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承德市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心理行为干预的疗效。方法:对承德市社区随机取样抽取的940名60岁以上老人中的136名患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老人进行研究。采用MMSE(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对其认知功能进行测试,并对轻度认知障碍组进行心理行为学干预。结果:完成认知功能评估940人,轻度认知损害136人(14.4%),在老年人多领域认知功能障碍中以记忆损害最为显著;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加重,随受教育程度降低而增高。轻度认知障碍者经过半年的干预治疗认知功能有明显改善,尤其是记忆功能。结论:对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人群,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能有效改善并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减缓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对深圳罗湖区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MCI)流行病学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中文“简易智力状态表”(MMSE)对深圳市罗湖区8个社区410名老年人进行测试。【结果】本组社区老年人MCI的发生率为21.46%,不同年龄、学历、性别的社区老年人的MMSE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与其他文化程度的老年人相比MMSE具有显著性差异,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相互之间MMSE无显著性差异;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在70岁以上时,MCI发生率较60岁以上时有显著性增高(P〈0.05);女性老年痴呆(AD)的发生率较男性高。分析结果发现,影响本人群MMSE的主要因素为学历(F=75.78,P〈0.001)与年龄(rage=-0.442,P〈0.001)。【结论】深圳市社区老年人MCI发生率与学历、年龄、性别有显著相关性,应在社区中对诊断为MCI的老年人实施预防AD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国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衰弱的发病情况,探讨其衰弱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和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5年的数据,以2011年基线调查时60岁及以上非衰弱的老年人建立研究队列,评估随访至2015年队列人群的衰弱发生情况;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老年人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队列人群共计随访14 351人年,随访期内共有248人发生衰弱,衰弱的发病密度为17.28/1000人年,男性(14.63/1000人年)低于女性(20.14/1000人年),年龄越大衰弱的发病密度越高(60~64、65~69、70~74、75~79、80岁及以上老年人衰弱的发病密度分别为:8.90/1000、16.77/1000、24.04/1000、35.27/1000、64.67/1000人年)。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有抑郁症状(OR=2.534,95% CI:1.714~3.748)、吸烟(OR=1.713,95% CI:1.081~2.715)、生活自理能力有困难(OR=1.684,95% CI:1.155~2.456)等因素是老年人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未婚/离婚/丧偶(OR=0.432,95% CI:0.278~0.673)、认知功能得分高(OR=0.919,95% CI:0.870~0.970)、小学毕业(OR=0.453,95% CI:0.254~0.806)、饮酒(OR=0.520,95% CI:0.323~0.837)等因素是老年人衰弱发生的保护因素。 结论 我国60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发病率低于全球发病水平,不同性别、年龄之间老年人衰弱发病存在差异。有抑郁症状、吸烟、生活自理困难是我国社区老年人衰弱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了解国内对22个省城乡老年人认知障碍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为采取相应的对策预防老年人认知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ES)进行测评,测评对象为国内22个省的60岁以上老年人,采用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每省选取100人,城乡各50人,男女各一半。结果2161名老年人中,老年人认知障碍(MCI)的患病率为26.42%,其中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体力劳动者高于脑力劳动者;文化程度越低,老年人认知障碍的患病率越高:生活压力大者的患病率高于生活压力小者。结论应加强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监测和关注,尤其是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中国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分析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为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提供指导。方法截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3年全国调查数据》中全国社区7767名老年人口学资料和认知功能数据,分析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结果 7767名调查对象,年龄60~103(68.57±7.15)岁;不同的性别、年龄段、教育水平、户口、婚姻状态、吸烟、饮酒、创伤事件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中国社区老年人心理状态因素有:教育水平、体力活动、年龄、性别、户口、婚姻状况;影响中国社区老年人即时记忆因素有:教育水平、年龄、体力活动、户口、婚姻状况;影响中国社区老年人延时记忆因素有:教育水平、年龄、体力活动、户口、婚姻状况、吸烟。结论中国社区应关注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进行有效的社区健康干预。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哈尔滨市平房区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情况调查与分析,了解哈尔滨市平房区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情况与不同年龄段、性别、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差异.方法 本课题主要通过一对一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采用方便抽样法以哈尔滨市平房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认知功能减退与年龄、文化程度、睡眠质量相关.结论 哈尔滨市平房区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程度较明显;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睡眠质量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根据相关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预防干预,对减少或延缓认知障碍的发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运动障碍综合征(LS)与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发生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牧野区、卫滨区的≥60岁常住居民913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的人口社会学特征资料,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采用老年人运动功能量表(GLFS-25)评估研究对象的运动功能状态。根据MMSE和GLFS-25评分分析社区老年人发生LS和MCI的危险因素,并分析LS与MCI之间的关系。结果 社区老年人LS发生率为9.6%(88/9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慢性疾病种数及是否有MCI与LS发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女性及伴有MCI是社区老年人发生LS的危险因素(P<0.05)。社区老年人MCI发生率为12.2%(111/9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是否有LS与MCI发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及伴有LS是社...  相似文献   

8.
