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应用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15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周围世面神经麻痹患者154例,其中男87例,女67例;年龄5~20岁8例,ZI~50岁129例,>50岁17例;左侧74例,右侧80例;病程l~60天,平均3.8天。根据静止时口眼歪斜情况和面肌运动时面肌肌力情况,分为轻度68例,患们鼻唇沟变浅,援额力弱,眼脸闭合轻度不全,口用轻度下垂,鼓气口角稍漏气;重度86例,蹩额时额纹消失或甚浅,眼睑闭合时明显不全或不能,患侧鼻唇沟明显变浅或消失,日用明显下垂,鼓气口角明显漏气。1.2.治疗方法对急性期患…  相似文献   

2.
方丽  王敏 《中国疗养医学》2006,15(4):245-245
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5~72岁,病程1~7天22例,7~14天18例,15天~1个月4例,1个月以上6例;右侧面瘫26例,左侧面瘫21例,双侧面瘫3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蹙额无力或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或完全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吹口哨能力差或根本不能吹口哨,患侧食物存留。我们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给予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1 资料与方法 符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的患儿 30例,其中男 19例,女 11例;年龄 11月~ 13岁;接受治疗时间分别于病情 2~ 60 d开始;左侧 14例,右侧 16例。病情:重型 9例,患侧完全不能皱额、蹙眉、不能闭目或下睑外翻,鼻唇沟平坦,无鼓腮、示齿等动作,静止时口角歪向健侧。轻型 6例,患侧鼻唇沟稍变浅,眼裂轻度扩大,哭笑时口角下垂,皱额蹙眉、鼓腮、示齿等动作。中型 15 例,症状体征介于轻、重型之间。 激光治疗采用桂林产半导体激光器,激光媒介 GaAIAs半导体,波长 810nm,终端输出功率 8~ 10mW可调,光束直径 3mm…  相似文献   

4.
面神经麻痹 (Bell’sPalsy)一般认为是因面部吹风、受凉或病毒感染后 ,使局部血管痉挛 ,神经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受压而引起神经髓鞘或轴突不同程度的变性所致。作者应用高压氧治疗该病 2 5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5例均符合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男 1 0例 ,女 1 5例 ,年龄 1 3~ 5 8岁。临床均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表现。一般多急性起病 ,起病前几天同侧耳后、耳内乳突区或面部有轻度疼痛 ,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额纹变浅或消失 ,睑裂扩大 ,闭眼不全 ,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 ,面部被牵向健侧。病…  相似文献   

5.
电针联合微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3~11月我院采用电针联合微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5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 经门诊确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排除颅底脑膜炎、颅底骨折、基底动脉瘤或小脑脑桥角肿瘤等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6~69岁,平均38.7岁;病程0.5d~2个月,平均3.5d;左侧面神经麻痹26例,右侧面神经麻痹24例(1例右侧面神经麻痹患者愈后继发左侧面神经麻痹)。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7~69岁,平均37.5岁;病程1d~2个月,平均3.2d;左侧面神经麻痹19例,右  相似文献   

6.
1资料与方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53例,均除外中枢神经病变,颅脑外伤等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后来科治疗。临床表现为蹙额力弱或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或闭合不能,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吹哨能力差或吹哨不能,随机分为 SSP低频脉冲经脉综合治疗组 (观察组 )28例中,男 22例,女 6例;年龄 < 20岁 4例, 20~ 50岁 21例, >50岁 3例;左侧 17例,右侧 11例;病程 2~ 7d。针刺综合组 (对照组 )25例,男 21例,女 4例;年龄 < 20岁 3例, 20~ 50岁 17例, >50岁 5例;左侧 15例,右侧 10例;病程 2~ 10 d。 观察组采用日本…  相似文献   

