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B超、静脉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CT、MR、膀胱镜、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例误诊为膀胱入口处肿瘤,输尿管积水。1例误诊为输尿管阴性结石。结论 综合多种检查方法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肾盂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83 - 1999年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肾盂移行细胞癌 14例 ,对其临床特点及各种检查方法的选择进行分析 ,并对其误诊原因进行讨论。结果 :术前明确诊断 12例 ,为 85 71%。 14例病理检查证实为肾盂移行细胞乳头状细胞癌 ,其中G1级 2例 ,G2 级 9例 ,G3 级 3例 ;Ⅰ期 3例 ,Ⅱ期 7例 ,Ⅲ期 2例 ,Ⅳ期 2例。得到随访 12例 ,无瘤生存 11个月~ 14a。结论 :血尿、腰痛和肾积水是肾盂癌主要临床表现。术前联合应用IVU、B超、逆行造影、CT、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等检查可提高肾盂癌的正确诊断率。根治性肾、输尿管膀胱袖口样切除术是治疗肾盂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1983~2003年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上尿路移行细胞癌26例,对其临床特点及各种检查方法的选择进行分析,并对其误诊原因进行讨论。结果术前明确诊断22例,为84.6%。26例病理检查证实为移行细胞乳头状细胞癌,其中G1级3例,G2级16例,G3级7例;Ⅰ期4例,Ⅱ期12例,Ⅲ期6例,Ⅳ期4例。得到随访21例,14例无瘤生存3个月~14年。结论血尿、腰痛和肾积水是上尿路移行细胞癌主要临床表现。术前联合应用静脉肾盂造影检查(IVU)、B超、逆行造影、CT、MRI、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等检查,可提高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正确诊断率。根治性肾、输尿管膀胱袖口样切除术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分析1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诊断及预后。结果表明凡原因不明的血尿患者应考虑到输尿管癌的可能,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和预防复发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输尿管癌临床上较少见,且症状相对隐匿,易漏诊或误诊。我院1988~2005收治原发性输尿管癌31例,现就诊断和治疗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兰海  李启春  曾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37-2338
目的提高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1年7月~2010年10月收治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经输尿管镜检查、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结果 15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移行细胞癌。其中Ⅰ级3例,Ⅱ级10例,Ⅲ级2例。TNM分类法,T2期4例,T3期11例,T4期1例。1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0年,死亡2例。2例患者术后12个月出现膀胱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膀胱灌注化疗。结论输尿管癌的预后取决于肿瘤的浸润程度和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尤其是分期更为重要。影像学联合输尿管镜组织活检是诊断输尿管癌的最佳途径。早期发现,及时明确诊断并且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对提高输尿管癌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同时术后需施行定期膀胱内灌注化疗及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对于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10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检查诊断。结果:超声可显示扩张的输尿管,观察到结石的位置及大小,正确诊断出101例输尿管结石,有4例未检出,正确诊断率为96.2%。结果与结论 超声是诊断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方法,掌握解剖特点,采用适当的检查方法,是提高正确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7例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7例中2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电灼术,5例行病变段输尿管节段性切除加输尿管端端吻合术.结果 术后6例获3-24个月随访,未见息肉复发及恶变.结论 核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诊断,术前确诊需依靠输尿管镜检及组织活检.根据病变数量、累及范围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腔内治疗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全部43例患者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电灼术(URS)和/或经皮肾穿刺造瘘输尿管镜下电灼术(PCN)。结果术后35例获得随访,无一例恶变,5例复发。结论输尿管镜作为确诊及治疗手段,简单,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输尿管变异及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输尿管变异或病变患者的MSCT检查资料,包括平扫、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扫描.对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的CT扫描图像分别重建,得到肾动脉、肾静脉、尿路图像.结果 51例患者中,外伤性输尿管破裂1例,先天性输尿管变异10例,输尿管结石14例,输尿管息肉2例,非特异性输尿管炎3例,输尿管结核3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输尿管癌17例.所有患者均得到满意的肾动脉、肾静脉及尿路图像,图像诊断与病理结果或临床诊断符合.结论 MSCT可以得到优质图像,是输尿管变异及病变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癌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对肾癌15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Kaplan-Meier法评估两种手术方法病人的存活率差异,用Log Rank Test和Generalized Wilcoxon Test分析预后因子对存活率的影响. [结果]诊断以B超、CT、MRI为主.AJCC临床分期:Ⅰ期56.67% (85/150),Ⅱ期25.33% (38/150),Ⅲ期11.33% (17/150),Ⅳ期6.67% (10/150).Ⅰ组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54.67% (82/150),Ⅱ组行肾癌根治性切除加淋巴结清扫45.33% (68/150).5年累积生存率:Ⅰ组为(77.52±3.46)%,Ⅱ组为(75.65±3.82)%;对数秩检验(Log Rank Test),两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25,P=0.265), (risk ratio 1.86,95% CI 0.71~4.53,P=0.254).两组5年累积生存率为75.86%+2.78%,其中pT1 (97.55±1.36)%,pT~pT4 (62.51±2.37)%,pT1与pT3-4比较pT1有更高的5年生存率(O dds ratio 0.264,95%CI0.075~0.972,P=0.038).肿瘤直径小于7 cm对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risk ratio 0.38,95% CI 0.16~0.82,P=0.015).[结论]早期发现并早期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是肾 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淋巴结清扫不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总结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探讨老年人肝癌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168例老年肝癌患者,分为外科治疗组、介入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分别为57例、85例及26例。