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比焦虑症伴发失眠与原发性失眠患者过度觉醒水平,探讨焦虑症伴发失眠特点。方法收集并分析20例正常睡眠者、25例焦虑症伴发失眠患者及26例原发性失眠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脑电频谱、24 h尿游离皮质醇数据。结果焦虑症伴发失眠患者及原发性失眠患者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LF/HF)、24 h尿游离皮质醇浓度、脑电谱频theta、alpha、sigma、beta、gamma相对功率值均高于正常睡眠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异性高频(HF)、5 min平均心率标准差(SDANN)、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爱丁堡指数(pNN50)、脑电谱频delta相对功率值均低于正常睡眠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症伴发失眠患者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LF/HF)、24 h尿游离皮质醇浓度、脑电谱频beta、gamma相对功率值均高于原发性失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异性HF、SDANN、SDNN、rMSSD、pNN50、脑电谱频delta相对功率值低于原发性失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伴发失眠与原发性失眠患者均存在过度觉醒,其中,焦虑症伴发失眠患者过度觉醒水平比原发性失眠患者高。  相似文献   

2.
参松养心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冬梅  于波 《黑龙江医学》2008,32(6):417-418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107例AM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松养心胶囊加常规AMI治疗组(治疗组)58例,常规AMI对照组49例。治疗前进行HRV测定,两组间比较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1个疗程(28 d)后再次进行HRV测定。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去Holter 5 min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2、4 h去Holter 5 min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SDNNIDX)2、4 h去Holter正常相邻RR间期之差>50 ms的心搏数所占百分比(PNN50)、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总功率谱(TP)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均<0.01),LF/HF显著降低(P<0.01);②对照组:治疗后,SDANN、PNN50、LF、HF、TP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均<0.05),LF/HF显著降低(P<0.05);③治疗后参松养心胶囊组与对照组比较SDANN、RMSSD、PNN50、LF、MF、HF、TP均显著升高(P均<0.05),LF/HF显著降低(P<0.05)。结论①常规AMI治疗(静脉溶栓、硝酸酯类及抗凝治疗),提高AMI患者的HRV;②参松养心胶囊加常规AMI治疗,对改善AMI患者HRV更显著,且能改善自主神经平衡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抑郁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特点及参松养心胶囊对抑郁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焦虑抑郁患者,分别为抑郁症对照组(抑郁组)和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参松组),同时选择无心、肺、脑、肝、肾等疾病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以时域、频域指标全程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5min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全程内差值超过50ms的连续正常R-R间期所占的百分率(PNN50)、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高频(HF)、低频(LF)、高频和低频的比率(LF/HF)作为心率变异性的评价标准评价抑郁症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结果抑郁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时域、频域指标SDNN、SDANN、PNN50、RMSSD、HF、LF、LF/HF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参松组时域、频域指标较抑郁组有所提高(P0.0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提高抑郁患者心率变异性,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艳红  吴苏豫 《中外医疗》2010,29(25):105-105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并脑血管疾病患者自主神经的影响。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并脑血管疾病患者服替米沙坦(40~80mg/d,共8周),前后经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率功率谱时域和频域指标。结果替米沙坦使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连续5min时段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和频域指标高频(HF)显著增加,频域指标总频谱(TF)、低频(LF)和LF/HF明显降低。结论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并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产生有益作用,并对预防心脑血管病症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崔建修  孙强  赵国栋 《广东医学》2005,26(12):1654-165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CO2气腹对老年人和青年人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分为老年组(65~72岁)和中、青年组(32~57岁),每组30例。利用心率变异功率谱分析技术(HRV-PSA)和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双频谱指数技术(bispectral index,BIS)对60例患者CO2人工气腹后心率变异性(HRV)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高频比(LF/HF)、标准化值(nuLF)及总功率(TP)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O2人工气腹后LF,LF/HF,nuLF两组患者均明显升高,但老年组升高幅度远低于青年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两组TP,HF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CO2人工气腹后代表交感活性的LF,LF/HF,nuLF上升,但老年人上升不如青年人明显,表明CO2人工气腹后老年人交感活性升高较青年人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曲库铵对大鼠心脏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阿曲库铵组和顺式阿曲库铵组.应用短时程频域分析法观察给药前、后各组大鼠心率变异性(HRV)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静脉给药前各指标变化无差异,给药后阿曲库铵组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总功率(TP)、LF/高频功率(HF)、LFnorm、HR增加,HFnorm降低;顺式阿曲库铵LFnorm降低,其他指标较生理盐水组无差异.结论 大剂量阿曲库铵对大鼠HRV产生影响,破坏心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平衡.  相似文献   

7.
