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左心功能的超声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患者于封堵术前后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观察28例VSD患者封堵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大小及变化。结果封堵术后1个月较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EDDEFFS(P<0.05),EDV(P<0.001)ESV(P<0.05)SV(P<0.001)EF,FS无明显变化;封堵术后6个月,6项指标均恢复正常,较,,,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VSD封堵术能够有效的改善VSD患者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病人,男,23岁。劳力性心慌、气促1个月。查体:心前区有3/6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左室扩大(52mm),右房偏大(38 mm)。大动脉短轴切面探查示:三尖瓣隔瓣下方可见宽约5mm回声缺失,房间隔回声连续。多普勒检查示:三尖瓣隔瓣下方右室侧记录到左向右两股收 相似文献
5.
病例介绍:女患.53岁.于1989年因纳差,全身乏力在门诊以胃病服中药治疗好转。自1993年3月开始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畏寒、全身浮肿及乏力、伴心悸、气短等,经服中药治疗无效于同年5月对日以心包积滚入院。体检:体温36C,血压18.0/10.okPa,脉搏56次/讪n,慢性病容、表情淡漠、动作缓慢、声音嘶哑、语结字本、面部浮肿苍白、舌胖大、皮肤干燥、钱表淋巴结不大,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正常、心尖搏动不清、心界向两例显著扩大、心左界位于左侧第五助间锁骨中线外3.肚m、心音低钠、心率56次/ndn律拉齐、肝右助弓下3.(k… 相似文献
6.
应用国产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11例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直径为3~9 mm,平均(5.82±2.09)mm.经股静脉通过6~9 F鞘管送入封堵器,在X线透视和超声引导下完成操作.结果 左心室造影8例为膜部瘤型,3例为漏斗型.造影显示单出口6例,多出口5例,缺损口直径3~9 mm,平均(6.09±1.58)mm.应用封堵器直径(8~12)mm.10例患者应用1个封堵器完全封堵.1例残余漏有4个漏口,应用2个封堵器后仍有少量残余分流.升主动脉造影均无主动脉瓣返流.1例术后第3天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应用氢化可的松治疗2周后完全恢复.术中X线透视时间8~30 min,平均(16.91±4.23)min.术后随访1个月~4年,1例残余分流仍存在.全部患者无血栓栓塞、溶血、感染性心内膜炎,无封堵器移位,无主动脉瓣反流等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疗效可靠,操作安全. 相似文献
7.
8.
黄谨耘 《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1995,(1)
心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用人工心肺机代替正常人体心肺功能,使心脏停跳后在直视下切开心脏,进行手术。病人多为儿童,笔者曾护理过此类病人8例,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室缺修补术术后病人都安置在重症监护室进行24h监护,术后的护理与手术效果是否理想有密切的关系,必须从各方面严密观察,制订护理计划,做好护理记录及小结。 相似文献
9.
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其中男32例,女16例,最小3岁,最大32岁;>17岁10例。合并卵圆孔未闭3例,右室流出道狭窄3例,合并卵圆孔未闭、右室流出道狭 相似文献
10.
