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内源性类洋地黄因子(EDLF)的改变。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2例2型糖尿病患EDLF。结果:糖尿病患EDL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检验具非常显差异,P<0.01;糖尿病并发症组EDLF明显高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t检验具显性差异,P<0.01;EDLF与糖化血红蛋白(GHb),空腹血糖(FBG)呈正相关,r分别为0.498,0.395,P均<0.01。与病程无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EDLF高于正常人,有并发症更明显增高,说明EDLF与糖尿病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海拔2260m地区88例老年糖尿病及56例正常老年人头发中9种微量元素(锌、锰、铜、铬、磷、矾、硅、铝、铁)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老年糖尿病人头发中铜(Cu)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糖尿病人发中锌(Zn)、铬(Cr)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P<0.01);铜、锌、铬三种元素含量均与血糖水平存在相关性(分别为r=0.223,P<0.01;r=-0.216,P<0.05;r=-0.268,P<0.01);老年糖尿病发中Cu/Zn比值为1.38±0.62,对照组Cu/Zn为1.038±0.30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提示:高原地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铜、锌、铬等微量元素的紊乱。  相似文献   

3.
电针对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电针对糖尿病所致学习记忆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电针6周后糖尿病大鼠血糖、体重的变化,并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电针对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1)治疗后电针组与模型组的体重均明显低于正常组,电针组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2)电针组治疗前后血糖差异非常显(P<0.01),但仍然高于正常组(P<0.01);(3)模型组的逃避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电针组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与正常组比较,其逃避潜伏期仍较长,但两之间差异无显性,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每天的逃避潜伏期均较正常组延长,差异有显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第1、2、4、5天的每天逃避潜伏期均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1;电针组第3天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有所缩短,但差异无显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每天逃避潜伏期均较正常组延长,但差异无显意义,P>0.05。结论:(1)电针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并增加其体重。(2)电针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塞(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0例AMI、30例UA病人和20例健康人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与血浆血栓素B2(TXB2)的浓度。结果:(1)AMI患者起病12小时GMP—140和TXB2浓度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48小时达高峰(P<0.001),GMP—140在第5天降至正常,TXB2第7天时仍高于对照组(P<0.05);(2)UA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GMP—140、TXB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缓解后30分钟降至正常,其GMP-140、TXB2的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均小于AMI患者。表明AMI和UA患者体内血小板高度激活,AMI较UA患者冠状动脉内有更强的促凝因素。  相似文献   

5.
D—二聚体与不同类型老年冠心病及纤溶活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在不同类型老年冠心病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分别对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50例老年健康人的DD,Fg含量进行了检测,并测定其PT,KPTT。结果 急性心梗(A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的DD,F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SA)组和陈旧性心梗(OMI)组(P<0.01);AMI组与A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组DD,Fg含量高于无合并症组(P<0.01)。AMI组PT,KPTT比其它各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体内血浆DD,Fg含量与病变程度有关,提示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着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手术前血糖水平对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依据美国ADA空腹血糖(FPG)标准将99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术前FPG≤6.9mmol/L(A组),术前FPG≥7.0mmol/L(B组),急诊手术C(组),观察糖尿病患者事FPG,2hPG,尿酮体,低血糖,使用抗菌素的天数,伤口愈合时间等。结果 (1)术前空腹血糖及术中血糖水平;A组患者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5;(2)术前准备时间:A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明显长于B组患者,P<0.05;(3)术后空腹血糖;A组和B组患者术后空腹血糖低于C组患者,P<0.01和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4)术后酮症的发生;A组和B后酮症的发生低于C组,P<0.01,P<0.05。(5)术后低血糖反应;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6)术后心律失常;C组与A组比较P<0.01;与B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7)术后抗炎时间;A组患者术后抗炎时间明显短于C组患者,P<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8)愈合时间:伤口愈合时间,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术前将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维持在接近正常水平,能减少手术后酮症酸中毒,心律失常,伤口感染及伤口不愈合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糖尿病可促使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且与心肌梗塞的预后密切相关。