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病毒载体介导BDNF基因表达在大鼠神经元AD模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组腺伴随病毒(rAAV)载体介导表达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基因以及表达的hBDNF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AD模型神经元保护效应的机制。方法 使用分子克隆技术克隆了hBDNF基因,并且构建了携带hBDNF基因的rAAV病毒载体(AAV-hBDNF),使用病毒载体转染Aβ诱导损伤的海马神经元。使用MTT检测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观察细胞凋亡变化,同时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了BDNF蛋白以及Bcl-2抗凋亡蛋白的表达,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变化。结果 结果显示重组病毒对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进行了有效的转染,BDN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表达的BDNF对Aβ诱导的神经元损伤有显著的保护效应,在BDNF治疗组表现出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增高和有效地维持了[Ca^2+]i平衡。结论 表达的BDNF通过抑制Aβ依赖的细胞内钙超载和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有效地保护神经元抵抗Aβ神经毒性引起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血脑屏障(BBB)破坏作为β淀粉样蛋白(Aβ)级联学说的上游或下游事件促进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BBB特征的维持依赖于星形胶质细胞(AC)介导的胶质-血管耦合。AD时,AC极性状态及旁分泌功能改变,影响胶质-血管耦合,可能参与BBB破坏进程。近年来,水通道蛋白4(AQP4)的极性分布及Sonic Hedgehog(SHH)信号在AC介导的胶质-血管耦合中的作用备受关注。文章从AC的AQP4极性分布及旁分泌SHH因子在BBB特征中的作用及AC病理改变与BBB破坏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并提出改善AC对Aβ的反应,调控胶质-血管耦合将是保护BBB防治AD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老年痴呆症即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大脑慢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脑内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及神经元丢失。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在AD发病中起关键作用。Aβ具有神经毒性作用,能损伤胆碱能神经元,引起神经细胞凋亡,产生过氧化损伤,激发炎症反应等。随着对Aβ研究的不断深入,为AD的有效治疗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仅行脊髓损伤,B组脊髓损伤1d后移植OECs,C组脊髓损伤7d后移植OECs,移植后8周进行组织学观察、电生理检查,并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测定以及BBB评分。结果伊红-苏木精染色可见B组和C组脊髓大量细胞增生,瘢痕组织及空洞明显少于A组;A组结构恢复不明显。A组大鼠的运动诱发电位波幅明显降低,B组和C组大鼠运动诱发电位较A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49,P<0.05,)。B组、C组BDNF、NGF、NT-3、VEGF蛋白表达量较A组明显增高,C组较B组各蛋白表达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31778.000,P<0.05)。大鼠脊髓损伤后BBB评分明显下降,OECs移植后时间的长短、组别的不同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OECs移植后脊髓损伤大鼠的BBB评分均有显著影响(F时间=188.494,F组别=183.919,F交互=50.332,P<0.05)。结论 OECs移植治疗能够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和加速微血管再生改善微环境,促使大鼠损伤的轴突再生和部分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的脑内神经元退变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β)学说认为,Aβ凝集和聚积是AD病理发生、发展的起始因素,而其他的病理改变如脑内神经纤维缠结、神经元的功能紊乱和丢失等,均被认为是由于Aβ的解离与凝聚、清除与产生的失衡所引发的。目前认为,β-和γ-分泌酶抑制剂是最合理和有效的AD治疗药物。此外,α-分泌酶激动剂也可减少Aβ的产生。近年来,人们对于分泌酶的认识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重点对这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并评价大鼠Allen’s脊髓损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脊髓损伤机制提供实验动物参考。方法:SD大鼠60只,体重230-270 g,随机分为空白组(20只),手术组(20只),功能评价组(20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手术组和功能评价组都采用Allen’s法致伤。功能评价组作手术前后的BBB功能评分和斜板试验,空白组与手术组作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功能评价组术前斜板度数和BBB评分均高于术后(P〈0.05)。手术组术后1 d脊髓神经元发生退变和坏死。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大鼠Allen’s脊髓损伤模型方法可靠,易于复制,可用于脊髓损伤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慢性压迫性颈脊髓损伤神经元和轴突中神经丝高度磷酸化和异常积聚的特征,探讨其介导体感诱发电位(SEP)变化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5),实验组采用聚氨酯胶片建立脊髓背侧慢性压迫模型;BBB评分法和SEP评估造模前、后6个月脊髓功能变化;Luxol Fast Blue(LFB)染色观察脱髓鞘变性、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磷酸化(SMI-31)和非磷酸化(SMI-32)神经丝在脊髓灰质前角神经元、轴突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SEP变化的关系。