心率变异性评价阵发性房颤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心率变异性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4例(心房颤动组)和健康体检者71例(对照组)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两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时域分析指标连续24 h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 SDNN)、24 h内每5 min一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 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RR间期序列中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个数占所有RR间期个数的百分比(pNN50)以及频域分析指标高频成分( HF)、低频成分( LF)、高频与低频成分比值( HF/LF)。结果心房颤动组24 h 心率及总心搏数、SDANN、rMSSD、pNN50、HF、L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合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变化。方法记录和分析6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sMSSD)、相邻RR间期≥50 ms的百分数(pNN50)和频域参数极低频成分(vLF)、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和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缺血性心肌病组时域参数sDNN、sDANN、rMSSD及pNN50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频域参数vLF、LF和HF较对照组减低(P〈0.05),LF/HF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心功能分级越高,上述变化越显著(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HRV明显减低,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以迷走神经功能的损害更为明显,且HRV指标的变化程度与心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M_(2.5)对大鼠心率变异性(HRV)及心率的影响。方法将1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8)和PM_(2.5)染毒组(n=8),适应性喂养1周后,PM_(2.5)染毒组大鼠给予PM_(2.5)混悬液(10 mg·kg~(-1)·d~(-1))气管滴注,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气管滴注,隔日1次,共3次。末次染毒后24 h麻醉动物,记录大鼠心电图,应用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大鼠平均心率及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时域和频域指标。结果 PM_(2.5)染毒组大鼠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以及低频功率/高频功率(LF/HF)分别为(3.69±0.54)ms、(3.08±0.57)ms、(302.53±36.98)ms2·Hz~(-1)、(42.75±7.10)ms~2·Hz~(-1)、7.32±1.07,空白对照组大鼠SDNN、RMSSD、LF、HF及LF/HF分别为(1.68±0.20)ms、(1.69±0.31)ms、(175.69±28.22)ms~2·Hz~(-1)、(29.42±3.88)ms~2·Hz~(-1)、5.82±1.27,PM_(2.5)染毒组大鼠SDNN、RMSSD、LF、HF及LF/HF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PM_(2.5)染毒组大鼠平均心率为(446.86±25.31)次·min~(-1),显著快于空白对照组的(359.17±36.27)次·min~(-1)(t=8.361,P<0.05)。结论 PM_(2.5)暴露能够降低大鼠的HRV,加快大鼠的心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海洛因依赖大鼠心率变异性的改变以及电针双侧内关穴对心脏生理的调整效应,为针刺戒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按剂量逐日递增原则,每日2次,连续9天皮下注射海洛因,第10天用纳洛酮催促戒断,确定海洛因依赖模型的建立;再将实验组分为非电针组、电针内关穴组和电针非穴位组,每组8只动物;非电针组继续给予海洛因维持剂量,电针内关穴组停止给药,处于自然戒断状态,同时选取内关穴进行电针治疗,每天1次,连续7天;电针非穴位组选取双侧肋下4个固定非穴点,治疗同内关穴组;对照组按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组各自进行30分钟心率变异性取样,对大鼠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海洛因依赖大鼠非电针组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标准差(SDSD)、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均降低(P〈0.01),LF、HF也降低(P〈0.01);LF/HF比值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电针组比较,电针内关穴组SDNN、SDSD、rMSSD均升高(P〈0.05),LF、HF也升高(P〈0.05),LF/HF比值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非穴位组各项指标与非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NN与LF呈显著正相关(r=0.864,P〈0.01),rMSSD与HF呈显著正相关(r=0.92,P〈0.01)。结论:海洛因依赖大鼠心率变异性降低,自主神经调控功能降低;电针内关穴可以使海洛因依赖大鼠降低的心率变异性提高,心迷走活动加强,交感-迷走神经的均衡发生改变,自主神经功能得到良性调整。  相似文献   

11.