黄莉 《吉林医学》2015,(6):1129-1130
目的:探讨影响60岁以上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了收治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2 161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的检查,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老年人的一般状况和生活方式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率26.47%。性别、年龄、居住地、职业、铝制品的使用、日常生活能力、对生活的满意度等因素对认知功能有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认知功能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与衰弱的关系,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6—12月,采用电话联系招募的方式,选取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系统中年龄≥65岁的老年人1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老年人临床资料,包括受教育年限、吸烟、饮酒、患病及用药情况;采用微营养评定量表(MNA-SF)评价老年人营养状态;应用加拿大健康与老化研究临床衰弱量表(CFS)进行衰弱评估。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老年人认知情况,将老年人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106例)和认知功能障碍组(62例)。结果 两组年龄、受教育年限、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检出率、多重用药比例及营养状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衰弱检出率〔37.1%(23/62)〕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17.0%(18/10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校正年龄、受教育年限、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多重用药、营养状态后,衰弱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OR=3.519,95%CI(1.394,8.886),P<0.05〕。结论 认知功能障碍的社区老年人衰弱患病率升高,衰弱是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承德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流行现状、患病率和影响因素,调查患者生活质量,为将来构建社区MCI系统干预方案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询问和体格检查结合的方法,对承德市两个社区940名60岁及以上老人进行现况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用简易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MCI检出率为14.4%,检出率受年龄、健康状况及文化程度的影响(P〈0.05)。结论对MCI人群应重点监测和及时干预,以降低发生痴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成都市社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受损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成都市锦江区60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并进行面对面现场问卷调查,以了解成都市社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受损状况;采用χ2 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成都市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的分布特征,探索影响成都市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成都市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患病率为4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文盲为对照,小学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出现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更低OR=0.369,POR=1.505,P=0.042,≥80岁:OR=3.069,POR=2.159,P=0.003)、吸烟OR=2.388,POR=0.489,P=0.005)。结论 成都市社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受损率较高,对文盲、70岁以上者、女性、吸烟者、脑血管疾病者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上海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特点以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从上海市浦东新区55岁以上老年人中选取具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174例作为MCI组,另174例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设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人群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同时对文化程度、个性倾向、行为因素和饮食习惯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分析发现,总体认知功能与不同领域认知功能相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比较中发现个性倾向、行为因素、饮食习惯以及人群受教育程度都与MCI显著相关。结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记忆、视空间能力、执行能力、语言功能、计算与注意力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患者性格内向、好食荤腥和饮酒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人群的受教育水平和规律的运动习惯则是MCI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九亭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通过健康体检发现心电图异常情况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心电图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汇总。结果九亭镇社区共有4939人接受心电图检查,其中检出心电图异常2339人,检出率47.36%,其中窦性心动过速者311人,占13.30%;房室颤动者292人,占12.48%;ST-T改变者288人,占12.31%。心电图检查异常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结论在社区开展老年人体检心电图项目检出率高,对家庭医生尽早发现和诊断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随着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发生率逐步上升,通过研究相关影响因素对认知障碍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可以达到及时预防、延缓痴呆的效果。目的 调查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认知障碍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年4—6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南京市江宁区某养老机构老年人(≥60岁,n=369)为调查对象。由经过专业培训获得资质的评估员依据国际居民长期照护评估工具(interRAI-LTCF)对老年人进行评估。根据其中的认知表现评分(CPS)判断老年人是否存在认知障碍,以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其他评估标尺得分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发生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38份,有效回收率为91.6%。138例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发生率为40.8%。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觉受损情况、脑血管疾病患病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社会参与度评分是养老机构老年人是否发生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感觉受损、患有脑血管疾病、ADL依赖、抑郁是其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社会参与度高是保护因素,应进行积极筛查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与认知功能的关联,为认知功能改善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社区老年人,记录受试者的人口学资料,使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评估认知功能,得出总智商(FIQ)。采用闭眼单腿站立测试、步速测试、5次起坐试验、握力测试评估身体活动能力。采用SPSS23.0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简单直线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68名老年人,年龄(76.73±9.43)岁。男性297人,占34.22%,女性571人,占65.78%。