结果在所有确诊肝癌患者中,83.9%有乙肝病毒(HBV)感染史,77.4%表现为HBsAg阳性,64.9%有慢性肝炎病史,59.5%合并肝硬化或肝纤维化。外科治疗组1、2、5年生存率为84.2%、66.7%及28.1%;介入治疗组为72.9%、58.8%及10.6%:保守治疗组7.7%、3.8%、0.0%。结论HBV感染是导致老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并呈现为无症状携带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不同演变过程。外科手术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方法,介入治疗同样可以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 2 9例原发性胆囊癌一般情况、诊断、治疗、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和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首发症状和体征多为腹痛、黄疸及腹块伴腹痛的性质和节律不同程度的改变 ,诊断主要依靠B超和CT ,手术切除率为 51 .7% ,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提高警惕、尽早期地作出胆囊癌的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手术治疗是胆囊癌治疗的惟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及评价影像学检查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小肾癌(直径≤3.0cm)的B超、CT、静脉尿路造影(IVU)、选择性肾动脉造影(DSA)等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小肾癌中,B超诊断恶性肿瘤14例,诊断准确率82.4%。15例行IVU,6例有间接征象,诊断准确率40.0%。CT诊断恶性肿瘤16例,诊断准确率94.1%。1例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诊断恶性肿瘤。结论:在B超、IVU、CT、DSA等综合影像学检查中,CT及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的总结出大肠癌肝转移的诊断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89年10月至1997年10月48例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合并转移者B超和CT诊断阳性率分别为18.2%和53.3%。对转移灶的治疗行肝转移灶切除10例,无水酒精瘤内注射10例,门静脉插管化疗8例,放射介入治疗8例,放弃治疗12例。结论大肠癌肝转移术前诊断困难,术中B超结合术中仔细探查是诊断大肠癌肝转移的最可靠方法。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其次是无水酒精瘤内注射、门静脉插管化疗、放射介入治疗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特征与原发性肝癌组织类型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其中肝细胞肝癌48例、胆管细胞癌14例,分析肝癌的强化模式,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动脉期肝细胞肝癌等-高增强率97.9%(47/48)、低增强率2.1%(1/48),胆管细胞癌等-高增强率21.4%(3/14)、低增强率78.6%(11/14),延迟期肝细胞肝癌等-低增强率93.8%(45/48)、高增强率6.3%(3/48),胆管细胞癌等-低增强率35.7%(5/14)、高增强率64.3%(9/14)。增强特征在动脉期肝细胞肝癌与胆管细胞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静脉期肝细胞肝癌与胆管细胞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4,P>0.05),延迟期肝细胞肝癌与胆管细胞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01,P<0.01)。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细胞肝癌,开始增强时间和峰值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784和2.982,P>0.05),而增强开始消退至低回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431,P<0.01)。结论超声造影特征与原发性肝癌组织类型和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同时或异时合并其他部位原发癌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从而有利于其预防和个体化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1989年1月~2009年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31例住院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同时或异时合并其他部位原发癌(多原发癌)患者。B组:单纯子宫内膜癌患者。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多原发癌患者占9.96%(23/231),平均发病年龄56.3岁,以结直肠癌、卵巢癌、乳腺癌及宫颈癌常见。A组手术-病理Ⅰ期患者占43.48%,明显低于B组的61.54%(P=0.004 8),A组预后明显较B组差(P=0.021 7)。结论: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癌占全部子宫内膜癌的9.96%,平均发病年龄为56.3岁,手术-病理分期期别晚,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残胃状态下食管癌及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本院自2005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残胃状态下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8例,均行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结果:本组8例确诊患者的残胃状态时间平均为11.7年,其中BillrothI式吻合术者2例;BillrothII式吻合术者6例;2例食管癌患者行三切口食管癌切除联合结肠代食管术,6例贲门癌患者均经腹部手术切口,2例行贲门癌下段食管切除联合间置空肠代食管吻合术,4例行贲门癌残胃全切除联合P形空肠袢代胃Roux-en-Y式吻合术。结论:对于胃大部切除后残胃状态下的患者,早期或局部晚期的食管癌与贲门癌亦可行根治性手术,手术前需根据患者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37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中,男31例,女6例,平均年龄52.5岁;手术治疗34例,其中一期肝癌切除9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22.22%),l年生存率66.67%(6/9);肝动脉栓塞(TAE)止血后二期肝癌切除11例,围手术期死亡0例,1年生存率90.91%(10/11);肝动脉结扎和(或)填塞止血术10例,围手术期死亡5例(50.00%),l年生存率30.00%(3/10);TAE止血后不愿手术或开腹无法手术切除者4例,围手术期死亡0例,l年生存率50.00%(2/4);保守治疗3例,住院期间死亡2例,l年生存率为0;对顺利出院后的患者均予行TACE(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等综合治疗。结论肝癌自发性破裂应遵循个体化综合治疗,肝切除术尤其是二期手术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可能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20.
王宝华  杨乐天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8):4066-4068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8月~2006年10月3例及浙江大学妇产医院自1991年11月~2006年8月29例共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经阴道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6例术前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原发性输卵管癌,超声诊断符合率为50%(16/32),误诊率为50%,10例误诊为卵巢癌,3例误诊为附件区炎性包块,1例误诊为输卵管积水,1例误诊为宫颈后唇肿瘤。结论:分析典型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声像图特征,与其它盆腔占位性病变相鉴别,可以提高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