CT是传统X线摄影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自问世以来,技术不断进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T的硬件、软件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1998年推出了多层螺旋CT(MultisliceCT,MSCT),MSCT即是X线管围绕人体旋转1周能同时获得多幅CT图像,这技术大大提高了扫描速度,扩展了CT的应用范围,目前探测器宽度为40mm的64层C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MSCT中X线管旋转1周所能得到的螺旋扫描的重建图像数由ImageNo.=Pitch*row No./RatePitch是指螺距,rowNo.指所使用的探测器的排数,Rate是指重叠重组率,非重叠重建时为1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静息闭眼状态和疼痛状态脑电波的调制作用.方法 采用128导高密度脑电记录仪记录15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在静息闭眼、热痛刺激、TENS刺激和TENS调制对侧疼痛4个条件下的脑电波活动.用简易麦-吉评分量表来测量被试的主观疼痛感受,采用快速傅立叶转换(FFT)进行脑电波功率谱分析.结果 ①TENS刺激和静息闭眼状态:TENS显著地增强了头皮表面额部区域的Beta-1的活动,脑电波频谱值从静息状态(290±201)μV2增加到TENS刺激时的(385±224)μV2 (t=3.323,P<0.01).②TENS调制和疼痛刺激:TENS显著的降低了被试在简易麦-吉量表里视觉评分(t=2.26,P<0.05)和现有疼痛指数的评分(t=2.12,P<0.05).在疼痛诱发的脑电波背景下,TENS调制显著的增加了枕部和顶部Alpha-1的活动[疼痛时脑电波频谱值为(332±221)μV2,TENS调制时为(378±243)μV2 ,t=-3.683,P<0.01],同时增强了额部和枕部Beta-1的活动[疼痛时脑电波频谱值为(348±213)μV2,TENS调制时为(397±240)μV2,t=-2.362,P<0.05].结论 TENS作为一种外周感觉刺激,主要激活了感觉运动皮层的活动,TENS对侧调制疼痛时Alpha-1波段能量的增高反应了TENS可能使大脑对外界伤害性刺激的反应降低,缓解了被试对疼痛的情绪反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自制的近红外双波长脑血氧监测仪对20例正常人、30例手术麻醉病人和30例心功能不全病人进行了脑血氧监测,应用功率谱和互相关函数的方法对采集的血和氧数据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正常人及麻醉后病人脑血氧饱和度的值为80%左右,符合正常生理参数,心功能不全患者脑血氧饱和度平均值为72.8%,明显低于正常人及麻醉后病人,医学统计学分析P0.01。(2)正常人及麻醉后病人脑血、氧波形信号显示血、氧波形中波峰、波谷对应良好;波形频率和节律稳定,而心功能不全患者脑血、氧波形信号表现为波动的频率和节律均不规则,其血、氧波动信号之间的对应性差。这提示出近红外光在生物组织中传递时可带来较为直观的脑组织血、氧变化信息。(3)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功率谱曲线主频峰不清晰、功率谱基底宽,有许多活跃的频峰,血、氧的功率谱曲线吻合性差,与正常人及麻醉后病人脑血、氧波形主频峰清晰、功率谱基底部绝少主频峰外的其它频峰功率谱图存在明显差异。(4)正常人及麻醉后病人血氧互相关函数系数为-0.9825±0.1027,接近-1;而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氧互相关函数系数仅为-0.8923±0.1035,与正常人及麻醉后病人存在显著差异,医学统计学分析P0.01。临床试验表明,血氧波形、功率谱和互相关函数对于分析人脑血、氧生理参数状况及其变化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接受和未接受意境作业训练的受试者脑电功率,分析意境作业心理调控的脑电特异性。方法选择在校大学生为受试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例为1∶1,对实验组受试者进行意境作业培训,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意境作业内容不告知。应用脑电同步检测意境作业过程中的脑电变化,并从总体、时段、空间3方面对δ、θ、α、β4个频带比较分析;时段分为4个静息态(0~3)和3个意境作业(1~3)7个时段,不同静息态时段间为意境作业时段;通过对两组α、β频带各导联绝对功率的比较,探寻空间的差异。结果总体比较,意境作业和静息态,两组在δ、θ、α、β频带均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P0.001),实验组δ频带绝对功率值低于对照组,θ、α、β频带绝对功率值均高于对照组。时段比较,两组δ频带在静息态0、3时段和意境作业1、2时段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θ频带在静息态1、2时段和意境作业3时段表现出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δ、θ频带功率变化类似余弦曲线,α、β频带各时段均有显著性差异,α频带从意境作业1时段开始波幅较平稳,β频带自意境作业2时段开始波幅较平稳。空间比较,两组δ、θ频带各导联差异不显著(P0.05),α频带在F7、C3、C4、P3、P4、T3、T4、T5、T6、PZ、O1、O2导联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β频带在FP2、F7、F8、P3、P4、T5、T6、C4、PZ、O1、O2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α、β频带最高功率均集中在O1、O2导联。结论意境作业能够诱发δ、θ、α、β频带的节律性反应,尤其在α、β频带的时段上表现出平稳的规律,在空间上表现出快、慢波交替变化的规律,说明意境作业能够有效提高脑的安静程度,改善大脑的紧张状态,进而调整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5.