受教育程度:大学本科339名,占39.06%;中学414名,占47.70%;小学及以下115名,占13.2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混杂因素后,闭眼单腿站立时间(β=0.053,P=0.025)、低握力(β=-2.157,P=0.044)与FIQ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闭眼单腿站立时间与FIQ呈正向关联,低握力与FIQ呈负向关联。结论: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与认知功能有关,坚持平衡和握力的练习可能对改善认知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马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群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并探讨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其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马尾区罗星街道10个村庄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体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既往史(高血压或糖尿病)、体质指数(BMI)、腰臀比、血压、空腹血糖、尿酸、血脂等,采用中文版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并统计患病率,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依据认知障碍诊断标准,共有134例诊断为认知障碍,患病率是12.97%,其中男56例,女78例,男女患病比例为1∶1.39,患病率分别为10.07%和16.3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患病率比较,≥85岁患病率最高,8084岁次之,各年龄组患病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认知障碍以文盲患病率最高,大学患病率最低,不同文化程度患病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段(P<0.01)、性别(P<0.01)为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P<0.01)为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马尾区65岁以上人群认知障碍患病率为12.97%;年龄、性别是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沈阳市和平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社区服务需求,初步探讨老年人患病情况、日常行为能力、社区需求和社会支持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05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老年人患病率75.2%,日常活动能力明显障碍者14.5%。有偿社区服务中对打扫卫生需求最多,无偿社区服务中对休闲娱乐活动需求最多。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与年龄。老年人获得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为婚姻、文化程度、居住情况。结论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需求,应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讲座,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同时社区应加强针对老年人的居家服务,定期组织休闲娱乐活动。对离异、文化程度低、独居的老年人应给予更多的关心,使其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银川市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现状,并分析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银川市某社区中随机抽取一个居委会,以WHOQOL-BREF量表对该居委会345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入户调查。结果男性148人,占42.9%,女性197人,占57.1%;年龄最高为93岁,年龄最低为60岁,平均年龄69.69岁,年龄中位数为68岁;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54.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3.7%;48.1%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病。居于前三位的慢性病是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结论生存质量受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经济收入、是否参加体育锻炼以及是否和孩子居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上海社区常住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患病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建立痴呆早期社区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属于“上海老年脑健康队列研究”中的徐家汇街道老年人认知功能调查研究。2016年7月—2017年6月,选取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内的塘子泾社区、徐汇新村社区、泰东社区、零陵社区、南丹社区老年人1 033例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居住状况、受教育时间、职业性质)、生活方式和习惯(吸烟史、饮酒史、饮茶史、运动情况、饮食习惯、业余爱好、右利手情况、睡眠异常情况、饮食异常情况)、BMI、主诉症状(主诉或知情人诉记忆下降、主诉情绪低落、主诉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主诉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及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创伤史。调查上海社区常住老年人MCI患病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1 033份,回收有效问卷1 033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 033例社区居民中MCI老年人430例,MCI患病率为41.63%。MCI老年人与正常老年人受教育时间、职业性质、饮茶史、运动情况、业余爱好情况、主诉或知情人诉记忆下降率、主诉工作学习能力下降率、高脂血症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诉或知情人诉记忆下降〔OR=2.324,95%CI(1.538,3.511)〕、主诉工作学习能力下降〔OR=1.667,95%CI(1.258,2.209)〕是社区老年人发生MCI的危险因素(P<0.05);受教育时间〔OR=0.953,95%CI(0.913,0.996)〕、职业性质〔OR=0.695,95%CI(0.501,0.964)〕、业余爱好〔OR=0.723,95%CI(0.533,0.981)〕、高脂血症史〔OR=0.706,95%CI(0.536,0.929)〕是社区老年人发生MCI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上海社区老年人MCI患病率较高,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主诉或知情人诉记忆下降、主诉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保护因素包括受教育时间长、职业性质为脑力劳动、有业余爱好,可据此结果在社区内建立初步的痴呆早期干预模式。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有高脂血症史可能是MCI的保护因素,但其和MCI之间的关联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社区托养机构60岁以上老人对智能养老产品的认知和需求,并探讨影响选择意愿的重要因素。方法选取上海市松江区60岁以上社区托养机构老人121人,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基本情况、社区托养机构服务及智能养老需求和人工智能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应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先将各代表因素进行二元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将有统计学意义和具有研究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选择人工智能类产品进行健康养老的老年人仅占19.01%。虽然老年人对社区托养机构给予关心和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满意度良好,但生活中最大的不便仍来自生活照料不足、缺乏精神慰藉、医疗保健资源不足等方面,并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改善这些迫切的养老需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参加托养机构社团活动频率与智能养老产品的选择意愿有关(P<0.05),同时,是否了解人工智能产品和智能养老推进与之显著相关(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自觉健康状况和是否了解智能养老推进是社区托养机构老年人选择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社区托养机构60岁以上老人对智能养老产品的选择意愿不强(19.01%),但自觉健康状况较差、对智能养老推进有了解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人工智能类产品进行健康养老。政府联合地方社区应加大宣传智能养老的技术与观念,推进智能养老举措并加强政策扶持倾斜力度,从而提高老年人的选择意愿。鼓励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提高技术、降低成本,利用人工智能融入社区的方式赋能养老,发展新型智能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