7.
超短波并药物离子穴位导入治疗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阮蔚丽 《中国康复》2004,19(4):241-241
1996年 2月 - 1999年 3月 ,来我院就诊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16 7例 ,男 96例 ,女 71例 ;年龄 32~ 6 7岁 ,平均 5 7.5岁 ;病程均 <7d ;患者均睑裂扩大 >m ,下睑外翻 ,鼻唇沟消失 ,口角下垂 >m ,蹙额不显额纹 ,不能闭睑或有Bell氏症 ,不能吹哨 ,均符合重度标准。 16 7例患者分为A组 117例 ,B组 5 0例 ,均采用超短波治疗 ,频率 4 0 .7MHz,圆形电极 ,7cm2 × 2 ,分别置于患侧乳突和耳前 ,间隙 0 .5cm ,微热量 ,每日 1次 ,15min。A组在超短波治疗后加用直流电治疗 ,阳极为直径 2cm圆形电极 6片 ,用分叉导线相连 ,阴极为 6 0cm2电极板 2个 …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炎(Bell麻痹),几乎占面神经疾患的65%。我们根据发病阶段、病变程度区别对待,采用综合理疗方法治疗面神经炎8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60例均经明确诊断。物理治疗组(治疗组)80例,男58例,女22例;年龄20~50岁,病程1~10d,平均5.2d。病情轻度18例,中度29例,重度33例。针刺组(对照组)80例,男62例,女18例;年龄20~50岁,病程1~8d,平均6.8d。病情轻度15例,中度35例,重度30例。病情分类:根据面肌静态时张力及主动运动情况,将病情分为3个等级:轻度:患侧睑裂差距约2mm,无睑外翻,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  相似文献   

9.
0引言面神经麻痹肌电图、面神经运动潜伏期和M波波幅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是目前诊断面神经麻痹最好的、客观的定量检查手段。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25例,男17例,平均年龄50(12~75)岁;女8例,平均年龄53(29~80)岁。病程3~40d。1.2方法采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室温24℃,以同芯圆针电极检测双侧口轮匝肌、患侧额肌观察插入电位、肌松驰时的自发电位、轻用力时的运动单位电位的时限、波形、波幅以及最大用力时的募集情况。面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接地线置于同侧手臂部,记录针电极置于口轮匝肌口角处,…  相似文献   

10.
高压低频交流电及超短波治疗面神经麻痹1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神经麻痹患者142例,分为高压低频交流电并超短波综合组及单纯超短波对照组。综合组70例,男37例,女33例;病程<15天20例,15~30天40例,>30天10例。对照组72例,男40例,女32例;病程<15天21例,15~30天37例,>30天14例。多数患者有受风寒及疲劳等诱因,临床表现为蹙额力减退或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或完全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流口涎,吹口哨能力差或不能吹口哨。采用上海产CDB-50B型超短波治疗机,频率50MHz,波长6m,输出功率>30W,圆形板状…  相似文献   

11.
周围性面瘫(peripheral facial nerve paralysis)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义称Bell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周围性麻痹,大多单侧.病灶同侧全部颜面肌肉瘫痪、眼睑不能充分闭合、口角下垂、抬眉受限、额纹变浅或消失、眉毛较健侧低、睑裂变大、眼泪时有外溢、示齿或笑时口角向健侧牵引、口呈斜卵圆形、说话发音不清楚.该病临床上并不罕见,起病急骤,一般病前多有受凉或咽部感染史~([1]).  相似文献   

12.
周围性面神经炎(面瘫)是神经科常见病,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近年来我们采用星状神经节治疗46例面瘫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45~67岁,病程2~12d。临床表现:患侧表情肌瘫痪,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睑裂扩大流泪,皱额、闭目、露齿、鼓腮等动作障碍;口角向健侧歪斜,  相似文献   

13.
笔者于1992年3月—2001年12月共收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8例,采用针灸配合西药治疗,效果显著。 1 一般资料 临床收治本病患者78例,均为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男45例,女33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80岁;病程最短2d,最长1年半。78例均符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①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不能皱额蹙眉……  相似文献   

14.
实验研究证明,激光和脉冲电流可促进损伤神经的传导功能和病理过程的恢复,临床应用于治疗神经损伤的病人亦获得满意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此方法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较好。 资料与方法 103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人,男56例,女47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77岁;均有嘴歪,患侧口角漏水,积食和眼睑闭合不紧等症状;左侧53例,右侧50例。病期1~15d 61例;16~30d 5例;1~3月19例;4~12月4例;1年以上14例。检查可见病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抬额、鼓腮、吹口哨等。91例病人进行强度/时间曲线检测,其中失神经反应15例;部分失神经反应26例,兴奋性降低14例;正常曲线36例。部分病人做了肌电图、面神经传导潜伏期和F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贝耳(Bell)麻痹1例赵建武1病历简介患者男,39岁,于1993年11月2日晨突然发现口角向左侧歪斜,并觉耳后有疼痛感,即来院诊治。刻诊:口角向左侧歪斜,患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饮食不便,不能鼓气和...  相似文献   

