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8岁,汉族,辽宁籍.因"发现ALT升高2年余,间断乏力1年"就诊.患者2年前体检时发现ALT升高至70 U/L,无特殊不适主诉,1年前劳累后感觉乏力明显,检查结果显示ALT 150 U/L,血清抗-HCV阳性,HCV RNA 2.3 × 106拷贝/ml,并开始接受干扰素α-2b 3 MU 3次/周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抗病毒治疗12周后血清HCV RNA 1.3×103拷贝/ml,ALT仍未复常,于2008年12月来我院就诊.患者20年前曾输血,既往无高血压和糖尿病史,排除其他肝脏疾病,无家族遗传病史和传染病史,无烟酒嗜好.  相似文献   

2.
复合干扰素治疗复发及无应答慢性丙型肝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合干扰素(CIFN)治疗复发及无应答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了解治疗前后病毒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32例干扰素治疗后复发或无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用复合干扰素15μg、每周3次、皮下注射,疗程24周,观察治疗结束时及停药后随访6个月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及HCVRNA以及治疗前后病毒水平动态变化。结果复发组和无应答组治疗结束后HCVRNA阴转率分别为90%和45.5%(P<0.05),HCVRNA持续应答率分别为70.6%和20%(P<0.05),复发组较无应答组具有较好疗效。疗效与治疗前的病毒载量有关;持续应答组早期病毒水平(48h)下降(3.0±0.5)log10,部分应答及复发组下降(2.5±0.3)log10,无应答组下降(1.9±0.5)log10,持续应答组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基线ALT水平不影响应答情况(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及白细胞下降。结论复合干扰素15μg可单独用于治疗复发或无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治疗前基线病毒载量及治疗后早期病毒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在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干扰素(IFN)进入临床以来,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经过几次飞跃式的发展。2000年以前是普通IFN的时代。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以IFN单药治疗为主,但24周的有效率只有约12%,48周的有效率为15%~22%。从1992年开始,IFN与利巴韦林的联合应用,将治疗48周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提高到了41%。但普通IFN血清浓度波动大,可能导致较重的不良反应或病毒重新复制和反跳,从而限制了其应用。2000年,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1.患者资料:男性,53岁,体质量83kg.6年前,出现肝区不适、食欲不振、肝功能异常,HCV RNA为5×106IU/ml,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曾接受干扰素(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RBV)1000 mg/d治疗,IFN α-2b初始剂量为3 MU,隔天肌注,治疗至12周时HCV RNA降至6×104 IU/ml,期间出现皮肤、黏膜干燥的轻微症状.由于病毒学应答情况不佳,当时采取IFN o-2b强化治疗方案(6 MU)继续治疗4周后,HCV RNA降至5×103IU/ml,但同时出现较严重的皮肤炎症反应,注射部位出现明显的泡状红疹,脸部、头颈部、肢端、手背、躯干部、臀部出现瘙痒性丘疹样红疹.随后,IFN α-2b剂量恢复至3 MU,给予皮质激素对症治疗.48周治疗结束时,HCV RNA阴转,皮肤炎症恢复正常,但随访6周后复发.  相似文献   

5.
一、病例资料 女性患者,40岁,体质量43.5 kg.无明显诱因出现肝区不适,无乏力、发热、腹泻及食欲不振.在市内某医院检查时发现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异常(83 U/L),服用中药后,ALT水平仍反复波动.为进一步诊治,于2008年8月2日入本院.1994年,患者行剖宫产时曾输血.查体:全身皮肤、黏膜、巩膜无黄染,未见蜘蛛痣及肝掌,肝区无叩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更加有效的途径以增加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挽救"那些曾经抗病毒治疗失败的丙型肝炎患者,应答指导的治疗(response guided therapy,RGT)原则,即根据治疗过程中不同的病毒学应答实现个体化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更多的患者获得SVR.我们在既往RGT的基础上又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双RGT原则,在原有RGT原则上,又加强了第二个RGT原则,即原因指导的抗病毒治疗(reasonguided therapy).很多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失败往往存在多种原因,不同的原因对于后续再治疗的选择非常重要,因此遵循第二个RGT原则,对提高此类患者治疗的SVR非常有必要.我们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失败原因着手做一个比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型口服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上市,丙型肝炎迎来了无干扰素(IFN)治疗时代,其Ⅱ、Ⅲ期临床试验疗效接近治愈,似乎宣示人类将要迎来告别丙型肝炎的时代。我国作为丙型肝炎高发地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联合利巴韦林(RBV)的标准治疗方案是否也要被即将来临的无 IFN 时代所完全替代不得而知。在此背景下,根据我国丙型肝炎的治疗历史和现状,尤其是 PEG -IFN 联合 RBV 的标准治疗方案在我国丙型肝炎治疗中的优势,结合国内外 DAA 研究进展,分析了 DAA 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我国现阶段丙型肝炎治疗的主体方向。可以预见,PEG -IFN 联合 RBV 的治疗方案仍将是现阶段我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主导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前,慢性丙型肝炎一般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原则上老年患者也应该抗病毒治疗,但由于存在基础疾病、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疗效的不确定、治疗的受益和风险评估等诸多因素,临床医师一般不主张对老年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多采用被动的保肝降酶治疗,而使这些年龄段的患者患肝硬化和肝癌的比例增加,严重影响老年患者晚年的生活质量,降低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对疗效的预测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13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根据其临床特点,给予标准干扰素(IFN)或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IFN α3~5MU隔日注射1次;PEG-IFNα-2a 135~180 μg,或PEG-IFNα-2b 50~80 μg,每周注射1次.并根据患者的体质量给予600~1500 mg/d的利巴韦林,在治疗的0、4,12周和以后每间隔12周、治疗结束后的24周进行HCV RNA含量检测,根据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病毒学应答情况给予24~72周的疗程,以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作为疗效的评判指标.根据资料不同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结果 132例患者完成了全程观察,其中4例治疗无效(3.0%),12例复发(9.1%),获得SVR有116例(87.9%).120例在治疗4周时检测了病毒学指标,101例(84.2%)获得了RVR,治疗前病毒载量为(5.883±1.246)lg拷贝/ml,19例无RVR,治疗前病毒载量为(6.502±0.693)lg拷贝/ml,两组比较,t:2.15,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例完成全程观察的RVR患者中,88例(90.7%)获得SVR,17例无RVR的患者,14(82.4%)例获得了SVR,x3=0.371,P=0.5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1型HCV感染患者的RVR为80.7%(46/57),非基因1型HCV感染患者的RVR率为92.6%(25/27),两组间比较,χ2=6.00,P=0.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治患者的RVR率为87.8%,干扰素再治疗者的RVR率为65.0%,两组比较,χ2=4.651,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干扰素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较高的RVR获得率.RVR的获得与治疗前HCV RNA载量和患者是否为初次治疗相关,与基因型无关,RVR的获得可预测SVR的获得.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近期与远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目的研究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方法3×106IU,im,1次/2d×3个月为1疗程,接受1~5个疗程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8例,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15年~3年.结果根据干扰素疗效的生物化学评判标准,第1个疗程治疗结束时,分别有765%(52/68),206%(14/68)和29%(2/68)的患者表现为完全应答、部分应答和不应答.519%(27/52)的完全应答者在第1个疗程结束后6个月~10个月的间歇内复发.分别有19,1和3例患者接受了共计2,3和5个疗程治疗.在1~5个疗程干扰素治疗结束之后15年~3年的随访观察中,29例(427%)患者表现为持续完全应答,其中4例患者HCVRNA检测结果持续阳性;37例(544%)患者为部分应答;2例(29%)患者无应答.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的早期疗效较好,但完全应答者的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致甲状腺功能异常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7岁,汉族,北京籍,教师.因"发现ALT升高5年,间断心悸1年余"就诊.患者5年前劳累后感觉乏力,检查结果显示:ALT 67 U/L、抗-HCV阳性.1年半前HCV RNA水平为2.8×10(5)拷贝/ml,并开始干扰素α-2b 3 MU/d治疗,未服用利巴韦林;治疗3个月时查HCV RNA低于检测限.  相似文献   

