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海屏  戴梅福 《上海医学》1989,12(11):679-680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作为呼吸系统主要并发症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并不少见,也是继感染之后造成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院近期治疗成功1例大面积烧伤并发ARDS的患者,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52岁。全身大面积烧伤合并轻度呼吸道灼伤于伤后1小时入院。烧伤面积81%,Ⅲ°56%。入院后予抗休克、气管切开等处理,平稳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其的诊断、治疗、预后作出分析和评价。方法对12例患者进行积极抗休克、抗感染、高营养、高能量、早期切痂植皮、早期气管切开加高频通气等综合处理。结果吸入性损伤加上顽固性休克是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原因。结论早期对吸入性损伤的处理、早期纠正低氧血症以及预防休克是预防和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彭海阳 《河北医学》2006,12(5):454-456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 istress syndrome,ARDS)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其的诊断、治疗、预后作出分析和评价。方法:对20例患者进行积极抗休克、抗感染、高营养、高能量、早期切痂植皮、早期气管切开加高频通气等综合处理。结果:吸入性损伤加上顽固性休克是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原因。结论:早期对吸入性损伤的处理、早期纠正低氧血症以及预防休克是预防和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烧伤后并发ARDS的预防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该院收治的烧伤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及结果。结果  8年间该院烧伤科共收治体表总面积 (TBSA)30 %以上的成人 4 76例 ,并发ARDS 78例 ,发病率为 16 4 % ;发病时间高峰为伤后 5~ 11d ;脓毒症、延迟复苏或复苏不理想、重度吸入性损伤等为ARDS发病的高危因素。 78例中 ,治愈 6 1例 ,死亡 17例 ,病死率 2 1 8%。死亡 17例中 ,死于ARDS 3例 ,脓毒症 7例 ,MOSF 7例。脓毒症及其引发的MOSF仍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 严重烧伤后ARDS仍有较高病死率 ,预防重点在于早期复苏、早期切 (削 )痂植皮手术和防治脓毒症等综合措施。治疗关键在于及早诊断和机械通气 ,PEEP是必不可少的通气方式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是治疗的重要内容 ,深度创面的手术等原发病的处理是治疗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6.
7.
<正>胸外科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和病死率高,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胸外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通常心肺功能正常,因手术造成肺组织损伤或肺内感染,继发急性、渗出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常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难治性低氧血症等[1]。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0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国瑞祺  曹慧玲 《吉林医学》1994,15(2):110-110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国瑞祺,曹慧玲(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吉林医院132011)在没有原发心、肺疾患情况下,因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而出现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现将我们收治的18例重型颅...  相似文献   

9.
柏连华 《吉林医学》2008,29(3):230-230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肾综合征出血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可能迅速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治过程中,预防为主,力求早期发现,早期抢救,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我院自1994年~2004年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3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EHF)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见于危重型EHF伴有高度外渗的患者;较常发生于少尿期向多尿期移行过度阶段;同时易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MOF);一般吸氧治疗无效,病死率极高。因此,着重强调早期发现和诊断是抢救的关键。我们认为,当EHF出现休克或肾衰时,尤其对经扩容输液后,休克逆转而发生呼吸困难者,必须密切监护呼吸功能变化,注意呼吸频率,及早进行血气分析,这对及时发现和抢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6月-2011年12月29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透析治疗的15例患者为透析组,未透析治疗的14例患者为未透析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透析组RUN、Cr、PaC02、剩余碱、PH值指标均明显好于未透析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透析组救治成功11例,救治成功率为73.33%,死亡4例,死亡率26.67%;未透析组救治成功3例,救治成功率为21.43%,死亡11例,死亡率78.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早期发现,及时抢救并透析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例普通胸外科术后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探讨和总结早期诊断、治疗的体会。方法:对被诊断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20例患者进行病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病例中,抢救成功19例,7例合并肺外脏器功能衰竭,早期辅助呼吸治疗16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5%。患者治疗前后PaO2、PaCO2、RR、HR、MAP和B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指数可作为早期观测和治疗转归的指标,早期诊断、治疗和辅助呼吸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患者25岁,住院号52333,孕3产0,因停经37周,双下肢浮肿3个月,于1993年8月23日上午11时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好,全身水肿,t36.7℃,R20min-1,P88min-1,BP21.3/14.6kPa,心肺未...  相似文献   

14.
15.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在某些疾病过程中,特别是在休克初期复苏后,突然出现以进行性缺氧和呼吸困难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此病以前曾有多种名称,如休克肺、非心源性肺水肿,创伤性湿肺,急性肺机能不全,输血后肺等。这些名称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该病的某些特点,却未能全面代表该综合征。目前,曾遍采用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名称是Ashbaugy等于1967年首次使用的。 1 病因引起ARDS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内、外、妇、儿科的各种严重疾病均可导致它的发生。但通常以各种严重的感染为常见,尤其在一些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全身性感染时,本病的发生率较高。此外,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休克、脂肪栓塞、DIC、大面积烧伤、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吸入  相似文献   

16.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治疗体会褚进海*葛圣林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合肥230022*安徽省舒城县医院胸外科进修医生2313001临床资料1995年1月~10月我科收治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男女各2例,年龄45~79...  相似文献   

17.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dultrespi ratorydistresssyndrom ,ARDS)是在机体受到外来刺激如外伤、感染、毒素进入、溺水、呼吸道烧伤、毒物伤害等引起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在肺的表现 ,包括肺部炎症、间质水肿、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 (PaO2 一般小于 8kPa) ,每分钟呼吸次数在 30次以上 ,应与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IRDS)相区别。但在临床及实验中常因刺激不重而达不到ARDS的标准 ,称为急性肺损伤 (acut…  相似文献   

18.
周小烈  李东霞 《海南医学》2004,15(9):140-140
病例报告 例1男,40岁,工人。因咳嗽、突发呼吸困难4小时于1994年5月20日入院。住院号743。入院查呼吸急促,唇、甲紫绀,“心、肺”,未见异常,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立即给氧抗感染、静滴氨茶碱,地塞米松等治疗无缓解,经抢救治疗12小时无效死亡。死亡前查血气分析,pH值7.4,PaO26.3kPa,PaCO24.6kPa。死亡原因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尸检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外科术后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封丘县人民医院胸外科术后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治愈26例,好转13例,7例无效而死亡,有效率为84.78%。结论胸外科术后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率较高,应及时诊断,积极有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1989年11月~1996年11月,我院共收治28例重症胰腺炎(ANP)病人,9例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率为32.14%,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6~72岁。9例病人均有突发性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