【结果】 造模6个月后大鼠BBB评分均下降(p<0.001)、SEP潜伏期延长(p<0.05)、波幅下降(p<0.001);LFB染色强度显著降低(p<0.001);脊髓灰质前角SMI-32阳性神经元计数明显增多、染色强度增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白质SMI-31染色强度升高(p<0.05)。【结论】 神经丝在脊髓前角神经元的过度表达与高度磷酸化以及在轴突中异常聚积是导致轴突变性、神经元损伤和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的神经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eptide,Aβ)神经毒性、血清诱导激酶(serum-inducible kinase,SNK)-树突棘相关Rap特异性GTP酶活化蛋白(spine—associated Rap guanosine triphosphatase activating protein,SPAR)途径、N-甲基一D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三者的关系,探讨滋补脾阴方药保护Aβ损伤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干粉Aβ1-40配制成溶液,在37℃恒温箱中孵育72h,获得聚集态纤维状Aβ1-40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以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建立Aβ1-40(5μmol/L)损伤神经元模型,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为干预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观察SNK、SPAR及NMDAR亚基NR1、NR2A、NR2B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神经元暴露于Aβ1-40(5μmol/L)2h后,SNKmRNA表达上调,SPAR、NR1、NR2A和NR2BmRNA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Aβ1-40(5μmol/L)组比较,各浓度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组SNKmRNA表达下调,SPAR、NR1、NR2A和NR2BmRNA表达上调,以2%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效果最显著(P〈0.05)。结论:Aβ引起神经元损伤的过程与SNK—SPAR途径和NMDAR相关;滋补脾阴方药对Aβ损伤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调节NMDAR表达,阻断SNK—SPAR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AK-242 对β- 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用Aβ25-35 注射大鼠双侧海马复制阿尔兹海默病的动物模型,TAK-242 腹腔注射进行治疗,Nissl 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3 区神经元的形态和数量,Western blot 检测大鼠海马Toll 样受体4(TLR4)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结果 大鼠海马注射Aβ25-35 后引起大鼠海马CA3 区神经元破坏和数量减少,而TAK-242 可以抵抗Aβ25-35 所造成的神经毒性并保护海马神经元,同时TAK-242 可降低Aβ25-35 所引起的海马组织内TLR4、MyD88、IL-1β 和TNF-α 表达升高。结论 TAK-242 可以通过抑制TLR4/MyD88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IL-1β 和TNF-α 水平,从而保护大鼠海马神经元抵抗Aβ25-35 诱导的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小鼠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Aβ损伤大鼠海马后新生神经元的分化情况.方法 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小鼠胚胎干细胞采用无血清方法定向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移植至Aβ1-40损伤的大鼠海马齿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分化神经元的递质表型、受体表达以及与受者神经元的突触性接触.结果 小鼠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后能长时间存活并分化为谷氨酸能、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表达NMDA受体和GABAA受体;发出类似神经元的长突起伸入到受者脑组织中去,并且在其胞膜和突起周围可观察到大量受者神经元来源的突触素阳性颗粒.结论 神经前体细胞移植Aβ损伤大鼠海马后能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神经元,与受者神经元之间可能存在突触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退变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神经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SP)表达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50只)和对照组(6只。无手术)。实验组行坐骨神经离断术(SCNT),于术后1、4、7、14和21 d取伤侧脊髓L4~6节段,观察前角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及tPA、PAI-1和NSP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实验组L4~6tPA、NSP表达增加,NSP在1 d内达峰值后逐渐下调,tPA水平则在7 d升达最高峰,此时前角外侧核神经元存活率开始减少(P〈0.01)。术后21 d,tPA仍未恢复正常水平(P〈0.0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61.6%。