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运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定量分析并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接受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8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5例)的MRI资料,计算并比较中央腺体偶发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中央腺体ADC值及最小ADC值.结果 ①中央腺体ADC值: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组[(1.48±0.18)×10-3 mm2/s]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1.50±0.14)×10-3 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12,P=0.756).②最小ADC值:中央腺体偶发癌组[(1.15±0.10)×10-3 mm2/s]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1.15±0.11)×10-3 mm2/s]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132,P=0.895).结论 DWI不能鉴别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根据DWI所得ADC值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前列腺中央腺体癌患者(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组)和6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的资料,测量两组患者的ADC值,绘制ROC曲线,寻找最佳临界点,确定中央腺体癌的ADC值的诊断标准。结果①中央腺体ADC值: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组为(1.22±0.20)×10-3mm2/s,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为(1.51±0.1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2,P<0.001);根据ROC分析,Youden指数最大为0.656,最佳临界点为1.316×10-3mm2/s,此时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敏感度为70.40%,特异度为95.20%,准确率为87.64%。②最小ADC值: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组为(0.82±0.16)×10-3mm2/s,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为(1.15±0.11)×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16,P<0.001);根据ROC分析,Youden指数最大为0.762,最佳临界点为0.953×10-3mm2/s,此时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敏感度为77.80%,特异度为98.40%,准确率为92.13%。结论制定ADC值标准有助于DWI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  相似文献   

3.
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病患者灰区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2001-10~2005-08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患者进行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检测,将其检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1996-01~2004-11良性前列腺增生实施耻骨上前列腺良性增生摘除术(TVP)54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更正启事     
对我院1996-01~2004-11良性前列腺增生实施耻骨上前列腺良性增生除术(TVP)54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DWI在正常前列腺及前列腺疾病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正常前列腺、前列腺癌(PCa)、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囊肿的DWI表现及其ADC值的变化特点,探讨DW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方法分别对16名健康志愿者,9例前列腺囊肿,29例BPH和21例PCa患者进行前列腺DWI扫描,分析正常前列腺中央带、外周带、囊肿、前列腺增生结节以及前列腺癌灶的DWI表现、ADC值的变化特点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所有BPH和PCa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DWI表现:16名志愿者外周带信号高于中央带,二者分界清晰;囊肿呈高信号;BPH增生结节信号不均匀,信号强度低于外周带;PCa表现为低信号影。各组平均ADC值:正常前列腺中央带(1.352±0.052)×10-3mm2/s,外周带(1.829±0.071)×10-3mm2/s,囊肿(2.557±0.084)×10-3mm2/s,BPH增生结节(1.576±0.101)×10-3mm2/s,PCa癌灶(0.934±0.166)×10-3mm2/s,其ADC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前列腺囊肿、正常外周带、BPH、正常中央带和PCa癌灶(P=0.000)。结论DWI及ADC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正常前列腺、前列腺囊肿、BPH和PCa之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 - 10-2110 - 12收集49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及MRI所见,其中前列腺癌(PCa) 22例、前列腺增生(BPH) 16例、前列腺炎8例、前列腺囊肿2例、前列腺肉瘤1例.结果:22例Pca患者14例发生于外周带,3例发生于中央带,病变范...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结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4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加电切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6例患者手术成功,最大尿流率17.3-21.2mL/s,平均最大尿流率18.3mL/s,IPSS评分7-14分,平均7.2分。无尿失禁和死亡病例。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出血少,经尿道手术综合征减少;手术创面光整,减少腺体组织残留,利于术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2004-01~2005-12我院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切割系统行前列腺切除(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共8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结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良性增生的疗效。方法:2002年10月到2004年10月采用TUVP治疗前列腺良性增生100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0-160min,平均70min,切除组织10—110g,平均40g,术中出血20-800ml,平均160ml。1例水中毒现象,都排尿通畅,有一例暂时性尿失禁,加强肛肌锻炼后治愈。结论:应用TUVP正弦规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具有二者优点,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联合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16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TUVP联合TURP治疗。结果:手术时间40-90min,平均61min,切除组织19-56g,平均37g;无尿失禁和死亡病例,6例输血。术后随访1-18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3~14分,平均8分;最大尿流率9~20mL/s,平均14.5mL/s。结论:应用TUVP联合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具有止血效果较好.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陈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259-8259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常见的一种方法。它具有非开放性,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较安全等特点[1]。本院2008-12-01-2009-12-01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108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尿道超脉冲等离子体腔内逆行剜除汽化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4月-2009年4月,应用Gyrus超脉冲等离子体行经尿道前列腺腔内逆行剜除汽化切除术124例,前列腺重量为(62.3±21.7)g.术中首先用电切镜鞘、电切环钝锐性相结合将前列腺增生腺体沿外科包膜逆行剥离、剜除,同...  相似文献   

14.
薛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782-5782
我院2009-10-2011-03采用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86例,疗效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62~98(平均73.3)岁。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人高发疾病,也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最有效的手术方法,适用于高龄及有并发症不适合开放手术的病人[1].我科1999年-2009年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400例前列腺增生症病人,现将围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同期治疗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刚  文斌  王伟  包坤 《中国内镜杂志》2004,10(9):101-102
目的 探讨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病人的治疗方法。方法 自1998年2月-2003年8月对19例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病人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 药泵置入术,10-14d后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前列腺电切术或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术后每4周重复动脉灌注抗癌药物1次。结果 病人排尿困难症状明显改善,随访7-53个月,有3例复发,但复发部位不在前列腺窝或后尿道。结论介入治疗后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前列腺电切术或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可降低膀胱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对我科2004-02-01~2005-12-31前列腺增生症(BPH)选择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156例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超艳  练小珍 《家庭护士》2009,7(15):1349-1350
前列腺增生是男性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较为先进的一种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等优点.我院于2006年-2008年对90例前列腺增生病人实施等离子剜除术,效果良好,现将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日常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症中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DPSA)的变化。方法回顾1997-10-01~1998-03-31间,在北大一院就诊的前列腺癌患者,及同期就诊的相同例数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DPSA)。所有患者均经组织学证实,并对前列腺癌患者予以分期分级,最后分别对各期前列腺癌及其与前列腺增生症者相比较,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DPSA是前列腺癌诊断的一项有意义的参考指标。当采用一定的界值,其效果明显优于PSA和游离与总PSA的比值(F/T)。无论是总PSA(T-PSA)或游离PSA(F-PSA)值的DPSA与前列腺增生症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分别是P<0.001,0.001<P<0.05);同时,T-PSA和F-PSA的DPSA在PC早期(A-B期)与中期(C期)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中期(C期)与晚期(D期)的DtPSA(T-PSA计算的DPSA结果)差异显著。值得注意的是DtPSA在早期(A-B)PC与前列腺增生症比较时,发现其DPSA的差异性是显著的P<0.001,提示DPSA在PC早期就有诊断意义的可能性。结论DPSA对区分前列腺增生症与PC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在PC早期(未发生局限性侵润及转移之前)就有提示PC的可能,对早期诊断PC及彻底根治性切除肿瘤提供更多的机会。但因病例数量较少,其结论有待于更大宗的病例进行证实;因DtPSA在PC的C期与D期呈现显著性的差异,在采用适当的界值时或许能大大减少对晚期PD的手术介入,使激素治疗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增生症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1999年3月-2002年12月,我们用国产Nd:YAG激光治疗仪加电切,经尿道切除前列腺43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