16.
物理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48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物理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48例沈祖兰作者单位:224200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理疗科资料和方法经口腔科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1组148例,男84例,女64例;年龄10~68岁;病程4~120天;左侧72例,右侧76例。病情:轻型60例,患...  相似文献   

17.
超短波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我们将 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分别采用超短波疗法加电针与超短波疗法加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进行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病程 2d~ 3个月 ,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 30例中 ,男 2 1例 ,女 9例 ;<31岁 9例 ,31~50岁 1 6例 ,>50岁 5例。B组 30例中 ,男 1 7例 ,女 1 3例 ;<31岁 9例 ,31~ 50岁 1 6例 ,>50岁 5例。 2组间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  (1 )A组 :①急性期采用超短波疗法 ,频率50MHz,波长 6m ,园型电…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短波、红外线和中频电疗法观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45例,较用超短波和红外线的疗法效果更满意,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5例,均经神经内科确诊。病程 1~18 d。多数患者有受风寒及疲劳诱因,均有不同程度的额纹浅、眼闭合不良、鼻唇沟浅、口角下垂、吹口哨能力差。随机分为超短波、红外线和中频电治疗(治疗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左侧19例,右侧24例,双侧2例。年龄16~59岁,平均年龄40岁。超短波和红外线治疗(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左侧16例,右侧2…  相似文献   

19.
杨冬梅  郭玉红 《护理研究》2005,19(6):495-49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目前确切病因尚未明确 ,部分病人在着凉或头面部受冷风吹拂后发病。病人多出现患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眼裂增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患侧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气时患侧口角漏气。另外部分病人伴有耳后及面部疼痛 ,喝水或进食时自口角流出等症状。病理改变早期以神经水肿、缺血、缺氧为主 ,后期则可发生神经变性、脱髓鞘改变。此病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 ,应及早治疗 ,以减少后遗症。对5 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人给予针灸、理疗并配合刺络拔罐治疗 ,…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仍停留在针灸、针刺、针刺加理疗、穴位注射、埋线、割治等传统的有创治疗方法,不能直接作用于面神经的损伤病变部位,疗程长,治愈率低。而恒磁有氧循经无创治疗方法恰好弥补了传统治疗方面的不足。目的:探讨应用恒磁有氧循经无创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设计: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面瘫科。对象:选择1998—06/2004—06全国18省市、自治区初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500例,其中男935例,女565例;年龄1.5~19岁103例,20一50岁1105例,51~74岁292例;左侧672例,右侧828例;病程1d~40年。方法:所有患者均按要求在选择的面神经麻痹有效点[面神经麻痹1号点:位于患侧耳垂后乳突下方凹陷处,相当面神经出经乳孔处。面神经麻痹2号点:位于患侧耳后乳突弧形高点处。面神经麻痹3号点:位于面神经麻痹2号穴上约3.33cm(1寸)处。面神经麻痹4号点:位于患侧外耳道后方约0.5cm与耳轮脚下0.5cm相交处。面神经麻痹5号点:位于上耳屏尖前约1寸处。面神经麻痹6号点:位于患侧耳廓上缘顶点处1及配穴(牵正、地仓、双合谷)上进行20min的恒磁有氧治疗,1次/d,10d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两二天,再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取点治疗与吸氧同时进行,吸氧方法:20min/次,1次/d,10d为1个疗程,吸氧流量一般为2~4L/min:疗效评估:进行额纹、皱眉、闭眼、吹哨、鼓腮、微笑时患侧和健侧动作一致与否的比较,同时进行示齿时和静止时的患侧和健侧的鼻唇沟和人中沟一致与否的比较。健患两侧石肌功能的比较可通过健患两侧的6点4线测量法获得。主要观察指标:临床疗效评定结果。结果:15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经20d治疗后恢复1385例(92.33%);显效92例(6.13%);好转22例(1.74%);无效1例(0.07%),总有效率为99.93%。结论:采用恒定磁场并有氧方法具有无痛、无创伤、无交叉感染、无面神经二次损伤,操作安全、简便,疗程短,治愈率高的特点,可明显改善面神经麻痹症状,恢复面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