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12的免疫调节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莉萍 《中国新药杂志》2003,12(12):991-995
白细胞介素-12(IL-12)是由抗原呈递细胞产生的、具有多种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其主要活性是诱导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T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增加NK细胞的杀伤能力以及细胞毒T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活性。IL-12可作为治疗药物以内源性抗原的佐剂形式促进肿瘤或病毒特异性免疫,抑制肿瘤生长或治疗病毒感染;IL-12也可作为疫苗组成成分以外源性抗原的佐剂形式促进和增强保护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OK-432是一种链球菌制剂。尽管实验证明它对动物和人的肿瘤有效,但是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文献报道它能非特异性地刺激大鼠的免疫反应,诱导小鼠产生具有免疫干扰素样作用的病毒抑制物质。为了进一步阐明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本文主要研究OK-432在体外对正常人和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天然杀伤细胞活力的影响,因为天然杀伤细胞在抵抗肿瘤生长方面起重要作用。实验对象为60例实体瘤患者和44名正常人。取  相似文献   

3.
宿主对病毒感染的应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无抗原特异性,包括刺激干扰素(IFN)产生和激活自然杀伤(NK)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对NK的溶解作用比正常细胞敏感,激活的NK细胞可释放IFN之类的介质。第二阶段中,一旦病毒开始复制,即激发下列免疫应答:产生体液抗体、活化调节T细胞和形成T细胞介导免疫,后者通过细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除能保护细胞免受病毒攻击外,尚有许多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干扰素能被病毒和细菌等多种物质诱导产生。最初认为干扰素仅是一种抗病毒蛋白,但现知它对免疫反应有多种效应,它对正常和癌变细胞有抗增殖作用,对动物的自发、移植及病毒引起的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短小棒状杆菌(CP)对多种动物有抑病作用,目前临床上常作为免疫调节剂与化疗药物合用治疗癌症。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似为通常细菌对免疫反应的复杂作用介导的。干扰素和CP对免疫反应及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有共同点。推测CP抑瘤作用部分是由刺激免疫系统时产生的干扰素介导的,CP能诱发淋巴组织或网状内皮系统细胞产生干扰素。本文对下列问题进行了探讨:一、CP是否能诱发人血T细胞或单核细胞分化来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重组人白细胞干扰素(IFN-αA和IFN-αD)及其5个杂交分子[IFN-αA/D(Bgl)、IFN-αA/D(Pvu)、IFN-αD/A(Bgl)、IFN-αD/A(Pvu)和IFN-αA/D/A]在3种不同细胞上对逆转录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和脑心肌炎病毒(EMCV)的抗病毒活性,目的是测定IFN在不同细胞内抗逆转录病毒和抗VSV的活性是否平行.实验用的猫F1F3细胞是1株慢性感染猫白血病病毒(FeLV)的纤维母细胞株;人RD-114细胞是能够持续产生RD-114逆转录病毒的细胞株;鼠NIH/MOL,C株是慢性感染鼠Moloney白血病病毒的NIH/3T3细胞.作者用观察病毒产  相似文献   

6.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是引起肝硬化和肝脏肿瘤的主要原因之一,单独使用干扰素疗效欠佳且易复发。目前对HCV感染的标准治疗是聚乙二醇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但仅不到40%的患者可达到持续病毒应答(sustainedvirological response,SVR),大部分患者治疗无效或有早期病毒应答  相似文献   

7.
李占荣  孙振荣  韩锐 《药学学报》1983,18(4):303-306
实验证明,三尖杉酯类生物碱对某些动物移植性白血病和实体瘤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在治疗剂量下,三尖杉酯碱能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降低肝、脾和肿瘤组织的核酸含量,明显抑制DNA合成。三尖杉酯碱对白血病L1210杀伤动力学研究表明,它是一个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但对S期细胞有强烈杀伤作用,对G_0期细胞也有一定影响。临床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是在干扰素诱生物质的作用下由淋巴细胞、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并释放的一种生物活性相当高的糖蛋白。它能对抗病毒繁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调节机体免疫状态等功能,可用于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多种肿瘤性疾病,以及其它一些病毒性疾病。干扰素副作用小,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新药。  相似文献   

9.
张丹  袁立勤 《齐鲁药事》2003,22(2):46-47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 ,为此 ,国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对乙肝进行防治 ,而注射干扰素 (IFN)便是其中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干扰素是一种细胞因子 ,它是机体感染病毒时 ,宿主细胞通过抗病毒应答反应而产生的一组结构类似、功能相近的低分子糖蛋白。英文名称为Interfer on ,简称IFN。干扰素是 195 7年英国科学家发现的。他们把灭活的流感病毒作用于小鸡细胞 ,结果发现这些细胞产生了一种可溶性物质 ,这种物质能抑制流感病毒 ,并且能干扰其它病毒的繁殖 ,因此 ,他们将这种物质称为“干扰素”。以后科学家们进一步发现 ,机体对入侵的异种核酸 …  相似文献   

