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倪志强  张春芬   《中国医学工程》2011,(8):107-107,109
目的评价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因髋臼发育不良(developm ental dysp lasia of the hips,DDH)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3例(29髋)因DDH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Crowe分期,I型16髋,II型7髋,III型4髋,Ⅳ型2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8.16±7.13分。结果 23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11年,平均随访时间4.2年。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3±5.33分。结论全髋置换术能解除患者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髋臼的重建与假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杯假体的理想位置、正确放置方法及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3例(39髋)1989年9月~2003年1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进行随访,A组:1998年前按Harris常规手术方法16例(20髋);B组:1998年后采用髋臼中心化手术技术17例(19髋).两组术前、术后随访时均行Harris临床评分,测量泪滴与髋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髋臼杯外展角及股骨偏心距,了解髋臼发育情况.结果术后A、B两组Harris评分分别为(82.3±8.4)和(88.9±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B组泪滴与髋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37.3±3.4)mm明显低于A组(46.4±4.3)mm(P<0.05);两组髋臼杯外展角及股骨偏心距差异无显著性;术后随访除2例偏外位置者出现移植骨吸收及髋臼杯位置不良外,其余患者无假体松动和下沉.结论术中应正确鉴别真性髋臼位置,加深髋臼使髋臼杯假体得到牢固固定,将髋旋转中心内移和下移,以便术后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8例髋臼发育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前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对8例(10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了治疗.5例(6髋)髋臼进行了植骨。结果:手术切口长9~11cm,手术时间90~120min。术中出血200~400ml,平均312ml,Harris评分由术前38.40分恢复到术后92.80分。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2个月,无一例神经损伤,人工关节无松动.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采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选择性地治疗部分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严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18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HA,术中在软组织松解延长的基础上,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在真臼位置及髋关节外展功能。术后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8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5分,双侧肢体长度得到恢复,CE角,Sharp角,髋臼骨对股骨头假体的覆盖率,颈干角,髋关节旋转中心垂直距离,髋关节旋转中心水平距离均较术前得到很好的恢复。结论:通过松解延长、重建关节功能、选择合适的假体,并注重对神经血管的保护,成人DDH继发骨性关节炎可以通过THA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邹宏  彭远立  尹乾斌  王家洪  王辉 《四川医学》2007,28(9):1029-1030
目的探讨髋臼内壁截骨及Harris髋臼成形术联合在成人发育不良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髋臼内壁截骨及Harris髋臼成形术联合治疗此类患者7例7髋,其中女性6例6髋,男性1例1髋,年龄37-55岁,平均42岁。按Crowe分期,CroweⅡ期6例6髋,CroweⅢ期1例1髋。术后临床随访观察截骨断面及植骨块愈合情况,对术前和术后关节功能情况进行Harris评分比较。结果随访4-14个月,平均7个月,全部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前Harris评分44-62分,平均54分,术后Harris评分86-94分,平均90分,术后3个月X线片提示截骨断面及植骨块愈合良好。结论成人发育不良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重建是难点,髋臼内壁截骨及Harris髋臼成形术联合在髋臼重建中应用有其合理性,近期观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武峰 《吉林医学》2010,31(28):4870-487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继发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11个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本组随访11个月~9年,平均49个月。结果:根据MerleD'Aubigne评分标准,优7髋,良3髋,中1髋,优良率90.9%。无坐骨神经及股神经损伤患者。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注意肌力平衡,真臼安放生物性假体,细直柄假体应用骨水泥固定,调整前倾角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1995年至今,我们对42例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关节炎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近、中期疗效。方法48例(67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44例63髋,平均随访时间为5.3年(2~9年)。按Crowe分类,I型18例24髋,Ⅱ型15例20髋,Ⅲ型6例10髋,Ⅳ型5例9髋。手术采用后外侧切口,除I例CroweⅣ型(2髋)外,髋臼侧均在真臼水平重建髋臼并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股骨侧3例4髋选用骨水泥型假体,其余均选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结果2髋术后脱位经保守治疗而愈。2髋术中小转子上方襞裂骨折,但股骨假体稳定。4髋有异位骨化,其中BrookⅡ型3髋,Ⅲ型1髋。随访期内未发现感染、假体松动、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45分,术后平均为89分。结论后外侧入路、真臼水平重建髋臼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安全、有效的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9.