12.
一、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37岁,汉族,广东籍,教师.因"发现抗-HCV阳性5年"就诊.患者2003年体检时发现"抗-HCV阳性",因肝功能正常,未予以治疗.2004年8月起用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年,HCV RNA转阴后停药,定期复查.停药6个月出现病毒学突破,肝功能异常,此后未进行抗病毒治疗,肝功能反复.2005年10月体检时发现"脂肪肝"及"甲状腺混合性结节",均未进行特殊治疗;无特殊个人吏、家族史.  相似文献   

13.
慢性丙型肝炎是可以治愈的疾病,经过标准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达到持久病毒学应答(SVR)的患者,在5年内约有95%以上仍然维持完全应答,即认为是临床治愈[1].  相似文献   

14.
1.病历资料:患者男,12岁,汉族,因体检时发现HBsAg阳性,肝功能异常1个月,于2008年12月1日入院.患者有慢性乙型肝炎家族史.体温36.4℃,脉搏82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00/75 mm Hg(1 mmHg=0.133 kPa),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皮肤黏膜未见异常,双肺及心脏正常,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肝区有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正常.入院时肝功能检查ALT 74.0 U/L,AST 60.0 U/L,总胆红素8.3 μmol/L,白蛋白44.1 g/L,球蛋白30.1 g/L.  相似文献   

15.
一、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3岁.广东湛江人,汉族,退休教师.因反复疲乏、纳差、尿黄15年余于2009年4月27日就诊.患者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疲乏,食欲不振,身目黄染、尿黄,曾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丙型肝炎抗体为阳性,诊断为"急性丙型肝炎",给予护肝治疗1月余,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蛋白酶抑制剂(特拉普韦或波塞普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及利巴韦林(RBV)的三联治疗方案与Peg-IFN联合RBV的标准二联方案治疗基因1型初治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OVID和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纳入比较蛋白酶抑制剂联合Peg-IFN及RBV的三联治疗方案与Peg-IFN联合RBV的标准二联方案治疗基因1型初治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词为protease inhibitor、hepatitis C和genotype 1.主要的研究结果包括: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复发率、贫血发生率、因严重不良反应而致的停药率.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作为研究结果的评价指标,异质性通过x2检验及I2检验评价,异质性明显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式,否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式.结果 共纳入5篇文献,包括3200例患者.三联治疗组的SVR率高于标准二联组(65.4%比40.9%,OR=2.92,95%口CI为2.5~3.42,P<0.01),复发率低于二联治疗组(11.3%比24.8%,OR=0.42,95%CI为0.26~0.68,P<0.01),贫血发生率高于二联治疗组(44.1%比26.2%,OR=2.25,95% CI为1.9~2.65,P<0.01),因严重不良反应而致的停药率也高于二联治疗组(12.4%比7.7%,OR=1.66,95% CI为1.19~2.32,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三联治疗组(包括24或28周组、48周组、应答指导疗程组)均有较高的SVR率及较低的复发率.结论 特拉普韦或波塞普韦联合Peg-IFN及RBV的三联治疗方案对于基因1型的初治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Peg-IFN联合RBV的二联治疗方案,但增加了贫血发生率及因不良反应而导致的停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