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95例Ⅰ期舌体鳞癌的颈部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ng LF  Chen FJ  Zeng ZY  Wei MW  Yang AK  Zhang Q 《癌症》2005,24(2):204-207
背景与目的颈淋巴结的转移与复发是舌癌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目前对早期舌癌的颈部处理仍有争论,本研究旨在探讨选择性颈清扫术在治疗临床Ⅰ期舌体鳞癌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至1997年间手术治疗的95例临床Ⅰ期舌体鳞癌患者,分为颈部观察和选择性颈清扫两组,总结分析选择性颈清扫对颈部复发率、总体生存率等治疗结果的影响。结果行颈部观察组24例,颈部复发率为25.0%(6/24),由于颈部复发而导致的死亡率为20.8%(5/24);行选择性颈清扫组71例,颈部复发率和由于颈部复发而导致的死亡率分别为7.0%(5/71)和4.2%(3/71)。两组的颈部复发率和由于颈部复发而导致的死亡率差异均有显著性(χ2检验,P<0.05);选择性颈清扫组的总体生存率亦显著高于颈部观察组(log鄄rank检验,P<0.05)。结论对临床Ⅰ期舌体鳞癌行选择性颈清扫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颈部控制率,而且能减少因颈部复发导致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T1、T2No舌活动部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1、T2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点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医院133例T1,T2No舌活动部鳞癌病例,根据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分布探讨早期舌鳞癌的转移规律;分析选择性全颈淋巴结清扫术和区域性颈淋巴清扫术的预后。结果:133例早期舌鳞癌中32例发生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转移率是24.1%,隐匿性颈淋巴结主要分布在leveⅡ(52.6%),其次是LeveII(36.8)%,再次是leveⅢ(7.9%),以及对侧leveII(2.6%),leveIV和V无隐匿性转移淋巴结存在。本组选择性全颈清扫组,区域性颈清扫组(leveII-Ⅲ)和未颈清扫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83.5%,76.9%和71.0%,三组两两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T1舌鳞癌中颈淋巴结清扫组与未行颈淋巴结清扫组的生存率分别为87.6%和80.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T2舌鳞癌全颈清扫组,区域性清扫组和未行颈清扫组患的5年生存率为80.6%,74.1%和61.1%,全颈清扫和区域性清扫组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的5年生存率是78.2%。结论:T1、T2No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leveI,II和Ⅲ,T1舌鳞癌颈部以观察为主,T2宜施行leveI,II和Ⅲ(上半颈)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转移(cN+)喉癌颈清除术后颈部复发相关因素、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1992~1999年我院收治的cN+喉癌行颈清除术53例,对其颈部复发率、复发时间、淋巴结分布、局部治疗、复发影响因素及预后进行探讨。结果:cN+喉癌颈清除术后颈部复发率为24.53%(13/53);3和5年生存率为39.62%和35.52%,颈部复发组生存率与无复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17;复发主要位于清除侧颈部(9/13),复发淋巴结位于Ⅱ、Ⅲ和Ⅳ区84.62%(11/13);颈部复发多在18个月内(12/13);颈部复发行挽救手术者治疗效果好。病理分化程度(P=0.6717)、病变部位(P=0.966)、临床分期(P=0.244)、初治颈清除术式(P=0.579)、颈清除术后颈部是否放疗(P=0.457)不影响颈部复发率,N分期(P=0.042)影响颈部复发。结论:cN+喉癌颈清除术后颈部有无复发与生存率无关;复发多位于行颈清除术侧颈部(Ⅱ、Ⅲ和Ⅳ区);N分期影响颈部复发;出现颈部复发者行挽救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cT1-2N0舌鳞癌的治疗存在颇多争议,且术后复发率较高,挽救性治疗的成功率低。本研究旨在探讨cT1-2N0舌鳞癌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诸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以指导临床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2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25例cT1-2N0期舌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T158例和T267例),所有患者的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17例(13.6%)只行原发灶手术,53例(42.4%)行原发灶手术加选择性颈清扫,55例(44.0%)行综合治疗。x2检验和Cox模型分析性别、病程、生长方式、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颈部处理、治疗方案、手术方式与复发、预后的关系。结果:125例患者有41例复发,总复发率是32.8%。总的5年生存率为62.59%,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8.74%、74.6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19.27,P<0.001)。经统计学分析显示,cT1-2N0舌癌的复发与病程((2检验,P=0.002)、生长方式(x2检验,P<0.001)、颈部处理((2检验,P<0.001)、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x2检验,P=0.040)显著相关。舌癌的预后与浸润深度(Cox回归,P=0.005)和复发部位(Cox回归,P<0.001)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病程、生长方式、颈部处理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是cT1-2N0舌癌复发的重要因素。浸润深度和复发部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MMP-2、9在人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8例舌鳞癌和18例舌正常组织标本中MMP-2、9蛋白的表达,分析MMP-2、9的阳性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98例舌鳞癌标本中MMP-2、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7.1%(56/98)和61.2%(60/98)。