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技术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体会。方法:采用高压注射器注药前实验性静脉预推法。注药速度一般要求3~5ml/s,注射量50~80ml。结果:通过对580例CT增强扫描患者的临床观察。成功者(无造影剂外漏)567例。占97.7%,失败者(造影剂外漏)13例。占0.22%。结论:采用预推法来判断血管质量,选择注射血管。能明显降低渗漏率。  相似文献   

2.
螺旋CT和高压注射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时,高压注射器造影剂的注射速度,延迟时间等技术参数的选择。方法:使用螺旋CT及高压注射器,对900例患者进行螺旋增强扫描,对扫描器官强化效果,注射速度及患者的状况作综合分析。结果:①身体好的成人,血管条件好者,应选择较高的注射速度,即2.0~3ml/s;②体质一般,血管一般,应选择中等注射速度,即1.2~2.0ml/s;③体质差或血管条件差者,应选择较低的注射速度即1.0~1.5ml/s;④血管条件极差或小儿宜选择手推。结论:合理的选择高压注射速度等技术参数,对于获得高质量的强化图像,进一步提高正确诊断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学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多层螺旋CT(MSCT)容积扫描、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以及先进的后处理软件功能,为临床CT影像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心脏CT已开始步入临床应用。超快的扫描速度以及超薄的层厚,保证了MSCT可在患者一次屏气内扫描完整个心脏,并达到图像的各向同性,  相似文献   

4.
CT窗口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CT机在各级医院已相当普及。CT与普通X线影像不同,它是数字化重建图像。分析数字化重建图像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窗口技术。窗口技术是指利用调节窗宽和窗位而得出对比度清楚的优质图像,如果窗宽、窗位调节不当,就不能充分显示器官组织结构和毗邻关系,甚至会使病变被掩盖、遗漏,而有些病变因其大小、形态、位置、密度和演变过程不同,有时即便是常规的窗宽、窗位也显示不出来。  相似文献   

5.
在临床上微量泵多用于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婴幼儿输血、输液、高浓度补钾以及持续输入镇痛镇静药物。心脏手术后病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后经常应用多种血管活性药物或其他药物治疗,采用微量泵从深静脉导管输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从而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五、部分器官的短程螺旋CT(一)肝脏(查找来源不明的病灶)范围整个肝脏。  相似文献   

7.
四、短程螺旋CT (一)腹盆部 范围 膈上至耻骨联合之间。 定位片 512mm,120KV,50-100mA,后前位。 造影剂 静脉:100ml非离于型优维显,含碘量300mg/ml。 口服:1400ml,扫描前日晚开始服,当晚服三杯,每杯200ml,间隔60分钟;扫描日早晨7时起再服三杯,方法同前;上扫描床前再服一杯。 直肠:最好给予。500ml,扫描  相似文献   

8.
六、体部移床式CT检查概述 (一)颈部 范围根据需要自颅底至肺尖或至主动脉弓上方。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注射过程中发现:一次性1ml注射器针头(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有限公司生产)与针管连接处存在0.04-0.06ml死腔;一次性5ml注射器针头与针管连接处存在0.06-0.08ml死腔。按《基础护理学》注射法规定:抽药毕,将针头垂直向上,轻拉活塞,使针头中的药液流入注射器内,并使气泡聚集在乳头口,稍推活塞,驱出气体。进行肌肉或皮下注射时会造成相当于注射器死腔容积的药液浪费,并导致青霉素皮试液浓度高于理论浓度的3倍以上。为此,笔者经过反复试验后,自2001年4月起,在对住院病人进行皮下注射、肌肉注射以及配制皮试液时,采用留置气泡技术,目的在于减少药液浪费,提高药物疗效及皮试液浓度的准确性。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造影增强技术的正确使用对CT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高压注射器注药速度快、稳定,在增强扫描中被广泛采用。高压注射留置针是连接高压注射器的一种静脉穿刺针,病人在行CT增强扫描前30min接受静脉穿刺保留通道作静脉过敏试验,至病人行CT增强扫描完毕,住院病人回病房后行静脉穿刺输液、化疗等治疗,经观察无不良反应后可拔除留置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路注射技术在多层螺旋CT肝区静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06年6月63例采用常规单通路注射法行多层螺旋CT肝区静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资料,得出时间-密度曲线及相关数据;对2006年7月~2010年5月的60例患者采用双路注射法,根据上述时间-密度曲线及数据实现共同成像.对成像检查患者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除2例不适用双路注射法、1例造影剂部分外渗外,其余57例均完成成像,系统大血管显示率100%,显示程度满意.结论:双路注射技术应用于多层螺旋CT肝区静脉血管成像,可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成像质量,减少误诊,精心护理是肝区静脉血管共同成像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属强化教育在出院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4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及家属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属强化教育。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糖尿病饮食原则、运动护理、自我监测、低血糖反应预防差异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糖尿病饮食原则、运动护理、自我监测、低血糖反应预防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家属实施强化教育,能提高出院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核医学显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较普遍,概括起来有四种:1、心肌血流灌注显像,主要反映心肌的血循环状态,对冠心病、心肌梗塞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心肌活力的评价、外科PTCA及动脉搭桥术的选择有重要价值,常用显像剂有201Tl、99mTc-MIBI...  相似文献   

15.
循证护理在减少小儿气管插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CT检查技术的发展,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开始应用于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断。在为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进行CTA检查的护理配合中发现,选择不同部位注射造影剂及给药速度的不同,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很大,而确定合理的给药速度及给药部位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此我院接受CTA检查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注射部位及给药速度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健康体检得到了人们的欢迎,健康管理逐渐形成规模。然而,近几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猝死率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心血管风险评估成为关键问题。320排CT在心脏成像中准确、高效、快捷,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别是作为心血管风险评估项目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双能量CT通过两种物质的不同X线衰减特征表达一种物质的X线衰减特征,经过后处理软件生成反映某种物质X线衰减特征的彩色融合图,从而达到物质分离的作用.常规CT只能反映脊柱形态学改变,双能量CT物质分离技术可以实现脊柱骨髓水肿的功能成像和多参数成像.本文概述双能量CT物质分离技术中不同基物质对在椎体骨髓水肿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髋臼骨折使用GE Lightspeed8层螺旋CT机扫描;采用RASP技术消除骨关节伪影,应用多平面重组图像(MPR)和三维表面遮盖成像(SSD)技术重建三维图像,CT检查前均摄髋关节及骨盆前后位平片。结果 3l例髋臼骨折前壁8例,后壁7例,前柱4例,后柱2例,横行骨折2例,"T"形骨折2例,臼顶骨折1例,复合骨折5例。X线平片骨折检出率54.8%,螺旋CT三维成像骨折检出率100.0%。结论螺旋CT骨盆三维重建术能够客观、立体、清晰、多角度地显示骨盆及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细微的损伤,对诊断髋臼骨折和指导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改良3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和对比剂外渗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5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5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头颈CTA对比剂注射方案,观察组实施改良3期对比剂注射方案.比较2组客观图像质量、主观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心脏康复能降低13%~24%的患者总病死率和31%的1年内再入院率,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Ⅰ级推荐。虚拟现实技术能帮助打破传统心脏康复时间、地域与交通的限制,提高患者心脏康复的参与度,成为心脏康复的有效辅助手段。该文综述了心脏康复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技术类型、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应用效果等,为我国开发心脏康复虚拟现实新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