10.
抗丙型肝炎病毒新药——聚乙二醇干扰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阿农  郑苏芹  童郁韫 《医药导报》2004,23(10):0793-0794
聚乙二醇干扰素是一个以-CH2CH2O-为基础结构的大分子聚乙二醇对蛋白质进行修饰后的新型抗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药物。与普通干扰素相比,它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方面具有优良的药动学特性。聚乙二醇干扰素单药或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治疗和随访结束时的病毒应答率和持续病毒应答率显著高于普通干扰素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聚乙二醇干扰素的安全性、耐受性与不良反应与普通干扰素类似,本身性质十分稳定,它与利巴韦林联合是治疗丙肝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自从发现到现在约有20年的历史,近年的究研进展,主要为干扰素作用机制的探讨和干扰素诱生剂的选用。国内在开展感冒、气管炎病毒病因研究的同时,也开展了对干扰素的研究,主要是寻找新的内源性干扰素诱生剂,希望用来防治感冒气管炎、白血病、肿瘤、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干扰素可能是有希望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它有广泛的抗病毒谱,能对多种DNA 和RNA病毒起作用,对人体没有明显的毒性。但是尚需积极实践,以积累更多的临床资料来加以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c和Ts细胞状态的影响,并分析干扰素疗效与Tc和Ts细胞变化的关系。方法 用双重染色免疫细胞学技术检测32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c和Ts细胞。结果 9例患者达到完全应答标准,12例为部分应答,11例无应答;干扰素治疗结束时Tc细胞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提高,Ts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完全应答与部分应答组之间Tc和Ts细胞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无应答组Tc与完全或部分应答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Ts细胞均显著高于后两组。结论 干扰素治疗可以导致慢性乙肝患者体内Tc和Ts细胞水平发生变化,尤以Ts细胞的变化更为明显,Ts细胞水平的改变可能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陈宝安 《江苏医药》1992,18(5):265-266
近10多年来,随着对白细胞介素2(IL-2)研究的深化,人们发现几乎所有类型白血病患者的IL-2产量和IL-2受体(IL-2R)都明显异常,而且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治疗效果及预后密切相关。近来由于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LAK)广泛应用,使白血病的治疗出现新转机。本文就这方面的资料作一介绍。一、IL-2产量多数报道认为,肿瘤患者的IL-2产量和对IL-2的反应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肿瘤  相似文献   

14.
各类恶性疾病患者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受抑已得到重复地证明。作者曾报告约50%缓解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人NK活性明显降低,淋巴因子如干扰素及/或IL-2能调节NK活性.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前体存在于几乎所有的淋巴样器官,LAK细胞易于在体外产生及扩张,能杀死广谱的肿瘤靶细胞,但有关CML病人LAK细胞活性的报告甚少。  相似文献   

15.
癌胚抗原(CEA)在许多实体瘤细胞表面高表达,是肿瘤疫苗的潜在靶点。英国诺丁汉大学Parsons等在体外应用改造的CEA独特型抗体,证实了它能诱导T细胞增殖、干扰素γ(IFN-γ)分泌和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应答。  相似文献   

16.
癌症为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我国目前有癌症患者约450万人,每年的死亡率在30%以上,每年新增患者约200万人[1]。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放、化疗同时给人体正常细胞也带来了严重的损伤。因此,肿瘤的生物治疗及靶向治疗正成为最有前景和最活跃的领域。天然病毒多具有感染、复制和(或)杀伤细胞的能力。一些天然病毒和经过某些人工改造的病毒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感染、复制和杀伤细胞的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即在正常细胞内无复制或杀伤作用,而在同一机体内的肿瘤细胞中则能选择性复制和溶解肿瘤细胞,细胞裂解…  相似文献   

17.
病毒突变、有益和有害的宿主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改变三者作用相结合形成了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感染的发病机理和结果。了解乙型肝炎(HB)和麻疹能有助于了解HIV。持续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缓解和加剧取决于病毒突变、诱导无反应性及宿主免疫应答三者的状况。麻疹病毒感染的多种细胞与HIV感染相同,并可引起免疫缺陷,但通常可自然恢复。比较研究获得的知识有助于确定HIV感染和艾滋病的免疫预防和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IFN)是细胞对病毒感染反应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广谱抗病毒和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为国际公认的较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近年来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病毒相关疾病。 [治疗机理] 干扰素是一类具有抗病毒感染作用的天然机体防御物,它不仅有直接的抗病毒作用,而且还可由对免疫应答的调节发挥抗病毒作用。干扰素抑制病毒复制具有广谱性、间接性、相对种属特异性及选择性等特点。在正常情况下,宿主细胞内染色体DNA中干扰素基因受抑制蛋白的控制呈抑制状态。当病毒感染或在干扰素诱导剂刺激下,细胞产生灭活抑制蛋白的特异性因子,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是病毒性肝病以及肿瘤的主要治疗药物,是人体细胞或动物细胞在病毒或干扰素诱导剂作用下产生的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的低分子量蛋白质,能干扰病毒代谢从而抑制其繁殖,具有抑制细胞分裂和调节免疫系统反应的作用。 在本期肝病专题中,干扰素是许多专家的关注所在,它在肝药学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它在肝药市场中是否也是举足轻重?在众多的干扰素生产商中,谁又能叱吒风云?先请看广州市27家医院2002年第一季度干扰素临床使用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可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应答。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ells,CIK)由斯坦福大学Schmidt Wolf首次发现,具有增殖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且几乎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