正常舌组织中MMP-2、9均为阴性表达,和舌癌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0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MP-2、9的阳性表达均为影响患者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6,0.00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MP-2表达阳性和阴性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52.41%、8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MP-9表达阳性和阴性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53.3%、91.81%,亦有统计学差异(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MMP-2、9的表达是影响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6,0.003)。结论:MMP-2、9在舌鳞癌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其阳性表达与肿瘤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舌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Han JM  Wu GH  Zeng ZY  Chen FJ  Chen WK  Li H  Song M  Sun CZ 《癌症》2007,26(6):661-665
背景与目的:cT1-2N0舌鳞癌的治疗存在颇多争议,且术后复发率较高,挽救性治疗的成功率低.本研究旨在探讨cT1-2NO舌鳞癌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诸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以指导临床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2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25例cT1-2N0期舌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T1 58例和T2 67例),所有患者的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17例(13.6%)只行原发灶手术,53例(42.4%)行原发灶手术加选择性颈清扫,55例(44.0%)行综合治疗.x2检验和Cox模型分析性别、病程、生长方式、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颈部处理、治疗方案、手术方式与复发、预后的关系.结果:125例患者有41例复发,总复发率是32.8%.总的5年生存率为62.59%,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8.74%、74.6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19.27,P<0.001).经统计学分析显示,cT1-2NO舌癌的复发与病程(x2检验,P=0.002)、生长方式(x2检验,P<0.001)、颈部处理(x2检验,P<0.001)、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x2检验,P=0.040)显著相关.舌癌的预后与浸润深度(Cox回归,P=0.005)和复发部位(Cox回归,P<0.001)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病程、生长方式、颈部处理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是cT1-2NO舌癌复发的重要因素.浸润深度和复发部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口舌鳞状细胞癌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口腔舌鳞癌复发及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初治的210例原发口腔舌鳞状细胞癌病例,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复发率,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局部复发、区域复发及远处转移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210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1.1%,总复发率为31.9%,局部复发率为23.8%,区域复发率为16.7%,远处转移率为5.7%。单纯手术组、单纯放疗组、术前放疗组、术后放疗组患者总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1%、42.7%、17.3%、8.5%。多因素分析中局部复发率的影响因素为治疗方法、T分级,区域复发的影响因素为局部复发,而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为病理分化程度和区域复发。局部和区域复发分别有92.0%和91.4%治疗后2年出现,复发患者经再治疗后分别有24%和34.3%获得控制。结论:局部和区域控制是舌癌治疗的关键,早期舌癌可选择单纯手术,晚期舌癌应选择综合治疗,治疗后应密切随访至少2年,对复发病例进行及时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可获得良好的局部及区域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舌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和相关影响因素,以及不同颈淋巴清扫术式对舌癌 的预后影响,为cN0期舌癌患者颈淋巴清扫术术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10 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初治的cN0期舌癌住院患者87例。通过单因素分析隐匿性 颈淋巴结转移与年龄、性别、术前疾病持续时间、原发灶浸润深度、T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多 因素分析cN0期舌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探讨舌鳞癌颈部转移规律及外科处理方式。结果 单因素 统计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术前疾病持续时间对cN0期舌癌患者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而原发灶浸润深度、T分期、病理分级等因素对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只有T分期是舌癌cN0期患者的独立预 后因素,不同颈淋巴清扫术对其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择区性淋巴清扫术对肩部的影响更 小(P<0.05)。结论 原发灶浸润 深度、T分期、病理分级与cN0期舌 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以作 为预测cN0期舌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 移的指标;cN0期舌癌具有较高的隐 匿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以同侧颈部 Ⅰ、Ⅱ、Ⅲ区最为常见,主张行颈择 区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9.