经皮穿刺用Rashind双伞闭合器为一位患者进行室间隔缺损关闭术,双伞闭合器成功地放置在室间隔缺损处,术后左向右分流阻断,无并发症,初步实践显示在某些经过选择的病例,用导管关闭室间隔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小儿室间隔缺损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总结12例小儿室间隔缺损磁共振诊断。11例经手术证实,全部病例与二维超声心动图作了对照。文章强调了左前斜垂直室间隔长轴位扫描,并认为该MR解剖位置为显示室间隔缺损的最佳方位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患者为男性,26岁。因发育欠佳,劳累后有心悸、气喘、乏力来门诊就医。心电图显示:PⅠ、Ⅱ、aVF倒置,PaVR直立,导联V1-6R波逐波略降低(图1)。随即加做一份心电图,将左右手导联反接,并连接胸前导联V2、V1、V3R、V4R、V5R、V6R。此时心电图显示:PⅠ、Ⅱ、aVF直立,PaVR倒置。但胸前导联未像预期的那样,由V2~V6R,R波逐波增高,相反却逐渐略有降低(图2)。综合上述两份心电图初步诊断:(1)窦性心律不齐(多数时间过缓);(2)右位心心电图改变;(3)右心室肥厚。但心电图不符合典型右位心的心电图改变。图1显示:导联Ⅰ的P波、T波向下,但QRS主波却向上。另外,V1~V6导联的R波虽逐渐降低但不明显,且更为突出的是,V1~V6导联的S波没有逐波增深,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报告
患者蒋某,男性,4岁,患儿因发现心脏杂音4年入院。4年前因病到医院检查,发现心脏杂音,当时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近一年来息儿剧烈活动后常出现口唇轻度紫绀,要求行封堵治疗而入我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发育欠佳,心前区触及震颤及抬举样搏动,心浊音界稍扩大,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闻及Ⅳ级收缩期杂音,双肺及腹部无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提示:RVOT2.5cm,LA—Ds2.2cm,IVS0.5cm, 相似文献
14.
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又称Weber-christian病,属少见病。伴发胸腔及心包腔积液更为少见。我们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2a前无明显诱因,下肢出现皮下结节、疼痛,服中药后愈。1998年3月病情复发。全身反复出现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表现诊断为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患者34例,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行经导管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其中31例应用Amplatzer不对称型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3例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术中连续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监测,术后1天、1月、3月、6月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超声测定膜部室间隔缺损直径为3.0~11.6mm(平均4.5mm),距离主动脉右冠瓣2.7~7.8mm(平均3.6mm),左心室造影测定膜部室间隔缺损的直径为3.0~8.8mm(平均5.4mm),所选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直径为4.0~16mm(平均7.9mm)。技术成功率100%。超声心动图示术后即刻残余分流为17.6%(6/34),24h后残余分流为8.8%(3/34),1个月后残余分流为5.9%(2/34)。34例患者术中均有一过性室性心律失常,1例发生一过性心跳骤停。术后1例出现股静脉血栓形成,3例出现了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于术后24h内发生溶血,经内科治疗后完全恢复,未见封堵器脱落、主动脉瓣返流等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关闭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操作简单、方便、并发症少,残余分流少见,值得在临床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例先天性房间隔、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例患者均操作顺利,术后造影及超声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及三尖瓣无反流,心脏听诊杂音消失。术后一个月及三个月复查,封堵器位置良好,无移位,无残余分流。2例室缺患者在术后第二天出现不同程度传导阻滞,经异丙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治疗后好转。结论介入封堵治疗是一种痛苦小。效果好,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的先心病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高位室间隔缺损(VSD)指位于右心室流出道室上嵴上方的间隔缺损,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与其它类型VSD有所不同。自1977年6月~1996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高位VSD31例。1$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5~42岁,平均10.8岁。胸骨左缘2~4肋间均可闻及’~w/w级全收缩期杂音,以2、3M间最响,伴展问,4例有舒张期杂音。P。亢进9例,减弱17例,正常5例。心电图左室肥厚14例,双心室肥厚8例,右心室肥厚2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例。胸部X线片显示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突出23例,肺动脉段平直5例。超声心动图均…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术后肺动脉压力是判断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 (VSD PH)手术效果及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99Tcm 肺灌注显像 (PLS)是无创性测定肺动脉压力的新技术 ,与心导管检查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1 ,2 ] 。笔者应用PLS技术对 96例VSD PH患儿进行了术后随访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VSD PH患儿 96例 ,男 5 2例 ,女 44例 ,年龄 (2 1± 0 8)岁 ,体重 (9 1± 3 3)kg。均于术后 3个月内行99Tcm PLS ,结果异常者于 1a内复查。其中 34例术前行99Tcm PLS检查 ,34例术前行右心导管检查 ,肺动脉收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