了解伴血糖增高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116例AMI患者早期血糖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6例患者中80例有不同程度的血糖升高,其中血糖<7.8mmol/L(B组)24例,血糖介于7.8与9.0mmol/L之间(C组)15例,血糖≥9.0mmol/L(D组)41例。结论高血糖无痛性心肌梗塞及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人,死亡率也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糖化蛋白(GSP)和内源性分泌型糖化终末产物受体(esRAGE)水平,探讨GSP、es-RAGE水平及GSP/esRAGE比值对判断冠心病的存在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入选患者135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和有无糖尿病分为:单纯冠心病组(5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48例),正常对照组(35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9例)和三支病变组(47例)。测定各组血清GSP和eaRAGE水平,计算GSP/esRAGE比值。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GSP水平和GSP/esRAGE比值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均P〈0.01)及对照组(均P〈0.011),单纯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esRAGE显著低千单纯冠心病组(P〈0.01)和对照组(P〈0.01),单纯冠心病组明显低于对照纽(P〈0.01);GSP(rs=0.460,P〈0.01)、esRAGE(rs=-0,542,P〈0.001)、GSP/esRAGE比值(fs=0.536,P〈0.001)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显著相关。结论:血清GSP、esRAGE水平及GSP/esRAGE比值对评价血糖正常或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存在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卢银红  倪兰 《实用医技》2007,14(35):4839-484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对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7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锌、铜、钙、铁、镁五种元素及血糖进行测定比较。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处理。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铜、铜/锌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血糖呈正相关;血清锌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与血糖呈负相关,血清钙、铁、镁两组无差异。结论:血清微量元素,与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关系,适当的补充微量元素对糖尿病患者纠正糖代谢紊乱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细胞黏附分子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69例AMI病人及4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病人血清OX-LDL、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并与39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AMI组和OMI组OX-LDL、sICAM-1、sVCAM-1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00.15~3981.19,q=6.82~51.87,P<0.01),且AMI组OX-LDL、sICAM-1、sVCAM-1水平明显高于OMI组,差异有显著性(q=13.20~31.07,P<0.01)。发病第4天死亡者和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者的OX-LDL、sICAM-1、sVCAM-1水平明显高于存活者和无室性心律失常者(t=3.39~24.20,P<0.01)。AMI病人OX-LDL与sICAM-1、sVCAM-1水平呈正相关(r=0.729、0.840,P<0.01)。结论细胞黏附分子和OX-LDL参与了AMI的发生,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Ⅱ)及肾素(PRA)的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及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6例AMI患者、健康对照组58例的血浆ET、AⅡ、PRA水平;结果:AMI组病例血浆ET、AⅡ、PR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AMI发病后ET、AⅡ、PRA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无并发症组(P<0.01);结论:ET、AⅡ、PRA对AMI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老年与非老年2型糖尿病在病情、合并症和代谢方面的异同。方法:180例2型糖尿病人被分成≥60岁发病的老年2型糖尿病组91组),<60岁发病的老年2型糖尿病组(2组),<60岁的的非老年2型糖尿病组(3组)。观察并比较空腹血糖、尿糖、血脂、血尿素氮、血尿酸及合并症情况。结果:3组的尿糖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P<0.01),1组的血尿酸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1、2组的甘油三酯高于3组(P<0.05),其余生化指标三组间无差异,1、2组的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3组(P<0.01),且2组高于1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临床特点有血糖与尿糖不平行,高甘油三酯血症,心脑血管合并症多,提示与糖尿病病程及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探讨急性心梗(AMI)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与AMI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凝血酶法测定300例AMI患者及30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AMI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MI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性别、族别(汉族、维吾尔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MI患者中高脂血症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甘油三酯(r=0.862,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625,P〈0.05)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861,P〈0.01)有很强的相关性。