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信念对大学生吸烟行为阶段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学生不同吸烟信念对其吸烟行为阶段转变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大学1-3年级在校大学生8138名,以自填式结构问卷调查学生的一般情况、吸烟相关信念和所处的吸烟行为阶段、室友和同学的吸烟情况。并对吸烟相关信念进行探索性因子的不同吸烟信念、同学和室友吸烟行为、相关的社会经济学指标进入方程,进行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识别出支持吸烟信念、反对吸烟信念、环境限制信念、个人意愿信念和社交功效信念等5个信念因子。调整大学生相关社会经济学指标和同学、室友吸烟行为的影响后,支持吸烟信念和社交功效信念是男大学生由从未吸烟转变为尝试吸烟的显著性危险因素,环境限制信念为其保护性因毒,反对吸烟信念、个人意愿信念是男大学生由尝试吸烟转变为不规律吸烟的显著性因素,男大学生由不规律吸烟转变为规律吸烟行为仅受环境限制信念的影响;在女大学生中,尝试吸烟行为仅受支持吸烟信念的影响,不规律吸烟行为的形成未受吸烟各信念的显著影响。结论大学生不同吸烟信念对其不同吸烟行为阶段转变的影响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应根据他们所处的吸烟行为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教育和培养相应的不吸烟信念,从而预防或控制吸烟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行老年精神分裂症吸烟患者住院期间吸烟管理方法效果的研究。方法对精神卫生中心分部老年科病房5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吸烟患者进行吸烟管理。即由工作人员管理香烟和打火机,并规定吸烟时间,在规定时间内患者自己决定是否要吸烟及吸烟支数。同时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进行三个月的护理干预以后再次评价,患者吸烟支数较干预第一天减少,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患者吸烟的管理和护理干预,患者的吸烟量明显减少。可减轻对患者及他人身体的危害,同时减少意外发生,减少吸烟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江门卫生学校学生吸烟状况与相关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烟危害健康已得到公认,医学生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应该更加深刻。作为未来的健康卫士和健康教育者,其吸烟状况如何,应引起医学教育者的重视。探讨医学生的吸烟态度和吸烟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制定相关制度。1对象与方法笔者选择江门卫生学校学生726名作为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发放封闭式无记名吸烟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03份,其中男生484人,女生219人,有效试卷回收率96.8%。参照WHO关于吸烟的定义,将吸烟状况分为每日吸烟、每周吸烟、偶尔吸烟、已戒烟和从未吸烟5种情况。将每日吸烟和…  相似文献   

4.
吸烟有害健康,被动吸烟(亦称吸二手烟)的危害亦不容小视。笔者从被动吸烟防治工作的进程,到防治行动模型,提出了被动吸烟防治行动模型的应用策略,旨在试图从健康传播学视角,就被动吸烟防治提出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陈荣策  林津  黄伟刚 《中国热带医学》2006,6(3):534-534,538
目的 了解吸烟人群中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bryonic antigen简称CEA)含量变化并与非吸烟组进行比较。提示人们吸烟危害性。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非吸烟组1200例,吸烟组共1107例,又把吸烟组分成3组,并把它们进行比较。结果 吸烟10年以下CEA含量〈5μg/L范围占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而吸烟10-20年和20年以上两组的CE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吸烟时间越长,血清CEA含量增高可能性越大,而CEA增高又与肺癌有关,所以吸烟引起肺癌可能性比非吸烟人群机会增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吸烟量的大鼠脑内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初步探讨吸烟导致脑缺血的发病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6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短期大量吸烟组,长期大量吸烟组,长期小量吸烟组,戒烟组及非吸烟组。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及非吸烟组P-选择素表达极少。余各组可见有不同程度表达。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吸烟可致脑内血管内皮细胞上P-选择素表迭增加,可能是吸烟致脑梗死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吸烟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尽管在我国进行了戒烟的各种宣传教育,但吸烟人数及吸烟量仍呈上升趋势,吸烟可引起多种疾病,也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国外文献报道吸烟还可导致人们饮食行为甚至饮食习惯的改变,促进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吸烟与男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周汉龙 《右江医学》1995,23(1):26-28
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的研究进展广西健康教育所周汉龙被动吸烟,或称非自主吸烟、二手吸烟、强迫吸烟、间接吸烟,是指个体暴露于环境香烟烟雾(ETS)中,我国现有被动吸烟者逾四亿。自1986年美国卫生总监关于“非自主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最详细的综合论文发表后,吸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被动吸烟对鼻粘膜纤毛传输速度的影响及呼吸道感染相关的因素。方法对本市两个幼儿园320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根据家长吸烟与否分为有被动吸烟和无被动吸烟两组,将两组呼吸道感染率进行比较,并对相关因素(吸烟的量、吸烟的年限、住房的面积等)进行分析;两组儿童用糖精法测定鼻粘膜纤毛传输速度并加以分析。结果被动吸烟儿童呼吸道感染率明显高于无被动吸烟儿童;家长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住房面积越小,儿童呼吸道感染率越高;无被动吸烟儿童鼻粘膜纤毛传输速度明显快于有被动吸烟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动吸烟是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其中吸烟量及吸烟史与呼吸道感染率成正比,住房面积与呼吸道感染率成反比;儿童被动吸烟使鼻粘膜纤毛传输速度减慢,导致鼻腔防御机制受损,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并能致其反复发作,不易治愈。  相似文献   