用心率功率谱分析方法观察了不同频率电刺激大鼠躯体神经对心率及血压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低频电刺激正中神经主要引起心率加快,心率功率谱高频峰密度降低;刺激坐骨神经可引起心率加快及血压升高,同时高频峰密度降低,低频峰与高频峰密度比值增加;而高频电刺激作用不明显。提示,刺激正中神经所致的心率加快主要与心迷走神经抑制有关,而刺激坐骨神经引起的心率加快及血压升高主要与心迷走神经被抑制和交感神经兴奋有关。而且这些效应具有穴位和刺激频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长时期学习记忆功能和脑电活动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7d组、模型15d组、模型1m组、模型2m组和模型4m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逃逸潜伏期(EL)的变化及脑电图(EEG)的频率、波幅及功率谱的改变情况。结果①各组大鼠随水迷宫测试次数的增加,逃逸潜伏期(EL)均逐渐缩短。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模型组EL均明显延长(P〈0.01);模型各组间比较,除2m组和4m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各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假手术组大鼠EEG主要表现为8-10Hz的α波和4-7Hz的θ波,波幅较高。各模型组以θ波居多,δ波也增多,与假手术组相比,频率减慢(P〈0.05),波幅也明显降低。功率谱分析表明假手术组的频率分配主要以α和θ为主,功率主峰在θ频段,能量分布集中,而各痴呆组频率分配主要以θ和δ为主,功率主峰在δ频段,能量分布分散。结论血管性痴呆发生和发展中脑电活动持续受抑制,脑功能异常,引起学习记忆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疾病与妊娠双方面的相互作用以及有效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5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进行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率2.3%,围产儿病死率15.38%,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发生心衰14例次,占妊娠合并心脏病数26.92%。结论加强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管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强产程监护,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适时终止妊娠,防止心衰的发生是积极防治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孕产妇及围产儿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红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514-251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8例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和35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结果:心衰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0.76±3.42)%与(-1.61±2.05)%,P<0.01];心衰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2.53±1.21)ms/R-R与(9.56±4.03)ms/R-R,P<0.001]。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HRT现象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9.
分析18例二次心脏手术的原因及结果。以风湿性瓣膜病MVP后二次手术居多(61%)。结果显示,手术并发症9例,无手术死亡。结论:选择恰当的二次手术时机,改进手术操作,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可有效减少二次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心脏瓣膜病的瓣膜置换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病的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414例病人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14例中风湿性瓣膜病349例、退行性瓣膜病21例、先天性瓣膜病13例,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31例。共行主动脉瓣膜置换(AVR)94例,二尖瓣置换(MVR)255例,双瓣置换(DVR)65例。414例手术并发症74例(17.9%)。围术期死亡16例(3.86%)。随访4个月-10年,远期死亡12例(3.02%),余各例均能从事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 适当地选择手术时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及恰当的术后抗凝治疗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