AMI患者中其他危险因素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为:吸烟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不吸烟者(P〈0.01);高龄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低龄组(P〈0.05);合并糖尿病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无合并糖尿病者(P〈0.05);合并高血压患者与无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一个主要的AMI危险因素,有效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预防和治疗AMI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血小板活化及纤溶状态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27例AMI患及正常组对照血浆GMP-140、T-PA:A、PAI:A、D-D。结果:AMI患血浆GMP-140、PAI: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PA:A含量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血浆GMP-140低急性期(P<0.05)。D-D在急性期内(≤2天)无显增高,恢复期高于急性期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AMI患血小板活性增高而纤溶性降低,要积极施行抗血小板治疗和早期溶栓治疗,并重视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减少血管内皮细胞损害,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型Ⅱ型糖尿病8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34例肥胖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8例以二甲双胍及健脾化痰活血中药治疗,对照组46例单纯以二甲双胍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78.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均比治疗前血糖下降,且治疗组血糖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出血并发高钠血症病人病死率及发生原因。方法:收集158例脑出血病人,其中24例并发高钠血症(血清钠离子浓度〉145mmol/L)者分入高钠血症组(A组),其余134例不伴高钠血症者归入对照组(B组)。结果:A组死亡14例,病死率58.3%,B组死亡29例,病死率2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丘脑出血发生率,高钠血症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6.1mmo/L,白细胞计数≥10^8/L,血压≥23.9/14.6kPa,体温≥39℃反血肿破入脑室者百分比,高钠血症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并发高钠血症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清钠离子水平越高,病死率越高,与糖尿病、丘脑出血、发热、甘露醇使用量大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山药的抗糖尿病作用效力。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制作糖尿病小鼠模型,并以优降糖作阳性对照。连续21天用不同剂量的山药灌胃治疗,比较各组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①与对照组比,剂量在6.00g/Kg·d(-1)以上的山药各组的血糖和血脂含量较低(P<0.001或P<0.05),而肝糖元和心肌糖元含量较高(P<0.001或P<0.01)。②与优降糖组比,剂量在6.00g/Kg·d(-1)以上的山药各组的血糖、血脂和心肌糖元含量较高(P<0.001或P<0.01),而肝糖元含量较低(P<0.01)。结论:山药有一定的抗糖尿病作用,但效力显著弱于优降糖,且需剂量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时低血浆T_3状态对心肌的影响。方法以14只绵羊分为治疗组(T3组n=7)及对照组(n=7)进行实验研究。对比手术前后体内血浆T3、T4及反向T3(rT3)的变化。结果实验对比发现T3在两组转流后均下降,由24±0.26pmol/L降至13±0.15pmol/L(阻断后15min)。阻断时间延长,FT3下降更为明显,而rT3呈轻度上升。对照组及治疗组转流前(0.32±0.24;0.38±0.023nmol/L)与再灌注60min(0.43±0.042;0.47±0.034nmol/L)有显著差异(P<0.05),但各时点两组间对照均无差异(P>0.05)。心肌ATP在阻断45min后两组均呈降低,但两组间无差别;再灌注60min时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心肌乳酸含量在再灌注60min时对照组比治疗组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T3能通过促进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期的能量代谢恢复并有利于心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9.
李付军 《中原医刊》2007,34(13):90-9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与血脂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80例本地学校在职及退休教师为对照组,测定两组人群的血糖(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生化指标,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G、TC、HDL、LDL4项指标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中血糖控制较差者(BG〉7.22mmol/L)与血糖控制较好者(BG≤7.22mmol/L)比较,TG、TC、LDL3项指标明显升高,HD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差者较正常人更容易出现血脂代谢异常,在治疗2型糖尿病过程中应注意对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了解产妇钙缺乏状况、产妇血清和新生儿脐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及其关系。方法:用意大利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行比色法测定产妇血清和脐血。结果:产妇血清钙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AKP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脐血钙、磷明显高于产妇,(P分别<0.01和<0.05),其AKP明显低于产妇(P<0.01);且产妇血清Ca2+≥2.145mmol/L组的配对新生儿脐血钙明显高于产妇血清Ca2+<2.145mmol/L组的配对新生儿的脐血钙。结论:孕妇在孕期常规补充钙和维生素D制剂可预防低钙血症对母子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