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为防治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NICU内收住的29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的危险因素,对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结果NICU内重型脑损伤患者院内肺部感染59例,发生率为19.9%,肺部感染的发生受到患者年龄、昏迷程度(GCS评分)、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是否手术、合并基础疾病以及吸烟史的影响(P〈0.05);G菌及多重耐药菌感染呈上升趋势。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病原菌分布,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参加"和谐使命-2014"海外医疗服务的经验,探索加强医院船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控制的有效途径和管理措施。方法对医院船重症监护病房存在的感染控制方面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制定出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并在"和谐使命-2014"任务执行过程中付诸实施。结果整个任务期间,医院船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患者共计119例;其中,1例为艾滋病、梅毒、丙型病毒性肝炎三重感染患者,1例为严重产后感染患者,1例为急性重症胃肠炎患者,2例为肺部感染患者。整个治疗过程顺利,没有出现任何院内感染或感染播散病例。结论对医院船重症监护病房存在的感染控制问题,可通过成立感染控制小组、建立相对隔离措施、加强管理防护等措施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管理效果.方法:在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诊治的ICU病房患者中选取100例,并按照有无多重耐药菌感染予以分组:感染组(n=23)为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未感染组(n=77)为无多重耐药菌感染的ICU病房患者,就2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预防控制管理对策.结果:①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感染组患者的入住ICU时间、抗生素种类、留置导尿时间、入住ICU病房次数、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应用碳青霉素烯类药物、性别七项指标,与未感染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②对上述七个危险因素实施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未感染组之间应用碳青霉素烯类药物、有创呼吸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为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如ICU病房人数过多、应用碳青霉素烯类药物、置管时间较长、应用多种抗生素等,而采取相应预防控制管理措施,有助于降低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住院安全.  相似文献   

4.
聂莹 《西南军医》2005,7(4):24-26
目的 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院内获得性感染情况,确定多种危险因素,提出监测和预防措施。方法 应用成组不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病房环境、年龄、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以及抗生素种类应用病例组与对照组相差显著。结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老年、住院时间延长、病房环境因素、白细胞减少以及抗生素应用种类增多是感染增加的危险因素,应对其加强监测及预防。  相似文献   

5.
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O)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原因和危险因素,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ICU927例患者的年龄,疾病种类、感染的部位、原因、病原菌种类、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结果92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16例,医院感染率为12.5%,60岁以上患者感染率最高;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189例次医院感染共检出96株病原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与创伤性操作、机体抵抗力下降、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医务人员缺乏交叉感染意识、住院天数长和高龄等因素有关。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病室管理、规范洗手、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改善环境因素和治疗操作中易导致污染和感染的环节、以及对呼吸、泌尿系统的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缩短住院时间等措施才能有效的预防ICU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6.
ICU内患者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艳  苏明权 《武警医学》2000,11(1):23-24
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病人大多为外科重大手术后的重症病人 ,由于病人免疫力普遍低下以及各种侵入性检查治疗等原因 ,极易发生感染 ,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又造成菌群失调 ,更加难以控制。为此我们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因腹部重大手术而造成感染的 34例重症监护病人进行病原菌及耐药性监控。1 材料和方法1 1 菌株来源  1996年 4月~ 1998年 5月从我院 34例ICU患者感染的各种标本中共分离出 16种 115株病原菌 ,其中呼吸道占 87% ,伤口分泌物占 10 % ,血和尿占 3%。1 2 菌株的分离鉴定 细菌的培养分离按常规方法操作进行 ,获得纯菌后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08-2009年送检标本检出院内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变化进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 根据微生物常规检测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所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所培养出的病原菌用VITEK-compact-2进行鉴定,采用K-B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病原菌检出率较高的菌有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所送检标本阳性率以呼吸道标本居多.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所分离出的病原菌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在逐年增高,建议临床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昆  王瑾  闫亮  谷晓英 《解放军药学学报》2007,23(1):75-76,I0003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状况。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6年2月间在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25例F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丰,占43.2%,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32.1%,真菌感染比例相对增多,占24.7%。革兰阴性菌以铜绿似单胞菌、奈瑟氏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卵圆形芽生真菌孢子、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为主。结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为革兰阴性菌感染较多,对指导临床经验性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场所,文献报道NICU中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8%~40%。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直接死因的30%由感染引起。医院感染将延长住院时间、危及患儿生命,对患儿、家属、社会都造成危害。因此,加强院内感染控制,采用适当的护理措施管理非常重要。为了研究NICU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本组资料对2010年1月~12月与2011年1月。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NICU住院的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57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ICU(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病人常见的感染,也是导致院内感染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1994年12月-2003年12月,我们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570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各医院救治水平不断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成为了救治急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其实体环境及服务对象均较普通病房特殊。重症监护病房针对的均是病情危重的患者,工作压力及心理压力明显高于普通病房。为具体了解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进行测评,同时与普通病房护士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卒中患者卒中相关肺炎(SAP)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1-12于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急性卒中患者SAP的临床特点,分析SAP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44例急性卒中患者入选,81例(56.3%)发生SAP,细菌培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吸烟、低蛋白血症、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脑干卒中、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SAP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低蛋白血症、吸烟是SA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神经重症监护病房SAP发生率高,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低蛋白血症、吸烟是SA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而医院感染对老年患者的健康与寿命带来了一定的威胁,甚至成为长期住院重症老年患者直接或间接的死亡原因。为了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2010年-2013年各科室院内感染率及部位分部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影响老年住院患者的感染危险因素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强化医护人员预防院内感染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向患者及家属宣传预防院内感染的必要性和有关消毒隔离措施,取得合作共同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是控制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四例多发伤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救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四例多发伤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救治石小峰史克珊曹作为李正国王国士苏雨江陈漠水陈晓东陈焕雄李瀛林鹏林刚尉禹郭祥自1994年6月~1996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成功救治4例严重多发伤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患者.现报...  相似文献   