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因髋臼先天性发育缺陷所导致的长期生物力学异常而逐渐出现的髋臼浅而平,股骨头退变,半脱位,脱位,负重区软骨退变并发展为骨性关节炎的一种常见疾病。表现为劳累及远行后疼痛,跛行,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髋关节周围异常病理改变,手术比较复杂,处理上比较困难,既要考虑骨性重建,又要考虑神经血管,软组织松解,外展肌平衡以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10年9月行TH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2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回顾分析我院应用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股性关节炎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患者术后随访2-5年,有患者髋关节疼痛消失,下肢短缩得到纠正,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正常,优良率达到92.3%,术后Harris评分90.6±3.6分,术前Harris评分46.8±7.8分,术后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假体松动和翻修病例。结论采用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股性关节炎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蒲超  张珊珊  李伟  吴青霞  吴辉 《西部医学》2019,31(2):291-294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前倾角技术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应用联合前倾角技术行THA的DDH患者27例,并采集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臼前倾角、股骨前倾角、联合前倾角数据,差异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股骨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髋臼前倾角及联合前倾角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DDH患者髋关节周围骨质畸形在THA术中使用联合前倾角技术,能指导术中设计合适的髋臼前倾角及联合前倾角,减少人工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物型组配式假体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股骨粗隆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26髋)CroweⅣ型DDH患者,行生物型组配式假体(S-ROM,Depuy)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股骨粗隆下截骨治疗。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测量术后大粗隆平移距离、肢体延长距离、髋关节旋转中心下移距离,并随访生物学固定效果。结果18例(20髋)有完整的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3~96(39.3±22.9)个月。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粗隆平均平移30~65(49.1±9.5)mm,肢体延长0~13(4.9±3.4)mm,髋关节旋转中心平均下移32~63(48.0±9.2)mm。术后2例出现后脱位,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余患者均无骨折、感染、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中发生股骨矩处骨折。术后1年2例遗留轻度跛行,其余患者均无明显跛行、髋部疼痛。至随访末无假体松动、移位,无翻修病例。结论生物型组配式假体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粗隆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DDH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在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对髋Crowe分型在Ⅲ型和Ⅳ型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5例31髋,34~69岁,平均52岁;Ⅲ型15例19髋,Ⅳ型8例10髋;采用结构植骨重建髋臼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行股骨头结构植骨,保证覆盖率的基础上,于真臼或近真臼水平重建髋臼并安装假体。术后行影像学检查和Harris评分。成功随访23例29髋,平均随访5.1年。结果 植骨愈合良好,无植骨塌陷,1例1髋术后脱位,所有病例无假体松动发生。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4分,术后1年平均89分,最后1次随访平均88分。结论 应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满足覆盖率前提下在真臼位置重建髋臼行全髋关节置换,对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术后髋关节的功能具有安全有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范永前  刘志宏  王毅  冯建民  杨庆铭 《上海医学》2005,28(2):96-98,i001
目的 成人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症状严重时常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本研究针对髋臼和股骨侧重建以及假体选择等几个方面对不同Crowe分级的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2003年8月~2004年10月我院对37例(39髋)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女35例,男2例;年龄44~79岁。按照Crowe分级:Ⅰ级16髋,Ⅱ级 7 髋,Ⅲ级8髋,Ⅳ级8髋。对CroweⅠ~Ⅲ级患者选用普通的生物型假体或Hybrid假体。对8例高位脱位的CroweⅣ级患者,髋臼侧选用骨水泥假体1例、小髋臼生物型假体5例(其中1 例采用髋臼内移技术)、普通生物型髋臼 2例,股骨侧选用生物型假体2例、普通骨水泥假体4例、长柄骨水泥假体柄 1 例、S ROM假体 1 例。有 8 例劈大粗隆行钢丝或大粗隆再连接装置和钢缆固定。结果 CroweⅠ~Ⅲ级的患者术后拔除引流管即可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高位脱位的8例CroweⅣ级患者中1例采用髋臼内移技术;1例采用粗隆下去旋转截骨,术后卧床3个月后进行功能锻炼;劈大粗隆行钢丝或大粗隆再连接装置和钢缆固定的患者术后3周下床活动,2 例术后出现股神经麻痹,3个月后恢复。结论 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的患者髋臼和股骨均存在解剖异常;对于高位脱位的CroweⅣ级  相似文献   

15.
罗亮  罗季阳  范运强  王凯 《西部医学》2010,22(10):1881-1882
目的探讨小切口技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2007年2月~2009年8月采用小切口技术对37例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7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经6~18个月的回访,疗效满意,无一例切口感染、术后疼痛、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技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安全、可行,疗效满意,但要求专科医师以及熟练掌握小切口技术和选择合适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自体骨结构性移植重建髋臼的疗效。方法 2007年8月至2010年5月手术治疗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Crowe Ⅱ、Ⅲ型患者21例(24髋),男3例(3髋),女18例(21髋),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自体股骨头植骨重建髋臼,随访指标为Harris评分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Harris评分统计分析显示,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骨愈合,无移植骨的吸收。结论 自体骨结构性植骨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中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刘福存  华江  任洁  邹建琴  童培建 《浙江医学》2016,38(12):922-924
目的评估全髋关节置换联合髋臼造盖术治疗CroweIII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疗效。方法以行全髋关节置换联合髋臼造盖术的18例CroweIII型D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HS)、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评分(WOMAC)评价手术前后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估内容包括髋臼前倾角和假体位移。结果术后12~42个月的随访期间未发生深部感染、脱位和无菌性松动等。HSS评分由术前(38.6±12.3)分升高至术后(90.3±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髋关节优良率为94.4%(17/18)。WOMAC评分由术前(60.3±14.5)分降低至术后(28.3±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股骨假体前倾角13°~50°,平均(31.6±20.4)°;股骨柄与髋臼前倾角之和为26°~74°,其中40°~60°占83.3%。结论全髋关节置换联合髋臼造盖术可用于CroweIII型DDH患者重建髋关节力学机制,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III及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42髋 (Crowe Ⅲ型14例18髋,Ⅳ型22例24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髋臼侧均采用生物型假体,假体在真臼水平植入,臼杯置于或接近于真臼水平.对临床结果 采用改良Haris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未发生感染或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30例36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7个月,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6.5 ± 3.7)分改善至术后(90.1 ± 2.9分).无假体松动或位置不当需要翻修的病例.影像学复查显示关节假体在位,金属臼杯、股骨假体与宿主骨嵌合良好,无明显松动.所有施行臼侧植骨及股骨截骨的患者植骨及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无假体松动,活动度无明显受限,患髋无痛,Trendelenburg征阴性,均不需使用行走辅助工具.结论 CroweIII及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难度较大,但对此类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它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