张晶  张芹  张诠  刘学奎  李春桥  郭朱明 《癌症》2009,28(1):87-90
背景与目的:已经发现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在多种恶性肿瘤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并且与肿瘤生物学行为、预后相关。本研究通过检测SPARC在临床Ⅱ期舌体鳞癌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强度与舌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55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外科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临床Ⅱ期(T2NOM0)舌体鳞癌术后标本.25例舌炎症旁组织作对照,免疫组化定性检测SPARC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强度与舌癌患者生存、复发、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55例舌癌术后标本中SPARC阳性率为49.1%,25例对照舌上皮组织不表达(P〈0.001):SPARC阳性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30.0%,SPARC阴性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85.3%,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SPARC在隐匿性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患者表达率分别为86.7%及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ARC在复发与否患者表达率分别100%及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ARC的表达与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复发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460(P〈0.001)、0.595(P〈0.001)。结论:SPARC在临床Ⅱ期舌体鳞癌中表达高于正常舌上皮组织,其表达与生存率、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复发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1、T2 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点和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133例T1、T2 No舌活动部鳞癌病例 ,根据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分布探讨早期舌鳞癌的转移规律 ;分析选择性全颈淋巴结清扫术和区域性颈淋巴清扫术的预后。结果  133例早期舌鳞癌中 32例发生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 ,转移率是 2 4.1% ;隐匿性颈淋巴结主要分布在levelⅡ( 5 2 .6 % )、其次是levelⅠ( 36 .8% )、再次是levelⅢ ( 7.9% )、以及对侧levelⅠ( 2 .6 % ) ,levelⅣ和Ⅴ无隐匿性转移淋巴结存在。本组选择性全颈清扫组、区域性颈清扫组 (levelⅠ~Ⅲ)和未颈清扫组的 5年生存率分别是 83 .5 %、76 .9%和 71.0 % ,三组两两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T1舌鳞癌中颈淋巴结清扫组与未行颈淋巴结清扫组的生存率分别为 87.6 %和 80 .0 %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T2 舌鳞癌全颈清扫组、区域性清扫组和未行颈清扫组患者的 5年生存率为 80 .6 %、74.1%和 6 1.1% ,全颈清扫和区域性清扫组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 (P <0 .0 5 )。所有患者的 5年生存率是 78.2 %。结论 T1、T2 No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levelⅠ、Ⅱ和Ⅲ ;T1舌鳞癌颈部以观察为主 ,T2 宜施行levelⅠ、Ⅱ和Ⅲ(上半颈 )选择性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舌鳞癌颈部淋巴结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挽救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88年1月至1999年8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挽救治疗的舌鳞癌颈部淋巴结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生存分析用Kaplan Meier法,组间比较用Log rank检验。结果 共42例颈部淋巴结复发患者行挽救治疗,挽救治疗后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是3 3 .3 % ,2 3 .2 %。影响挽救治疗生存率的预后因素为:原发肿瘤的临床分期、复发颈部淋巴结分期(rN分期)和挽救治疗方法。原发肿瘤临床分期为Ⅰ、Ⅱ期者预后较Ⅲ、Ⅳ期好(P <0 .0 5 ) ;复发颈部淋巴结分期为rN 1期者预后好于rN 2、rN 3期者好(P <0 .0 5 ) ;以手术或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者的预后好于放化疗挽救治疗者(P <0 .0 5 )。62 %的患者在确诊为复发时,其颈部淋巴结的分期已届中晚期(rN 2、rN 3期)。结论 舌鳞癌颈部淋巴结复发患者的挽救治疗效果不佳,生存率低,复发的早期诊断及采用手术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挽救治疗有助于提高挽救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腋窝淋巴结1—3个阳性的早期乳腺癌进行辅助放射治疗的指征尚未明确,本研究探讨这部分患者根治术后的局部/区域复发以及生存的危险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至2002年3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标准或改良根治手术的217例乳腺癌病例的资料,原发肿瘤病理分期pT1期71例,pT2期146例,其中202例接受辅助化疗,51例接受辅助放疗,116例接受术后内分泌治疗。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9个月,全组的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5.2%、81.8%和90.2%。44例出现肿瘤复发,其中21例局部/区域复发。生存分析表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局部/区域控制的患者(61.9%vs93.6%,P〈0.0001),患者年龄≤35岁、原发肿瘤pT2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比例≥30%是影响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根据这3项预后影响因素设立评分系统,发现不同分值病例的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2)。在辅助化疗≥5疗程的159例患者中,接受辅助放疗的35例患者的各项生存率指标均优于未作放射治疗的患者。结论:对于腋窝淋巴结1~3个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年龄≤35岁、pT2期原发肿瘤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比例≥30%提示术后局部/区域复发危险较高.应考虑辅助放疗。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残端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圆  王长利  岳东升 《实用癌症杂志》2009,24(2):153-155,161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的支气管残端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支气管残端阳性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支气管残端阳性NSCLC总体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8.7%、39.7%及21.4%。单因素分析显示:气管镜活检是否阳性(P=0.010)、病理类型(P=0.000)、手术方式(P=0.001)、淋巴结清扫组数(P=0.018)等因素对患者生存率有显著影响;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和手术方式是支气管残端阳性NSCLC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残端阳性患者的预后总体较差,病理类型和手术方式是此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残端阳性要辅以综合治疗,以减少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从而改善残端阳性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局限期小细胞食管癌(SCE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及预后因素。