两组脊髓均未测到PAI-1表达。结论:SCNT后L4~6前角神经元退变,可能与损伤刺激脊髓灰质内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合成、释放tPA增加有关,同时,损伤也促使tPA抑制物NSP表达上调,后者可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狄婷婷  王秋杰  张美  王瑞婷 《重庆医学》2015,(11):1466-1468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细胞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20只,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双侧海马注射凝胶态Aβ(10μ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行水迷宫实验;硫堇染色观察皮层神经元形态变化及数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胶质细胞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GFAP)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水迷宫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皮层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血清中TNF‐α、IL‐1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海马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Aβ可激活胶质细胞及促炎因子释放,引起大鼠脑神经元损伤,导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对大鼠海马脑片CA3区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探讨可溶性Aβ25-35的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可溶性Aβ25-35对大鼠海马脑片CA3区神经元Ix的影响。结果:可溶性Aβ25-35对大鼠海马脑片CA3区神经元IK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电压依赖性。可溶性Aβ25-35使Ik激活曲线左移,加入可溶性Aβ25-35前后IK半数激活电压分别为(5.88±0.67)mV和(-2.8±0.76)mV(P〈O.05),但其斜率因子无显著改变。结论:可溶性Aβ25-35对大鼠海马脑片CA3区神经元Ik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产生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电针刺激对大鼠脊髓半离断损伤的治疗效果,探究脊髓损伤后督脉(“大椎、命门”)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半离断损伤右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只SD大鼠进行T7~T9脊髓半离断损伤,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督脉电针组(B组),每组10只,A组进行饲料单纯喂养,B组则同时予以电针刺激治疗。通过BBB运动功能评分法、组织形态检测等方法来观察电针刺激督脉对脊髓半离断损伤的作用,其分别于第1、3、7、14、21天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并对比两组大鼠右肢运动功能恢复水平;21天后,处死大鼠取其损伤段1 cm左右脊髓制片,采用组织形态检测来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A、B两组大鼠术后第1、3、7、14、21天BBB运动功能评分逐渐增高,B组BBB评分明显高于A组( P<0.05)。HE染色可见B组较A组脊髓组织结构清晰,有较多神经元存活,其无明显水肿、坏死,无出血、炎性细胞浸润和瘢痕组织形成,可见大量正常神经元。结论电针刺激督脉治疗能促进大鼠脊髓半离断损伤右肢运动功能的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形态学上研究海洛因成瘾致大鼠脑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递增法人为建立海洛因成瘾动物模型,设对照组和模型组,取2组大白鼠前额皮质、海马、下丘脑等部位脑组织做电镜观察.结果:海洛因成瘾大白鼠脑内多部位神经元胞体、轴突、树突都出现变性、胀亡、凋亡等超微病理结构改变;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亦可见退变星形胶质细胞;广泛性出现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增加的超微结构变化,BBB周围星形胶质细胞水肿.对照组电镜超微结构影像正常.结论:海洛因成瘾可通过直接损害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以及BBB的通透性改变等方面损伤脑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T3节段全横断后损伤节段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T3完全横断损伤1d组、2d组、7d组、14d组、21d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后取损伤节段脊髓,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脊髓损伤(SCI)各组大鼠的BBB评分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 <0.01);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SCI各组大鼠的BBB评分逐渐升高(P <0.01)。电镜下观察,大鼠脊髓神经元在损伤后2d病理变化最为严重,表现为神经元明显肿胀,线粒体等细胞器严重受损,核固缩,染色质凝集;损伤后7d时,脊髓神经元的病理变化有所减轻;损伤后21d,脊髓神经元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甚至接近正常。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2d脊髓神经元的病理变化最为严重,后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症,其特征性病变是过度磷酸化的tau 蛋白聚集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 brillary tangles,NFT)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蛋白磷酸脂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在AD 脑中活性抑制并参与调节tau 蛋白和Aβ前体APP 磷酸化,从而促进tau 病变和淀粉样病变,但PP2A 抑制的上游机制未阐明。