10.
漯河市高职高专学生吸烟行为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烟是目前人类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吸烟都成为重大的卫生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烟草生产和消耗大国,据WHO统计,每年世界新增加的吸烟者中有半数在中国。而且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吸烟始于青少年时期,90%的成年吸烟者在18岁前开始吸烟。青少年吸烟逐渐呈低龄化的趋势。因此,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成为降低人群吸烟率及吸烟引起的相关疾病发病率的关键因素。为了解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吸烟状况,培养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有针对性的制定学生控烟健康教育措施。笔者于2003年11月对某地2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进行了吸烟行为的现况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吸烟对氯氮平(CZP)治疗剂量、疗效和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对167例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BPRS和TESS评定,并对吸烟和不吸烟患者进行了CZP治疗剂量、疗效和副反应的比较。结果吸烟的患者CZP平均日治疗剂量显著高于不吸烟的患者,副反应显著轻于不吸烟的患者,疗效显著差于不吸烟的患者。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CZP治疗期间禁止吸烟,似可减低CZP治疗剂量,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与吸烟的关系吴鼎昌,吴巍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吸烟吸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大量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表明吸烟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易患因素[1]。为进一步探讨急性心肌梗塞与吸烟的关系,对泉州市第一医院140例急性心梗病人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全国爱牙日的宣传主题是“吸烟有害口腔健康”。本文目的是通过对2793名吸烟人诱因分析,研究吸烟与口腔粘膜白斑发生及其发展的关系,并重点分析124人完全因吸烟引起的口腔粘膜白斑情况,具体说明吸烟对口腔健康的危害,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ICR小鼠吸烟诱导肺部炎症模型的建立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ICR小鼠对急性吸烟暴露的敏感性,建立ICR小鼠急性吸烟引起肺损伤的模型。方击:小鼠每天被动吸烟3次,一次暴露两支,持续20min,分别急性吸烟0d、1d、3d、7d,观察小鼠肺组织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肺组织干湿重比,肺组织病理切片炎症情况、肺组织TNF—α含量、MMP-12含量,MPO活性,评价该品系小鼠对吸烟的耐受性与敏感性和适宜的暴露时间。结果:随着吸烟天数的增加,肺干湿重比、白细胞计数、MPO、MMP-12均呈时间依赖性上升(P〈0.01),以3d为最高。TNF—α吸烟1d即明显升高,吸烟7d时仍持续高水平。结论:ICR小鼠急性吸烟3d为急性炎症的高峰,之后迁延进入慢性炎症,本品系对于吸烟暴露的耐受性与敏感性均较佳,为急性吸烟建模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中外健康文摘》2008,5(10):M0003-M0003
日本社会正在广泛开展禁止吸烟活动,但未成年人违法吸烟(日本法律禁止20岁以下未成年人吸烟)问题依然非常严重。青少年吸烟容易造成发育不良及患尼古丁依赖症,家庭、学校和社区有组织地开展禁止吸烟活动势在必行。如何防止青少年吸烟的问题受到社会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6.
陆新虹  胡欣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6):154-154
目的:探讨吸烟对糖尿病人下肢血管病变和血管炎症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143例分为不吸烟组、少量吸烟组、大量吸烟组。检测踝臂指数(AB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下肢血管彩超等。结果:与不吸烟组比较,吸烟组ABI值降低,HSCRP值升高,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ABI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2。结论: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可能性增大,其ABI越低CRP越高,说明吸烟对血管炎症有明显促进作用,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香烟烟雾对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体内生殖实验和超数排卵的方法,研究被动吸烟和主动吸烟对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结果 被动吸烟和主动吸烟均可以显著降低小鼠的妊娠率和胚胎成活率,降低小鼠的超排卵数,影响卵巢的脏器系数;停止被动吸烟和主动吸烟后,小鼠的生殖能力又能基本恢复。结论 无论是被动吸烟还是主动吸烟,都可以降低小鼠的生殖能力,但这种毒性作用可能是短暂的、可逆的。  相似文献   

18.
西宁地区102例吸烟者COb及COHb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吸烟、不吸烟、戒烟人员体内COb、COHb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和了解我市吸烟人群体内COHb水平,作为评价吸烟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参考指标。方法:采集吸烟、不吸烟、戒烟人员的呼出气体分别测定COb,根据COb和COHb含量间的函数关系式计算COHb%含量。结果:吸烟组COHb含量均值为2.36%,超出正常值(2%),戒烟组与不吸烟组含量在正常值范围,(P〈0.01);每日吸烟量在10支以上的两个组,COHb含量均超出正常值,分别为2.36%、2.48%,小于10支组在正常值范围,有显著差异(P〈0.05);吸烟年数少于10年和10年以上三组间COHb含量均值都超出正常值,分别为2.36%、2.21%、2.45%,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吸烟组人群体内COHb%含量均值高于正常值,每日吸烟量与体内COHb%含量呈正比关系。长期吸烟者体内COb、COHb含量可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其毒害作用的累积叠加对高原地区吸烟人群的健康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国,据《2007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我国吸烟人数为3.5亿,至少有5亿人遭受被动吸烟的危害,控烟形势严峻。世界控烟成功国家的经验表明,公务员等重点人群吸烟行为的改变对公众具有示范作用。为了解公务员的吸烟相关知识和行为,为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我所于2008年6~7月对陕西省公务员吸烟相关行为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明长期吸烟对正常血压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128例男性正常血压者24h动态血压监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吸烟组24h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不吸烟组,白天相差显著,夜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吸烟可引起正常血压者血压升高及心率加快,尤其是白天吸烟后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更明显。吸烟有害健康,应提倡戒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