结果:小儿危重症病人治疗后D-二聚体降低,肝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小儿治疗前及治疗5 d进行危重症评分均有所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在各种危重症疾病均有升高,低分子小剂量肝素治疗对改善危重症小儿病情有效,对凝血功能尤其是D-D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5.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29(9):809-809
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正飞速发展并独立成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各类危重症患者往往同时存在多个器官、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病情复杂多变,要求护士能够掌握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与技能;通晓各种危重病症的治疗与护理方法;熟悉各种危重症监护的技术操作;掌握多种现代化监测与治疗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迅速发现患者的主要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心病继发三尖瓣关闭不全(TR)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效果的影响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总结1989年5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TR病者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手术治疗TR 84例,死亡6例,与手术本身无关,存活78例,效果良好。结论TR是瓣膜置换术后疗效恶化的重要原因,治疗TR是降低瓣膜置换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中重度TR必须进行成形术,轻度TR亦应持积极态度,尤其是在双瓣置换术中。  相似文献   

7.
心脏不停跳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可使心脏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能得到持续的血液供应,极大程度地减轻心肌的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笔者探讨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术手术配合特点,并比较了3种瓣膜置换术配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总结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46例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18例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术后培养分离出的23株感染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术前长期吸烟或支气管炎,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时间长,术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机械通气、全肠外营养及侵入性检查治疗等均是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瓣膜置换术后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血液、静脉导管顶端,继之为泌尿系。目前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主要有咪唑类和多烯类,前者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后者包括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5-胞嘧啶。结论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加强全身营养及脏器功能支持,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密切监测真菌感染的一切临床迹象,注重预防及经验性治疗;治疗上应选择敏感、毒副作用轻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西宁地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587例风湿性心脏病施行了瓣膜置换术,男356例,女231例,年龄(19~70)岁,其中二尖瓣置换(MVR)组249例,主动脉瓣置换(AVR)组121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DVR)组217例,其中二尖瓣 主动脉瓣 三尖瓣置换(DVR TVR)2例,分析所有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并对并发症的处理进行总结。结果:术后30d死亡24例,死亡率4.1%,生存者随访(1~15)年,晚期死亡39例。并发症发生率19.3%(113/587),其中MVR组17.3%(43/249);AVR组14.1%(17/121);DVR组24.4%(52/217)。结论:高原地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的并发症的原因是多因素的,积极预防、准确诊断、及时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膜关闭不全(TR)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6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中、重度TR病人,3例行再手术治疗,3例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均为Devega成形术。结果手术治疗后的3例恢复良好,随访1~7年,心功能进步为Ⅰ~Ⅱ级。非手术治疗的3例,死亡2例,1例心功能Ⅲ~Ⅳ级。结论第1次手术对TR处理的方法技巧、对轻度TR处理与否的认识问题及对术后心功能的支持等相关措施,与左心瓣膜替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呈明显的相关。对术后出现的中、重度TR应积极行再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CT作为临床监测手段已越来越普及,特别对外伤性危重症病人,显得更为重要,同时作好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对减少并发症发生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对86例外伤性危重病人CT监护作一总结分析,探讨CT在创伤性危重症中的监护价值。1临床资料86例均为本院资料较全的外伤性危重症住院病人,其中男58例,女28例,年龄12~72岁,平均42.8岁。入院时外伤情况:颅脑损伤42例;胸部外伤11例;腹部外伤10例;复合性损伤23例,其中颅脑损伤合并脊柱、四肢骨折12例,胸腹联合伤7例,胸部和/…  相似文献   

12.
对37例危重症病人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36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大出血改为传统气管切开术。随访术后1.5个月内均顺利拔除气管套管,切口痊愈。PDT操作安全、简单、快速、并发症少,适用于急诊急救危重病人。  相似文献   