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本院1998年3月至2007年3月间收治并经病理确诊的106例局限期SCEC分为4组:单纯手术组(14例)、手术+术后化疗组(42例)、单纯放疗组(11例)和放化疗组(39例),回顾性分析4组的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及远处转移情况,同时采用Cox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在106例局限期SCEC患者中,联合化疗和未联合化疗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7.2%和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0个月和11.0个月,后者的死亡风险比(HR)为2.30(95%CI:1.42~3.73, P=0.001)。放化疗组和手术+术后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3.1%和31.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0个月和26.0个月,前者的死亡HR为1.25(95%CI:0.75~2.09, P=0.72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未化疗的死亡HR为2.92(95%CI:1.25~6.80)。结论 对于局限期SCEC,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可能有益,手术+术后化疗与放化疗的总生存情况相似。化疗是影响局限期SCE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其最佳治疗模式尚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本组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6%和77.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时间的因素有肿物大小(P=0.002)、淋巴结状况(P=0.041)、临床分期(P=0.000)和辅助化疗(P=0.033)。影响本组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因素有肿瘤大小(P=0.002)、淋巴结状况(P=0.012)、临床分期(P=0.000)和辅助化疗(P=0.040)。COX多因素分析示临床分期(P=0.000)和辅助化疗(P=0.018)为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同时,临床分期(P=0.000)和辅助化疗(P=0.012)也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预后较差,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为其公认的治疗模式,其预后与临床分期和辅助化疗有关。应注意早期诊断和治疗,并重视术后辅助化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Ⅱ期结肠癌根治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评价术后辅助化疗在Ⅱ期结肠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Ⅱ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法进行生存比较,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体分型、组织学类型、侵犯邻近器官、脉管浸润、淋巴结解剖个数及术前CEA为不良预后因素(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和脉管浸润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全组共85.0%(108/127)的患者接受了术后辅助化疗,辅助化疗组和未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辅助化疗组中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显著多于未化疗组(P=0.000)。结论Ⅱ期结肠癌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组织学类型和脉管浸润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建议对存在不良预后影响因素的Ⅱ期结肠癌患者给予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或复发行挽救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9年行挽救手术治疗的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失败患者39例的临床资料。重新评价手术标本的病理参数及肿瘤TNM分期。分析其总生存率和颈部控制情况及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全组3年、5年总生存率( OS)为63.6%、53.4%,3年、5年颈部控制率( NCR )为77.1%、70.0%。鼻咽癌初始治疗采用单纯放疗组OS优于同步放化疗组;rN1组OS和NCR均优于rN2/3组。复发N分期是影响OS和NCR的唯一独立因素。结论:颈清扫术是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失败的有效治疗手段。初始治疗方法、复发N分期与生存预后相关。复发N分期是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清扫术在声门上型喉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448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及生存情况,其中T12例,T2175例,T3 140例,T4 131例.N+173例,占声门上型喉癌的38.6%.采用喉部分切除术173例,喉全切除术275例.同期颈清扫术396例(88.4%)(单侧168例,双侧228例).223例N0病例行改良全颈清扫术,173例N+病例行经典全颈清扫术,52例N0患者未行颈清扫术.结果 直接法统计其3年生存率为75.2%(337/448),5年生存率为52.2%(234/448).N0患者3年生存率为78.9% (217/275),5年生存率为69.8%(192/275).N+患者3年生存率为69.4% (120/173),5年生存率为24.3%(42/173),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Ⅰ、Ⅱ期123例,Ⅲ、Ⅳ期325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76.4% (94/123)及43.1%(140/32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颈部转移二次住院手术的44例中,其5年生存率仅为34.1%(15/44).结论 喉癌早期病例疗效明显好于晚期病例.声门上型喉癌N0时同期行必要的择区性颈清扫术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复发性肢体骨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37例复发性肢体骨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及与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137例肢体骨肉瘤复发后的2年生存率为42.6%。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后病灶切除与否、复发部位、肺转移灶数目以及至复发时间对复发后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0.05),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以及复发后化疗与否对复发后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复发后病灶切除和至复发时间是影响复发后生存时间的独立预测因素(=0.008和=0.001)。结论 至复发时间和复发病灶完全切除对肢体骨肉瘤患者的复发后生存时间有重要影响;复发后化疗的价值需要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收治的75例年龄≥65岁且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与老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75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ORR)为86.67% (65/75),pCR为18.67%(14/75).单因素分析发现原发肿瘤直径是老年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达pCR的影响因素(×^2=4.08,P=0.043).老年乳腺癌患者5年DFS率和OS率分别为70.90%、81.30%.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老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合并疾病、TNM分期、病理类型、激素受体状态、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及pCR(×^2=4.18、3.92、6.50、13.04、6.29、7.18,P=0.041、0.048、0.011、0.000、0.043、0.007).多因素分析显示,激素受体阴性是影响老年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1,95% CI:1.19 ~ 10.29,P=0.022),合并疾病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OR=0.14,95% CI:0.04~0.44,P=0.001).结论 老年乳腺癌患者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和独立的预后因素,应综合评价病情,实现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