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 是一种新发现的内源性PP2A 抑制子,其在脑中的功能和在AD 发病中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无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阐明CIP2A 是否通过调节PP2A 参与AD 样病变及其机制,为AD 的防治提供新的分子靶点。方法:在人脑样本,用免疫印迹检测AD 病人和对照组CIP2A 的表达;在细胞水平,在HEK-tau,N2a-APP 和原代神经元过表达CIP2A,检测tau 病变、淀粉样病变和突触退变损伤;在整体水平,采用腺病毒注射感染C57 小鼠,检测认知功能、tau 病变、淀粉样病变和突触退变损伤情况。结果:CIP2A 在AD 脑内表达水平增高并与PP2A 活性负相关;在HEK-tau 细胞和原代神经元中过表达CIP2A 导致PP2A 活性下降,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并在树突和树突棘中聚集,树突棘数目减少,突触功能障碍;在N2a-APP 细胞中过表达CIP2A 导致APP 磷酸化,Aβ产生和释放增加;整体动物海马注射AAV 过表达CIP2A 导致动物出现AD 样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障碍,脑中出现tau 病变,Aβ产生增加,神经元退变。结论:CIP2A 通过抑制PP2A 活性参与调节tau 蛋白和APP 磷酸化,从而促进AD 样tau 病变、淀粉样病变和神经退变。因此,抑制CIP2A 可能底物特异性活化PP2A 从而逆转AD 样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和银杏黄酮干预β-淀粉样蛋白(Aβ)跨血脑屏障(BBB)低氧模型的转运情况及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利用 Tran-swell 装置共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建立 BBB 模型,并分为对照组、低氧模型组、银杏内酯组、银杏黄酮组及联合用药组。观察 Aβ由脑侧向血管侧的转运情况,并检测 TEER 值及 FD4通透率以评价 BBB完整性,采用 RT -qPCR 及 Western blot 法检测转运体 RAGE、LRP1的表达。结果在低氧条件下,受试药物单独或联合干预后,Aβ的外向转运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联合用药效果更优。各组处理均未破坏 BBB 的完整性;低氧上调 RAGE 的表达,下调 LRP1的表达,药物单独干预均能改善低氧对 LRP1的抑制作用,但不影响RAGE 的表达;而联合用药下调 RAGE 表达,同时上调 LRP1表达。结论银杏叶活性成分银杏内酯和银杏黄酮通过干预 BBB 低氧模型 RAGE 及 LRP1的表达,促进 Aβ的外向转运,从而降低脑 Aβ水平,延缓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作单纯运动/感觉神经纤维动物模型并鉴定。方法:以SPF级SD大鼠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感觉神经组(A组)、运动神经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A组选择性切除L2~L4腹根,B组选择性切除L2~L4背根神经节、C组不做手术处理。术后2周、4周,取股四头肌行HE染色,腰髓行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 Neu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A组腰髓后角感觉神经元、B组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股神经干分叉部分行锇酸染色,观察有髓神经纤维在皮支和肌支中的数量变化。结果:A组中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萎缩并逐渐加重,无自噬;B组中大鼠右后肢轻度肿胀,不同程度自噬,无肌肉萎缩。神经元计数:A组中,L2~L4段腰髓中平均每个10×20倍显微镜视野下感觉神经元计数分别为62.12±1.77(2周)、62.15±1.32(4周);B组中,L2~L4段腰髓中平均每个10×20倍视野下前角运动神经元计数分别为30.12±0.44(2周)、30.00±1.87(4周);C组中,平均每个10×20倍视野下后角感觉神经元计数为62.57±1.02,前角运动神经元计数为29.73±3.03;两个时间点与正常L2~L4段脊髓神经元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中,股神经肌支中部分神经纤维退变,皮支中无退变,有髓神经纤维计数为:1 558.17±50.14(2周)、1 544.00±47.42(4周);B组中,股神经皮支神经纤维均退变、肌支中部分神经纤维退变,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分别为387.67±48.50(2周)、393.50±27.86(4周),2周和4周的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周时退变的轴突及髓鞘尚未完全清除,4周时退变的轴突及髓鞘已完全清除。结论:通过选择性切除腹根/背根神经节可以获得单纯感觉神经/运动纤维动物模型。术后4周时,退变的轴突及髓鞘已完全清除,此时可获得良好的单纯性质周围神经,以此方法制作单纯感觉/运动神经纤维动物模型稳定可靠,可用于以后的实验研究中。  相似文献   

20.
胆碱能神经元及其受体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记忆丧失和高级认知功能减退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外聚集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块、细胞内高度磷酸化Tau蛋白所致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FT),以及前脑基底胆碱能神经元的显著丢失。AD发病率占65岁以上人群的8%-10%,且正以每5年1倍的速度递增。AD发生的确切机制目前仍未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是脑内胆碱能系统受到损害,并提出了“胆碱能假说”:前脑基底胆碱能神经元的退变及大脑皮质和其他区域胆碱能递质的缺失是AD患者认知失常的主要原因。本文就脑内胆碱能神经元及其受体与AD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