15.
111例创伤病人的监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化监护手段已成为危重症救治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创伤病人监护方面的资料报道较少。我院创伤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了111例创伤病人,为创伤病人的监护积累了一些经验: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2.确保呼吸道通畅,改善病人的缺氧状态;3.积极抗休克,包括采取正确体位,快速补充血容量,控制输液量和速度等。熟练掌握监护手段,是提高创伤病人救治水平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国外空运救护飞机的机上医疗装备的发展趋势是使机舱成为飞行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国内最近从南联盟接运我使馆伤员的行动中,空中医护工作也按照ICU原则管理。笔者综述了空中ICU装备的研究与发展趋势。概括了空中ICU装备的内容,主要设备包括担架床、心电监护仪、呼吸供氧设备、体外起搏器、除颤器、输液设备、急救手术器械及敷料,负压吸引器以及必要的复苏急救药品等。提出空中ICU改装原则是一体化的多功能组合配套,拆装迅速,便于危重伤病员上下飞机。对通用机型进行可复性改装,尽可能维持一机多用功能。最后,展望了发展我国空中ICU装备的广阔前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10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规律。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医院感染103例作回顾性总结,对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感染的关系、感染部位和易感因素及病原学检查等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院内感染发病率为23.78%。感染部位依次是肺部49.51%、泌尿道20.38%、消化道14.56%、颅内感染8.74%、血液系统感染4.85%;医院感染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9.78%,革兰氏阳性菌占30.22%。危险因素为病情严重程度、侵袭性医疗操作(如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保留导尿等)和药物治疗。结论尽量减少或避免医源性危险因素的产生和损伤,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重型颅脑损伤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状况,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44例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重症监护病房、老年病房是高发科室;危重、老年和创伤致皮肤软组织严重毁损患者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易感人群;住院时间长、侵入性诊疗技术应用、细菌多重耐药是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缩短住院日,加强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的监测和感染管理是预防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降低感染率的途径。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7月收治ICU的患者进行监测,建立医院感染监测日志并根据患者临床病情予以分级评定,同时对3种侵入性操作的相关性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239例ICU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2例(9.21%),33例次(13.81%),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3.81‰,日医院感染例次率为35.71‰,患者病情平均严重程度3.54分,经ASIS法调整后,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73‰,日医院感染例次率为10.09‰;3种侵入性操作中使用呼吸机相关的日感染率(44.03‰)居首位,留置尿管相关日感染率(10.93‰)次之;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57.58%),医院感染的细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61.22%),真菌感染率(34.69%)也逐渐升高。结论 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进行目标性监测可及时准确获得ICU医院感染资料,掌握ICU院感特点和发展规律,有效控制宿主和医源性两方面的危险因素,可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我科为集骨科、脑外、胸外及普外为一体的设备先进、齐全的监护病房,挽救了大量的重症颅脑损伤、严重多发骨折、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及休克病人.现将在ICU收治106例多发伤患者的护理临床经验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92年1月~1993年4月收治严重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