13.
血糖异常症是危重症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常提示原发病病情严重,预后不良,死亡率高。目前已阐明危重患儿容易发生糖代谢紊乱,血糖异常对新生儿神经系统会造成损伤。危重患儿在应激状态下,糖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低血糖和高血糖,低血糖对患儿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高血糖是危重症应激代谢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已受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09例危重患儿血糖变化监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治疗方法及经验。方法25例巨大左心室病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瓣膜病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9例。心功能分级(NYHA)II级12例,III级9例,IV级4例。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70~85mm,平均74.3mm,射血分数(EF)36%~67%,均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结果本组术后均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8例加用肾上腺素。发生低心排血综合征(LCOS)8例,发生室颤1例,胸骨哆裂行二次清创缝合1例,均心功能Ⅱ级出院。全组病例无死亡。结论巨大左心室病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充分的术前治疗、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置换适当型号瓣膜、保留瓣下结构、术后加强心功能监测与治疗等方面,均应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5.
正摘要目的近期研究推荐增加多层螺旋CT(MDCT)来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功能障碍。关于早期瓣膜置换术后辨别生理与病理改变的报道还很少。本研究报道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6周的基线多层螺旋CT结果。材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病人并根据临床指南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采用256层多层螺旋CT影像系统评估各个瓣叶、影像质量、瓣膜相关伪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一代人工机械瓣膜应用于临床,低强度抗凝治疗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抗凝标准尚无统一的认识。为探讨国产CL人工机械瓣膜术后抗凝治疗的标准,我们对107例CL人工机械瓣膜置换病人进行了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与方法2000年2月—2005年2月,我们对107例CL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行抗凝治疗的病人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58个月,平均(29.8±12.0)个月。随访内容包括询问病史、临床体检、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部分病例行心脏B超、胸部X线、头部CT,MRI等检查。ACL200全自动血液凝固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采用…  相似文献   

17.
心脏瓣膜置换术体会董逸飞★吕国祯★高秀峰★陈钢★徐克劲★尹清★许燕★王自生★张世范★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体会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654.2我院1981年3月~1996年6月共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术150例,手术早期死亡11例,总死亡率7.3...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民航飞行员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病例及文献回顾,以期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鉴定水平。方法介绍1例飞行员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探讨该病的医学鉴定方法。结果该飞行员术后1年申请特许鉴定,考虑其血凝控制稳定,心功能良好,在自我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或瓣膜置换术伴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同期实施经心外膜途径的超声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治疗效果进行随访总结。方法房颤病史大于6个月的89例病人入选,其中永久性房颤的67例,阵发性房颤22例,所有病人需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手术。首先在心脏跳动下,应用Epico装置经心外膜途径围绕肺静脉实施房颤超声消融术,随后采用Epico装置在肺静脉环形消融线与二尖瓣环之间附加一条消融线,然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瓣膜置换术或瓣膜成形术。结果术后6~12个月随访时,房颤治愈率为83%,其中永久性房颤的治愈率为78%,阵发性房颤的治愈率为100%。房颤的治愈率与房颤病史长短及房颤的类型有关。结论在心脏跳动下经心外膜途径的超声消融术对于冠心病和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所合并的心房颤动是一种安全可行、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或瓣膜置换术伴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同期实施经心外膜途径的超声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治疗效果进行随访总结。方法选择房颤病史>6个月的89名病人,其中永久性房颤67人,阵发性房颤22人,所有病人需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手术。首先在心脏跳动下,应用Epico Cinch装置行经心外膜途径围绕肺静脉的房颤超声消融术,随后采用EpicoWand装置在肺静脉环形消融线与二尖瓣环之间附加一条消融线,然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瓣膜置换术或瓣膜成形术。结果术后6~12个月随访时,房颤治愈率为83%,其中永久性房颤的治愈率为78%,阵发性房颤的治愈率为100%。房颤的治愈率与房颤病史长短及房颤的类型有关。结论在心脏跳动下经心外膜途径的超声消融术对于冠心病和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所合并的心房颤动是一种安全可行、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